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座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03500发布日期:2020-06-23 19:3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交通工具座椅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交通工具的座椅系统。

背景

各种类型的具有倾斜或滑动座椅的交通工具座椅系统是已知的。一些类型在以下专利参考文献中的一个或多个中描述:us7500719b2;us7976103b2;us8746773b2;us9061606b2;和us9156377b2。

概述

本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用于交通工具的座椅系统,该座椅系统具有座椅底部和连接到座椅底部的座椅靠背。倾斜装置可以是手动可操作的以便于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底部旋转,包括将座椅靠背向前倾倒(dumping)以作为容易进入位置(easy-entryposition)的一部分。滑动装置可以是手动可操作的以便于座椅底部向前移动以作为容易进入位置的另一部分,并且马达装置可以是可操作的,以便致动倾斜装置和滑动装置,从而将座椅靠背和座椅底部移动到容易进入位置。

本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用于交通工具的座椅系统,该座椅系统具有座椅底部和座椅靠背,座椅靠背连接到座椅底部且相对于座椅底部可手动旋转。座椅系统还可以包括用于座椅靠背的手动致动倾倒-返回装置(manually-actuateddump-and-returnarrangement)、用于座椅底部的手动致动滑动装置、用于座椅靠背的马达致动倾倒-返回装置以及用于座椅底部的马达致动滑动装置。

本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用于交通工具的座椅系统,该座椅系统具有座椅底部和座椅靠背,座椅靠背连接到座椅底部且相对于座椅底部可手动旋转。座椅系统还可以包括倾斜装置,该倾斜装置具有第一动力传动系,该倾斜装置可操作以便于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底部旋转,包括将座椅靠背从使用位置向前倾倒至容易进入位置。具有第二动力传动系的滑动装置可以是可操作的以便于将座椅底部从使用位置向前移动到容易进入位置。手动致动器装置可以是可操作的以致动第一动力传动系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动力传动系的至少一部分,以便于将座椅靠背和座椅底部从使用位置移动到容易进入位置。马达装置可以是可操作的以致动第一动力传动系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动力传动系的至少一部分,以便于将座椅靠背和座椅底部从使用位置移动到容易进入位置。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文描述的实施例的交通工具座椅系统;

图2示出了与图1中示出的座椅系统相关的倾斜装置;

图3示出了与图1中示出的座椅系统相关的滑动装置;

图4示出了在图3中示出的滑动装置的细节;

图5示出了在图2中示出的倾斜装置的马达致动;

图6示出了在图3中示出的滑动装置的马达致动;和

图7-11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实施例的交通工具座椅系统的马达致动滑动装置的一部分。

详细描述

根据要求,本发明的详细实施例在本文被公开;但是,将理解的是,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本发明可以体现为各种各样的且可替代的形式。附图不必是按比例的;一些特征可能被放大或最小化,以示出特定部件的细节。因此,本文中所公开的特定的结构细节和功能细节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而是仅仅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以各种方式应用本发明的代表性基础。

图1示出了根据本文描述的实施例的座椅系统10。座椅系统10包括座椅底部12和连接到座椅底部12的座椅靠背14。座椅靠背14通过致动第一致动器或释放杆16可相对于座椅底部12手动旋转,第一致动器或释放杆16连接到斜倚器释放横杆(recliner-releasecrossrod)18。当横杆18旋转时,它致动座椅靠背14两侧的斜倚器机构20、22,斜倚器机构20、22被配置为将座椅靠背14从锁定位置释放。例如,斜倚器机构20、22可以包括接合齿圈的多个带齿棘爪(toothedpawls),例如在2015年11月12日公布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us2015/0321585a1号中所描述的,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偏置构件邻近斜倚器机构20、22定位或定位成作为斜倚器机构20、22的一部分,在该实施例中,偏置构件是扭转弹簧24、26。弹簧24、26将座椅靠背14偏向向前折叠的位置。更具体地,弹簧24、26被配置为当座椅靠背14从锁定位置释放时,将座椅靠背14自动向前倾斜到容易进入位置。第一致动器16、横杆18、斜倚器机构20、22和扭转弹簧24、26是倾斜装置27的一部分,倾斜装置27可手动操作以便于座椅靠背14相对于座椅底部12的旋转。

图2示出了座椅靠背14向前折叠到座椅靠背14的容易进入位置。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这可以与图1所示的设计位置或使用位置相差大约32°。除了可相对于座椅底部12手动旋转之外,座椅靠背14还可以使用马达装置28向前倾倒到容易进入位置。如下文更详细解释的,该实施例中的马达装置28包括第一马达30和第一马达小齿轮32,以及与第一马达小齿轮32相互啮合的座椅靠背齿轮34。马达装置28还可以包括第二马达36和第二马达小齿轮38,第二马达小齿轮38与齿条40相互啮合。

