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向盘安全气囊的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772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向盘安全气囊的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方向盘安全气囊的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技术发展至今,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多数汽车上都配置了安全气囊。尤其是在汽车的方向盘中,安全气囊更是必备的重要部件,因为方向盘处配置安全气囊,在配合使用安全带的情况下,对于驾驶员的人身安全能够起到重要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方向盘安全气囊的本身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方向盘安全气囊通常配置有相应的安装机构。现有技术中的方向盘安全气囊的安装机构,如图1所示,在安全气囊100的底部安装面上相对设置有两个卡接柱200,卡接柱200一端的侧面开设有径向卡槽210,卡接柱200穿过位于安全气囊100下方的导电衬板300后连接有卡接装置400,该卡接装置400固定在导电衬板300底面,导电衬板300底面还固定设置有两个相对的螺柱500,该螺柱500用于将导电衬板300连通整个方向盘安装机构固定在方向盘骨架(图中未示出)上。

如图2所示,卡接装置400包括卡簧座401、卡簧402、限位板403,其中卡簧402由弹性圆钢条弯制而成,外观形状近似于U形。如图3所示,卡簧402两侧边分别为第一卡簧柱4021、第二卡簧柱4022,第一卡簧柱4021与第二卡簧柱4022平行设置,第一卡簧柱4021的长度大于第二卡簧柱4022,第一卡簧柱4021与封闭端的交接处弯制成卷耳4023;卡簧402安装在卡簧座402上,卡簧402的卷耳4023结构位于限位板403与卡簧座401之间,限位板403与卡簧座401之间贯穿连接有螺钉404,螺钉404穿过卷耳4023的中间部位;第二卡簧柱4022的末端与卡簧座401相应部位固定连接,第一卡簧柱4021与卡簧座401之间活动连接且具有一定的伸展自由度;卡簧座401的一表面中间部位设有通孔,通孔的轴心线位于第一卡簧柱4021与第二卡簧柱4022之间;通孔的一端连接有卡爪4011,卡爪4011的中心部位与通孔沿通孔的轴心线相连通,卡爪4011位于卡簧座401上与设有卡簧402相对的一表面上;卡簧座401上与第一卡簧柱4021末端相应的一侧开设有贯通的拆卸口4012。

如图5所示,卡簧座401通过卡爪4011穿过导电衬板300并与导电衬板300卡接,卡接柱200的底端依次穿过卡簧座401上的通孔、第一卡簧柱4021与第二卡簧柱4022之间,然后卡接在第一卡簧柱4021与第二卡簧柱4022之间,且第一卡簧柱4021卡接于径向卡槽210中;通过采用专用的拆卸工具穿过拆卸口4012后抵住第一卡簧柱4021的一表面施力,可将卡接柱200与卡接装置400拆开。

如图4所示,径向卡槽210的截面形状呈U形,且径向卡槽210的封闭端为平面结构,为了便于安装,径向卡槽210的封闭端沿卡接柱200轴向的尺寸通常设置为大于卡簧402的直径。

然而,汽车行驶路况多种多样,特别是当汽车在颠簸的路面上行驶时,由于径向卡槽210的底部为平面结构,径向卡槽210的底部沿卡接柱200轴向的尺寸大于卡簧402的直径;这样很容易使方向盘安全气囊沿卡接柱的轴向发生移位甚至跳动,一方面会因此而产生异响,影响驾驶的舒适性,另一方面如果跳动过于剧烈,很可能会导致安全气囊自发启动,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径向卡槽210仅设置在卡接柱200的一侧,仅与第一卡簧柱4021连接,这样会影响卡接柱200与卡簧402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需要对方向盘安全气囊的安装机构进行改进设计,以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向盘安全气囊的安装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有效避免方向盘安全气囊在颠簸路况下行驶而产生跳动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向盘安全气囊的安装机构,安全气囊、卡接柱、导电衬板和卡接装置,所述卡接柱的顶端固定在安全气囊的底部安装面,所述卡接装置安装在导电衬板的底面;所述卡接柱的外表面设有径向卡槽,所述卡接装置中设有卡簧;所述卡接柱的底端贯穿通过导电衬板并与卡接装置之间通过径向卡槽与卡簧的配合卡接;

所述卡接柱上沿轴向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圆锥体、圆柱体和导向端,其中圆锥体的截面形状为倒置的等腰梯形,所述导向端的截面形状为倒置的等腰三角形;所述圆柱体的直径与圆锥体的底面直径相同,且小于导向端顶面的直径;所述圆柱体沿卡接柱轴向的长度小于卡簧的直径;

所述径向卡槽由圆锥体的周向外表面、圆柱体的周向外表面和导向端的顶面共同形成。

如上所述的方向盘安全气囊的安装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卡接柱和所述卡接装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卡接柱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卡接装置在导电衬板上的分布位置与所述卡接柱相对应。

如上所述的方向盘安全气囊的安装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卡簧包括第一卡簧柱和第二卡簧柱,所述径向卡槽沿卡接柱径向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卡簧柱、第二卡簧柱卡接。

如上所述的方向盘安全气囊的安装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导电衬板顶面安装有若干减振装置。

如上所述的方向盘安全气囊的安装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减振装置为减振垫,所述减振垫采用橡胶或海绵或者两者的结合制成。

如上所述的方向盘安全气囊的安装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减振装置还包括支撑柱,所述减振垫通过支撑柱与导电衬板相连。

