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遮阳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1909发布日期:2018-08-28 23:38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遮阳板,并且具体地,涉及如下的一种用于车辆的遮阳板,其包括:遮阳板本体,其通过将一对壳状半体在多个位置处接合而形成;以及臂,其用于将遮阳板本体固定至车辆以便能够在使用位置和存放位置之间转动。



背景技术:

诸如汽车的车辆设置有作为遮阳罩构件的遮阳板,其用于保护驾驶员座椅或乘客座椅中的乘员的眼睛免于太阳的直射以便确保乘员的视野。这种遮阳板由大致矩形形状的遮阳板本体以及臂构造,所述臂用于将遮阳板本体以能够在使用位置和存放位置之间转动的这种方式固定至车辆(汽车的车身)。例如,如us2006/0087147a中所示的,遮阳板本体110通过将由具有刚性的合成树脂制成的一对壳状半体120、130在多个位置处接合而构成(参见图11)。这种接合通过如下的方式来实施:将形成在另一个半体130上的每个销部142插入到形成在一个半体120中的每个对应的凸台148的插入孔146中,并且将销部142的插入前端振动焊接到凸台148的插入孔146中(参见图12至图13)。借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施该对壳状半体120、130彼此在多个位置处的接合。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装配太阳板本体110。另外,还设置了臂(未图示出);由此,例如,通过用手指抓住遮阳板本体110的下边缘,遮阳板本体110能够在使用位置和存放位置之间转动。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存放未使用的遮阳板本体110。



技术实现要素:

遗憾的是,在上面的us2006/0087147a中公开的技术中,其构造成在凸台148的插入孔146和插入到凸台148的插入孔146中的销部142的前端之间实施振动焊接。通过这样的构造,不能视觉地检查经受这种振动焊接的部分(插入孔146中的销部142的前端),并因此遮阳板101可能会作为振动焊接结束仍处于不充分状态(处于凸台148的插入孔146和销部142没有被牢固地彼此焊接的状态)的产品而被出货。如果以这种不充分状态出货的遮阳板101的遮阳板本体110固定至车辆,并且当通过用手指抓住遮阳板本体110的下边缘而使遮阳板本体110在使用位置和存放位置之间转动时,两个半体120、130都可能在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运动。由于这种相对运动,可能由遮阳板本体110引起奇怪噪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遮阳板,即便通过将一对半体彼此接合而形成的遮阳板本体以简单的方式装配,该遮阳板也能够防止当遮阳板本体经由臂而在使用位置和存放位置之间转动时由该对半体之间在板厚方向上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奇怪噪声。

一种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用于车辆的遮阳板,包括:遮阳板本体,其包括在多个位置处彼此接合的一对壳状半体;以及臂,其将所述遮阳板本体固定至所述车辆,使得所述遮阳板本体在使用位置和存放位置之间是能够转动的。多个接合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接合结构包括从所述半体中的一个的内表面突出的销部和所述半体中的另一个的插入孔,所述销部能够插入穿过所述插入孔。所述销部的前端具有通过铆接形成的伞状部,以便限制所述半体中的一个和所述半体中的另一个之间在厚度方向上的相对运动。

根据上面的方案,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施遮阳板本体的装配。另外,插入到插入孔中的销部的前端受到从所述半体中的另一个侧的铆接。通过以这种方式铆接,能够视觉地检查通过铆接形成的每个伞状部的结束状态。因此,如果伞状部的结束状态(铆接状态)成为不充分状态(伞状部未被卡在插入孔的边缘上的状态),也能够立即注意到该不充分状态并且将其修正为充分状态。因此,与现有技术不同,能够防止具有以不充分状态结束的伞状部的遮阳板作为产品来出货。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例如,甚至当通过用手指抓住遮阳板本体的下边缘而使遮阳板本体经由臂在使用位置和存放位置之间转动时,也能够防止两个半体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运动;由此,不会引起奇怪的噪声,这与现有技术不同。

在上面的方案中,所述半体中的另一个的内表面或所述半体中的一个的内表面可以设置有突出的凸台;并且所述半体中的一个的内表面或所述半体中的另一个的内表面可以设置有配合至所述凸台的引导部,以便限制所述半体中的一个和所述半体中的另一个之间在所述遮阳板的表面方向上的相对运动。