座椅系统10包括许多不同的机械和机电系统,用于移动座椅靠背14、座椅底部12或两者。例如,横杆18、斜倚器机构20、22、弹簧24、26、第一小齿轮32和座椅靠背齿轮34形成第一动力传动系,该第一动力传动系可操作以便于座椅靠背14相对于座椅底部12的旋转,包括将座椅靠背14从使用位置向前倾倒至容易进入位置。如下文更详细描述的,第一动力传动系可以手动致动或由马达装置的一个或更多个马达致动。

座椅系统10还包括滑动装置42,滑动装置42可手动操作以便于座椅底部12向前移动以作为容易进入位置的另一部分。滑动装置42包括第二致动器或毛巾杆(towelbar)44,如结合图3和图4更详细解释的,该第二致动器或毛巾杆44被配置为从锁定位置释放座椅底部12。毛巾杆44是手动致动器,类似于释放杆16;它们一起可以被视为座椅系统10的手动致动器装置的至少一部分。滑动装置42还包括拉伸弹簧46,拉伸弹簧46将座椅底部12朝向向前的容易进入位置偏置。更具体地,弹簧46被配置为当座椅底部12从锁定位置释放时,将座椅底部12自动向前移动到容易进入位置。固定轨道48、50是座椅底部12的支撑结构的一部分,座椅底部12可在滑动轨道52、54上向前和向后滑动。

马达装置28可操作以来致动倾斜装置27和滑动装置42,使得操作者可以选择手动致动或机动致动。当倾斜装置27被手动致动时,释放杆16以图1和图2所定向的逆时针位置移动,其释放了斜倚器机构20、22。然后,座椅靠背14可以在使用位置范围内向后倾斜,以调整乘坐者的舒适性,或者其可以向前倾斜到如图2所示的容易进入位置。在该操作中,齿轮板34保持静止,而马达小齿轮32围绕其旋转。为了便于实现这一点,第一马达30可以被配置为可反向驱动,或者可以被配置有离合器,该离合器可以被释放,使得马达30不锁定小齿轮32并阻止座椅靠背14枢转。

除了允许座椅靠背14在使用位置范围内倾斜之外,手动致动倾斜装置27还允许座椅靠背向前折叠到如图2所示的倾倒位置。因此,倾斜装置27还可以充当座椅靠背14的倾倒-返回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该倾倒-返回装置可以手动致动或马达致动。一旦座椅靠背14处于倾倒位置,释放杆16可以返回到其原始位置,或者其可以保持在致动位置,这取决于斜倚器机构20、22的构造。在释放杆16保持在致动位置的程度上,可以手动倾斜座椅靠背14,直到斜倚器机构20、22再次接合,此时,释放杆16可以逆时针旋转以释放座椅靠背14,并允许乘坐人将其调节到期望的使用位置。

图3和图4示出了滑动装置42的操作。如上所述,座椅底部12具有锁定位置,并且还具有释放位置,在释放位置,座椅底部12可以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滑动。如图3所示,固定轨道48、50分别包括凹口56、58。这些凹口56、58可以沿着固定轨道48、54延伸固定轨道的大部分或全部长度,并且可以位于相应滑动轨道52、54的两侧。滑动轨道52、54具有与凹口56、58配合的突出部(tabs),以将滑动轨道52、54锁定到它们各自的固定轨道48、50。

当毛巾杆44被向上提起时,释放支架60(见图4)围绕连接到滑动轨道54的连接件62枢转,并向下推动释放按钮64,该按钮64用于将滑动轨道54的突出部从固定轨道50的凹口58脱离。类似的装置位于座椅底部12的另一侧,使得两个滑动轨道52、54通过毛巾杆44的运动被同时锁定和释放。一旦滑动轨道52、54从固定轨道48、50释放,座椅底部12由于弹簧46的偏置作用而具有在向前方向上移动的趋势。当手动调节滑动装置42时,操作者将座椅底部定位在期望的位置;然而,当滑动装置42被马达装置28致动时,弹簧46将座椅底部12拉到向前的容易进入位置。

释放支架60、弹簧46、滑动轨道52、54、第二小齿轮38和齿条40形成第二动力传动系,第二动力传动系可操作以便于将座椅底部12从使用位置向前移动到容易进入位置。如下文更详细描述的,第二动力传动系可以手动操作,或者由马达装置的一个或更多个马达操作。第二动力传动系的部分也可以是可操作的以便于将座椅底部12从容易进入位置向后移动到使用位置。

图5和图6示出了倾斜装置27(在本实施例中为倾倒-返回装置)和滑动装置42的机动操作。在该实施例中,马达致动的倾倒-返回装置包括第一马达30、马达小齿轮32、座椅靠背齿轮34、斜倚器机构20、22和扭转弹簧24、26,该马达致动的倾倒-返回装置操作如下。首先,小齿轮3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5所示。这将座椅靠背齿轮34以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销66接触释放杆68,该释放杆68可枢转地附接到座椅框架70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当座椅靠背14处于使用位置并且还没有操作马达30来致动倾斜装置27时,座椅靠背齿轮34上的销66刚好位于释放杆68的后方。但是如上所述,小齿轮32的旋转使座椅靠背齿轮34旋转,直到销66接合释放杆68。

