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拆卸和安装心轴轮毂总成的托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6671发布日期:2019-01-02 22:14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拆卸和安装心轴轮毂总成的托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拆卸和安装心轴轮毂总成的托架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轮心轴与车轮轮毂组成心轴轮毂总成,心轴轮毂总成是矿用电动轮卡车的易损件,要维修心轴轮毂总成,就必须要将心轴轮毂总成整体拆下。旧的拆卸方式是使用叉车将心轴轮毂总成的外侧托牢,在心轴轮毂总成里侧加垫枕木使叉车将心轴轮毂总成平稳托起,然后使用锚链将车轮轮毂总成与叉车绑牢。由于分解心轴轮毂总成与前悬挂需要叉车不断前后移动,整个过程枕木非常容易从叉车上滑脱,导致心轴轮毂总成叉车上滑脱。而且,每次维修作业就这项工作需要投入人力3到4个人,可即使是这样还不能很快的完成这项工作,最低也要耗时1小时左右。此外,锚链在使用中容易发生断裂和滑脱现象,无论哪种情况发生都会对维修人员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同时当维修开始时,因为心轴轮毂总成重心不稳还有发生侧翻的可能现象,因此无论从维修工作量还是从危险系数哪方面来说都必须要设计专用工具对维修工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拆卸和安装心轴轮毂总成的托架装置,其能够提高心轴轮毂总成的安装和拆卸的效率,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用于拆卸和安装心轴轮毂总成的托架装置,包括托架主体,在所述托架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支撑心轴轮毂总成中的车轮心轴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安装在所述托架主体上,并向上延伸;

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车轮心轴限位的第一凹槽;

在所述托架主体的后端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心轴轮毂总成中的车轮轮毂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安装在所述托架主体上,并向上延伸;

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车轮轮毂限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的宽度大于其槽底的宽度;

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上方;

在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托架主体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

在所述托架主体的底部上还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沿着从所述第二支撑部至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为U型槽,或为矩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为V型槽,或为梯形槽。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内槽壁上设置有第一波纹面,或者第一锯齿面。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内槽壁上设置有第二波纹面,或者第二锯齿面。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托架主体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块第一加强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托架主体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块第二加强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托架主体的底部上设置有U型连接件;

所述U型连接件的开口端连接在所述托架主体上,所述插接孔形成在所述托架主体与所述U型连接件之间,所述插接孔为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孔包括主插接孔和至少一对相对地设置在所述主插接孔两侧的辅插接孔;

所述主插接孔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任意一个所述辅插接孔的横截面的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托架主体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拆卸和安装心轴轮毂总成的托架装置,通过在所述托架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固定安装在托架主体上,并向上延伸,托架装置通过第一支撑部支撑心轴轮毂总成中的车轮心轴。通过在第一支撑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开口向上,第一支撑部通过第一凹槽实现对车轮心轴限位,防止车轮心轴从第一支撑部上滑脱或者掉落。通过在托架主体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固定安装在托架主体上,并向上延伸,托架装置通过第二支撑部支撑心轴轮毂总成中的车轮轮毂。在第二支撑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槽口宽度大于其槽底宽度,使第二凹槽具有倾斜的内槽壁,第二支撑部通过第二凹槽实现对车轮轮毂限位,防止车轮轮毂从第二支撑部上滑脱或者掉落。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与托架主体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心轴轮毂总成至少部分位于在容置空间内,在从第一支撑部至第二支撑部的方向上,使心轴轮毂总成的重心落在容置空间内,从而保证托架装置稳定地支撑心轴轮毂总成。通过在竖直方向上,通过将第一凹槽的槽底设置在第二支撑部的上方,在第一凹槽对车轮心轴限位的同时,保证第二支撑部对车轮轮毂支撑和第二凹槽对车轮轮毂限位,从而使托架装置能够托起心轴轮毂总成。在托架主体的底部上设置有插接孔,插接孔沿着从第二支撑部至第一支撑部的方向延伸,插接孔配合能够支撑和控制托架装置运动的驱动装置(比如叉车)。驱动装置至少部分插接在插接孔内,比如叉车的叉夹插接在插接孔内,从而使驱动装置(比如叉车)插接在托架主体上,托架装置通过驱动装置(比如叉车)实现快速和可靠地调节心轴轮毂总成的位置和方向,从而提高安装与拆卸工作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架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和连接牢靠,能够提高设备安装和拆卸的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其明显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因设备滑脱掉落造成人员受伤的风险,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托架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托架装置的一个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托架装置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00-托架装置; 1-托架主体; 11-前端;

