一种干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9343发布日期:2019-07-10 10:5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干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用干燥器。



背景技术:

干燥器是汽车空调系统中的重要配件,其作用是过滤杂质和吸收水分,根据系统需求的干燥过滤能力,需要设置不同重量的干燥包,一般的干燥器的结构是根据干燥包的重量来进行设计的,干燥包导致干燥器的规格较多,工艺和制造较为复杂,单个干燥器壳体的适用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内干燥包通过弹簧与限位组件固定的干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燥器,包括盖体和壳体,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固定且密封设置,所述干燥器还包括干燥包及限位组件,所述干燥包与所述限位组件相邻设置,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弹簧,通过所述弹簧,所述干燥包与所述限位组件相抵接或靠接。

干燥包通过弹簧与限位组件固定,在干燥器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需要在同一规格的壳体内放置不同分量规格的干燥包,可以提高干燥器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过滤干燥器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干燥器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干燥器的盖体和过滤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干燥器的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干燥器的过滤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网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干燥包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8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干燥器剖视示意图;

图9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干燥器剖视示意图;

图10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干燥器剖视示意图;

图11第五种实施方式的干燥器剖视示意图;

图12第六种实施方式的干燥器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干燥器100包括盖体1、壳体2、干燥包3、过滤件4、限位组件5。盖体1设置于壳体2的一端,盖体1与壳体2固定且密封设置,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壳体2与盖体1连接的一端定义为壳体的第一端21,与第一端21相对侧的一端定义为壳体的第二端22。

请参阅图1-图4所示,盖体1包括周壁部11及肩部12,肩部12的外周当量直径大于周壁部11的内周侧当量直径。壳体2包括配合部23,配合部23与肩部12限位设置,盖体1的一部分位于壳体2内,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周壁部11的侧壁与壳体2的内侧壁可以为间隙配合,也可以是过盈配合,本实施方式中,周壁部11的侧壁与壳体2的内侧壁为间隙配合,方便盖体与壳体连接。盖体1包括盖体的第一端面17,盖体的第一端面17朝向安装腔25方向。

干燥器100设置有第一孔13和第二孔24,其中第一孔13设置于盖体1,第二孔24设置于壳体2,壳体2具有安装腔25,干燥包3容置于安装腔25内。

盖体1还包括第一配合部14,第一配合部14自盖体的第一端面17向壳体2的底部凸伸设置,第一配合部14形成有第一配合腔15和第一限位部16,第一限位部16设置于第一配合部14的端部,第一限位部16的内径小于第一配合腔15的内径。

请参阅图1-图5所示,过滤件4包括过滤部41及周缘部42,周缘部42可以自过滤部41的外侧壁向外设置。盖体1还包括卡位部18,卡位部18自盖体的第一端面17向安装腔25方向凸伸设置。周缘部42的一端与盖体的第一端面17抵接,周缘部42的另一端与卡位部18抵接。卡位部18的端部与过滤部41的外壁抵接。过滤部41包括至少一个流通孔411,第一孔13与流通孔411连通,使冷媒可以通过过滤件过滤,而杂质则无法通过。

