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车液压系统和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1277发布日期:2019-08-16 22:0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运输车液压系统和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运输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输车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集装箱和特定的车载容器被运用到货物或者垃圾的运输中,如授权公告号为CN2671994Y的中国实用新型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液体运输的车载容器,授权公告号为20143745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垃圾转运罐式集装箱,授权公告号为 20158073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垃圾运输通用集装箱,这些车载的箱式容器的装载通常是通过吊装的方式来实现的,因此非常的不变。

授权公告号为CN201021173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攻来了一种车载容器装卸用钢丝牵引机构,所述钢丝牵引机构通过在翻转架上设置钢丝牵引绳和双作用油缸,实现了对箱式容器的翻转和牵拉,进而实现了垂直箱式容器的装载和卸载,但在装载和卸载的过程中,车架的后端不能与地面接触,易导致箱式容器在装载或者卸载过程中坠落或者损坏。且上述方案不能实现水平放置的箱式容器的装载功能。

有大量的文献公开了翻转的车架或自卸车的液压系统,例如,申请号为CN201711107738.8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卸车的两用液压系统,该系统通过液压油缸的举升实现了翻斗的翻转,授权公告号为CN20322868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大吨位非公路矿用自卸车举升液压系统,该系统也实现了翻转架或者翻斗的举升,即翻转,但这些液压系统只能实现翻转,不能实现车架的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目前运输车液压系统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运输车液压系统,能够使车架同时具备翻转和平移功能,进而在装载或者卸载箱式容器时,车架可以与地面接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运输车液压系统,包括用来使翻转架翻转的顶升系统和使滑动架平移的平移系统,所述平移系统包括平移油缸,所述平移油缸设置在与翻转架滑动连接的滑动架和翻转架之间,平移油缸的升缩带动滑动架可以沿着翻转架滑动。在翻转架上加设了一个可滑动的滑动架,所述平移油缸的一端与翻转架连接,另一端与滑动架连接,平移油缸的升缩带动滑动架沿着翻转架滑动,使运输车车架同时具备翻转和平移的功能,此处的平移,是指滑动架沿着翻转架的平行移动,参照物是翻转架。在垂直放置的箱式容器装载或者卸载的过程中,根据翻转架翻转的角度和汽车车架的高度,滑动架向后滑动相适应的距离,即可与地面接触,使箱式柜体在垂直转运的过程中始终都与滑动架接触,提高了箱式柜体在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运输车液压系统还包括用来牵拉箱式容器的牵拉系统,所述牵拉系统包括牵拉马达,所述牵拉马达设置在滑动架的前端,用来牵拉箱式容器沿着滑动架滑动顶升系统使翻转架翻转一定的角度,例如30度,平移系统使滑动架向后滑动一端距离,使滑动架的后端和地面想接触,滑动架与箱式容器的前端箱角相接触,牵拉马达与箱式容器联动连接,牵拉箱式容器从地面转移到滑动架上,或者从滑动架转移到地面上,实现了将水平放置的箱式容器进行装载和卸载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平移系统还包括平移换向阀、平移进油路和平移出油路,所述平移换向阀包括A进油口、B出油口、C进油口和D出油口,所述A进油口与液压泵连通,所述B出油口通过平移进油路与平移油缸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平移油缸的出油口通过平移出油路与C进油口的连通,所D出油口与油箱连通。所述油箱、液压泵、A进油口、B出油口和平移进油路组成了平移油缸的进油通路,所述平移出油路、C进油口、D出油口和油箱组成了平移油缸的出油路,所述平移换向阀采用三位四通阀,实现了平移油缸升长、缩短和保持升缩状态的功能,所述平移油缸可以为活塞缸或者柱塞缸,可以直线往复运动,输出推力和速度。

优选的,所述平移系统还包括第一平衡阀,所述第一平衡阀设置在平移出油路上,用来保证滑动架在平移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在平移过程中油管爆裂而损坏油缸。

