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安全气囊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1323发布日期:2019-03-02 00:5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具有安全气囊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安全气囊的座椅。



背景技术:

车辆配备有安全气囊。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充气机启动并且向安全气囊提供充气介质,以及安全气囊在碰撞期间加压并且充当乘员的缓冲垫。安全气囊位于车辆乘客舱的各个固定位置。车辆通常包括安装在方向盘中的驾驶员安全气囊,从前排乘客座椅沿车辆向前方向安装在仪表板中的乘客安全气囊,以及安装在车顶纵梁中的侧气帘。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该座椅包含:

包括顶部的座椅靠背;

连接到座椅靠背的座椅底部;

可充气到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附接到顶部并且在座椅靠背前方延伸;

拉带,拉带在顶部下方固定到座椅靠背并且附接到安全气囊;以及

安全气囊延伸部,安全气囊延伸部可在座椅底部前方从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充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拉带限定了用于安全气囊的径向充气路径,路径以拉带固定到座椅靠背的位置为中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座椅靠背包括侧板,拉带可从未展开位置移动到展开位置,在未展开位置,拉带被侧板覆盖,通向处于未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在展开位置,拉带延伸出侧板,通向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侧板包括沿着处于未展开位置的拉带延伸的易裂接缝。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侧板是第一侧板,座椅靠背包括与第一侧板相对的第二侧板,以及拉带从第一侧板延伸到第二侧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座椅靠背包括从第一侧板延伸到第二侧板的前板,以及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在拉带和前板之间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安全气囊包括主体和第一翼部以及第二翼部,以及当安全气囊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一翼部从主体朝向第一侧板延伸,以及第二翼部从主体朝向第二侧板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当安全气囊处于展开位置时,翼部在拉带和前板之间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安全气囊包括充气室、围绕充气室的主壳、以及在拉带和主壳之间延伸并且附接到主壳的加强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安全气囊包括外壳部,以及拉带附接到外壳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当安全气囊处于展开位置时,外壳部在拉带和座椅靠背的前板之间延伸,以及当安全气囊处于未展开位置时,拉带在外壳部和座椅靠背的前板之间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拉带是第一拉带,座椅进一步包含第二拉带,第二拉带在顶部下方固定到座椅靠背并且附接到安全气囊延伸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第一拉带在第一附接点处固定到座椅靠背,以及第二拉带在在第一附接点下方的第二附接点处固定到座椅靠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安全气囊延伸部可从抵靠安全气囊折叠的未展开位置充气到在座椅底部前方从安全气囊延伸的展开位置,第二拉带可从未展开位置移动到展开位置,处于未展开位置的第二拉带从第二附接点延伸到第一附接点,延伸到在安全气囊处于未展开位置的情况下处于未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延伸部,以及处于展开位置的第二拉带从第二附接点延伸到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延伸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处于展开位置的第二拉带与第一附接点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第二拉带可从未展开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移动到展开位置,以及在中间位置的第二拉带从第二附接点延伸到第一附接点,延伸到在安全气囊处于展开位置的情况下处于未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延伸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座椅靠背包括第一侧板和与第一侧板相对的第二侧板,以及第二拉带从第一侧板延伸到第二侧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延伸部在第二拉带和座椅底部之间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安全气囊延伸部包括充气室、围绕充气室的延伸壳、以及在第二拉带和延伸壳之间延伸并且附接到延伸壳的加强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延伸从顶部到座椅底部的一半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用于说明而暴露的乘客舱的车辆的透视图;

图2是具有处于未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的乘客舱的座椅的侧视图;

图3是具有处于未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的座椅的主视图;

图4是具有处于部分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的座椅的侧视图;

图5是具有处于另一部分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的座椅的侧视图;

图6是具有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和处于未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延伸部的座椅的侧视图;

图7是具有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和处于未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延伸部的座椅的主视图;

图8是具有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的座椅的剖视图;

图9是具有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和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延伸部的座椅的侧视图;

图10是具有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和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延伸部的座椅的主视图;

