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悬架下控制臂拉钩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3744阅读:8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悬架下控制臂拉钩及汽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前悬架下控制臂拉钩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汽车前悬架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的行驶,而现有的汽车前悬架控制臂减震胶套中使用的是对插式轴芯,左右分体轴心固定在车辆前副车架上,车辆在使用中车轮承受很大的负载,负载通过控制臂胶套传递给车辆底盘,所以,力在传递的过程中控制臂胶套内的分体对插式无法承受足够大的拉拨扭转力量而发生了左右轴芯的扭转位移变形,甚至更严重为与连接的前副车架脱离,导致车辆的前悬架控制臂和前副车架的连接发生失效,进而导致前车轮定位失去固定发生严重车损事故。

综上所述,如何使得汽车的前副车架与前悬架控制臂中的分体对插式轴芯稳固连接,防止对插式轴芯抗冲击变形,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悬架下控制臂拉钩及汽车,从而保障了行车安全及人员财产安全,有效避免了历史以往发生的因为汽车控制臂胶套内分体对插轴芯受力扭脱车辆定位失效而发生的众多车损人伤事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前悬架下控制臂拉钩,包括拉钩本体,所述的拉钩本体包括钩头本体,加强部本体和折弯部本体,所述的钩头本体、加强部本体和折弯部本体一体成型,所述的钩头本体包括U型凹槽,所述的加强部本体包括加强平面部,所述的加强平面部与折弯部本体组成L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述地,所述的钩头本体还包括第一侧边钩体和第二侧边钩体,所述的第一侧边钩体和第二侧边钩体通过横梁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述地,所述的加强部本体还包括第一侧边加强部和第二侧边加强部,所述的第一侧边加强部与第一侧边钩体连接,所述的第二侧边加强部与第二侧边钩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述地,所述的加强平面部上设置有固定孔。

一种汽车,包括前副车架和前悬架下控制臂本体,还包括所述前副车架和前悬架下控制臂本体连接的拉钩本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述地,所述的前悬架下控制臂本体上还设置有减重孔和螺栓孔,所述的减重孔为6个,所述的螺栓孔为4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前悬架下控制臂拉钩及汽车,所述的汽车前悬架下控制臂拉钩可以将原车分体轴芯所受的冲击拉拔扭转力量通过拉钩本体转移传递到原车副车架大梁上,当拉钩本体把握钩拉住左右分体对插轴芯后,则积极克服了原车轴芯容易失衡失效的问题,从而保障了行车安全及人员财产安全,有效避免了历史以往发生的因为原车下控制臂胶套内分体对插轴芯受力扭脱车辆定位失效而发生的众多车损人伤事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前悬架下控制臂拉钩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前悬架下控制臂拉钩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前悬架下控制臂拉钩示意图;

上图中:1、前悬架下控制臂本体、2、拉钩本体;3、钩头本体;31、第一侧边钩体;32、第一侧边钩体;4、U型凹槽;5、加强部本体;51、第一侧边加强部;52、第二侧边加强部;6、折弯部本体;7、横梁;8、固定孔;9、前副车架10、球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和图3,一种汽车前悬架下控制臂拉钩,包括拉钩本体2,所述的拉钩本体2包括钩头本体3,加强部本体5和折弯部本体6,所述的钩头本体3、加强部本体5和折弯部本体6一体成型,所述的钩头本体3包括U型凹槽4,所述的加强部本体5包括加强平面部53,所述的加强平面部53与折弯部本体6组成L型。

其中,所述的钩头本体3还包括第一侧边钩体31和第二侧边钩体32,所述的第一侧边钩体31和第二侧边钩体32通过横梁7连接,使得第一侧边钩体31和第二侧边钩体32更加稳固。

如图所示,所述的加强部本体5还包括第一侧边加强部51和第二侧边加强部52,所述的第一侧边加强部51与第一侧边钩体连接31,所述的第二侧边加强部52与第二侧边钩体连接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述地,所述的加强平面部上设置有固定孔8。

一种汽车,包括前副车架9和前悬架下控制臂本体1,还包括所述前副车架9和前悬架下控制臂本体1连接的汽车前悬架控制拉钩,所述的U型凹槽4钩住与前悬架下控制臂本体1,用M10规格的螺栓螺母通过固定孔7把所述的加强平面部43和前副车架8相连接,所述的前悬架下控制臂本体1上还设置有减重孔和螺栓孔,所述的减重孔为6个,所述的螺栓孔为4个,其中,所述的前悬架下控制臂本体一端还设置有球销10。

其中,所述的拉钩本体2使用4.0mm厚度的高强度冷轧钢板作为原材料,通过设计数据的材料展开,使用高能激光切割机毛坯下料,使用数控折弯机进行造型折弯,并且使用手工氩弧焊进行造型组装焊接,角磨机去除毛刺,静电粉末喷涂进行表面防锈涂装,最后使用M10规格的螺栓螺母进行安装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前悬架下控制臂拉钩及汽车,所述的汽车前悬架下控制臂拉钩可以将原车分体轴芯所受的冲击拉拔扭转力量通过拉钩本体转移传递到原车副车架大梁上,当拉钩本体把握钩拉住左右分体对插轴芯后,则积极克服了原车轴芯容易失衡失效的问题,从而保障了行车安全及人员财产安全,有效避免了历史以往发生的因为原车下控制臂胶套内分体对插轴芯受力扭脱车辆定位失效而发生的众多车损人伤事故。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