优选的,所述平移进油路上设有节流阀,用来调整平移油缸的平移速度。

优选的,所述平移系统还包括前端行程开关和后端行程开关,所述前端行程开关设置在翻转架的前端,所述后端行程开关设置在滑动架的后端,所述前端行程开关和后端行程开关均和运输车的控制系统连接,前端行程开关用来监控滑动架向前移动的距离,当滑动架移至前端的极限距离时会发出前端行程信号,使运输车的控制系统执行相应的动作,例如,停止对平移油缸的有杆腔供油等;后端行程开关用来监控活动价的后端与地面的距离,当滑动架移至后端的极限距离时,即与地面接触时,会发出后端行程信号,使运输车的控制系统执行相应的动作,例如,停止对平移油缸的无杆腔供油等,使滑动架的行程在合适的范围内,防止平移油缸不当升缩而导致滑动架和移动油缸的损坏。

优选的,所述牵拉系统还包括牵拉换向阀、牵拉进油路和牵拉出油路,所述牵拉换向阀包括E进油口、F出油口、G进油口和H出油口,所述E进油口与液压泵连通,所述F出油口口通过牵拉进油路与牵拉马达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牵拉马达的出油口通过牵拉出油路与G进油口连通,所述H出油口与油箱连通,所述油箱、液压泵、括E进油口、 F出油口、牵拉进油路组成了牵拉油缸的进油通路,所述牵拉出油路、 G进油口、H出油口和油箱组成了牵拉油缸的出油通路,所述牵拉油缸为摆动油缸,实现摆动运动,输出转矩和角速度,所述牵拉换向阀为三位四通阀,实现了牵拉油缸正常运转、反转和保持转动状态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牵拉马达设置为两个,箱式容器的质量大,设置两个牵拉马达使牵拉的动力更好。

优选的,所述牵拉马达并联或者串联,使牵拉的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顶升系统包括顶升油缸,所述顶升油缸设置在后端部铰接的底架和翻转架之间,使翻转架可以绕铰接轴转动,顶升油缸顶升翻转架,实现翻转架绕所述铰接轴翻转。

优选的,所述顶升系统还包括回拉马达和回拉绑带,所述回拉绑带设置在翻转架和底架之间,可以在翻转架翻转的过程中从与翻转的相反方向拉住翻转架,所述回拉马达设置在底架的下部并与回拉绑带联动连接,箱式容器在翻转的过程中,顶升油缸克服重力向上顶升翻转架,至一临界点,即在翻转的过程中,箱式容器对翻转架的压力突然变成零的位置,重力会从翻转架上移除,而带动与箱式容器固定连接的滑动架和翻转架向后翻坠,回拉绑带在回拉马达提供的动力的下提供与翻转方向相反的拉力,防止箱式容器向后翻坠,提高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回拉马达为摆动油缸,实现摆动运动,输出转矩和角速度。

优选的,所述顶升油缸为单回路液压油缸或者双回路液压油缸,顶升油缸的种类可以根据使用的场景以及生产的要求进行选择,单回路液压油缸是指只有一个油口,既能进油,也能出油的液压油缸,双回路液压油缸是指同时具有两个油口的液压油缸,一个油口用于进油,另一个油口用于出油。