根据上面的构造,可以可靠地防止当遮阳板主体转动时引起的奇怪噪声。

在上面的构造中,所述销部可以设置在所述凸台的内部或所述引导部的内部。

根据上面的构造,没有必要将销部布置在与凸台或引导部分开的位置处。因此,能够以集中的方式将销部靠近凸台或引导部的位置布置。

在上面的构造中,形成在所述半体中的另一个中的所述插入孔可以设置在从所述半体中的另一个的外表面朝向内表面凹陷的凹陷部中。

根据上面的构造,防止通过铆接形成的伞状部暴露到另一个半体的外表面。因此,能够增强接合后的遮阳板本体的外观。

在上面的方案中,所述遮阳板本体可以为大致矩形的形状;并且至少一个接合结构可以布置在处于所述使用位置的所述遮阳板本体的所述大致矩形的形状的上边缘处。另外,接合结构可以布置在沿着处于使用位置的遮阳板本体的大致矩形的形状中的上边缘的多个位置处。

根据上面的构造,能够限制接合结构仅应用在期望限制在成对的半体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的位置。因此,没有必要将接合结构应用到遮阳板本体的整个边缘;由此,剩余部分仅仅需要简单的接合结构。

在上面的方案中,所述遮阳板本体可包括能够附接至设置在所述车辆中的钩子的支撑件;并且所述多个接合结构可布置在所述遮阳板本体的表面上,使得所述遮阳板本体的所述表面的一部分可插入在所述接合结构之间,所述一部分从所述支撑件在垂直于所述臂的轴线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另外,在上面的方案中,所述遮阳板本体可包括附接夹子的夹子附接部,所述夹子施加弹力以确保用于将所述遮阳板本体保持在所述存放位置的保持力;并且所述多个接合结构可布置在所述遮阳板本体的表面上,使得所述遮阳板本体的所述表面的一部分可插入在所述接合结构之间,所述一部分从夹子附接部在垂直于所述臂的轴线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根据上面的构造,能够限制接合结构仅应用在尤其期望限制在成对的半体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的位置。因此,没有必要将接合结构应用到遮阳板本体的整个边缘;由此,剩余部分仅仅需要简单的接合结构。

附图说明

将在下文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特征、优势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同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遮阳板的立体图,该遮阳板以遮阳板本体转动到使用位置的状态固定至汽车;

图2是图1的遮阳板的放大图;

图3是图2的分解图;

图4是当从背面侧观看时的图3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的另一个半体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2的前视图;

图7是沿着图6的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6的线viii-v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9是图7的变型例(变型例1);

图10是图7的另一变型例(变型例2);

图11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处于分解状态的遮阳板的遮阳板本体的平面图;

图12是图11中的一对半体在接合后的纵向剖视图;并且

图13是示出接合之前的图12的状态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后,将参照图1至图8描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6,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遮阳板1的整体构造。在下面的描述中,作为“用于车辆的遮阳板1”的实例,将描述“用于汽车的右侧遮阳板1(简称为“遮阳板1”)”。在下面的描述中,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左和向右分别表示在上面的附图中描述的上方、下方、前方、后方、左方和后方,即,分别表示当遮阳板1被转动到其使用位置时从乘员侧观看到的上方、下方、前方、后方、左方和后方。

如图1中所示,遮阳板1包括:遮阳板本体10,其为大致矩形的形状(横向长的形状);大致l形的臂90,其用于将遮阳板本体10固定至汽车2的车身2a;以及蒙皮54,遮阳板本体10由其包裹。此后,将分别描述遮阳板本体10、臂90和蒙皮54。

首先,参照图2至图4以及图6,首先对遮阳板本体10进行描述。遮阳板本体10由一对壳状半体20、30构成。切口22形成在一个半体20的左上部中。一个半体20的内表面20a中的切口22的左右边缘形成有支撑件附接部24,其能够枢转地支撑支撑件80,使得支撑件80跨越该左右边缘延伸。支撑件80能够附接至在汽车2的车身2a(车辆侧)中设置的钩子(未图示出)。因此,如此后描述的,当用手指抓住遮阳板本体10的下边缘以便在使用位置和存放位置之间转动时,能够稳定该转动动作。

一个半体20的内表面20a的右上部设置有夹子附接部26,施加用于确保将遮阳板本体10保持在存放位置的保持力的弹性力的夹子92能够附接至该夹子附接部26。另外,一个半体20的内表面20a形成有以大致二维方式布置的肋组20c。通过该构造,能够确保一个半体20自身所需的强度。上述构造的一个半体20由具有刚性的合成树脂(诸如以pp为例)一体地形成。该一个半体20以这种方式构造。