12-后端; 2-第一支撑部; 21-第一凹槽;

3-第二支撑部; 31-第二凹槽; 4-容置空间;

51-U型连接件; 6-插接孔; 61-主插接孔;

62-辅插接孔; 7-第一加强板; 8-第二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拆卸和安装心轴轮毂总成(图中未标示)的托架装置100,包括托架主体1,在托架主体1的前端11设置有用于支撑心轴轮毂总成中的车轮心轴(图中未标示)的第一支撑部2,第一支撑部2固定安装在托架主体1上,并向上延伸。

在第一支撑部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车轮心轴限位的第一凹槽21。

在托架主体1的后端12设置有用于支撑心轴轮毂总成中的车轮轮毂(图中未标示)的第二支撑部3,第二支撑部3固定安装在托架主体1上,并向上延伸。

在第二支撑部3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车轮轮毂限位的第二凹槽31,第二凹槽31的槽口的宽度大于其槽底的宽度。

在竖直方向上,第一凹槽21的槽底位于第二支撑部3的上方。

在第一支撑部2与第二支撑部3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4。

在托架主体1的底部上还设置有插接孔6,插接孔6沿着从第二支撑部3至第一支撑部2的方向延伸。

也即是,托架装置100主要由托架主体1、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组成。其中,第一支撑部2、第二支撑部3分别设置在托架主体1的前端11和其后端12,并分别位于托架主体1的顶部,在第一支撑部2与第二支撑部3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4。此处的前端11、后端12和顶部指的是托架装置100在使用时的方位。使用时,托架主体1的顶部向上,其前端11、后端12分别朝向心轴轮毂总成中的车轮心轴和车轮轮毂。

第一支撑部2用于支撑心轴轮毂总成中的车轮心轴,第一支撑部2固定安装在托架主体1上,并向上延伸。托架装置100通过第一支撑部2支撑车轮心轴。在第一支撑部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21,第一凹槽21的开口向上,第一支撑部2通过第一凹槽21实现对车轮心轴的限位,从而防止车轮心轴从第一支撑部2上滑脱或者掉落。

第二支撑部3用于支撑心轴轮毂总成中的车轮轮毂,第二支撑部3固定安装在托架主体1上,并向上延伸。托架装置100通过第二支撑部3支撑车轮轮毂。在第二支撑部3的顶部设置第二凹槽31,第二凹槽31的槽口的宽度大于其槽底的宽度,使第二凹槽31具有从槽底向槽口倾斜延伸的内槽壁,保证车轮轮毂至少部分放置在第二凹槽31内。第二支撑部3通过第二凹槽31实现对车轮轮毂的限位,防止车轮轮毂从第二支撑部3上滑脱或者掉落。

在第一支撑部2、第二支撑部3与托架主体1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4,心轴轮毂总成至少部分位于容置空间4内。在从第一支撑部2至第二支撑部3的方向上,心轴轮毂总成的重心落在容置空间4内,从而保证托架装置100稳定地支撑心轴轮毂总成。

在安装或者拆卸心轴轮毂总成时,车轮心轴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车轮轮毂的高度。在竖直方向上,第一凹槽21的槽底位于第二支撑部3的上方,也即是,第一凹槽21距离托架主体1的高度大于第二支撑部3距离托架主体1的高度,在第一支撑部2支撑车轮心轴和第一凹槽21对车轮心轴限位的同时,保证第二支撑部3对车轮轮毂支撑和第二凹槽31对车轮轮毂限位,从而使托架装置100能够稳定托起心轴轮毂总成。

在托架主体1的底部上设置插接孔6,插接孔6沿着从第二支撑部3至第一支撑部2的方向延伸,即沿着托架主体1的后端12向其前端11的方向延伸。

插接孔6用于配合能够支撑和控制托架装置100运动的驱动装置(图中未标示),比如叉车、电机等类似设备。驱动装置优选为叉车,通过将叉车的叉夹插接在插接孔6内,从而使叉车插接在托架主体1上,叉车托起托架装置100并控制托架装置100的运动(比如平移或者转动),调节放置在托架装置100上的心轴轮毂总成的位置和方向,便于操作员进行安装与拆卸工作。托架装置100通过叉车实现快速和可靠地调节心轴轮毂总成的位置和方向,从而提高心轴轮毂总成的安装与拆卸的效率。