优选的,所述顶升系统还包括顶升换向阀、翻转集成阀块和回拉换向阀,所述顶升换向阀包括I进油口、J出油口、K进油口和L出油口,所述翻转集成阀块包括M进油口、N出油口、O进油口和P出油口,所述回拉换向阀包括R进油口、S出油口、T进油口和U出油口,所述 I进油口与液压泵连通,所述J出油口与M进油口连通,所述N出油与多级油缸的油口和R进油口均连通,所述S出油口与回拉马达的进油口连通,所述T进油口与回拉马达的出油口连通,所述U出油口与O 进油口连通,所述P出油口与K进油口连通,所述L出油口与油箱连通,当顶升油缸设置为单回路液压油缸时,所述油箱、液压泵、I进油口、J出油口、M进油口、N出油口、组成了单回路液压油缸的进油通路,所述N出油口、P出油口、K进油口、L出油口和油箱组成了单回路液压油缸的出油通路。当顶升油缸为双回路液压油缸时,所述油箱、液压泵、I进油口、J出油口、M进油口、N出油口、组成了双回路液压油缸的进油通路,所述O进油口、P出油口、K进油口、L出油口和油箱组成了双回路液压油缸的出油通路。所述油箱、液压泵、I进油口、 J出油口、M进油口、N出油口、R进油口和S出油口组成了回拉马达的进油通路,所述T进油口、U出油口、O进油口、P出油口、K进油口、L出油口和油箱组成了回拉马达的出油通路。所述顶升换向阀为三位四通阀,实现了顶升油缸顶升、复位和保持翻转状态的功能。所述回拉换向阀为两位四通阀,实现了使回拉绑带胀紧和保持胀紧状态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翻转翻转集成阀块还包括Q出油口,所述Q出油口与油箱连通。当顶升油缸为单回路液压油缸时,所述N出油口、Q出油口和油箱组成了单回路液压油缸的另一条出油通路;当顶升油缸为双回路液压油缸时,所述O进油口、Q出油口和油箱组成了双回路液压油缸的另一条出油通路,所述T进油口、U出油口、O进油口、Q出油口和油箱组成了回拉马达的另一条出油通路。

优选的,所述翻转集成阀块包括第一顺序阀、第二顺序阀、第三顺序阀、第二平衡阀,集成进油路、集成出油路、第一支油路、第二支油路、第三支油路和第四支油路,所述集成进油路的一端与M进油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一顺序阀连通,所述第一顺序阀与N出油口连通,所述集成出油路的一端与N出油口和O进油口均连通,另一端与Q出油口连通,所述集成进油路和第二平衡阀通过第一支油路连通,所述第二平衡阀和O进油口之间通过第二支油路连通,所述第二平衡阀和P 出油口之间通过第三支油路连通,所述第一顺序阀通过第四支油路与集成出油路连通,所述第二顺序阀设置在第二支油路和集成出油路之间,所述第三顺序阀设置在第三支油路和集成出油路之间,所述第二支油路和第四支油路连通,当顶升油缸为多级油缸且翻转集成阀块包括M进油口、N出油口、O进油口、P出油口和Q出油口时,由于多级油缸只有一个油口,N出油口即可以进油又可以回油,位于集成进油路上的第一顺序阀使液压油只能从集成进油路流向N出油口,而不能从N 出油口流向集成进油路,当翻转架翻转至临界点时,通过打开第六顺序阀和第七顺序阀,调节回拉马达的进油量,使回拉绑带始终处在胀紧状态,在翻转过超过临界点时,回拉绑带能平稳的拉住翻转架,进而拉住滑动架和固定在滑动架上的容器,使整个顶升系统保持稳定的压力,防止箱式容器损坏车架或者坠地,所述第二平衡阀用来提高顶升系统的安全性能,防止在翻转架复位的过程中,油路管道爆裂而使顶升油缸、翻转架等在箱式容器的重力作用下坠落。