图11是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座椅包括具有顶部的座椅靠背、连接到座椅靠背的座椅底部、安全气囊、在顶部下方固定到座椅靠背并且附接到安全气囊的拉带、以及安全气囊延伸部。安全气囊可从在顶部中的未展开位置充气到连接到顶部并且从座椅靠背的前板的前方延伸的展开位置。安全气囊延伸部可在座椅底部前方从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充气。

拉带可以限定用于安全气囊的径向充气路径,以及路径可以以拉带固定到座椅靠背的位置为中心。座椅靠背可以包括侧板,以及拉带可以从未展开位置移动到展开位置,在未展开位置,拉带被侧板覆盖,通向处于未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在展开位置,拉带延伸出侧板,通向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侧板可以包括沿着处于未展开位置的拉带延伸的易裂接缝。侧板可以是第一侧板,以及座椅靠背可以包括与第一侧板相对的第二侧板,以及拉带可以从第一侧板延伸到第二侧板。座椅靠背可以包括从第一侧板延伸到第二侧板的前板,以及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可以在拉带和前板之间延伸。安全气囊可以包括主体和第一翼部以及第二翼部,以及当安全气囊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一翼部可以从主体朝向第一侧板延伸,以及第二翼部可以从主体朝向第二侧板延伸。当安全气囊处于展开位置时,翼部可以在拉带和前板之间延伸。

安全气囊可以包括充气室、围绕充气室的主壳、以及在拉带和主壳之间延伸并且附接到主壳的加强板。

安全气囊可以包括外壳部,以及拉带可以附接到外壳部。当安全气囊处于展开位置时,外壳部可以在拉带和座椅靠背的前板之间延伸,以及当安全气囊处于未展开位置时,拉带可以在外壳部和座椅靠背的前板之间延伸。

拉带可以是第一拉带,以及座椅可以进一步包含第二拉带,第二拉带在顶部下方固定到座椅靠背并且附接到安全气囊延伸部。第一拉带可以在第一附接点处固定到座椅靠背,以及第二拉带可以在在第一附接点下方的第二附接点处固定到座椅靠背。安全气囊延伸部可以从抵靠安全气囊折叠的未展开位置充气到从在座椅底部前方的安全气囊延伸的展开位置,以及第二拉带可以从未展开位置移动到展开位置,以及处于未展开位置的第二拉带可以从第二附接点延伸到第一附接点延伸到处于未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延伸部,同时安全气囊处于未展开位置,以及处于展开位置的第二拉带可以从第二附接点延伸到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延伸部。处于展开位置的第二拉带可以与第一附接点间隔开。第二拉带可以从未展开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移动到展开位置,以及在中间位置的第二拉带可以从第二附接点延伸到第一附接点延伸到处于未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延伸部,同时安全气囊处于展开位置。座椅靠背可以包括第一侧板和与第一侧板相对的第二侧板,以及第二拉带可以从第一侧板延伸到第二侧板。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延伸部可以在第二拉带和座椅底部之间延伸。安全气囊延伸部可以包括充气室、围绕充气室的延伸壳、以及在第二拉带和延伸壳之间延伸并且附接到延伸壳的加强板。

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可以延伸从顶部到座椅底部的一半以上。

无论座椅的取向如何,具有安全气囊和安全气囊延伸部的座椅都提供了安全气囊保护的益处。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安全气囊和安全气囊延伸部可以展开并且可以防止坐在座椅中的乘员与车辆的乘客舱的部件(诸如仪表板、车窗或支柱)之间的二次碰撞。此外,同样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安全气囊和安全气囊延伸部可以防止或降低乘客舱中的松散物体撞击乘员的严重程度。具有安全气囊和安全气囊延伸部的座椅可以因此减少在碰撞期间对乘员的伤害。

参考图1,车辆30可以是自主车辆。计算机(未示出)可以配置为独立于人类驾驶员的干预而完全或在较小程度上操作车辆30。计算机可以编程为操作推进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和/或其他车辆系统。对于本发明的目的,自主操作意指计算机控制推进系统、制动系统以及转向系统;半自主操作意指计算机控制推进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中的一个或两个,并且人类驾驶员控制其余部分;以及非自主操作意指人类驾驶员控制推进系统、制动系统以及转向系统。

