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板上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0380发布日期:2019-03-22 19:37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门板上护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门板上护板。



背景技术:

汽车是一种现代交通工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对汽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人们不仅关注其内在的品质与造型, 对汽车内饰的美容装饰也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无论从舒适度和外 观都要达到一种完美的效果,以体现轿车的装饰高档化。

汽车内门板的上护板,是汽车内饰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传统的门板的上护板内饰都是人工加工,导致产品合格率低,而且难以监控质量,加装步骤复杂,使用寿命低。因此急需一种可以机器化加工的门板上护板定制的内饰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维护便捷的门板上护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门板上护板,包括左上护板和右上护板,采用对称式表皮加工装置,左上护板和右上护板的安置位置都包括扶手部、控制部和散热部,扶手部采用长条形,其外延采用圆滑曲线过度,控制部整体成三角形,其与扶手部连接,扶手部与控制部一体成型,散热部设置在控制部靠近扶手部的一端,散热部呈直角三角形状,散热部的三个角都采用圆弧处理;散热部整体采用网状结构,且网状结构的空洞采用圆孔状;控制部上设置有梯形状凸台,梯形台高度为8cm至12cm,且凸台还设置三阶梯的圆形固定柱,圆形固定柱远离控制部的半径小于靠近控制部的半径,远离控制部的半径为2mm,靠近控制部的半径为8mm。

进一步的,对称式表皮加工装置,左上护板和右上护板的外延设置有与其形状相同的限位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制作方便,生产成本低,施工方便,容易运作。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长,产品标准化,生产合格率高。本实用新型无需大量人力投入,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三维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侧面结构三维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侧面结构三维图。

图中标识:左上护板1、右上护板2、扶手部3、控制部4、散热部5、隔离固定带6、固定孔7、固定部8、限位凸处9、矩形凹槽10、固定槽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 / 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若非特指,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门板上护板,门板上护板包括左上护板1和右上护板2,采用对称式表皮加工装置,左上护板1和右上护板2的安置位置都包括扶手部3、控制部4和散热部5。扶手部3采用长条形,其外延采用圆滑曲线过度,形成主要的扶助乘客手臂的作用。控制部4整体成三角形,其与扶手部3连接,扶手部3与控制部4一体成型,散热部5设置在控制部4靠近扶手部3的一端,散热部5呈直角三角形状,散热部5的三个角都采用圆弧处理,即扶手部3与控制部4非全实心,其与散热部5内部是联通的,可以大大加快整体的温度达到一个平衡,避免局部受热,降低内饰表皮脱落的概率。散热部5整体采用网状结构,且网状结构的空洞采用圆孔状,圆孔状能很好的增加接触面和较好抗形变能力,以提高使用寿命。控制部4上设置有梯形状凸台,梯形台高度为8cm至12cm,且凸台还设置三阶梯的圆形固定柱,圆形固定柱远离控制部4的半径小于靠近控制部4的半径,远离控制部4的半径为2mm,靠近控制部4的半径为8mm,固定柱的设立将大大加强固定效果,可以实现左上护板1和右上护板2同时进行表皮覆盖加工的基础。

对称式表皮加工装置,左上护板1和右上护板2的外延设置有与其形状相同的限位部,很好的固定了左上护板1和右上护板2,对表皮覆盖加工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左上护板1和右上护板2之间设置隔离固定带6,隔离固定带6两端宽中间窄,其宽度渐变与左上护板1和右上护板2的形状相适应。隔离固定带6的中线位置设置三个固定孔7,第一固定孔7设置在隔离固定带6与扶手部3的中间对应位置处,第二固定孔7设置在隔离固定带6与扶手部3和控制部4交接的对应位置处,第三固定孔7设置在隔离固定带6与控制部4交接的梯形状凸台靠近散热部5的对应位置处,固定柱的设立将大大加强固定隔离效果,可以实现左上护板1和右上护板2的固定和限位加工,大大便易了加工。

隔离固定带6靠近控制部4的一端设置跑道状固定部8,固定部8中间设置定位圆孔,可以分离左上护板1和右上护板2需要加工覆盖的表皮内饰。在跑道状固定部8靠近控制部4的一侧设置限位凸处9,将提供更好的加固隔离固定带6,为后续提供便利。限位部的上沿着左上护板1和右上护板2的外延,均匀分布设置矩形凹槽10,矩形凹槽10下陷距离为3cm,从而为表皮内饰的固定提供了基础,有助于实现自动化的加固。在对称式表皮加工装置长边的两侧上设置有凹槽,凹槽靠近门板上护板的一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固定槽11,固定槽11为三个,固定槽11呈跑道状,一则可以加长表皮需要加工的距离,二则为可能出现的裁剪提供自动化处理基础,而且设置的固定槽11处能为加工模板提供自动化快捷的搬运。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