优选的,所述回拉换向阀为电磁换向阀或者气动换向阀,可以与运输车上的控制系统连接,实现自动化控制。

优选的,所述顶升系统还包括竖直行程开关和临界点行程开关,所述竖直行程开关设置在所述铰接轴上,所述临界点行程开关设置在翻转架上,所述竖直行程开关和临界点行程开关均和运输车的控制系统连接,竖直行程开关用来监控翻转架的翻转角度,在翻转架翻转至 90度时会发出竖直行程信号,使控制系统执行相对应的动作,例如,停止对顶升油缸供油;临界点行程开关用于检测在翻转过程中的临界点,在翻转架翻转至临界点时会发出临界点行程信号,使控制系统执行相对于的动作,例如,使顶升换向阀转换成右位,并打开相应的控制阀等,竖直行程开关和临界点行程开关共同作用,完成顶升系统内顶升油缸和回拉马达的协同配合,完成翻转和防坠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运输车液压系统还包括支撑系统,所述支撑系统包括设置在运输车后部的撑腿油缸,所述撑腿油缸与运输车的后部车架连接,用来支撑车架的后部,使车架在装载或者卸载箱式容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支撑系统还包括支撑换向阀、液压锁、支撑进油路和支撑出油路,所述支撑换向阀包括WA进油口、WB出油口、WC进油口和WD出油口,所述液压锁包括第一进油口、第二出油口、第三进油口和第四出油口,所述WA进油口与液压泵连通,所述WB出油口通过支撑进油路与液压锁的第一进油口连通,所述液压锁的第二出油口与撑腿油缸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三进油口与撑腿油缸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四出油口通过支撑出油路与所述WC进油口连通,所述WD出油口与油箱连通,所述油箱、液压泵、WA进油口、WB出油口、第一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组成撑腿油缸的进油通路,所述第三进油口、第四出油口、WC进油口、WD出油口和油箱组成撑腿油缸的回油通路,所述支撑换向阀为三位四通阀,实现了撑腿油缸顶升、复位和保持支撑状态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液压锁双液控单向阀,当撑腿油缸为活塞缸时,对撑腿油缸的无杆腔供油时走单向阀方向,阻力小;对撑腿油缸的有杆腔供油时,阻力大,当压力超过液控单向阀先导压力时,通过液控先导管路开启单向阀,油缸收缩。

优选的,所述运输车液压系统还包括接头系统,所述接头系统包括快速接头、接头换向阀、接头进油路和接头出油路,所述快速接头与设置在箱式容器的门上,且用于控制箱式容器门开闭的液压装置连接,所述接头换向阀包括WE进油口、WF出油口、WG进油口和WH出油口,所述WE进油口与液压泵连通,所述WF出油口与快速的进油口通过接头进油路连通,所述WG进油口与快速接头的出油口连通,所述WH 出油口与油箱连通,所述油箱、液压泵、WE进油口、WF出油口、接头进油路和管式过滤器组成了快速接头的进油通路,所述管式过滤器、接头回油路、WG进油口、WH出油口和油箱组成了快速接接头的回油路,所述接头换向阀为三位四通阀,实现了使箱式容器的车门打开、关闭和保持打开状态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接头进油路和接头出油路上均设有管式过滤器,由于快速接头经常需要插拔,灰尘和杂物很容易进入到管路中进而污染全部的液压系统,通过在接头进油路和接头回油路上安装管式过滤器,可以防止灰尘和杂物进入液压系统中,保持液压系统的清洁度,延长使用寿命。

本申请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输车,所述运输车包括车头、车架、车轮和如上所述的液压系统。

本申请实施的优点: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运输车液压系统,包括用来使翻转架翻转的顶升系统和使滑动架平移的平移系统,所述平移系统包括平移油缸,所述平移油缸设置在与翻转架滑动连接的滑动架和翻转架之间,平移油缸的升缩带动滑动架可以沿着翻转架滑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车架同时具备翻转和平移功能,进而在装载或者卸载箱式容器时,车架可以与地面接触,进一步的,通过在滑动架上安装牵拉系统,可以实现箱式容器的水平装载和卸载功能,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运输车,所述运输车在装载了上述液压系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至实施例4所述的一种运输车液压系统的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运输车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运输车液压系统的立体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运输车液压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运输车液压系统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运输车液压系统,包括用来使翻转架5翻转的顶升系统1和使滑动架6平移的平移系统2,所述平移系统2包括平移油缸21,所述平移油缸21设置在与翻转架5滑动连接的滑动架6 和翻转架5之间,平移油缸21的升缩带动滑动架6可以沿着翻转架5 滑动。