车辆30包括乘客舱32。乘客舱32容纳车辆30的乘员99(如果有的话)。乘客舱32可以由车辆30的车身34围绕和/或限定。底板36可以限定乘客舱32的底部。乘客舱32包括用于车辆30的乘员99的设置在底板36上并且接合到底板36的一个或多个座椅38。

参考图1-10,座椅38可以是斗式座椅(如图中所示)、长条座椅或其他类型的座椅。每个座椅38将前方向限定为坐在座椅38中的乘员99面向的方向。如图1所示,座椅38可以可旋转地接合到底板36。座椅38可以各自围绕垂直轴线相对于乘客舱32旋转。每个座椅38可以面向车辆向前方向,车辆向后方向或其间的任何方向。座椅38面向的任何方向都是相对于座椅38的前方向。

座椅38可以包括座椅靠背40、接合到座椅靠背40的座椅底部42,以及接合到座椅靠背40的头枕44。头枕44可以由座椅靠背40支撑并且可以相对于座椅靠背40固定或可移动。座椅靠背40可以由座椅底部42支撑,并且可以相对于座椅底部42固定或可移动。座椅靠背40、座椅底部42和/或头枕44可以以多个自由度调节。具体地,座椅靠背40、座椅底部42和/或头枕44本身可以是可调节的,换句话说,在座椅靠背40、座椅底部42和/或头枕44内具有可调节的部件、和/或可以相对于彼此可调节。

参考图2和3,座椅靠背40包括第一侧板46、与第一侧板46相对的第二侧板48、从第一侧板46延伸到第二侧板48的前板50以及从第一侧板46延伸到第二侧板48的后板52。(贯穿本文,形容词“第一”和“第二”用作标识符,并不意指表示重要性或顺序。)前板50相对于座椅38面向前方向。后板52相对于座椅38面向后方,也就是,与前方向相反的方向。第一侧板46和第二侧板48相对于座椅38横向面对。座椅靠背40包括顶部54、顶部54是座椅靠背40的最上部分,也就是座椅靠背40的车辆向上端部。顶部54可以是座椅靠背40的前面板50的部分。在这样的配置中,顶部54和前板50面向相同的方向,具体地,相对于座椅38面向前。

参考图2-10,座椅靠背40包括安全气囊56。安全气囊56可以从未展开位置(如图2和3所示)充气到展开位置(如图6-10所示)。安全气囊56包括充气室58和围绕并且限定充气室58的主壳60。主壳60可以是由缝合在一起的面板(未示出)形成。主壳60包括外壳62和内壳64。当安全气囊56处于展开位置时,外壳62背离座椅38,也就是相对于座椅38向前,以及内壳64面向座椅38,也就是压靠座椅38的乘员99。外壳62和内壳64可以对应于或可以不对应于安全气囊56的面板。

安全气囊56,也就是安全气囊56的面板,可以由任何合适的安全气囊材料(例如,编织聚合物)形成。例如,安全气囊56可以由编织尼龙纱线(例如尼龙6-6)形成。其他合适的示例包括聚醚醚酮(peek)、聚醚酮酮(pekk)、聚酯或任何其它合适的聚合物。编织聚合物可以包括例如硅树脂、氯丁橡胶、聚氨酯等的涂层。例如,涂层可以是聚有机硅氧烷。

参考图2和3,安全气囊56可以从顶部54中的未展开位置充气。在未展开位置,安全气囊56设置在设置于座椅靠背40的顶部54中的壳体66中。在未展开位置,安全气囊56可以盘绕或折叠,以及外壳62或外壳62的部分可以比内壳64或内壳64的部分更靠近乘员99(也就是,安全气囊56处于展开位置时相反)。

参考图2-10,第一拉带68在顶部54下方固定到座椅靠背40并且附接到安全气囊56。第一拉带68从第一侧板46延伸到第二侧板48。更具体地,第一拉带68的一端在第一侧板46处附接到第一附接点70,以及第一拉带68的另一端在第二侧板48处附接到第一附接点70。两个第一附接点70的位置可以关于座椅38对称。在两个第一附接点70之间,第一拉带68附接到安全气囊56。第一拉带68可以从当安全气囊56处于未展开位置时的未展开位置移动到当安全气囊56处于展开位置时的展开位置。

