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车载空气净化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9307发布日期:2018-06-15 22:08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车载空气净化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化甲醛和增加车内湿度的除甲醛净化的多功能车载空气净化加湿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普及率的提高,汽车内部的空气质量对人体的影响越来越大,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尾气,汽车内饰或配件的有害挥发物,汽车内空调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这些因素对汽车内的空气都产生了影响。现有的一些车载空气净化器仅专注于净化空气的作用,而忽略了改善汽车空气的湿度问题。

如何设计一种结合空气净化和加湿的功用,将净化剂净化过滤后的空气与加湿器雾化的水汽结合,充分利用车内空调对空气循环系统的作用来改善汽车内的空气质量,进而设计一款新型多功能车载空气净化加湿器是当前业界技术人员的研发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车载空气净化器存在的这些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车载空气净化加湿器,利用风机引风和排风来净化和加湿的车载空气净化加湿器,体积小巧,净化加湿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空气净化加湿器,其结构包括:加湿器、风机、除甲醛净化器、外壳和固定夹;该加湿器包含雾化片、可更替滤芯和储水箱;该除甲醛净化器包括抽屉式收容腔室和除甲醛空气净化滤层;该风机嵌于外壳和储水箱之间的连接板上,经甲醛净化器净化之后的空气通过风机与雾化片产生的水蒸气结合引送到车内,达到净化加湿车内空气的作用;该固定夹将车载空气净化加湿器固定于汽车空调出风口,空调出风从进气口进入净化加湿器。

进一步的,该外壳靠近除甲醛净化器的侧面是网状进风口;该外壳顶部开有更换雾化片滤芯的卡扣,移动盖的进水口和更换除甲醛空气净化滤层的卡扣。

进一步的,该外壳其底部设有出水口、防滑胶垫和电池仓盖;该防滑胶垫在空气净化加湿器未固定于空调出口时起到防滑作用;所述外壳其正面分别设有出气口、彩灯、指示灯、加湿器开关和电源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除甲醛净化器包括具有抽屉式的收容腔室、可更换的除甲醛空气净化滤层及抽屉式收容腔室卡扣摁扭;该抽屉式收容腔室内放置除甲醛空气净化滤层;该收容腔室是网状透风。

进一步的,所述加湿器分别设有进水口、雾化片、可更替滤芯、水位感应器、替换滤芯开关、换水口及储水箱;该进水口连接外壳顶部且具有可移动盖,可通过进出水口加水和换水;该水位感应器放置在储水箱内,雾化片连接滤芯,雾化片开口处为雾化水蒸气出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加湿器中的储水箱可储水,水位感应器可感应水箱中水位,可通过有移动盖的进水口加水和出水口更换水箱中的水。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底座,该底座位于除甲醛净化器的下方,该底座内含有电池仓和USB2.0接口,电池仓分别连接风机、加湿器、指示灯、彩灯和开关摁钮。

进一步的,所述除甲醛空气净化滤层其材料可包括但不限于活性炭、光触媒、高温土、纳米矿晶、硅藻泥、海泡石、氨基化合物、纳米银、抗菌剂、空气清新剂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具有加湿和净化空气多功能作用,可用于汽车,办公桌上,抽屉式装置可进行方便快捷更换空气净化滤层和雾化片滤芯,风机将空气净化装置和加湿器装置连接组合作用,彩灯可显示水位高低来提醒是否加水,空气净化和加湿器可分开独立工作,适应多变的天气,可使用电池或直流电源进行充电。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车载空气净化加湿器可固定于汽车的空调出风口处或直接放置在汽车内,可直接利用风机作用或车内空调吹出的风达到空气净化加湿的效果,加湿器与除甲醛空气净化器可独立使用。

3)本实用新型相比传统的车载空气净化器增加了加湿的功能,在去除车厢内的有毒有害气体、PM2.5、细菌以及异味的同时增加汽车内的湿度,极大地改善车内的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一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做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车载空气净化加湿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车载空气净化加湿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除甲醛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除甲醛净化器,3-风机,4-固定夹,5-底座,6-加湿器,11-进气口,12-防滑胶垫,13-开关摁扭,14-指示灯,15-装饰彩灯,16-出气口,21-抽屉式收容腔室,22-空气净化滤层,23-收容腔室卡扣摁扭,31-连接板

51-电池仓,52-USB2.0接口,61-带有移动盖进水口,62-雾化片,63-可更替滤芯,64-水位检测仪,65-滤芯替换开关,66-出水口,67-储水箱,131-加湿器开关,132-电源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车载空气净化加湿器,其结构主要包括:外壳1、除甲醛净化器2、风机3、固定夹4、底座5以及加湿器6。该风机3分别与除甲醛净化器2和加湿器6连接。

