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8540发布日期:2018-12-12 01:0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冷却模块的制作方法

下面的公开涉及一种冷却模块,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这样的冷却模块,该冷却模块构造成包括冷凝器、中间冷却器以及至少一个散热器,并且当排出位于布置在中间冷却器的上部的散热器内的热交换介质时在不配置诸如单独软管之类的单独部件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外围部件的形状而排出热交换介质。

背景技术

通常,使散热器、冷凝器以及风扇护罩模块化而形成用于车辆的冷却模块。取决于应用模式,可进一步将中间冷却器安装在散热器以及冷凝器的下部上。在混合动力电子车辆或者燃料电池车辆的示例中,除了所述部件外,还安装电散热器以冷却电气部件。

同时,在混合动力车辆中,除发动机外包括马达、换流器、电池组等的电子部件(电气以及电子部件)需要被冷却,并因此经过发动机的冷却剂与经过电子部件的冷却剂具有预定的温度差。因此,车辆不具有单一冷却系统。

因此,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主要包括用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以及单独用于电气部件的冷却系统,并且用于冷却发动机的散热器与用于冷却电气部件的散热器被分别提供。

已经公开了作为现有技术的申请号为10-2011-0075195的韩国专利公报(公布日期:2011年7月6日;发明名称:冷却模块)。

如图1中所示,排放部4设置在总箱3中以更换流到散热器2中的冷却剂或者排出散热器2中的异物等。具有足够长度的排放软管5的一端连接至排放部4,并且排放软管5的另一端布置在冷却剂被排出的位置同时避开车辆的冷却模块或者缓冲器。

现有的冷却剂排出结构应包括单独的排放软管以排出冷却剂,这增加了材料成本并且需要用于安置的额外工时。

因此,需要通过实施一种形状而节省成本以及工时并且形成美观的整体包装的方法,在此方法中,可不配置用于排出冷却剂的单独部件而通过变更外围部件的形状将冷却剂回收至车辆的下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提供一种冷却模块,该冷却模块构造成当排出位于布置在中间冷却器的上部上的散热器内的热交换介质时在不构造诸如单独软管之类的单独部件的情况下通过在中间冷却器的总箱的外侧安装排放部而将热交换介质排出至车辆的下部。

在一个总的方面中,一种冷却模块包括:冷凝器,该冷凝器布置在车辆的前部并且使流到所述车辆用的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冷凝;散热器,该散热器布置在所述冷凝器的后部,使第一热交换介质在其中流动,并且包括第一或第二总箱;以及中间冷却器,该中间冷却器布置在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第二散热器的下部并且包括形成在与所述第一或第二总箱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三总箱,其中,所述第一或第二总箱包括第一排放部,该第一排放部形成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总箱的下部,使得热交换介质排出至所述第一或第二总箱的所述下部,并且所述第三总箱的外侧设置有通道,使得通过所述第一排放部引入的所述热交换介质被排出至所述下部。

所述散热器可包括:布置在冷凝器c的后部的第一散热器r,该第一散热器中流动有第一热交换介质,并且该第一散热器包括设置在其纵向方向上的一侧的第1-1总箱21;布置在冷凝器c与第一散热器r之间的第二散热器l,该第二散热器中流动有第二热交换介质,并且该第二散热器包括设置在其纵向方向上的一侧的第2-1总箱31,并且第一排放部50布置在第2-1总箱31的下部的一侧,使得第二热交换介质被排出至第2-1总箱31的下部,并且所述通道将从第2-1总箱31排出的第二热交换介质排出至所述下部。

所述通道可包括:第二排放部60,该第二排放部将从第2-1总箱31排出的第二热交换介质排出至所述下部;以及第三排放部70,该第三排放部从第1-1总箱21的所述下部的一侧向侧部突出并且形成为将穿过第二排放部60引入的第二热交换介质排出至所述下部。

第一排放部50可包括:第一出口部51,该第一出口部向下延伸以形成供排出第二热交换介质的通道;以及控制构件52,该控制构件控制第二热交换介质到第一出口部51的流速。