参考图2和图3,在未展开位置,第一拉带68在侧板46、48中的一个的下方从第一附接点70中的一个延伸到安全气囊56,以及在侧板46、48的另一个的下方从安全气囊56延伸到另一个附接点70。第一拉带68的在侧板46、48的下方延伸的部分被侧板46、48覆盖。当安全气囊56处于未展开位置时,第一拉带68在外壳62部分和座椅靠背40的前板50之间延伸;换句话说,当安全气囊56处于未展开位置时,外壳62的至少一些比附接到安全气囊56的第一拉带68的部分更远离前板50。

参考图2、4-6和9,侧板46、48各自包括在未展开位置沿第一拉带68延伸的易裂接缝72。接缝72可以沿着每个侧板46、48大体上竖直地延伸。第一拉带68在侧板46、48下方延伸的部分大体上平行于接缝72延伸。每个接缝72可以从第一附接点70或者从第二附接点74延伸到顶部54。接缝72相对于侧板46、48的其余部分是易裂的,也就是在比侧板46、48的其余部分撕裂或分离的拉伸应力更低的拉伸应力下撕裂或分离。例如,接缝72可以各自是一系列穿孔,可以各自是比侧板46、48的其余部分更薄的材料线等。参考图6-8,安全气囊56可充气到附接到顶部54并且在前板50的前方延伸的展开位置。安全气囊56可以完全横向延伸穿过前板50,也就是,横向延伸经过第一侧板46并且经过第二侧板48。安全气囊56延伸到乘员99的腿部。安全气囊56延伸从顶部54到座椅底部42的大部分路径,例如,延伸从顶部54到座椅底部42的一半以上。

如下所述,当安全气囊56和安全气囊延伸部84处于展开位置时,安全气囊延伸部84从安全气囊56延伸。在展开位置,座椅靠背40、座椅底部42、安全气囊56以及安全气囊延伸部84围绕乘员99以吸收来自乘员的能量,而不管碰撞方向如何,例如侧面碰撞、正面碰撞、后部碰撞、翻车碰撞等,以及无论座椅38的位置,也就是无论座椅38面向的方向如何。座椅靠背40、座椅底部42、安全气囊56以及安全气囊延伸部84允许座椅38设计为没有座椅安全带。换句话说,座椅靠背40、座椅底部42、安全气囊56以及安全气囊延伸部84约束乘员99,使得不需要座椅安全带,也就是座椅38可以设计为没有座椅安全带或乘员99可以选择在某些情况下不使用座椅安全带。由于安全气囊56从座椅靠背40的顶部54展开,因此安全气囊56在翻车事件期间将乘员99保持在座椅38上。

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56在第一拉带68和座椅靠背40之间延伸。更具体地,当安全气囊56处于展开位置时,外壳62的部分在第一拉带68和座椅靠背40的前板50之间延伸。换句话说,当安全气囊56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一拉带68附接到安全气囊56的部分比外壳62更远离座椅靠背40的前板50(与之相反,当安全气囊56处于未展开位置时,外壳62比第一拉带68附接到安全气囊56的部分更远离座椅靠背40的前板50)。

继续参考图6-8,在展开位置,第一拉带68从侧板46、48中的一个延伸出经过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56到达侧板46、48中的另一个。第一拉带68从第一附接点70沿前方向延伸并且横向延伸横跨安全气囊56。第一拉带68相对于座椅靠背40延伸到安全气囊56的外部。第一拉带68围绕安全气囊56的外壳62延伸。第一拉带68将安全气囊56约束为抵靠在碰撞期间推入安全气囊56的乘员99上。

参考图2和4-6,第一拉带68限定了用于安全气囊56的径向充气路径r。径向充气路径r以第一附接点70为中心,也就是以第一拉带68固定到座椅靠背40的位置为中心。当安全气囊56在未展开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开卷或展开时,外壳62从第一拉带68连接到安全气囊56的部分相对于座椅靠背40的前板50的外侧移动到第一拉带68连接到安全气囊56的部分相对于座椅靠背40的前板50的内侧。换句话说,外壳62在充气期间围绕第一拉带68附接到安全气囊56的部分旋转。

