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双曲率自动外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5926发布日期:2019-10-22 21:28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双曲率自动外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双曲率自动外后视镜。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设计上的特征,使得汽车驾驶者对车身周围的一部分区域存在一定的视觉死角,即盲区,后视镜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盲区的范围。

现有的双曲率镜面成像精确、视野范围大的特点,但是存在平面镜像球面镜过渡时失真的现象,并且支架折叠结构不合理,使用寿命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双曲率自动外后视镜,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避免平方面镜像球面镜过渡时失真,使用寿命高;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双曲率自动外后视镜,包括镜头和支架,所述镜头和支架之间通过弹性装置连接,所述支架为断面结构,所述镜头包括双曲率镜面和镜壳,所述双曲率镜面包括一个平面镜和一个曲率半径为1400m的球面镜,所述平面镜位于所述球面镜上方,所球面镜安装于镜面底板上,所述镜面底板通过背面的四个卡扣结构固定在旋转半球对应的四个圆弧凹槽内,所述旋转半球内安装两个微型电动机。

优选地,所述镜头与所述支架间设置0.8-1.3mm的折叠间隙。

优选地,所述镜头的中轴线与所述支架底面间距为23-26mm,所述镜头的中轴线与所述镜头的上分割线的夹角小于90°,与所述镜头的下分割线的夹角大于90°。

优选地,所述双曲率镜面上下左右旋转的最大角度为9°。

优选地,所述双曲率镜面在镜壳正中心位置时,所述双曲率镜面的各边缘与所述镜壳间保持3-5mm的间隙。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后视镜镜头与支架的结构再造,对折叠轴旋转角度的优化设计,使得后视镜的结构更加稳固可靠,同时在发生碰擦时可降低对对方及自身的损害;

2、本实用新型保留了双曲率镜面成像精确、视野范围大的特点,同时减少了平面镜像球面镜过渡时失真的现象;

3、本实用新型对镜面结构的加固设计,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提升了镜面在调节时的流畅性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镜头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1为镜头,11为双曲率镜面,111为平面镜,112为球面镜,113为镜面底板,114为旋转半球,115为微型电机;12为镜壳,2为支架,3为弹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汽车双曲率自动外后视镜,包括镜头1和支架2,镜头1和支架2之间通过弹性装置3连接,支架2为断面结构,镜头1包括双曲率镜面11和镜壳12,双曲率镜面11包括一个平面镜111和一个曲率半径为1400m的球面镜112,平面镜111位于球面镜112上方,球面镜112安装于镜面底板113上,镜面底板113通过背面的四个卡扣结构固定在旋转半球114对应的四个圆弧凹槽内,结构简单稳定,安装方便可拆卸,旋转半球114内安装两个微型电动机115;镜头1与支架2间设置0.8-1.3mm的折叠间隙;确保镜头1可轻松围绕轴线实现折叠;镜头1的中轴线与支架2底面间距为23-26mm,镜头1的中轴线与镜头1的上分割线的夹角小于90°,与镜头1的下分割线的夹角大于90°;双曲率镜面11上下左右旋转的最大角度为9°;避免镜面的上半部在转动时超出上平面;双曲率镜面11在镜壳12正中心位置时,双曲率镜面11的各边缘与镜壳12间保持3-5mm的间隙,保证双曲率镜面11与镜壳12互不干涉,进而保障了镜面在调整时的流畅性;后视镜镜头1与支架2的结构再造,对折叠轴旋转角度的优化设计,使得后视镜的结构更加稳固可靠,同时在发生碰擦时可降低对对方及自身的损害;保留了双曲率镜面11成像精确、视野范围大的特点,同时减少了平面镜像球面镜过渡时失真的现象;对镜面结构的加固设计,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提升了镜面在调节时的流畅性及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