第二排放部60可包括:上引导件61,该上引导件布置在第3-1总箱41的上部并且包括上肋62,该上肋在除后部以外的方向上向上突出,使得从上方引入的第二热交换介质流到后部中;侧引导件65,该侧引导件包括侧肋64,该侧肋从第3-1总箱41的后侧面的两侧突出,使得从上引导件61流出的第二热交换介质沿第3-1总箱41的后侧面竖直向下流;以及下引导件68,该下引导件在从侧引导件65的下部向后突出的同时向第三排放部70延伸并且具有下肋67,该下肋设置在下引导件68的两侧并向上突出,以使从侧引导件65流下来的第二热交换介质移动至第三排放部70。

上引导件61可进一步包括倾斜部63,该倾斜部定位在第一排放部50的第一出口部51下方并且形成为以关于第3-1总箱41的上表面以预定角度倾斜,以与从上方引入的第二热交换介质碰撞从而向后引导第二热交换介质。

可在上肋62与侧肋64可彼此相遇的部分处连续地设置肋,并且可在侧肋64与下肋67彼此相遇的部分处连续地设置肋。

第三排放部70可包括:圆柱形入口部71,该圆柱形入口部具有开放的上部分,使得第二热交换介质从下引导件68被引入;以及出口部72,该出口部具有开放的上部分以及开放的下部分并且形成为与设置在入口部71的下表面上的孔对应,以使第二热交换介质向下排出。

在另一总的方面中,一种冷却模块包括:冷凝器c,该冷凝器布置在车辆的前部并且使流到车辆用的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冷凝;第二散热器l,该第二散热器布置在冷凝器c的后部,使第二热交换介质一直在其中流动,并且包括设置在其纵向方向的一侧的第2-1总箱31;以及中间冷却器i,该中间冷却器布置在冷凝器c以及第二散热器l的下部并且包括布置在其纵向方向上的一侧的第3-1总箱41,其中,第2-1总箱31可具有第一排放部50,该第一排放部设置在第2-1总箱31的下部的一侧,使得第二热交换介质排出至第2-1总箱31的下部,并且第3-1总箱41具有第二排放部60,该第二排放部设置在第3-1总箱41的外侧,使得从第2-1总箱31排出的第一热交换介质流动以被排出至外侧。

第一排放部50可包括:第一出口部51,该第一出口部向下延伸以形成供排出第一热交换介质的通道;以及控制构件52,该控制构件控制第一热交换介质到第一出口部51的流速。

第二排放部60可包括:上引导件61,该上引导件布置在第3-1总箱41的上部并且包括上肋62,该上肋在除后部以外的方向上向上突出,使得从上方引入的第二热交换介质流到后部中;侧引导件65,该侧引导件包括侧肋64,该侧肋从第3-1总箱41的后侧面的两侧突出,使得从上引导件61的后部流出的第二热交换介质沿第3-1总箱41的后侧面竖直向下流;以及下引导件68,该下引导件从侧引导件65的下部突出并向后延伸预定距离并且具有下肋67,该下肋设置在下引导件68的两侧并向上突出,以将从侧引导件65流下来的第二热交换介质与中间冷却器i间隔开预定距离地从中间冷却器i向后排出。

上引导件61可进一步包括倾斜部63,该倾斜部定位在第一排放部50的第一出口部51下方并且形成为关于第3-1总箱41的上表面以预定角度倾斜,以与从上方引入的第二热交换介质碰撞从而向后引导第二热交换介质。

可在上肋62与侧肋64可彼此相遇的部分处连续地设置肋,并且可在侧肋64与下肋67彼此相遇的部分处连续地设置肋。

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附图以及权利要求,其他特征以及方面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冷却剂排放软管的传统冷却模块的前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模块的联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模块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模块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模块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模块的局部放大图。

主要元件的详细说明

1:冷却模块

c:冷凝器

r:第一散热器

l:第二散热器

i:中间冷却器

21:第1-1总箱

31:第2-1总箱

41:第3-1总箱

50:第一排放部

51:第一出口部

52:控制构件

60:第二排放部

61:上引导件

62:上肋

63:倾斜部

64:侧肋

65:侧引导件

67:下肋

68:下引导件

70:第三排放部

71:入口部

72:出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模块。

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模块。

参照图2以及图3,安装在车辆的发动机室的前面的冷却模块包括冷凝器c、第一散热器r、第二散热器l以及中间冷却器i。

首先,冷凝器c是布置在车辆的前部以使流到车辆用的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冷凝的热交换器,并且包括一对冷凝器总箱11、两端固定至冷凝器总箱11的多个第一管12以及介于第一管12之间的第一销13。