参考图4-10,安全气囊56可以包括在第一拉带68和主壳60之间延伸并且附接到主壳60的第一加强板76。更具体地,第一加强板76可以附接到外壳62。第一加强板76可以在外壳62的外表面上延伸。换句话说,第一加强板76不限定充气室58,并且外壳62在第一加强板76和充气室58之间完全延伸。第一加强板76是附加的材料层,使得安全气囊56在第一加强板76设置在主壳60上的位置具有比在主壳60的其余部分的位置更厚的壁。第一加强板76可以由与主壳60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形成。

参考图6和9,在展开位置,安全气囊56包括主体78、第一翼部80和第二翼部82。主体78设置在座椅靠背40的前板50的前面和乘员99的前面。当安全气囊56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一翼部80从主体78朝向第一侧板46延伸,以及第二翼部82从主体78朝向第二侧板48延伸。翼部80、82在第一拉带68和前板50之间延伸。翼部80、82在乘员99的手臂旁延伸。翼部80、82在第一拉带68和乘员99之间延伸。

参考图6-7和9-10,安全气囊延伸部84附接到安全气囊56。安全气囊延伸部84从未展开位置(如图6和7所示)充气到展开位置(如图9和10所示)。安全气囊延伸部84包括充气室86和围绕并且限定充气室86的延伸壳88。安全气囊延伸部84的充气室86与安全气囊56的充气室58连通。延伸壳88可以由缝合在一起的面板(未示出)形成。安全气囊延伸部84可以由与安全气囊56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形成。

参考图6和7,在未展开位置,安全气囊延伸部84靠着安全气囊56折叠。安全气囊56可以处于未展开位置或处于展开位置。

第二拉带90可以在顶部54下方固定到座椅靠背40并且附接到安全气囊延伸部84。第二拉带90从第一侧板46延伸到第二侧板48。更具体地,第二拉带90的一端在第一侧板46处附接到第二附接点74,以及第二拉带90的另一端在第二侧板48处附接到第二附接点74。两个第二附接点74可以关于座椅38对称,并且两个第二附接点74的位置可以在第一附接点70的下方。在第二附接点74之间,第二拉带90附接到安全气囊延伸部84。第二拉带90可从未展开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移动到展开位置。

参考图2,处于未展开位置的第二拉带90从第二附接点74延伸到第一附接点70,延伸到在安全气囊56处于未展开位置的情况下处于未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延伸部84。在未展开位置,第二拉带90在相应的侧板46、48下方从第二附接点74中的一个延伸到相应的第一附接点70,延伸到安全气囊延伸部84,以及侧板46、48的另一个的下方从安全气囊56延伸到第一附接点70的另一个,延伸到第二附接点74的另一个。第二拉带90的在侧板46、48的下方延伸的部分(也就是,从第二附接点74延伸到第一附接点74,延伸到安全气囊延伸部84的部分)被侧板46、48覆盖。第二拉带90在侧板46、48的下方延伸的部分大体上平行于接缝72延伸。

参考图6,在中间位置,第二拉带90从第二附接点74延伸到第一附接点70,延伸到在安全气囊56处于展开位置的情况下处于未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延伸部84。第二拉带90在侧板46、48的下方从第二附接点74延伸到相应的第一附接点70,从第一附接点70沿前方向延伸出侧板46、48,以及横向延伸横跨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56和横跨处于未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延伸部84。

参考图9和10,安全气囊延伸部84可在座椅底部42的前方从安全气囊56充气到展开位置。安全气囊延伸部84可以完全横向延伸横跨座椅底部42的前方。安全气囊延伸部84可以延伸从安全气囊56到乘客舱32的底板36的大部分路径,例如,可以延伸从安全气囊56到底板36的一半以上。安全气囊延伸部84可以在乘员99的腿的前方延伸。安全气囊延伸部84可以在第二拉带90和座椅底部42之间延伸。