所述平移系统2和顶升系统1共用一个油箱3和一个液压泵4。

所述平移系统2还包括平移换向阀22、平移进油路23、平移出油路24和第一平衡阀25,所述平移换向阀22包括A进油口、B出油口、 C进油口和D出油口,所述A进油口与液压泵4连通,所述B出油口通过平移进油路23与平移油缸21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平移油缸21的出油口通过平移出油路24与C进油口的连通,所D出油口与油箱3连通,所述第一平衡阀25设置在平移出油路24上。

所述平移进油路23上设有节流阀(图中未示出),用来调整平移油缸21的平移速度。

所述顶升系统1包括顶升油缸11、顶升换向阀12、顶升进油路13、顶升出油路14和第二平衡阀15,所述顶升油缸11设置在后端部铰接的底架7和翻转架5之间,使翻转架5可以绕铰接轴转动,顶升油缸 11顶升翻转架5,实现翻转架5绕所述铰接轴翻转,所述顶升油缸11 为活塞缸,所述顶升换向阀12包括I进油口、J出油口、K进油口和L 出油口,所述I进油口与液压泵4连通,所述J出油口通过顶升进油路13和活塞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K进油口通过顶升出油路14与活塞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L出油口与油箱3连通,所述第二平衡阀15 设置在顶升出油路14上。

所述顶升换向阀12和平移换向阀22集成在一个主阀块中,且所述顶升换向阀12和平移换向阀22均采用三位四通的电磁阀。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运输车液压系统,包括用来使翻转架5 翻转的顶升系统1、使滑动架6平移的平移系统2和用来牵拉箱体的牵拉系统3,所述平移系统2包括平移油缸21,所述平移油缸21设置在与翻转架5滑动连接的滑动架6和翻转架5之间,平移油缸21的升缩带动滑动架6可以沿着翻转架5滑动,所述牵拉系统3包括牵拉马达 31,所述牵拉马达31设置在滑动架6的前端,用来牵拉箱体,使其可以沿着滑动架6上下滑动,实现箱式容器的水平装载和卸载功能。

所述平移系统2、顶升系统1和牵拉系统3共用一个油箱3和一个液压泵4。

所述平移系统2还包括平移换向阀22、平移进油路23、平移出油路24和第一平衡阀25,所述平移换向阀22包括A进油口、B出油口、 C进油口和D出油口,所述A进油口与液压泵4连通,所述B出油口通过平移进油路23与平移油缸21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平移油缸21的出油口通过平移出油路24与C进油口的连通,所D出油口与油箱3连通,所述第一平衡阀25设置在平移出油路24上。

所述平移进油路23上设有节流阀(图中未示出),用来调整平移油缸21的平移速度。

所述顶升系统1包括顶升油缸11、顶升换向阀12、顶升进油路13、顶升出油路14和第二平衡阀15,所述顶升油缸11设置在后端部铰接的底架7和翻转架5之间,使翻转架5可以绕铰接轴转动,顶升油缸 11顶升翻转架5,实现翻转架5绕所述铰接轴翻转,所述顶升油缸11 为活塞缸,所述顶升换向阀12包括I进油口、J出油口、K进油口和L 出油口,所述I进油口与液压泵4连通,所述J出油口通过顶升进油路13和活塞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K进油口通过顶升出油路14与活塞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L出油口与油箱3连通,所述第二平衡阀15 设置在顶升出油路14上。

所述牵拉系统3还包括牵拉换向阀32、牵拉进油路33和牵拉出油路34,所述牵拉换向阀32包括E进油口、F出油口、G进油口和H出油口,所述E进油口与液压泵4连通,所述F出油口口通过牵拉进油路33与牵拉马达31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牵拉马达31的出油口通过牵拉出油路34与G进油口连通,所述H出油口与油箱3连通,所述牵拉马达31的泄漏回油口通过泄漏回油路35与油箱3连通,所述油箱3、液压泵4、括E进油口、F出油口、牵拉进油路33组成了牵拉油缸的进油通路,所述牵拉出油路34、G进油口、H出油口和油箱3组成了牵拉油缸的出油通路,所述牵拉油缸为摆动油缸,实现摆动运动,输出转矩和角速度,所述牵拉换向阀32为三位四通阀,实现了牵拉油缸正常运转、反转和保持转动状态的功能。