另一方面,以切口32对应于一个半体20的切口22的这种方式,切口32形成在另一个半体30的左上部中。另一个半体30的内表面30a的右上部设置有接收插入到夹子92中的臂90中的轴承部34,夹子92附接到一个半体20的夹子附接部26。图3的左右方向是权利要求中的“臂的轴线方向”的实例。另一个半体30的外表面30b形成有以大致矩形且横向长的形状的凹陷部36。镜子单元38固定至凹陷部36,镜子单元38的镜子(未图示出)由能在纵向方向上滑动的盖罩38a覆盖。

因为镜子单元38以这种方式固定至凹陷部36,尽管镜子单元38固定至遮阳板本体10,遮阳板本体10的厚度也能够是薄的。另外,另一个半体30的内表面30a形成以大致二维方式布置的肋组30c。通过该构造,能够确保另一个半体30自身所需的强度。上述构造的另一个半体30由具有刚性的合成树脂(诸如以pp为例)一体地形成。该另一个半体30以这种方式构造。

遮阳板本体10通过将一个半体20与另一个半体30彼此在多个位置处接合来装配。在此,将详细描述这种接合。这种接合由两种类型的结构(第一接合结构40、第二接合结构60)来构造。在该两种类型的结构中,第一接合结构40是如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接合结构”的实例。此后,将分别描述两种类型的第一接合结构40和第二接合结构60。

参照图5、图7和图8,首先对第一接合结构40进行描述。首先,将描述构成第一接合结构40的各个部件(参见图5和图7)。一个半体20的内表面20a形成有向内突出的销部42。另一个半体30的外表面30b经由台阶44形成有圆形凹陷部44a。在每个凹陷部44a中,形成有向内突出的圆形凸台48,该凸台48包括插入孔46,该插入孔46的内径略大于销部42的外径。

另外,每个凹陷部44a形成有在圆周方向上以等间隔向内突出的八个肋50。一个半体20的内表面20a形成有向内突出的圆柱形引导部52,每个凸台48的外表面能够配合到每个引导部52。上面的描述是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描述“销部设置在凸台的内部或引导部的内部”的实例。

如在后面描述的,在成对的半体20、30预先装配的状态下,每个肋50的高度和每个引导部52的高度被设定成使得作为肋50的前端的止动件50a和引导部52的前端52a彼此干涉。借此,当成对的半体20、30预先装配时,防止了一个半体20的销部42过度地插入到另一个半体30的插入孔46中。因此,在被彼此接合后的成对的半体20、30中,能够防止另一个半体30的凹陷部44过度变低。

接下来,将描述第一接合结构40的接合工作的步骤。首先,预先装配成对的半体20、30。通过实施该预先装配工作,一个半体20的销部42被插入到另一个半体30的对应的插入孔46中。另外,通过实施该预先装配工作,另一个半体30的凸台48配合到一个半体20的对应的引导部52的内侧。

接下来,实施铆接工作,以便从另一个半体30侧朝向每个凹陷部44a侧来对每个上述插入的销部42的前端进行铆接(例如,超声波铆接、热铆接等)。然后,伞状部42a形成在每个对应的销部42的前端(参见图7),其中伞状部42a的直径大于插入孔46的内径。通过该铆接工作,设置在一个半体20的内侧上的引导部52的前端52a,以及作为在设置于另一个半体30的内侧上的每个凹陷部44a的内部设置的每个肋50的前端的止动件50a,设定成彼此干涉。同时,伞状部42a被插入穿过插入孔46以便卡在每个凹陷部44a的边缘上。由此,通过在厚度方向上连续地接合引导部52、肋50和凹陷部44a而形成的部分以及伞状部42a的协作,限制了一个半体20和另一个半体30之间在厚度方向上的相对运动。因此,能够防止所插入的销部42从插入孔46中脱出。

由此,能够限制预先装配的成对的半体20、30之间在厚度方向上的相对运动。因此,预先装配的成对的半体20、30能够彼此接合。另外,预先装配的成对的半体20、30还能够通过引导部52和凸台48之间的上述配合来接合。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配合来实施接合,并因此能够限制两个半体20、30在表面方向上的相对运动。

