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冷式汽车鼓式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9481发布日期:2018-09-21 23:4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鼓式制动器,具体为一种自冷式汽车鼓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广泛普及,许多家庭都拥有了汽车,而对于汽车行驶安全的关键在于汽车的制动器,鼓式制动器的散热性要差许多,鼓式制动器的制动力稳定性差。而由于散热性能差,在制动过程中会聚集大量的热量。制动块和轮鼓在高温影响下较易发生极为复杂的变形,容易产生制动衰退和振抖现象,引起制动效率下降。现有的汽车鼓式制动器散热能力较差和不能实现自冷却,现有的汽车轮毂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自冷式汽车鼓式制动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汽车鼓式制动器散热能力较差以及不能实现自冷却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冷式汽车鼓式制动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冷式汽车鼓式制动器,包括轮辋和制动鼓,所述制动鼓的外侧通过若干个轮辐与轮辋的内侧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轮辐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弧形冷却箱,所述轮辋的内壁均匀设有若干块导热块,所述制动鼓的中部设有用于与车轴相配合的内圈孔,所述制动鼓的边侧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进风孔,所述制动鼓的外圈开设有与进风孔相通的出气孔。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弧形冷却箱内侧的外圈均开设有进液孔。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冷却箱内侧的内圈固定设置有呈弧形的鳍状导热片。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块的一端固定设有条状散热片。

进一步的,所述制动鼓的外壁喷涂有用于防腐蚀的油漆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自冷式汽车鼓式制动器,通过制动鼓上设置有的进风孔和出风孔,当汽车行驶时带动的风通过进风孔进入制动鼓内,同时对制动鼓进行散热,换热后的风经过出风孔排出,以实现轮毂的自冷却方式,通过设有弧形冷却箱、进液孔和鳍状导热片,工作人员利用进液孔往弧形冷却箱的内部补充适量的冷却液,当汽车行驶时,鳍状导热片可以将出风孔排出气体中的热量传导给弧形冷却箱,弧形冷却箱内的冷却液对鳍状导热片传导的热量进行降温,提高了制动鼓的散热效率,同时导热块将车胎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条状散热片进行有效散热,提高了汽车鼓式制动器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冷式汽车鼓式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冷式汽车鼓式制动器的制动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辋;2、轮辐;3、导热块;4、条状散热片;5、制动鼓;6、内圈孔;7、进风孔;8、出风孔;9、弧形冷却箱;10、进液孔;11、鳍状导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自冷式汽车鼓式制动器,包括轮辋1和制动鼓5,制动鼓5的外侧通过若干个轮辐2与轮辋1的内侧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轮辐2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弧形冷却箱9,轮辋1的内壁均匀设有若干块导热块3,制动鼓5的中部设有用于与车轴相配合的内圈孔6,制动鼓5的边侧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进风孔7,制动鼓5的外圈开设有与进风孔7相通的出气孔8。

其中,每个弧形冷却箱9内侧的外圈均开设有进液孔10,通过进液孔10便于工作人员向弧形冷却向9的内部补充冷却液,弧形冷却箱9可以将制动鼓5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鳍状导热片11进行有效散热。

其中,弧形冷却箱9内侧的内圈固定设置有呈弧形的鳍状导热片11,通过鳍状导热片11具有较大的导热面积,提高了导热效率。

其中,导热块3的一端固定设有条状散热片4,通过导热块3将车胎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条状散热片4,再通过条状散热片4进行有效散热。

其中,制动鼓5的外壁喷涂有用于防腐蚀的油漆层,通过油漆层提高了制动鼓5的抗腐蚀能力,且延长了制动鼓5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冷式汽车鼓式制动器,具体工作时,工作人员通过进液孔10往弧形冷却箱9的内部补充适量的冷却液,当汽车处于行驶过程中时,轮胎胎面产生的热量通过轮辋1和导热块3传递给条状散热片4进行散热,提高了汽车鼓式制动器的散热性能,同时汽车行驶过程中带动的风通过进风孔7鼓入制动鼓5内,通过风对制动鼓5进行散热,换热后的风经过与进风孔7相通的出风孔8排出,以实现制动鼓5的自冷却方式,防止高温导致在制动鼓5发生极为复杂的变形,稳定鼓式制动器制动效果,然后鳍状导热片11可以将出风孔8排出气体中的热量传导给弧形冷却箱9,接着通过弧形冷却箱9内的冷却液对鳍状导热片11传导的热量进行降温,以提高制动鼓5的散热效率,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