该外壳1其顶部分别设有加湿器6带有移动封盖的进水口61、滤芯替换开关65和抽屉式收容腔室卡扣摁扭23。该移动封盖的进水口61可用于加湿器加水。该滤芯替换开关65可用于及时更换加湿器的滤芯63,保证加湿器的清洁。该抽屉式收容腔室卡扣摁扭23可用于更换除甲醛净化器2中的空气净化滤层。

该外壳1靠近除甲醛净化器的侧面是网状进风口,网状进风口出带有固定夹4,进风口下方含有连接汽车电源的USB2.0接口,外壳1靠近加湿器的侧面上部是网状出风口。外壳1下部是显示水位LED彩灯,指示灯,加湿器开关131和电源总开关132。该外壳1顶部开有更换雾化片滤芯的卡扣,进水口61的移动盖和更换除甲醛空气净化滤层22的卡扣。该外壳1底部含有出水口、电池仓的封盖和防滑胶垫12。网状进风口处带有固定架支架,进风口下方含有连接汽车电源的USB2.0接口52。该外壳1其背面分别具有进气口11、固定在进气口11上的固定夹4和USB2.0接口52。该USB2.0接口52可连接汽车电源或者充电宝。

该外壳1其底部设有出水口、防滑胶垫12和电池仓盖51。该防滑胶垫12在空气净化加湿器未固定于空调出口时起到防滑作用。所述外壳1其正面分别设有出气口16、彩灯15、指示灯14、加湿器开关131和电源开关132。外壳侧面的固定夹4可将该多功能车载净化加湿器6固定于空调出风口处,汽车内开空调可直接起到引风的作用,防滑胶垫12包覆车载空气净化器的底部。

上述除甲醛净化器2设有抽屉式收容腔室21,可更换的除甲醛空气净化滤层22和抽屉式收容腔室卡扣摁扭23。该抽屉式收容腔室21内可放置除甲醛空气净化滤层22。收容腔室是网状透风。该除甲醛空气净化滤层22其材质可选自活性炭、光触媒、高温土、纳米矿晶、硅藻泥、海泡石、氨基化合物、纳米银、抗菌剂、空气清新剂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空气净化部分是抽屉式可拆卸的收容腔室,收容腔室可用来放置空气净化滤层;抽屉式装置可更换除甲醛空气净化滤层;该抽屉式收容腔室卡扣摁扭23和抽屉式收容腔室21可实现现在大多数车载空气净化器不能实现的更换空气净化滤层作用。

该风机3嵌于外壳1和储水箱6之间的连接板31上,该连接板31可固定风机3。经除甲醛净化器2净化之后的空气通过该风机3与该雾化片62产生的水蒸气结合吹送到车内,达到净化加湿车内空气的作用。风机3可增强空气的循环作用,风机3可将净化的空气引向加湿器6,与加湿器6生成的水蒸气结合,增加车内的空气湿度。

该固定在进气口上的固定夹4可将多功能车载空气净化加湿器6固定于空调出风口处,空调出风从进气口11进入净化加湿器6。

该底座5是位于除甲醛净化器2的下方,底座5内含有电池仓51,电池仓51分别连接风机3、加湿器6、指示灯14、彩灯15和开关摁钮13。

上述加湿器6分别设有进水口61、雾化片62、可更替滤芯63、水位检测仪64、替换滤芯开关65、出水口66及储水箱67。该进水口61连接外壳1顶部且具有可移动盖,可通过进水口61和出水口66更换水源。该水位感应器64放置在储水箱67内,雾化片(超声雾化器)62连接滤芯63,雾化片62开口处为雾化水蒸气出气口。

该加湿器6的可更换的雾化滤芯63和可换水的进水口61、出水口66和显示加湿器6水位高低的彩灯15。所述加湿器6中水位的高低可以通过彩灯15显示。

所述可更换雾化片滤芯63采用抽屉式的替换滤芯开关65进行更换滤芯。该出水口66作为一种可换水的出水通道装置,方便更换加湿器6中的水。加湿器中的储水箱67可储水,水位感应器64可感应水箱中水位,可通过有移动盖的进水口61加水和出水口66更换水箱中的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可表述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车载空气净化加湿器在工作过程中,打开加湿器开关131和电源总开关132,若汽车内空气不是太干燥可选择不开加湿器开关131,指示灯14显示绿色,彩灯15显示通过水位检测仪检测水位,分为三个颜色,蓝色表示水满状态,绿色显示储水箱的水还充足,红色显示储水箱的水准备用完了要注意加水。

打开风机3和加湿器6开始工作,利用固定夹4将多功能车载空气净化加湿器固定于空调出风口处,空调口吹出的风将通过空气净化滤层22进行净化,净化之后的空气通过风机3引到加湿器6的雾化片62的开口处与雾化水蒸气结合,同时风机3可将结合净化空气的雾化水蒸气吹向出气口16,将干净,清新和湿润的清风吹入汽车内,利用汽车内的空气循环系统将车内的空气净化和提升车内的湿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