所述牵拉马达31设置为两个且并联,箱式容器的质量大,设置两个牵拉马达31使牵拉的动力更好。

所述顶升换向阀12、平移换向阀22和牵拉换向阀32集成在一个主阀块中,且所述顶升换向阀12平移换向阀22和牵拉换向阀32均采用三位四通的电磁阀。

实施例3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运输车液压系统,包括用来使翻转架5 翻转的顶升系统1、使滑动架6平移的平移系统2,用来牵拉箱体的牵拉系统3、用来支撑车架后部的支撑系统4和用来启闭箱式容器的门的接头系统5,所述顶升油缸11设置在后端部铰接的底架7和翻转架5 之间,使翻转架5可以绕铰接轴转动,顶升油缸11顶升翻转架5,实现翻转架5绕所述铰接轴翻转,所述平移系统2包括平移油缸21,所述平移油缸21设置在与翻转架5滑动连接的滑动架6和翻转架5之间,平移油缸21的升缩带动滑动架6可以沿着翻转架5滑动,所述牵拉系统3包括牵拉马达31,所述牵拉马达31设置在滑动架6的前端,用来牵拉箱体,使其可以沿着滑动架6上下滑动,实现箱式容器的水平装载和卸载功能,所述支撑系统4包括设置在运输车后部的撑腿油缸41,所述撑腿油缸41与运输车的后部车架连接,用来支撑车架的后部,使车架在装载或者卸载箱式容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所述接头系统5包括快速接头51,用来快速和箱式容器上的开闭门油缸连接。

所述平移系统2还包括平移换向阀22、平移进油路23和平移出油路24,所述平移换向阀22包括A进油口、B出油口、C进油口和D出油口,所述A进油口与液压泵4连通,所述B出油口通过平移进油路 23与平移油缸21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平移油缸21的出油口通过平移出油路24与C进油口的连通,所D出油口与油箱3连通。所述平移油缸21可以为柱塞缸,可以直线往复运动,输出推力和速度。

所述平移系统2还包括第一平衡阀25,所述第一平衡阀25设置在平移出油路24上,用来保证滑动架6在平移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在平移过程中油管爆裂而损坏油缸。

所述平移进油路23上设有节流阀(图中未示出),用来调整平移油缸21的平移速度。

所述平移系统2还包括前端行程开关和后端行程开关,所述前端行程开关设置在翻转架5的前端,所述前端行程开关和后端行程开关均与运输车的控制系统连接,当滑动架6移至前端的极限距离时会发出前端行程信号,运输车的控制系统执行停止对平移油缸21的有杆腔供油;后端行程开关用来监控活动价的后端与地面的距离,当滑动架6 移至后端的极限距离时,即与地面接触时,会发出后端行程信号,运输车的控制系统停止对平移油缸21的无杆腔供油,使滑动架6的行程在合适的范围内,防止平移油缸21不当升缩而导致滑动架6和移动油缸的损坏。

所述牵拉系统3还包括牵拉换向阀32、牵拉进油路33和牵拉出油路34,所述牵拉换向阀32包括E进油口、F出油口、G进油口和H出油口,所述E进油口与液压泵4连通,所述F出油口口通过牵拉进油路33与牵拉马达31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牵拉马达31的出油口通过牵拉出油路34与G进油口连通,所述H出油口与油箱3连通,所述牵拉马达31的泄漏回油口通过泄漏回油路35与油箱3连通。