请参阅图1和图6所示,限位组件5包括网板51,网板51包括基板511和第二配合部512,第二配合部512自基板511向盖体1方向凸伸设置。第二配合部512设置有第二配合腔5121和第二限位部5122,其中第二限位部5122设置于第二配合部512的端部,且第二限位部5122的外周当量直径大于第二配合部512的外周当量直径。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配合部512的至少一部分伸入第一配合腔15内,第一限位部16的内侧壁与第二限位部5122的外侧壁之间滑动配合,并且通过第一限位部16和第二限位部5122相互配合限制第一配合部14与第二配合部512相脱离。第一配合腔15的内侧壁与第二限位部5122的外壁滑动配合,第一限位部16的内侧壁与第二配合部5121的外侧壁滑动配合,限位组件5还包括弹簧52,弹簧5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配合部15,弹簧5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配合部512,具体地,弹簧52至少部分置于第一配合腔15内,第一配合部15与第二配合部512之间滑动配合,可以根据系统需要调整干燥包的大小。弹簧52的一端与网板51抵接,弹簧52的另一端与盖体1抵接,弹簧52处于压缩状态,具体地,弹簧52的一端与第一配合腔15所对应的底部相抵接,弹簧52的另一端与第二配合腔5121所对应的底部相抵接,使网板与干燥包抵接。当第一限位部16与第二限位部5122相接触时,弹簧52也处于压缩状态。干燥包3与限位组件5相邻设置,网板51设置于盖体1与干燥包3之间,通过设置弹簧52,干燥包与限位组件相抵接或靠接,本实施方式中,干燥包3与限位组件5相抵接,一方面可以使网板51与干燥包3充分接触,防止流体不经过干燥包3而直接从干燥包3与网板51之间产生的间隙流出,能够提高精度,另一方面,通过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滑动配合,在根据系统的需要调整干燥包的分量大小时,通过弹性元件52的压缩量来调整网板51与壳体的第二端22之间的距离,使得网板51与干燥包3之间仍然保持接触或者压紧接触。这里应当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而是第一配合腔所对应的内壁与第二配合腔所对应的外壁之间滑动配合。当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配合部的至少一部分伸入第一配合部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配合部的至少一部分伸入第二配合部内,其它的也做相对应的调整。

网板51还包括至少一个通孔515,通孔515贯穿基板511,通孔515与安装腔25连通,通孔515与第一孔13连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通孔的数量、大小。过滤件4的顶部与基板511相距一定距离,保证网板不会抵到过滤件,防止过滤件变形,影响过滤件的过滤能力。

网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缺口部及至少一个第二缺口部,本实施方式中,网板51包括四个第一缺口部516及四个第二缺口部517,当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数量的第一缺口部及第二缺口部。第一缺口部516设置于第二配合部512的侧壁,第二缺口部517设置于第二限位部5122,第一缺口部516的侧壁与第二缺口部517的侧壁相连接,通过设置缺口一方面可以方便第二配合部的安装,另一方面能够起到平衡压力的作用。

请参阅图1和图7所示,干燥包3为筒状结构,干燥包3置于壳体2内,干燥包3的外侧壁与壳体2的内侧壁限位配合,干燥包3的外侧壁置于壳体2的部分内侧壁的内周侧,本实施方式中,干燥包3的外侧壁与壳体2的内侧壁间隙配合,方便干燥包与壳体的安装。干燥包3还包括第一端部31及第二端部32,第一端部31与第二端部32相对设置,第一端部31朝向盖体1方向,第二端部32朝向壳体2的底部,第一端部31与限位组件5抵接,第二端部与壳体的内底壁直接抵接或者间接抵接,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端部32与壳体2的内底壁直接抵接,使干燥包限位在网板与壳体的内底壁之间。干燥器还设置第三孔33,第三孔33设置于干燥包3,壳体2包括限位凸部27,限位凸部27自壳体2的内底壁向盖体1向凸伸设置,第二孔24的一端位于限位凸部27的端部并且第二孔24贯穿限位凸部27,限位凸部27的至少一部分伸入第三孔33,第二孔24通过干燥包3与第一孔13连通,使冷媒能够流过干燥器实现干燥。限位凸部27的外侧壁与干燥包3的内侧壁限位配合,限位凸部27的外侧壁置于干燥包3的部分内侧壁的内周侧,限位凸部27的侧壁与干燥包3的内侧壁间隙配合,使干燥包与壳体限位设置。第一孔13与第二孔24不处于同一轴线上,便于杂质和水分在流向转变的过程中滞留在腔内,可以使得冷媒在腔内充分的干燥和过滤部,改善干燥和过滤效果。

请参考图8所示,第二种实施方式,干燥器101包括盖体1’、壳体2、干燥包3、弹簧52’、过滤件4。盖体1’包括肩部12及周壁部11,肩部12的外周当量直径大于周壁部11的内周侧当量直径,弹簧52’为盘簧,过滤件4至少部分置于弹簧52’围成的腔内,弹簧52’的一端与肩部12抵接,弹簧52’的另一端与干燥包3抵接,干燥包3的另一端与壳体2的内底壁抵接,使干燥包限位在弹簧与壳体的内底壁之间,方便对干燥包的大小进行调节。