在此情况下,冷凝器总箱11可以是横流式的,在此横流式冷凝器总箱中,冷凝器总箱沿纵向方向以预定距离相互平行布置,或者可以是下流式的,在此下流式冷凝器总箱中,冷凝器总箱沿高度方向以预定距离相互平行布置。

当制冷剂沿管流动时,冷凝器(c)在被引入到一对冷凝器总箱11中的任一者中的制冷剂与空气之间交换热,从而进行冷凝。

接着,第一散热器r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布置在冷凝器c的后部并且其中流动有第一热交换介质,并且该第一散热器包括布置在其纵向方向上的一侧的第1-1总箱21、布置在其纵向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1-2总箱24、两端固定至第1-1总箱21以及第1-2总箱24的多个第二管22以及介于第二管22之间的第二销23。

此时,与冷凝器c相同,第一散热器r可以是横流式的,在此横流式第一散热器中,第1-1总箱21沿纵向方向以预定距离相互平行布置,并且可以是下流式的,在此下流式散热器中,第1-1总箱21沿高度方向以预定距离相互平行布置。

第一散热器r可以是用于冷却发动机冷却剂的高温散热器。

第一散热器r通过将用于冷却发动机的冷却剂引入到一对第1-1总箱21与第1-2总箱24中的任一者中并在冷却剂经过第二管22时在冷却剂与空气之间交换热而进行冷却。

接着,第二散热器l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布置在冷凝器c与第一散热器r之间并且其中流动有第二热交换介质,并且该第二散热器包括布置在其纵向方向上的一侧的第2-1总箱31、布置在其纵向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2-2总箱34、两端固定至第2-1总箱31以及第2-2总箱34的多个第三管32以及介于第三管32之间的第三销33。

第二散热器l可以是用于冷却电气部件的低温散热器。

中间冷却器i布置在冷凝器c以及第二散热器l的下部,并且包括布置在其纵向方向上的一侧的第3-1总箱41、布置在其纵向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3-2总箱44、两端固定至第3-1总箱41以及第3-2总箱44的多个第四管42以及介于第四管42之间的第四销43。

中间冷却器i可以形成为比冷凝器c的宽度以及第二散热器l的宽度大以完全占据冷凝器c的下部区域以及第二散热器l的下部区域,并且也可仅布置在冷凝器c与第二散热器l中的任一者的下部区域中。

中间冷却器i可以是空气冷却式中间冷却器或者水冷却式中间冷却器。在水冷却式的情况下,中间冷却器i可以是翅片管式热交换器设置在壳体中这样的形式或者可以形成板式,因而可以无限制地变更中间冷却器i的形状。

第2-1总箱31可以设置有第一排放部50,该第一排放部设置在第2-1总箱31的下部的一侧,使得第二热交换介质被排出至第2-1总箱31的下部。

第一排放部50可包括:第一出口部51,该第一出口部向下延伸以形成排出第二热交换介质用的通道;以及控制构件52,该控制构件控制第二热交换介质到第一出口部51的流速。

与能够通过设置在第1-2总箱24的下部的一侧处的排放部直接将第一热交换介质排出至车辆的下部的第一散热器r不同,第二散热器l具有布置在其下部的中间冷却器i,从而第二热交换介质不能通过第一出口部51直接排出至车辆的下部。

为此目的,通常,使用单独的排放软管将第二热交换介质排出至车辆的下部,这增加了材料成本并且增加了用于安装的额外工时。

为了克服此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模块不包括将第二热交换介质排出至车辆的下部的单独排放软管,而可构造成使第3-1总箱4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排放部60并且第三排放部70从第1-1总箱21的下部的一侧朝侧部突出,以使从第2-1总箱31排出的第二热交换介质移动至第三排放部70,从而将通过第二排放部60引入的第二热交换介质排出至车辆的下部。