使用时,将托架装置100的第一支撑部2、第二支撑部3分别支撑心轴轮毂总成中的车轮心轴和车轮轮毂,车轮心轴和车轮轮毂的轴线分别平行于从第一支撑部2至第二支撑部3的方向,车轮心轴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凹槽21内,车轮轮毂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凹槽31内,心轴轮毂总成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置空间4内。驱动装置(比如叉车)通过插接孔6插接在托架主体1的底部,通过驱动装置(比如叉车)控制托架装置100的运动从而调节放置在托架装置100上的心轴轮毂总成的位置和方向,有利于进行心轴轮毂总成的安装与拆卸工作,从而提高其安装与拆卸工作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架装置100,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和连接牢靠,能够提高设备安装与拆卸的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其明显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因设备滑脱掉落造成人员受伤的风险,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凹槽21为U型槽,或为矩形槽。

为了提高第一凹槽21对车轮心轴的限位效果,将第一凹槽21设优选为U型槽,或为矩形槽。

优选地,如图1-2所示,第二凹槽31为V型槽,或为梯形槽。

为了实现对第二凹槽对车轮轮毂进行限位,车轮轮毂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凹槽31内,第二凹槽31的槽口的宽度大于其槽底的宽度,使第二凹槽31具有从槽底向槽口倾斜的内槽壁,第二凹槽31优选为V型槽,或为梯形槽。

较佳地在第一凹槽21的内槽壁上设置有第一波纹面(图中未标示),或者第一锯齿面(图中未标示)。

为了提高第一凹槽21的内槽壁与车轮心轴之间的接触摩擦力,在第一凹槽21的内槽壁上设置有第一波纹面,或者第一锯齿面。

较佳地,在第二凹槽31的内槽壁上设置有第二波纹面(图中未标示),或者第二锯齿面(图中未标示)。

为了提高第二凹槽31的内槽壁与车轮轮毂之间的接触摩擦力,在第二凹槽31的内槽壁上设置有第二波纹面,或者第二锯齿面。较佳地,如图1和图3所示,在第一支撑部2与托架主体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块第一加强板7。

为了提高第一支撑部2与托架主体1之间的结构强度,在第一支撑部2与托架主体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块第一加强板7。

较佳地,如图1和图3所示,在第二支撑部3与托架主体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块第二加强板8。

为了提高第二支撑部3与托架主体1之间的结构强度,在第二支撑部3与托架主体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块第二加强板8。

优选地,如图1-3所示,在托架主体1的底部上设置有U型连接件51。

U型连接件51的开口端连接在托架主体1上,插接孔6形成在托架主体1与U型连接件51之间,插接孔6为通孔。

为了实现将插接孔6设置在托架主体1上,其中一种方式是:在托架主体1的底部上设置有U型连接件51,U型连接件51的开口端连接在托架主体1上,插接孔6形成在托架主体1与U型连接件51之间。U型连接件51与托架主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优选为焊接,便于加工。

为了防止叉车的叉夹从插接孔6中滑脱或者掉落,将插接孔6设置为通孔。为了提高叉夹的插接效果,插接孔6优选为矩形通孔。

较佳地,如图1-2所示,插接孔6包括主插接孔61和至少一对相对地设置在主插接孔61两侧的辅插接孔62。

主插接孔61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任意一个辅插接孔62的横截面的面积。

也即是,插接孔6主要由主插接孔61和至少一对辅插接孔62组成,其中至少一对辅插接孔62相对地布置在主插接孔61的两侧。此处的一对辅插接孔62指的是两个相对设置在主插接孔61的两个辅插接孔62。每一对辅插接孔62优选为对称地分布在主插接孔61的两侧。主插接孔61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任意一个辅插接孔62的横截面的面积,即主插接孔61的孔径大于任意一个辅插接孔62。横截面指的是垂直于插接孔6的开口方向的截面。

使用时,将叉车的叉夹相应地插接在主插接孔61和辅插接孔62内,使叉车插接在托架主体1上,从而叉车支撑起托架装置100,并且能够控制托架装置100的运动。

较佳地,第一支撑部2、第二支撑部3与托架主体1一体成型。

为了提高结构强度,第一支撑部2、第二支撑部3与托架主体1一体成型。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