继续参考图9和10,在展开位置,第二拉带90从侧板46、48中的一个延伸出,延伸到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延伸部84,延伸到侧板46、48的另一个。第二拉带90从第二附接点74沿前方向延伸并且横向延伸横跨安全气囊延伸部84。第二拉带90已经从第一附接点70分离,以及因此第二拉带90与第一附接点70间隔开。第二拉带90相对于座椅底部42延伸到安全气囊延伸部84的外部。第二拉带90将安全气囊延伸部84约束为抵靠在碰撞期间推入安全气囊延伸部84的乘员99的腿部。

参考图9,第二加强板92可以在第二拉带90和延伸壳88之间延伸并且附接到延伸壳88。第二加强板92在延伸壳88的外表面上延伸。换句话说,第二加强板92不限定充气室86,以及延伸壳88在第二加强板92和充气室86之间完全延伸。第二加强板92是附加的材料层,使得安全气囊延伸部84在第二加强板92设置在延伸壳88上的位置具有比延伸壳88的其余部分的该位置更厚的壁。第二加强板92可以由与延伸壳88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形成。

参考图11,充气机94可以连接到安全气囊56并且与安全气囊56的充气室58和安全气囊延伸部84的充气室86连通。一旦接收到来自例如控制器96的信号,充气机94就可以用可充气介质(例如气体)给安全气囊56和安全气囊延伸部84充气。具体地,充气机94给安全气囊56的充气室58和安全气囊延伸部84的充气室86充气。充气机94可以是例如使用化学反应将充气介质驱动到安全气囊56的烟火式充气机。充气机94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类型,例如冷气充气机。

控制器96是基于微处理器的控制器。控制器96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等。控制器96的存储器包括用于存储可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及用于电子存储数据和/或数据库的存储器。控制器96可以是与负责自主控制车辆30的计算机相同或不同的装置。

控制器96可以通过通信网络98(例如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以太网、无线网络(wifi)、本地互连网络(lin)、车载诊断连接器(obd-ii)、和/或任何其他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发送信号。控制器96可以经由通信网络98与充气机94和碰撞传感器100通信。

继续参考图11,碰撞传感器100适于检测对车辆30的碰撞。碰撞传感器100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类型,例如接触后传感器(诸如线性或角加速度计、陀螺仪、压力传感器和接触开关);以及预碰撞传感器(例如雷达、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系统)。视觉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摄像机、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图像传感器等。碰撞传感器100可以位于车辆30中或车辆30上的多个点处。

在对车辆30的碰撞的情况下,碰撞传感器100可以检测碰撞并且通过通信网络98将信号传送到控制器96。控制器96可以通过通信网络98将信号传送到充气机94。充气机94可以给安全气囊56放气和充气。在充气期间,安全气囊56在座椅38的乘员99的前方开卷或展开。当第一拉带68和第二拉带90撕裂穿过第一附接点70和顶部54之间的接缝72时,附接到第一拉带68的安全气囊56的外壳62沿径向充气路径r开卷或展开。处于未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56的内壳64比外壳62更远离座椅靠背40的前板50,以及处于展开位置的安全气囊56的内壳64比座椅靠背40更靠近前板50。安全气囊56的质心因此相对于座椅靠背40向下比向前展开地更多,从而在展开期间保持安全气囊56更靠近乘员99的躯干。当安全气囊56完全展开时,安全气囊延伸部84展开。安全气囊56的开卷或展开可以防止充气介质使安全气囊延伸部84充气,直到安全气囊56完全或大部分展开。安全气囊延伸部84在座椅底部42和乘员99的胫部的前方向下和向前展开。第二拉带90撕裂穿过第一附接点70和第二附接点74之间的接缝72。第二拉带90引导安全气囊延伸部84向下比向前更多以及保持安全气囊延伸部84更靠近乘员99的胫部。安全气囊56和安全气囊延伸部84因此可以主要围绕乘员99的暴露部分延伸,从而在碰撞期间提供保护。

已经以说明性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以及应该理解的是已使用的术语旨在说明词语的本质而非限制性的。根据以上教导,本发明的许多修改和变形是可行的,并且除了具体的描述之外本发明是可实践的。本文使用的“大体上”意指尺寸、持续时间、形状或其他形容词可能与由于物理缺陷、电源中断、加工或其他制造的变化等所描述的内容略有不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