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卷收器安装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0923发布日期:2019-10-13 00:53阅读:868来源:国知局
安全带卷收器安装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安装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发展迅速,内外造型丰富、新颖前卫,导致很多传统结构无法满足功能安装。常规车型中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方式均从安装支架的上方安装,但现有一些汽车车身采用了溜背造型,由于溜背造型处的上端区域较小,不能满足安装卷收器的空间需求,造成安装不便或无法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安装装置及汽车,能方便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提高安装支架的强度。

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安装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和加强板,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第二基板连接在第一基板与第三基板之间,第一基板与第三基板相对且位于第三基板的上方,第三基板与加强板固定连接,第三基板包括安装卷收器的第一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带卷收器安装装置还包括第四基板,第四基板与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相连,并且位于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基板包括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基板还包括有定位卡槽,定位卡槽与第一安装孔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基板还包括避让定位销的避让凹槽,避让凹槽位于第三基板的边缘上且与定位卡槽相邻,所定位卡槽延伸至避让凹槽上。

进一步地,所述避让凹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三基板的长度方向相同,避让凹槽的长度大于8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基板还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三翻边,第一加强筋靠近第三翻边,第一加强筋呈三角状,第三翻边与加强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一翻边,第一加强筋靠近第一翻边,第一加强筋呈三角状,第一翻边设置第一基板的边缘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加强筋和第二翻边,第二加强筋呈长条状,第二加强筋的一端靠近第二翻边,第二翻边设置第二基板的边缘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C柱内板,汽车还包括上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装置,C柱内板位于安装支架与加强板之间,加强板与C柱内板固定连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别与C柱内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装置的安装支架包括第三基板,第一安装孔靠近车轮轮罩,空间大,方便安装;安装时,安全带卷收器的定位销经过避让凹槽进入定位卡槽,相比于开口,避让凹槽能起到连接加强的作用,降低安全带卷收器外翻、拉脱风险,有效提高安装支架的局部强度和动刚度;安装支架与加强板和C柱内板连接,能保证安装支架的强度;而且经仿真分析,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装置满足拉脱试验要求,塑性变形为8%左右,动刚度提升30%以上,且安全带卷收器无拉脱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装置与C柱内板连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安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三基板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安装支架承载安全带卷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安装支架设置在汽车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装置与C柱内板连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安全带卷收器安装装置10包括安装支架12和加强板13,安装支架12与加强板13固定连接。

图2为图1中的安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支架12包括第一基板121、第二基板122、第三基板123和第四基板124。第二基板122连接在第一基板121与第三基板123之间,第一基板121与第三基板123相对且位于第三基板123的上方,第四基板124与第一基板121、第二基板122和第三基板123相连,并且位于第一基板121、第二基板122和第三基板123的一侧,具体地,第四基板124与第一基板121、第二基板122和第三基板123形成一个半封闭容置空腔101。第三基板123与加强板13固定连接。

具体地,第一基板121包括第一加强筋1211和第一翻边1212,第一翻边1212设置在第一基板121的边缘上,第一加强筋1211靠近第一翻边1212,第一加强筋1211呈三角状,第一翻边1212与第四基板124相对。

第二基板122包括第二加强筋1221和第二翻边1222,第二加强筋1221呈长条状,第二翻边1222设置在第二基板122的边缘上,第二加强筋1221的一端靠近第二翻边1222,第二加强筋1221的另一端靠近第四基板124,第二翻边1222与第四基板124相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1211和第二加强筋1221可以提高安装支架12的强度。

图4为图2中第三基板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三基板123包括安装卷收器的第一安装孔102、定位卡槽103、避让定位销的避让凹槽104、第一加强筋1211、第三翻边1231、安装遮物帘的第二安装孔105和第四翻边1232。第一安装孔102、定位卡槽103和避让定位销的避让凹槽104均位于第三翻边1231与第四翻边1232之间。第三翻边1231和第四翻边1232均设置在第三基板123的边缘上,第三翻边1231位于第三基板123的一侧,第四翻边1232位于第三基板123的另一侧。定位卡槽103与第一安装孔102相对,避让凹槽104位于第三基板123的边缘上且与定位卡槽103相邻,定位卡槽103延伸至避让凹槽104上。第一加强筋1211靠近第三翻边1231,第二安装孔105设置在第四翻边1232上且呈方形,具体地,第二安装孔105靠近第四基板124。第三翻边1231与第四基板124相对,第四翻边1232与第四基板124相连。定位卡槽103用于安装安全带卷收器时的定位。在本实施例中,避让凹槽104的长度方向与第三基板123的长度方向相同,避让凹槽104的长度大于8mm。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基板124包括第一定位孔106和第二定位孔107,第一定位孔106与第二定位孔107相对,第一定位孔106和第二定位孔107用于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定位,方便安装。

图5为图2中的安装支架承载安全带卷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的安装支架设置在汽车上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汽车100包括安全带卷收器20、D柱总成30、C柱内板40和轮罩(图未示)。安装支架12靠近D柱总成30,C柱内板40位于安装支架12与加强板13之间,加强板13与C柱内板40固定连接,第一翻边1212和第二翻边1222(图未示)分别与C柱内板40固定连接,第三翻边1231与加强板13固定连接。安全带卷收器20通过第一安装孔102安装在第三基板123上,并且位于半封闭容置空腔101内,安全带卷收器20的安全带22靠近第一基板121,安全带卷收器20上设有定位销21,定位销21卡入定位卡槽103内。第三基板123靠近轮罩,C柱内板40的下止口(图未示)与轮罩相连图,第三基板123间接地与轮罩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安装支架12靠近D柱加强板,但并不以此为限;安装支架12设置在D柱加强板附近,有助于提升安装支架12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122与第一基板121和第三基板123连接的连接方式、第四基板124与第一基板121、第二基板122和第三基板123相连的连接方式、第一翻边1212和第二翻边1222与C柱内板40固定连接的连接方式、第三翻边1231与加强板13固定连接的连接方式、加强板13与C柱内板40固定连接的连接方式可具体为焊接,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装置10的安装支架12包括第三基板123,第一安装孔102靠近车轮轮罩,空间大,方便安装;安装时,安全带卷收器的定位销经过避让凹槽104进入定位卡槽103,相比于开口,避让凹槽104能起到连接加强的作用,降低安全带卷收器外翻、拉脱的风险,有效提高安装支架12的局部强度和动刚度;安装支架12与加强板13和C柱内板40连接,能保证安装支架12的强度;而且经仿真分析,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装置10满足拉脱试验要求,塑性变形为8%左右,动刚度提升30%以上,且安全带卷收器无拉脱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装置10。

在本文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