请参考图9所示,第三种实施方式,干燥器102包括盖体1、壳体2、干燥包3’、网板51、第一支撑件8、第二支撑件9。干燥包3’为实心柱体结构,干燥包3’置于壳体2内,干燥包3’的外侧壁与壳体2的内侧壁形成第一流道201,干燥包3’的侧壁与第一支撑件8的内侧壁限位配合,第一支撑件8的内侧壁位于干燥包3’的部分侧壁的外周,干燥包3’的一侧与第一支撑件8的内底壁抵接,第一支撑件8能够对干燥包3’进行限位,使干燥包不易在壳体内晃动,干燥包3’的另一侧与网板51抵接,使干燥包限位在第一支撑件与网板之间。

第二支撑件9包括第一凸部91、第二凸部92、第一底部93,第一凸部91自第一底部93向盖体1方向凸伸设置,第二凸部92自第一底部93向壳体2的底部凸伸设置,第一凸部91与第二凸部92在径向相距一定距离,第一凸部91的外侧壁与壳体2的内侧壁限位配合,第一凸部91的外侧壁位于壳体2的部分内侧壁的内周侧。贮液器102还包括连接件94,连接件94的一端与第一支撑件8的外底壁固定,连接件94的另一端与第一底部93固定,使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连接。第一支撑件8的另一端与第一底部93的第一端部固定,第一底部93的第一端部朝向盖体1方向,第一支撑件8的外侧壁与第一凸部91的内侧壁形成第二流道202,第一支撑件8的外底壁与第一底部93形成第三流道203,第一流道201与第二流道202连通,第二流道202与第三流道203连通,使冷媒能够通过流道流通。第二支撑件9还包括第三凸部,第三凸部自第二凸部92的内侧壁向限位凸部27方向凸伸设置,第三凸部的外侧壁与壳体2的内底壁抵接,第三凸部的端部与限位凸部27的外侧壁限位配合,第三凸部的端部位于限位凸部27的部分外侧壁的外周侧,使第二支撑件与壳体限位设置。

请参考图10所示,第四种实施方式,干燥器103包括盖体1’、壳体2、干燥包3、弹簧52’、过滤件4、网板7。网板7包括基体部71及凸部72,凸部72自基体部71的外周缘向盖体1’方向凸伸设置。凸部72的外侧壁与壳体2的内侧壁径向限位配合,具体地,凸部72的外侧壁与壳体2的内侧壁间隙配合,方便网板7与壳体2的安装。过滤件4至少部分置于基体部71与凸部72围成的腔内,过滤件4的顶部与基体部71相距一定距离,避免网板的基体部压到过滤件,影响过滤效果。弹簧52’的一侧与基体部71的外底壁抵接,弹簧52’的另一侧与干燥包3抵接,干燥包3的一侧与弹簧52’抵接,干燥包3的另一侧与壳体2的内底壁抵接,使干燥包限位在弹簧与壳体的内底壁之间,便于调整干燥包的大小。盖体1’及壳体2结构与第二种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1所示,第五种实施方式,干燥器104包括盖体1’壳体2、干燥包3、弹簧52’、网板7。弹簧的一端与干燥包抵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壳体的内底壁抵接。网板7包括基体部71及凸部72,基体部71的外底壁与干燥包3抵接,凸部72的端部与盖体1’抵接。干燥包3的一侧与基体部71抵接,干燥包3的另一侧与弹簧52’抵接,使干燥包3限位在弹簧52’与网板7之间,便于调整干燥包的大小。盖体、壳体、网板结构与第四种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2所示,第六种实施方式,网板51的与弹簧52相抵接或靠接的部位位于网板51的中心部位或者中心部位附近,使干燥器内部结构更加稳定。干燥器的其他部件的结构及位置关系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专利发明人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化和改进,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