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5554发布日期:2018-08-10 22:16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夹。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目前所使用的管夹结构示意图,现状态燃油管路的固定管夹1′与管路匹配的孔径是固定值,只能匹配单一管径的燃油管路。当燃油管路管径发生变化时,固定管夹无法与之匹配,就需要重新设计方案、模具开发,这样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开发费用,而且需要较长的开发周期,会影响项目的开发进度,同时也会使管夹种类大量增加,进而影响管夹的平台化、通用化,进而增加大量的零部件管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管夹,旨在解决目前管夹只能匹配单一管夹的燃油管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管夹,该管夹包括:管夹本体,其内部开设有用于放置待夹持燃油管路的空间;可调节夹持范围的夹持机构,位于空间内且与管夹本体相连接,夹持机构用于夹持不同管径的待夹持燃油管路。

进一步地,上述管夹中,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其中,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于空间内,待夹持燃油管路夹持于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管夹中,第二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弹性件,各弹性件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管夹本体的两个相对的内壁面,各弹性件的第二端均悬置于空间内,通过各弹性件的变形调节夹持范围。

进一步地,上述管夹中,每个弹性件均包括:第一直线部、弧形部和支撑部;其中,第一直线部的第一端与管夹本体相连接,第一直线部的第二端与弧形部的第一端相连接,弧形部的第二端与支撑部相连接,支撑部用于支撑待夹持燃油管路。

进一步地,上述管夹中,弧形部的凹陷面朝向第一夹持组件。

进一步地,上述管夹中,支撑部的表面为圆形,并且,支撑部与弧形部的连接处圆滑过渡。

进一步地,上述管夹中,第一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刚性件,各刚性件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管夹本体的两个相对的内壁面,各刚性件的第二端均悬置于空间内。

进一步地,上述管夹中,每个刚性件均包括:第二直线部、连接部和抵压部;其中,第二直线部的第一端与管夹本体相连接,第二直线部的第二端与连接部的第一端相连接,并且,连接部向管夹本体的底部倾斜;抵压部与连接部的第二端相连接,抵压部用于抵压于待夹持燃油管路的外壁。

进一步地,上述管夹中,抵压部的壁面形状和与其相接触的待夹持燃油管路的壁面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地,上述管夹中,管夹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空间,每个空间内均设置有夹持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管夹本体内部开设的用于放置燃油管路的空间内设置有可调节夹持范围的夹持机构,通过调节夹持机构的夹持范围,可以使夹持机构夹持不同管径的燃油管路,无需针对不同管径的燃油管路单独设计、制造管夹,减少从而开发费用,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可以保证管夹的平台化、通用化,也减少了管夹的种类,易于管理。特别是,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弹性件,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变形,可以实现夹持范围可调的目的。而弹性件是由第一直线部、弧形部和支撑部构成的,弧形部的凹陷面可以朝向第一夹持组件设置,即朝向燃油管路设置,可以使弧形部的受力更好,从而对燃油管路的夹持效果更好,并且,支撑部的表面可以为圆形,支撑部与弧形部的连接处可以圆滑过渡,进而可以避免支撑部存在棱角而对燃油管路的表面造成划痕等损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夹夹持8mm燃油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夹夹持10mm燃油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2和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管夹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管夹包括:管夹本体1和可调节夹持范围的夹持机构。

其中,管夹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用于放置燃油管路3的空间11,夹持机构位于该空间11内且与管夹本体1相连接。通过调节夹持机构的夹持范围,可以使夹持机构夹持不同管径的燃油管路3。例如,目前燃油管路3常用的管径为Φ8mm和Φ10mm两种状态,因此夹持机构的夹持范围可以匹配管径范围为Φ8mm-Φ10mm的燃油管路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管夹本体1内部开设的用于放置燃油管路3的空间11内设置有可调节夹持范围的夹持机构,通过调节夹持机构的夹持范围,可以使夹持机构夹持不同管径的燃油管路3,无需针对不同管径的燃油管路3单独设计、制造管夹,减少开发费用,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可以保证管夹的平台化、通用化,也减少了管夹的种类,易于管理。

