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空调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9296发布日期:2018-06-15 22:0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空调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汽车空调壳体。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是汽车中重要部件,其中空调壳体中设置有与电机相连的传动机构,用以对电机中各风门的角度进行调节,进而对汽车空调产生的风进行不同模式之间的转换,但是现有的调节结构较为简单,因此对风门角度调节精确度较低,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无法精确地切换到所需要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对冷暖风门的角度进行精确的调节,使得客户实用更加舒适的汽车空调壳体。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空调壳体,包括壳体本体,若干冷暖风门以及冷暖风门传动组件,其中,所述冷暖风门传动组件包括冷暖摇臂以及冷暖齿轮,其中所述冷暖齿轮活动固定在所述壳体本体上,并与冷暖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冷暖电机驱动所述冷暖齿轮旋转,所述冷暖摇臂活动固定在所述壳体本体上,并与第一冷暖风门相连,所述冷暖摇臂包括啮合部和驱动杆,所述啮合部为扇形结构,且所述扇形结构圆弧形一侧具有若干齿形结构,所述齿形结构与所述冷暖齿轮相配合,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啮合部相连,并穿过所述啮合部与第一冷暖风门相连。

较佳的,所述壳体本体设置齿轮限位座,所述冷暖齿轮嵌设在所述齿轮限位座上,所述齿轮限位座上还设置有一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两端分别与所述冷暖齿轮上的加强筋相配合。

较佳的,驱动杆与第一冷暖风门相配合的一端设置有一卡合凸起。

较佳的,所述第一冷暖风门包括叶片以及连接杆,所述叶片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连接杆为一管形结构,且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卡合槽,所述驱动杆插入所述连接杆中,所述卡合凸起与所述卡合槽相配合。

较佳的,所述第一冷暖风门还包括一框架,所述框架套设置在所述叶片以及连接杆外。

较佳的,所述冷暖风门传动组件还包括模式转盘以及模式电机固定板,所述模式转盘可旋转固定在所述壳体本体上,并与吹脸摇臂相连,所述模式电机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模式转盘的上方,并与所述壳体本体相连。

较佳的,所述模式电机转盘上设置有一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朝向模式电机固定板方向凸起,所述模式电机固定板上设置有相模式转盘方向延伸的凸起。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冷暖齿轮与冷暖摇臂的之间的配合,由于冷暖摇臂上啮合部弧形面上齿形结构的设计,与冷暖齿轮相啮合,实现了冷暖摇臂与冷暖齿轮之间的同步运动,而驱动杆连接啮合部以及第一冷暖风门,进而对第一冷暖风门的角度进行了精确的调节,增加了客户使用的舒适度。

(2)同时齿轮限位座上限位片上的设置与冷暖齿轮上的加强筋相配合,对冷暖齿轮的旋转角度进行了限定,进而防止其随冷暖电机过度旋转。

(3)此外,所述模式转盘上设置有限位凸块,而所述模式电机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块相配合的凸起,进而实现了对所述模式转盘旋转角度的限定,防止其随模式电机过度旋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壳体中冷暖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壳体中第一冷暖风门与冷暖摇臂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部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8为图7中C部的放大图。