当销66接触释放杆68时,释放杆68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5所示。这又旋转阻挡构件(blockingmember)72,阻挡构件72拉紧线缆74,从而拉动释放支架60的一部分。当线缆74拉动释放支架60时,释放支架60围绕连接件62枢转,并以与当手巾杆44已经被手动致动时其将具有的相同的方式向下推动释放按钮64。如图5所示,座椅靠背齿轮34的旋转使横杆18旋转,横杆18又解锁斜倚器机构20、22。这造成座椅靠背14向前枢转,如图6所示,就像倾斜装置27被手动致动一样。

同样如图6所示,滑动装置42已经如上所述被释放,并且座椅底部12(为了清楚起见,其一部分从图6中移除)已经向前移动到容易进入位置。如图6所示,第二马达小齿轮38朝向齿条40的前端76定位。相反,当座椅底部12处于如图5所示的使用位置时,小齿轮38朝向齿条40的后端78定位。马达装置28,特别是第二马达36是可操作的,以将座椅底部12从图6所示的容易进入位置向后移动到图5所示的使用位置。具体而言,第二马达36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小齿轮38,如图6所示,并且由于齿条40是固定的,座椅底部12朝向使用位置向后移动。

马达36可以连接到一个或更多个控制器,该一个或更多个控制器被配置为向马达36发送信号和从马达36接收信号,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向第一马达30发送信号和从第一马达30接收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专用马达控制器,并且这些控制器可以通过控制器局域网或其他通信系统与其他座椅或交通工具的广域控制器(vehicle-widecontrollers)通信。以这种方式,当马达36到达其向后运动的位置时,马达36可操作以向这些控制器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发出信号。然后可以向第一马达32发送信号,使其反向操作,从而小齿轮32以如图6所定向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6所示,座椅靠背齿轮34被禁止顺时针旋转(这将是其对小齿轮32逆时针旋转的自然反应),因为止动件80被座椅框架70保持。因此,当小齿轮32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小齿轮32将座椅靠背14从容易进入位置枢转到图5所示的使用位置。

如上所述,齿条40固定到固定轨道48,这意味着马达36需要是可反向驱动的,或者小齿轮38需要通过离合器连接到马达36,当座椅底部12向前移动到容易进入位置时,离合器可以断开。图7-11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实施例的座椅系统82的一部分,其包括马达装置84。马达装置84包括可移动的齿条86、马达88和小齿轮90。马达88可以是第二马达,例如上述第二马达36,其中第一马达可操作以致动座椅靠背的倾斜装置。

可移动的齿条86可滑动地连接到座椅底部的结构构件,在该实施例中,该结构构件是固定轨道92。类似于上述座椅系统10,滑动轨道94可相对于固定轨道92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移动。同样类似于座椅系统10,座椅底部,例如座椅底部12,可以附接到滑动轨道94并且跨在滑动轨道94上,以及在座椅的另一侧上的附加轨道。在图7中,马达装置86及含蓄地说其相关的座椅底部和齿条86处于使用位置。齿条86的前端96位于附接到固定轨道92的止动件98处。

在图8中,诸如滑动装置42的滑动装置已经被释放,使得座椅底部从使用位置移动到容易进入位置。如图8所示,整个马达装置84已经移动到向前的容易进入位置。因此,马达88相对于齿条86的前端96的位置不变;然而,前端96不再邻近止动件98,而是齿条86的后端100现在邻近止动件98。利用这种构造,马达88不需要是可反向驱动的,小齿轮90也不需要利用离合器连接到马达88。这是因为当座椅底部从使用位置移动到容易进入位置时,小齿轮90不需要旋转。

为了将座椅底部返回到使用位置,操作马达88以逆时针旋转小齿轮90,如图9所定向的。因为齿条86由于止动件98而被阻止向前移动,所以马达88和滑动轨道94向后移动。如上所述,座椅底部将跨在滑动轨道94上,并也将向后移动。在图10中,齿条86处于与其在图9中相同的位置,即,它相对于固定轨道94处于向前位置,但是马达88和滑动轨道94及其相关的座椅底部已经完全向后移动,并且现在处于使用位置。最后一步是齿条86返回其使用位置,并且这是通过操作马达88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小齿轮90来实现的,如图11所定向的。因为齿条86的前端96不受止动件98的阻碍,小齿轮90以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将造成齿条86相对于固定轨道92向后移动。当齿条86的前端96到达止动件98时,齿条86的运动将完成,并且整个装置将处于如图7所示的使用位置。

虽然以上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不旨在描述本发明的所有可能的形式。相反,在说明书中使用的词语是描述性的词语而非限制性的词语,并且应理解,可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此外,各种实施的实施例的特征可被组合以形成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