第一接合结构40以这种方式构造。上述构造的第一接合结构40通过沿着处于使用位置的遮阳板本体10的上边缘定位的这种方式以合适的间隔设定在四个位置处(参见图6)。第一接合结构40以这种方式设定在多个位置处,并因此能够增强在接合后成对的半体20、30的接合强度。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接合结构60。首先,将描述构成每个第二接合结构60的各个部件(参见图8)。一个半体20的内表面20a形成有圆柱形凸台64,每个向内突出并且包括插入孔66,插入孔66的内径与后述的销部62的外径基本相同。另一个半体30的内表面30a形成有圆柱形销部62,每个销部62向内突出并且能够配合至每个对应的凸台64的插入孔66的内表面。另外,另一个半体30的内表面30a形成有八个肋68,所述八个肋68在销部62的外部的圆周方向上以等间隔向内突出。

如在后面描述的,在成对的半体20、30预先装配的状态下,每个凸台64的高度和每个肋68的高度被设定成使得凸台64的前端64a和作为肋68的前端的止动件68a彼此干涉。借此,当成对的半体20、30预先装配时,能够防止一个半体20的每个凸台64的插入孔66过度地插入到另一个半体30的每个对应的销部62中。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接合结构60的接合工作的步骤。在第一接合结构40的上述接合操作的同时,实施第二接合结构60的接合工作。具体地,在每个上述第一接合结构40中,当实施成对的半体20、30的预先装配工作时,另一个半体30的每个销部62配合到一个半体20的每个对应的凸台64的插入孔66内侧。该配合允许成对的半体20、30在预先装配后被彼此接合。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通过配合实施接合,还能够限制两个半体20、30之间在表面方向上的相对运动。

每个第二接合结构60以上面的方式构造。上述构造的第二接合结构60通过以沿着大致矩形的形状的遮阳板本体10(参见图6)的边缘定位的这种方式,以合适的间隔设定在多个位置(例如,11个位置)处。第二接合结构60以这种方式设定在多个位置处,并因此能够增强接合后的成对的半体20、30的接合强度,并且还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施装配。

接下来,再次参照图2至图4,将描述臂90。如已经描述的,臂90形成为大致l形,并且臂90的构成纵向端部的一端90a旋转地插入到夹子92中,并且能够附接到汽车2的车身2a的固定支架94被固定到臂90的构成横向端部的另一端90b。

通过该臂90,能够通过用手指抓住遮阳板本体10的边缘来使遮阳板本体10在使用位置(由图1中的实线表示的位置)和存放位置(由图1中的假想线表示的位置)之间转动。由此,当遮阳板本体10未使用时,遮阳板本体10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存放。通过该臂90,遮阳板本体10能够通过使遮阳板本体10绕另一端90b的轴线转动90°而从使用位置至另一使用位置(基本上平行于前门的玻璃的位置)来使用。

最终,参照图2至图4,将描述蒙皮54。正如已经描述的,蒙皮54形成为袋形以便以其包裹遮阳板本体10。蒙皮54由pvc(聚氯乙烯)、织物(织物和聚氨酯的复合物)等组成。在蒙皮54中,开口54a形成在对应于镜子单元38的位置处。借此,尽管其由蒙皮54包裹,也能够构造成抑制当镜子单元38装配到凹陷部36中时引起的褶皱。

如上所述,遮阳板1由遮阳板本体10、臂90和蒙皮54组成。在此,将描述装配遮阳板1的步骤。首先,实施将夹子92装配到一个半体20的夹子附接部26的工作,并且在装配后向夹子92施加润滑脂。接下来,实施待被彼此合并的一个半体20和另一个半体30的接触和预先配合的工作。然后,实施在被合并后的一个半体20和另一个半体30两者上执行铆接的工作。借此,半体20和半体30被接合而被装配到遮阳板本体10中。

随后,实施由蒙皮54覆盖遮阳板本体10的工作。通过这种覆盖,能够覆盖台阶44和进行了铆接的伞状部42a。因此,能够增强遮阳板本体10的外观。接下来,实施将臂90的一端90a插入到遮阳板本体10的夹子92中的工作。随后,实施将支撑件80装配到遮阳板本体10的支撑件附接部24的工作。最后,实施将镜子单元38附接到遮阳板本体10的凹陷部36中的工作。通过上面的工作,装配了遮阳板1。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例的遮阳板1以上面的方式构造。根据该构造,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施遮阳板本体10的装配。另外,根据该构造,插入到插入孔46中的销部42的前端受到从另一个半体30侧的铆接。通过以这种方式铆接,能够视觉地检查通过铆接形成的伞状部42的结束状态。由此,即便伞状部42a的结束状态(铆接状态)成为不充分状态(伞状部42a未被卡在插入孔46的边缘上的状态),也能够立即注意到该不充分状态并且将其修正为充分状态。因此,与现有技术不同,能够防止具有以不充分状态结束的伞状部42a的遮阳板1作为产品来出货。因此,甚至当通过用手指抓住遮阳板本体10的下边缘而使遮阳板本体10经由臂90在使用位置和存放位置之间转动时,也能够防止两个半体20、30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运动;由此,不会引起奇怪的噪声。