所述牵拉马达31设置为两个且并联设置。

所述顶升系统1还包括回拉马达16和回拉绑带17,所述回拉绑带 17设置在翻转架5和底架7之间,可以在翻转架5翻转的过程中从与翻转的相反方向拉住翻转架5,所述回拉马达16设置在底架7的下部并与回拉绑带17联动连接。

所述顶升油缸11为单回路的多级油缸。

所述顶升系统1还包括顶升换向阀12、翻转集成阀块18和回拉换向阀19,所述顶升换向阀12包括I进油口、J出油口、K进油口和L 出油口,所述翻转集成阀块18包括M进油口、N出油口、O进油口、P 出油口和Q出油口,所述回拉换向阀19包括R进油口、S出油口、T 进油口和U出油口,所述I进油口与液压泵4连通,所述J出油口与M 进油口连通,所述N出油与多级油缸的油口和R进油口均连通,所述S 出油口与回拉马达16的进油口连通,所述T进油口与回拉马达16的出油口连通,所述U出油口与O进油口连通,所述P出油口与K进油口连通,所述L出油口和Q出油口分别与油箱3连通,所述回拉马达 16的泄漏回油口与泄漏回油路35连通,所述油箱3、液压泵4、I进油口、J出油口、M进油口、N出油口、组成了多级油缸的进油通路,所述N出油口、P出油口、K进油口、L出油口和油箱3组成的出油通路,以及由所述N出油口、Q出油口和油箱3组成的出油通路共同组成了多级油缸出油通路。所述油箱3、液压泵4、I进油口、J出油口、M 进油口、N出油口、R进油口和S出油口组成了回拉马达16的进油通路,由所述T进油口、U出油口、O进油口、P出油口、K进油口、L出油口和油箱3组成的出油通路,以及由所述T进油口、U出油口、O进油口、Q出油口和油箱3组成的出油通路共同组成了回拉马达16出油通路。

所述翻转集成阀块18包括第一顺序阀181、第二顺序阀182、第三顺序阀183、第二平衡阀184,集成进油路185、集成出油路186、第一支油路187、第二支油路188、第三支油路189和第四支油路1810,所述集成进油路185的一端与M进油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一顺序阀181 连通,所述第一顺序阀181与N出油口连通,所述集成出油路186的一端与N出油口和O进油口均连通,另一端与Q出油口连通,所述集成进油路185和第二平衡阀184通过第一支油路187连通,所述第二平衡阀184和O进油口之间通过第二支油路188连通,所述第二平衡阀184和P出油口之间通过第三支油路189连通,所述第一顺序阀181 通过第四支油路1810与集成出油路186连通,所述第二顺序阀182设置在第二支油路188和集成出油路186之间,所述第三顺序阀183设置在第三支油路189和集成出油路186之间,所述第二支油路188和第四支油路1810连通,由于多级油缸只有一个油口,N出油口即可以进油又可以回油,位于集成进油路185上的第一顺序阀181使液压油只能从集成进油路185流向N出油口,而不能从N出油口流向集成进油路185,当翻转架5翻转至临界点时,通过打开第六顺序阀和第七顺序阀,调节回拉马达16的进油量,使回拉绑带17始终处在胀紧状态,在翻转过超过临界点时,回拉绑带17能平稳的拉住翻转架5,进而拉住滑动架6和固定在滑动架6上的容器,使整个顶升系统1保持稳定的压力,防止箱式容器损坏车架或者坠地,所述第二平衡阀184用来提高顶升系统1的安全性能,防止在翻转架5复位的过程中,油路管道爆裂而使顶升油缸11、翻转架5等在箱式容器的重力作用下坠落。