附图中,1、壳体本体;2、冷暖齿轮;21、加强筋;3、冷暖摇臂;31、啮合部31;32、驱动杆32;33、卡合凸起;34、齿形结构;4、模式电机固定板;41、凸起;5、模式转盘;51、限位凸块;6、吹脸摇臂;7、齿轮限位座;71、限位片;8、第一冷暖风门;81、叶片;82、连接杆;83;框架;821、卡合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具体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壳体中冷暖摇臂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的汽车空调壳体,包括壳体本体1,若干冷暖风门以及冷暖风门传动组件,其中,若干冷暖风门均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1中,所述冷暖风门传动组件固定在所述壳体本体1外侧,并与所述冷暖风门相连,驱动冷暖风门旋转,对冷暖风门的旋转角度进行控制。其中,所述冷暖风门传动组件包括冷暖摇臂3以及冷暖齿轮2,其中所述冷暖齿轮2活动固定在所述壳体本体1上,并与冷暖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冷暖电机驱动所述冷暖齿轮2旋转,所述冷暖摇臂3活动固定在所述壳体本体1上,并与第一冷暖风门8相连,对第一冷暖风门8的角度进行调节,其中,所述冷暖摇臂3包括啮合部31和驱动杆32,其中所述啮合部31为扇形结构,且所述扇形结构圆弧形一侧具有若干齿形结构34,所述齿形结构34与所述冷暖齿轮2相配合,所述驱动杆32与所述啮合部31相连,并穿过所述啮合部31与第一冷暖风门8相连,进而当所述冷暖齿轮2随冷暖电机旋转,驱动所述啮合部31同步旋转,啮合部31带动驱动杆32一起运动,进而驱动所述第一冷暖风门8旋转,实现了对冷暖风门的角度的精确调节。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冷暖齿轮2与冷暖摇臂3的之间的配合,由于冷暖摇臂3上啮合部31弧形面上齿形结构34的设计,与冷暖齿轮2相啮合,实现了冷暖摇臂3与冷暖齿轮2之间的同步运动,而驱动杆32连接啮合部31以及第一冷暖风门8,进而对第一冷暖风门8的角度进行了精确的调节,增加了客户使用的舒适度。

以下,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描述之结构、工艺、选材仅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可行性,并无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意图。

更具体的,所述壳体本体1设置齿轮限位座7,所述冷暖齿轮2嵌设在所述齿轮限位座7上,所述齿轮限位座7上还设置有一限位片71,所述限位片71两端分别与所述冷暖齿轮2上的加强筋21相配合,进而对冷暖齿轮2的旋转进行限位,防止冷暖齿轮2随冷暖电机的转动过度旋转。

此外,驱动杆32与第一冷暖风门8相配合的一端设置有一卡合凸起33。

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壳体中第一冷暖风门与冷暖摇臂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部的放大图,请结合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冷暖风门8包括叶片81以及连接杆82,所述叶片81设置在所述连接杆82上,所述连接杆82为一管形结构,且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卡合槽821,所述驱动杆32插入所述连接杆82中,所述卡合凸起33与所述卡合槽821相配合,进而实现了周向以及轴向的定位。

此外,所述第一冷暖风门8还包括一框架83,所述框架83套设置在所述叶片81以及连接杆82外。

图7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三;图8为图7中C部的放大图,请结合图7和图8所示,所述冷暖风门传动组件还包括模式转盘5以及模式电机固定板4,其中,所述模式转盘5可旋转固定在所述壳体本体1上,并与吹脸摇臂6相连,所述模式电机固定板4设置在所述模式转盘5的上方,并与所述壳体本体1相连,所述模式电机固定板4对所述模式电机进行固定。

其中,所述模式电机转盘上设置有一限位凸块51,所述限位凸块51朝向模式电机固定板4方向凸起41,所述模式电机固定板4上设置有相模式转盘5方向延伸的凸起41,进而与所述限位凸块51相配合,实现了对所述模式转盘5转动角度的控制,进而防止模式转盘5岁模式电机而过度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冷暖齿轮2与冷暖摇臂3的之间的配合,由于冷暖摇臂3上啮合部31弧形面上齿形结构34的设计,与冷暖齿轮2相啮合,实现了冷暖摇臂3与冷暖齿轮2之间的同步运动,而驱动杆32连接啮合部31以及第一冷暖风门8,进而对第一冷暖风门8的角度进行了精确的调节,增加了客户使用的舒适度。同时齿轮限位座7上限位片71上的设置与冷暖齿轮2上的加强筋21相配合,对冷暖齿轮2的旋转角度进行了限定,进而防止其随冷暖电机过度旋转。此外,所述模式转盘5上设置有限位凸块51,而所述模式电机固定板4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块51相配合的凸起41,进而实现了对所述模式转盘5旋转角度的限定,防止其随模式电机过度旋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