如上所述的方向盘安全气囊的安装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柱采用弹性钢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向盘安全气囊的安装机构,通过将径向卡槽结构进行改进,由于径向卡槽由圆锥体的周向外表面、圆柱体的周向外表面和导向端的顶面共同形成,其中圆柱体的轴向尺寸小于卡簧的直径,圆锥体的周向斜面作为卡簧沿卡接柱轴向移位时的缓冲结构,有利于防止安全气囊沿卡接柱轴向发生跳动现象,能有效缓冲和解除因颠簸路况导致的颠簸感,从而避免因安全气囊跳动而产生的异响,而且能有效降低安全气囊因剧烈颠簸而发生自启动的安全风险,继而提高安全气囊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方向盘安全气囊的安装机构的拆解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卡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卡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卡接柱与安全气囊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卡接装置与卡接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向盘安全气囊的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卡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卡接柱与卡接装置连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安全气囊,200-卡接柱,210-径向卡槽,300-导电衬板,400-卡接装置,401-卡簧座,4011-卡爪,4012-拆卸口,402-卡簧,4021-第一卡簧柱,4022-第二卡簧柱,4023-卷耳,403-限位板,404-螺钉,500-螺柱,1-安全气囊,2-卡接柱,201-导向端,202-径向卡槽,2021-圆锥体,2022-圆柱体,3-导电衬板,4-卡接装置,41-第一卡簧柱,42-第二卡簧柱,5-减振装置,51-减振垫,52-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向盘安全气囊的安装机构,安全气囊1、卡接柱2、导电衬板3和卡接装置4,所述卡接柱2的顶端固定在安全气囊1的底部安装面,所述卡接装置4安装在导电衬板3的底面;所述卡接柱2的外表面设有径向卡槽202,所述卡接装置4中设有卡簧;所述卡接柱2的底端穿过导电衬板3并与卡接装置4之间通过径向卡槽202与卡簧的配合卡接;其中,卡接装置4与图1和图2中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卡接装置400相同,卡簧与图3中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卡簧的结构相同,安全气囊1和导电衬板3的结构均与现有技术中的(如图1所示)相同。

所述卡接柱2上沿轴向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圆锥体2021、圆柱体2022和导向端201,卡接柱2上的圆锥体2021的顶面至安全气囊1的底面之间为圆柱体。其中,圆锥体2021的截面形状为倒置的等腰梯形,导向端201的截面形状为倒置的等腰三角形。圆柱体2022的直径与圆锥体2021的底面的直径相同,且圆柱体2022的直径小于导向端201顶面的直径;所述圆柱体2022沿卡接柱2轴向的长度小于卡簧的直径。

所述径向卡槽202由圆锥体2021的周向外表面、圆柱体2022的周向外表面和导向端201的顶面共同形成。

由此可知,径向卡槽202的凹面的截面形状接近于U形,其中一侧边为倾斜边,另一侧边与径向卡槽202底部垂直。通过设置圆锥体2021,其轴向外表面又为斜面,这样能有效缓冲和减小安全气囊沿卡接柱2轴向滑移甚至跳动引起的颠簸感;通过将所述圆柱体2022沿卡接柱2轴向的长度设置为小于卡簧的直径,有利于防止卡簧在径向卡槽202的底部即圆柱体2022的外表面沿卡接柱2轴向滑移,从而防止安全气囊因此而产生跳动风险,继而有效防止产生安全事故和异响,这样不仅提高了安全气囊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而且还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卡接柱2和所述卡接装置4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卡接柱2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卡接装置4在导电衬板3上的分布位置与所述卡接柱2相对应。通过将现有技术中的两个卡接柱2均进行改进,是为了提高卡接柱2与卡接装置4的连接结构的稳固性,从而能较好的防止安全气囊1发生跳动现象以及因跳动而产生异响等问题。

如图7结合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卡簧包括第一卡簧柱41和第二卡簧柱42,所述径向卡槽202沿卡接柱2径向的两侧分布与第一卡簧柱41、第二卡簧柱42卡接。可见,由于径向卡槽202两侧分别与第一卡簧柱41、第二卡簧柱42实现卡接,有利于提高卡接柱2与卡接装置4的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有效防止卡接柱2因动态环境下的颠簸而从卡接装置4中滑脱。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导电衬板3顶面安装有若干减振装置5,减振装置5的顶面与安全气囊1的底部安装面相接触。该减振装置5用于与径向卡槽202相配合,对安全气囊1进行支撑,同时在动态使用环境下对于安全气囊1的颠簸起到缓冲作用,以达到进一步减轻安全气囊1发生跳动的颠簸感,从而能进一步防止产生异响以及降低安全气囊1因剧烈颠簸而发生自启动的安全风险。另外,减振装置5除了能对安全气囊1的底部安装面进行支撑和减振,而且能在动态使用环境下利用自身弹性作用促使卡簧较快地复位到径向卡槽202中,具体的工作原理是,在动态使用环境下假设安全气囊1因发生跳动而使卡接柱2沿其轴向向下滑移,从而使卡簧相对于卡接柱2沿圆锥体2021的锥面向上滑移,即卡簧向滑脱径向卡槽202的方向移动,然而,此时减振装置5由于自身的弹性作用与安全气囊1之间形成了反向作用力,从而迫使卡簧复位到径向卡槽202中。

本实施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减振装置5为减振垫51,该减振垫51采用橡胶或海绵或者两者的结合制成,通过胶粘的方式安装在导电衬板3的顶面。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减振装置5还包括支撑柱52,所述减振垫51通过支撑柱52与导电衬板3固定连接,支撑柱52用于对减振垫51起到支撑和连接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小减振垫51的厚度尺寸,从而节约减振垫51材料用量。

本实施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支撑柱52采用弹性钢制成,采用弹性钢制成支撑柱52,不仅起到支撑减振垫51的作用,还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减振垫51的减振效果;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柱52还可以采用其他弹性材料制成,只要能实现支撑减振垫51又能优化减振垫51的减振效果即可。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