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轮毂保护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9754发布日期:2018-09-18 22:21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轮毂保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汽车轮毂保护圈。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轮毂采用铝合金材质,铝合金轮毂具有散热快、使用安全和重量轻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铝合金材料自身质地偏软,导致铝合金轮毂容易发生磕碰伤和变形。在汽车行驶或者停车时容易与路边或者花坛发生碰撞,这就容易导致轮毂发生划伤、损坏甚至将轮胎夹坏,轮毂保护圈用于保护汽车的轮毂,保护轮毂不被刮擦受损。

现有技术产品中一般分为开环结构和闭环结构。开环结构产品,会有安装断口,在安装断口处非常容易脱落而失效,并且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从安装断口开始脱落时一端高速旋转抽打还会造成车体严重划伤;闭环结构产品其拆装难度大,也容易脱落,并且容易造成轮胎漏气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汽车轮毂保护圈,能够避免汽车在驾驶过程中发生脱落现象,并且方便拆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汽车轮毂保护圈,包括轮毂保护圈本体,所述轮毂保护圈本体为开环结构,所述轮毂保护圈本体包括内层圈体和外层圈体,所述内层圈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层圈体的内表面上,所述内层圈体为弧形结构,所述内层圈体上设置有咬口,所述咬口内设置有插孔和防松槽,所述外层圈体上设置有上定位边和下定位边,所述上定位边和所述下定位边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层圈体的两侧,所述下定位边与所述外层圈体呈角度设置,所述轮毂保护圈本体的首端设置有固定盖,所述固定盖固定设置在所述内层圈体上,所述固定盖的内表面设置有下锁齿,所述轮毂保护圈本体的尾端上设置有上锁齿,所述上锁齿和所述下锁齿相匹配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不锈钢夹子,所述不锈钢夹子包括锯齿边和固定边,所述锯齿边安装在所述插孔内,所述固定边设置在所述防松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咬口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咬口沿所述内层圈体等间距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上锁齿设置有至少两组,所述上锁齿设置在所述内层圈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内层圈体和所述外层圈体为一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轮毂保护圈本体设置为开环结构,便于轮毂保护圈的拆装;

(2)不锈钢夹子和咬口的设置,能够防止轮毂保护圈本体脱落,当轮毂保护圈本体进入到轮胎和轮毂之间后,不锈钢夹子的锯齿边能够咬合柱轮毂防止轮毂保护圈本体脱落;同时,由于轮毂保护圈本体上设置有上锁齿导致质量不均,通过不锈钢夹子的设置能够起到平衡重量的作用;

(3)通过上锁齿和下锁齿的设置,能够使轮毂保护圈本体的首端和尾端连接更为牢固,避免了汽车在驾驶过程中脱落的现象,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不锈钢夹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轮毂保护圈本体的尾端咬口和上锁齿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轮毂保护圈本体的首端固定盖处局部放大图图;

图中:

1、轮毂保护圈本体 2、内层圈体 3、外层圈体

4、上定位边 5、下定位边 6、不锈钢夹子

7、固定边 8、锯齿边 9、咬口

10、防松槽 11、插孔 12、上锁齿

13、固定盖 14、下锁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汽车轮毂保护圈,包括轮毂保护圈本体1,轮毂保护圈本体1为开环结构,轮毂保护圈本体1包括内层圈体2和外层圈体3,内层圈体2固定设置在外层圈体3的内表面上,内层圈体2为弧形结构,内层圈体2上设置有咬口9,咬口9内设置有插孔11和防松槽10,外层圈体3上设置有上定位边5和下定位边6,上定位边5和下定位边6分别固定设置在外层圈体3的两侧,下定位边5与外层圈体3呈角度设置,轮毂保护圈本体1的首端设置有固定盖13,固定盖13固定设置在内层圈体2上,固定盖13的内表面设置有下锁齿14,轮毂保护圈本体1的尾端上设置有上锁齿12,上锁齿12和下锁齿14相匹配设置。安装后上定位边4与轮胎相接触,下定位边5与轮辋相接触。上锁齿12和下锁齿14为锯齿状结构。

还包括不锈钢夹子6,不锈钢夹子6包括锯齿边8和固定边7,锯齿边8安装在插孔11内,固定边7设置在防松槽10内。

咬口9设置有多个,多个咬口9沿内层圈体2等间距分布。多个咬口9之间距离为1英寸,方便安装时根据轮子尺寸确定轮毂保护圈本体1的长度。

上锁齿12设置有至少两组,上锁齿12设置在内层圈体2上。

内层圈体2和外层圈体3为一体结构。

本实施例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汽车升起,直至车轮离开地面,将轮胎气完全放空;

b)、确定车轮尺寸,在每个咬口9处涂上胶水;

c)、从轮毂保护圈本体1的首端开始将不锈钢夹子6插入到所有咬口9内:锯齿边8插入到插孔11内,固定边7卡合在防松槽10内,确保不锈钢夹子6能够隐入咬口9中;

d)、用肥皂水或者淡洗车液喷涂在轮辋上;

e)、以轮毂保护圈本体1的首端为起始点将内层圈体2的末端插入到轮辋和轮胎之间,用锤子敲打外层圈体3,要敲在轮辋的中央,以确保完全进入,将轮毂保护圈本体1的首端固定紧,继续将内层圈体2以逆时针方向沿着轮辋插入到轮辋和轮胎之间并用锤子敲打固定,直至轮毂保护圈本体1的尾端与轮毂保护圈本体1的首端重合;

f)、在轮毂保护圈本体1的尾端重合部分做标记,用剪刀在标记处剪开,修去多余部分;

g)、将少量胶水涂在对应的上锁齿12上,将轮毂保护圈本体1的尾端敲回轮辋和轮胎之间,使得轮毂保护圈本体1的尾端与轮毂保护圈本体1的首端相连,确保轮毂保护圈本体1的尾端上的上锁齿12与下锁齿14交织在一起;

h)、逆时针方向,从轮辋中心向外敲打开,用直角锤同时锤轮毂保护圈本体1的尾端与轮毂保护圈本体1的首端,将轮胎充气10-15psl再用直角锤敲打一圈;

i)、重新将轮胎充气,再一次从轮辋中心向外敲打,轮毂保护圈本体1与轮子间应有一小空隙,但是不超过1mm;

j)、安装完后一个小时后检查车辆轮胎压力,以确保没有空气流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轮毂保护圈本体设置为开环结构,便于轮毂保护圈的拆装;

(2)不锈钢夹子和咬口的设置,能够防止轮毂保护圈本体脱落,当轮毂保护圈本体进入到轮胎和轮毂之间后,不锈钢夹子的锯齿边能够咬合柱轮毂防止轮毂保护圈本体脱落;同时,由于轮毂保护圈本体上设置有上锁齿导致质量不均,通过不锈钢夹子的设置能够起到平衡重量的作用;

(3)通过上锁齿和下锁齿的设置,能够使轮毂保护圈本体的首端和尾端连接更为牢固,避免了汽车在驾驶过程中脱落的现象,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