所述顶升系统1还包括竖直行程开关和临界点行程开关,所述竖直行程开关设置在所述铰接轴上,所述临界点行程开关设置在翻转架5 上,所述竖直行程开关和临界点行程开关均和运输车的控制系统连接,竖直行程开关用来监控翻转架5的翻转角度,在翻转架5翻转至90度时会发出竖直行程信号,控制系统执行停止对多级油缸供油;临界点行程开关用于检测在翻转过程中的临界点,在翻转架5翻转至临界点时会发出临界点行程信号,控制系统执行使顶升换向阀12由左位转换成右位,并打开第一顺序阀181和第二顺序阀182,调节回拉马达16 的进油路,并调节回油压力和回油量,提前升高回拉马达16的压力,进而升高作用于回拉绑带17上的拉力,竖直行程开关和临界点行程开关共同作用,完成顶升系统1内顶升油缸11和回拉马达16的协同配合,完成翻转和防坠的功能,使箱式容器的行程更加平稳。

所述支撑系统4还包括支撑换向阀42、液压锁43、支撑进油路44 和支撑出油路45,所述支撑换向阀42包括WA进油口、WB出油口、WC 进油口和WD出油口,所述液压锁43包括第一进油口、第二出油口、第三进油口和第四出油口,所述WA进油口与液压泵4连通,所述WB 出油口通过支撑进油路44与液压锁43的第一进油口连通,所述液压锁43的第二出油口与撑腿油缸41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三进油口与撑腿油缸41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四出油口通过支撑出油路45与所述WC进油口连通,所述WD出油口与油箱3连通,所述油箱3、液压泵 4、WA进油口、WB出油口、第一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组成撑腿油缸41 的进油通路,所述第三进油口、第四出油口、WC进油口、WD出油口和油箱3组成撑腿油缸41的回油通路,所述支撑换向阀42为三位四通阀,实现了撑腿油缸41顶升、复位和保持支撑状态的功能。

所述液压锁43双液控单向阀,当撑腿油缸41为活塞缸时,对撑腿油缸41的无杆腔供油时走单向阀方向,阻力小;对撑腿油缸41的有杆腔供油时,阻力大,当压力超过液控单向阀先导压力时,通过液控先导管路开启单向阀,油缸收缩。

所述接头系统5还包括接头换向阀52、接头进油路53和接头出油路54,所述快速接头51与设置在箱式容器的门上,且用于控制箱式容器门开闭的液压装置连接,所述接头换向阀52包括WE进油口、WF出油口、WG进油口和WH出油口,所述WE进油口与液压泵4连通,所述 WF出油口与快速的进油口通过接头进油路53连通,所述WG进油口与快速接头51的出油口连通,所述WH出油口与油箱3连通,所述油箱3、液压泵4、WE进油口、WF出油口、接头进油路53和管式过滤器组成了快速接头51的进油通路,所述管式过滤器、接头回油路、WG进油口、 WH出油口和油箱3组成了快速接接头的回油路。

所述接头进油路53和接头出油路54上均设有管式过滤器55,由于快速接头51经常需要插拔,灰尘和杂物很容易进入到管路中进而污染全部的液压系统,通过在接头进油路53和接头回油路上安装管式过滤器55,可以防止灰尘和杂物进入液压系统中,保持液压系统的清洁度,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顶升换向阀12和平移换向阀22集成在一个主集成阀块中,所述支撑换向阀42和接头换向阀52集成在一个副集成阀块中,且所述顶升换向阀12、平移换向阀22、支撑换向阀42和接头换向阀52均采用三位四通的电磁阀。

实施例4

一种运输车,所述运输车包括车头、车架、车轮和实施例3所述的液压系统。

本申请实施的优点: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运输车液压系统,包括用来使翻转架翻转的顶升系统和使滑动架平移的平移系统,所述平移系统包括平移油缸,所述平移油缸设置在与翻转架滑动连接的滑动架和翻转架之间,平移油缸的升缩带动滑动架可以沿着翻转架滑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车架同时具备翻转和平移功能,进而在装载或者卸载箱式容器时,车架可以与地面接触,进一步的,通过在滑动架上安装牵拉系统,可以实现箱式容器的水平装载和卸载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