即,要排出第二热交换介质,无需配置单独部件而是中间冷却器i的第3-1总箱4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排放部60以实施这样的形状,即:使第二热交换介质能被回收至车辆的下部,从而节省成本以及工时并且形成美观的整体包装。

详细地说,如图4中所示,第二排放部60可包括上引导件61,该上引导件布置在第3-1总箱41的上部并且包括上肋62,该上肋在除后部以外的方向上向上突出,使得从上方引入的第二热交换介质流到后部中;侧引导件65,该侧引导件包括侧肋64,该侧肋从第3-1总箱41的后部的侧面的两侧突出,使得从上引导件61流出的第二热交换介质沿第3-1总箱41的后侧面竖直向下流;以及下引导件68,该下引导件在从侧引导件65的下部向后突出的同时向第三排放部70延伸并且具有下肋67,该下肋设置在下引导件68的两侧并向上突出,以使从侧引导件65流下来的第二热交换介质移动至第三排放部70。

即,通过第一出口部51向下排出的第二热交换介质直接降落至设置在下部的上引导件61。上引导件61包括在除后部之外的方向上向上突出的上肋62,使得落至上引导件61的第二热交换介质朝没设置上肋62的后部移动。此时,上肋62优选突出到足够高度以使降落至上引导件61的第二热交换介质不溢出至外部。此外,从没设置上引导件61的上肋62的后部流出的第二热交换介质可沿侧引导件65在第3-1总箱41的侧面上竖直向下流。此时,第二热交换介质在从两侧突出的侧肋64之间移动。

此外,向下流至侧引导件65的下部的第二热交换介质可沿下引导件68移动至第三排放部70的上部。

此时,上肋62、侧肋64以及下肋67优选突出至足够高度使得第二热交换介质不溢出至外部。

此外,肋可连续设置在上肋62与侧肋64彼此相遇的部分并且肋还可连续设置在侧肋64与下肋67彼此相遇的部分,从而第二热交换介质不在流动时泄漏至第二排放部60的外部。

设置在第3-1总箱41的外表面上的上肋62、侧肋64以及下肋67可不仅形成供第二热交换介质移动经过的通道,而且可用作使第3-1总箱41结构坚固的加强构件。

而且,如果第二热交换介质竖直向下降落遇到的上引导件61的表面是垂直于第二热交换介质降落的方向的平坦表面,则第二热交换介质可在与上引导件61的表面碰撞时溢出至上引导件61的外部。为了防止第二热交换介质溢出至上引导件61的外部并且通过上引导件61与从上方引入的第二热交换介质碰撞而将第二热交换介质引导至后部的侧引导件65,上引导件61可进一步包括倾斜部分63,该倾斜部定位在第一出口部51下方并且形成为关于第3-1总箱41的上表面以预定角度倾斜。

同时,中间冷却器i可通过借助设置在第3-1总箱41中的托架连接至设置在第一散热器r的第1-1总箱21中的托架而被支撑。

此外,因为中间冷却器i布置在第一散热器r的前部并且中间冷却器i的下端应沿高度方向布置在第一散热器r的下端上方,下引导件68可以不比第一散热器r更向后突出并且可以不比第一散热器r更向下突出。因此,下引导件68可突出直至第三排放部70的上部以将第二热交换介质引入到第三排放部70中。

第三排放部70可包括:圆柱形入口部71,该圆柱形入口部具有开放的上部分,使得第一热交换介质从下引导件68被引入;以及出口部72,该出口部形成为对应设置在入口部71的下表面上的孔,以使第二热交换介质向下排出。

为了防止通过将第二热交换介质引入到宽的圆柱形入口部71中而使第二热交换介质溢出至外部,入口部71可具有预定高度并且其下表面可设置有供排出第二热交换介质的孔。此时,入口部71能够变更成具有预定高度的诸如盒形之类的各种形式,使得通过该入口部的开放上部引入的第二热交换介质不溢出至外部。

此外,出口部具有比入口部71窄的圆柱形形状以对应设置在入口部71的下表面上的孔,从而将第二热交换介质排出至车辆的下部的期望位置。

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模块指的是不包括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散热器的冷却模块。下文中,没被特别指出的部件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的那些部件相同。