根据该构造,还限制了两个半体20、30之间在表面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当遮阳板本体10转动时引起的奇怪噪声。

另外,根据该构造,销部42形成在凸台48或引导部52的内部。由此,将销部42布置在与凸台48或引导部52分开的位置处是没必要的。因此,能够以集中的方式将销部42靠近凸台48或引导部52的位置布置。

根据该构造,插入孔46形成在凹陷部44a中。由此,防止了通过铆接形成的伞状部42a暴露到另一个半体30的外表面30b。因此,能够增强接合后的遮阳板本体10的外观。

另外,根据该构造,第一接合结构40以恰当的间隔设定在四个位置处以便沿着处于使用位置的遮阳板本体10的上边缘定位。由此,能够仅仅在期望限制成对的半体20、30之间在厚度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的位置应用第一接合结构40。因此,没有必要将第一接合结构40应用到遮阳板本体10的整个边缘;由此,能够减少工作所需的工时,从而其余部分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接合结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接合结构60)。以这种方式,如果第一接合结构40设定在沿着遮阳板本体10的上边缘的多个位置处,当通过用手指抓住遮阳板本体10的下边缘而使遮阳板本体10在使用位置和存放位置之间转动时,能够防止乘员的手指触及台阶44和进行了铆接的伞状部42a。因此,能够防止乘员感知到异物。

上面提及的描述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但并不意味着本发明限于上述说明。

在示例性实例中,已经描述了通过第一接合结构40和第二接合结构60实现成对的半体20、30之间的接合。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仅通过第一接合结构40实施半体20、30之间的接合。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接合结构40还被应用到应用了第二接合结构60的部分。

在示例性实例中,已经描述了第一接合结构40以恰当的间隔设定在四个位置处以便沿着呈大致矩形的形状的遮阳板本体10的上边缘定位。然而,这些位置不局限于四个位置,而是可以采用任意数量(一个、两个、三个、五个等)的位置。另外,这些位置可以设定在任意位置处。第二接合结构60中也是如此。

在示例性实例中,已经描述了在每个第一接合结构40中,凸台48从另一个半体30向内突出,并且引导部52从一个半体20向内突出。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与此相反,如图9中所示,凸台48可以从一个半体20向内突出,并且引导部52可以从另一个半体30向内突出(变型例1)。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与本示例性实例一样,当实施铆接工作时,设置在一个半体20的内侧上的每个凸台48的前端48a以及设置在另一个半体30的内侧上的每个凹陷部44a的止动件50a被设定成彼此干涉,并且每个伞状部42a被插入穿过每个插入孔46而被卡在每个凹陷部44a的边缘上。因此,通过在厚度方向上连续地接合每个凸台48和每个凹陷部44而形成的部分以及每个伞状部42a的协作,限制了一个半体20和另一个半体30之间在厚度方向上的相对运动。因此,能够防止每个插入的销部42从每个对应的插入孔46中脱出。

在示例性实例中,已经描述了伞状部42a构造成平坦类型。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并且如图10中所示,通过铆接形成的伞状部42a可以是闪光(flash)型(变型例2)。当然,通过铆接形成的伞状部42a可以是滚花型或圆顶型。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与示例性实例一样,当实施铆接工作时,设置在一个半体20的内侧上的每个引导部52的前端52a以及设置在另一个半体30的内侧上的肋组30c的每个止动件30d被设定成彼此干涉,并且每个伞状部42a被插入穿过每个插入孔46而被卡在每个台阶44的边缘上。因此,通过在厚度方向上连续地接合每个引导部52和肋组30c而形成的部分以及伞状部42a的协作,限制了一个半体20和另一个半体30之间在厚度方向上的相对运动。因此,能够防止每个插入的销部42从每个对应的插入孔46中脱出。

另外,在示例性实例中,已经描述了八个肋50在每个凹陷部44a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并且肋50可以在每个凹陷部44a的圆周方向上以合适的间隔形成。当然,可以采用任意数量的肋50。

另外,在示例性实例中,已经描述了八个肋68在每个销部62的外部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并且肋68可以在每个销部62的外部的圆周方向上以合适的间隔形成。当然,可以采用任意数量的肋68。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