上述实施例中,夹持机构可以包括:第一夹持组件4和第二夹持组件2。其中,第一夹持组件4和第二夹持组件2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于空间11内,燃油管路3夹持于第一夹持组件4和第二夹持组件2之间。具体实施时,第二夹持组件2可以包括:两个弹性件21,各弹性件21的第一端(图2所示的上端)分别连接于管夹本体1的两个相对的内壁面,各弹性件21的第二端(图2所示的下端)均悬置于空间11内,夹持范围的调节可以通过弹性件21的变形来实现。例如,参见图2,当夹持直径为Φ8mm的燃油管路3时,弹性件21不变形,处于初始状态,弹性件21位于A位置;参见图3,当夹持直径为Φ10mm的燃油管路3时,弹性件21在燃油管路3的作用力下向下发生弹性变形,处于终止状态,弹性件21位于B位置,进而保证与Φ10mm的燃油管路3相匹配。

上述实施例中,每个弹性件21均可以包括:第一直线部211、弧形部212和支撑部213。其中,以图2中位于右侧的弹性件21为例,第一直线部211的第一端(图2所示的右端)与管夹本体1相连接,第一直线部211的第二端(图2所示的左端)与弧形部212的第一端(图2所示的上端)相连接,弧形部212的第二端(图2所示的下端)与支撑部213相连接,支撑部213可以支撑燃油管路3。位于左侧的弹性件21与位于右侧的弹性件21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第一直线部211、弧形部212和支撑部213可以一体成型。弧形部212的凹陷面可以朝向第一夹持组件4设置,即朝向燃油管路3设置,以使弧形部212的受力更好,从而对燃油管路的夹持效果更好。具体实施时,支撑部213的表面可以为圆形,支撑部213与弧形部212的连接处可以圆滑过渡,进而可以避免支撑部213存在棱角而对燃油管路3的表面造成划痕等损坏。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夹持组件4可以包括:两个刚性件41。以图2中位于右侧的刚性件41为例,各刚性件41的第一端(图2所示的上端)分别连接于管夹本体1的两个相对的内壁面,各刚性件41的第二端(图2所示的下端)均悬置于空间11内。具体实施时,每个刚性件41均可以包括:第二直线部411、连接部412和抵压部413。其中,第二直线部411的第一端(图2所示的右端)与管夹本体1相连接,第二直线部411的第二端(图2所示的左端)与连接部412的第一端(图2所示的上端)相连接,并且,连接部412的第二端(图2所示的下端)向管夹本体1的底部倾斜。抵压部413与连接部412的第二端相连接,抵压部413可以抵压于燃油管路3的外壁。第二直线部411、连接部412和抵压部413可以一体成型,第二直线部411和连接部412的连接处可以圆滑过渡。抵压部413的壁面形状和与其相接触的燃油管路3的壁面形状相匹配,例如,燃油管路3为圆柱形,则抵压部413与燃油管路3相接触部分的形状为弧形,进而使抵压部413与燃油管路3贴合的更紧密,同时也可以避免抵压部413存在棱角而对燃油管路3造成损坏。位于左侧的刚性件41与位于右侧的刚性件41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各实施例中,管夹本体1的长度方向可以设置有多个空间11,每个空间11内均可以设置有夹持机构,进而可以使管夹夹持多个燃油管路3。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管夹本体内部开设的用于放置燃油管路的空间内设置有可调节夹持范围的夹持机构,通过调节夹持机构的夹持范围,可以使夹持机构夹持不同管径的燃油管路,无需针对不同管径的燃油管路单独设计、制造管夹,减少开发费用,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可以保证管夹的平台化、通用化,也减少了管夹的种类,易于管理。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