因此,如图2以及图5中所示,冷却模块1包括冷凝器c、第二散热器l以及中间冷却器i。

第二散热器l可以是用于冷却发动机冷却剂的高温散热器以及用于冷却电气部件的低温散热器。

中间冷却器i可以是代替中间冷却器的低温散热器。

具体地说,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模块包括:冷凝器c,该冷凝器布置在车辆的前部,以使流到车辆用的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冷凝;第二散热器l,该第二散热器布置在冷凝器c的后部,使第二热交换介质在其中流动,并且包括布置在其纵向方向上的一侧的第2-1总箱31;以及中间冷却器i,该中间冷却器布置在冷凝器c以及第二散热器l的下部并且包括布置在其纵向方向上的一侧的第3-1总箱41。

在此情况下,冷却模块不包括将第二热交换介质排出至车辆的下部的单独排放软管,而第2-1总箱包括:第一排放部50,该第一排放部设置在第2-1总箱31的下部的一侧,使得第一热交换介质被排出至第2-1总箱31的上部总箱;以及第二排放部60,该第二排放部设置在第3-1总箱41的外侧,使得从第2-1总箱31排出的第一热交换介质流动以被排出至外侧。

即,要排出第二热交换介质,无需配置单独部件而是中间冷却器i的第3-1总箱4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排放部60,以实施这样的形状,即第二热交换介质能被回收至车辆的下部,从而节省成本以及工时并且形成美观的整体包装。

详细地说,如图6中所示,第二排放部60可包括上引导件61,该上引导件布置在第3-1总箱41的上部并且包括上肋62,该上肋在除后部以外的方向上向上突出,使得从上方引入的第二热交换介质流到后部中;侧引导件65,该侧引导件包括侧肋64,该侧肋从第3-1总箱41的后部的侧面的两侧突出,使得从上引导件61的后部流出的第二热交换介质沿第3-1总箱41的后侧面竖直向下流;以及下引导件68,该下引导件从侧引导件65的下部突出并向后延伸预定距离并且具有下肋67,该下肋设置在下引导件68的两侧并向上突出,以将从侧引导件65流下来的第二热交换介质与中间冷却器i间隔开预定距离从中间冷却器i向后排出。

即,通过第一出口部51向下排出的第二热交换介质直接降落至布置在下部的上引导件61。上引导件61包括在除后部之外的方向上向上突出的上肋62,使得落至上引导件61的第二热交换介质朝没设置上肋62的后部移动。此时,上肋62优选突出到足够高度以使降落至上引导件61的第二热交换介质不溢出至外部。这同样适用于稍后要描述的侧肋64以及下肋67。

此外,从没设置上引导件61的上肋62的后部流出的第二热交换介质可沿侧引导件65在第3-1总箱41的侧面上竖直向下流。此时,第二热交换介质在从两侧突出的侧肋64之间移动。

向下流至侧引导件65的下侧的第二热交换介质可沿从侧引导件65突出的下引导件68移动,以从与中间冷却器i向后间隔开预定距离的地方朝车辆的下部排出并且从下引导件68的端部朝车辆的下部排出。

下引导件68的端部可以弯曲成的形式,使得第二热交换介质能够良好竖直向下流。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冷却模块1包括设置在中间冷却器i的第3-1总箱41的外表面上的第二排放部60而不包括用于将第二热交换介质排出以将第二热交换介质重新收回至车辆的下部的单独部件,从而节省成本及工时并且用以加强第3-1总箱41。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模块,改善了形状,其中第二排放部60设置在中间冷却器i的第3-1总箱41的外表面上并且第三排放部70设置在第1-1总箱21的下部的一侧上,以使第二热交换介质被回收至车辆的下部,从而节省成本及工时并且形成美观的整体包装。

此外,设置在第3-1总箱41的外表面上的上肋62、侧肋64以及下肋67不仅形成供第二热交换介质移动经过的通道,而且还用作使第3-1总箱41结构坚固的加强构件。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提及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且可有各种不同的应用,并且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中要求的本发明的实质的情况下由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进行各种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