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后防撞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6992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电动汽车后防撞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电动汽车后防撞梁。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能源消耗、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几年来飞速发展,但电动车有限的续驶里程仍制约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因此轻量化逐渐成为整车设计的重中之重。

另外,电动车的安全和碰撞性能设计也与传统汽车有所不同,由于部分电动汽车的智能化和小型化,其布置空间更加苛刻。而现有的大部分后防撞梁为钢制的冲焊成型结构,工艺复杂,重量大;必须通过吸能盒与车身纵梁相连,占用空间大;且其结构受整车重量和空间等限制不能很好的满足安全及碰撞性能。所以需要一种新型的防撞梁结构来满足成型简单、轻量化、安全及碰撞性能好和占用空间小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轻量化且有利于减小安装空间的电动汽车后防撞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电动汽车后防撞梁,包括后防撞梁主体,所述后防撞梁主体包括前面板、后面板、上面板、下面板及内板,它们围合形成横截面为日字形且两端开口的吸能腔体结构,所述后面板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组用于通过螺栓与车身纵梁连接的螺孔。

优选的,所述的电动汽车后防撞梁,其中:所述后防撞梁主体是铝合金材质且由挤出工艺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的电动汽车后防撞梁,其中:所述后防撞梁主体呈现为弓形,其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为平直段、弧形段、平直段、弧形段、平直段,且所述后防撞梁主体以中间位置的平直段的中分线为对称轴,所述螺孔分别设置于两端的平直段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电动汽车后防撞梁,其中:所述前面板包括竖板及斜板,它们的夹角为钝角,且所述斜板与竖板的共同端到所述后面板的距离大于所述斜板的末端到所述后面板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的电动汽车后防撞梁,其中: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螺孔匹配的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的电动汽车后防撞梁,其中:两组所述螺孔中的至少一个是具有定位和连接功能的定位螺孔,所述定位螺孔是两端半径不同的腰形孔。

优选的,所述的电动汽车后防撞梁,其中:所述后面板上至少靠近一端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孔,且当所述定位孔和定位螺孔均为一个时,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螺孔位于相反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精巧,本后防撞梁的主体采用双空腔结构,在结构强度得到保证的情况下降低重量,同时两端可通过螺孔直接与车身纵梁相连,不需要吸能盒等中间结构,能够大大节省整车设计空间,整体外形设有适当弧度,横截面设置合理,低速碰撞下能有效抵抗弯曲并传递冲击力,防撞梁中间部分平直拉伸,在不影响碰撞性能的情况下缩短前后距离。

本后防撞梁的材料全部为铝合金型材,重量轻,主要工艺为铝挤出,然后拉弯冲孔即可,工艺简单,产品精度易保证。

定位孔的结构能够有效保证后防撞梁主体和车身纵梁之间的精确安装位置,有利于提高装配精度。

前面板上增加安装孔的结构,便于螺栓打紧操作,装配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防撞梁与车身纵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电动汽车后防撞梁,如附图1、附图2所示,包括后防撞梁主体1,所述后防撞梁主体1包括前面板11、后面板12、上面板13、下面板14及内板15,它们围合形成横截面为日字形且两端开口的吸能腔体结构,由于整体为双空腔结构,从而有利于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降低自重。

并且,如附图2所示,所述前面板11包括竖板111及斜板112,它们的夹角为钝角,且所述斜板112与竖板111的共同端到所述后面板12的距离大于所述斜板112的末端到所述后面板12的距离,从而有利于减小突出部位的面积,降低碰撞、划伤的可能。

进一步,如附图1所示,所述后防撞梁主体1是铝合金材质且由挤出工艺一体成型,所述后防撞梁主体1呈现为弓形,其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为平直段、弧形段、平直段、弧形段、平直段,且所述后防撞梁主体1以中间位置的平直段的中分线为对称轴。

设有适当弧度的外形和合理的横截面设计保证了足够的强度,在车辆后方发生碰撞尤其是低速碰撞时能很好的抵抗冲击导致的扭曲和折弯,保证冲击力按照正常路线传递到车身纵梁上,达到吸能效果,防止其他关键零件的损坏。

由于后防撞梁主体1具有较佳的吸能结构,因此,不再需要通过吸能盒来连接车身纵梁2,对应的,如附图1、附图3所示,在所述后面板12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组用于通过螺栓与车身纵梁2连接的螺孔3,并且,所述螺孔3分别设置于所述后防撞梁主体1两端的平直段位置,同时,优选位于一端的一组所述螺孔3为两个,并且其中一组的所述螺孔3中有一个是具有定位和连接功能的定位螺孔,如附图1中右上角的螺孔3所示,所述定位螺孔是两端半径不同的腰形孔。

另一方面,为了便于组装时,确保车身纵梁2和后防撞梁主体1之间的安装位置,如附图1所示,在所述后面板12上至少靠近一端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孔5,由于一端的一组螺孔3中有一个具有定位功能,因此所述定位孔5设置于相对的另一端。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组所述螺孔3都可以是定位螺孔,且所述后防撞梁主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定位孔5。

并且,为了便于采用螺栓进行后防撞梁主体和车身纵梁的连接,如附图1所示,所述前面板11上开设有与所述螺孔3匹配的安装孔4,从而便于螺栓打紧工具的进出,有利于装配和后期进行拆卸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后防撞梁,采用铝合金作为材质,能够大大减低自重,通过铝挤出工艺加工成型,然后将设定位置拉弯,接着冲孔。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