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牵引供电制式山区齿轨轨道交通的降阻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37474发布日期:2020-04-17 22:1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流牵引供电制式山区齿轨轨道交通的降阻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直流牵引供电制式的山区轨道交通,具体为一种山区齿轨轨道交通的降阻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一种直流牵引供电制式的山区齿轨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不同,山区齿轨轨道交通的特点包括线路长、坡度巨大、且线路起点与终点之间呈现一面坡。由于某一行车方向始终保持爬坡,而另一行车方向始终保持下坡,且线路坡度大(最大坡度达到120‰),因此电力机车在爬坡方向的牵引电流几乎达到峰值且持续时间长,而在下坡方向的牵引电流持续较小,导致爬坡方向的钢轨电位比下坡方向的钢轨电位高很多。爬坡方向的钢轨高电位严重制约了山区齿轨轨道交通的牵引供电能力,需要设置更多的牵引变电所,大大增加了工程建设投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流牵引供电制式山区齿轨轨道交通的降阻构造,以有效降低爬坡路段钢轨电位,从而提高山区齿轨轨道交通的牵引供电能力,减少牵引变电所数量。

本发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直流牵引供电制式山区齿轨轨道交通的降阻构造,其正线包括下行钢轨和上行钢轨共四根钢轨,规定线路下行行车方向为爬坡路段,其特征是:所述下行钢轨每隔450m通过第一电缆与上行钢轨进行一次连接,且每隔450m通过第一引上线与下行架空回流线连接;在每座牵引变电所的回流点处,下行钢轨通过第二电缆与上行钢轨连接,下行钢轨通过第二引上线与下行架空回流线连接,下行架空回流线通过回流电缆与牵引变电所内负极柜母排连接,下行钢轨通过第三电缆与牵引变电所内轨电位限制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针对直流牵引供电制式山区齿轨轨道交通的线路特点,在爬坡方向接触网支柱上设置架空回流线,分担部分钢轨回流以降低爬坡方向的钢轨电位,从而增加牵引变电所间距分布,最终减少全线牵引变电所数量,大幅减少工程建设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直流牵引供电制式山区齿轨轨道交通的降阻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直流牵引供电制式山区齿轨轨道交通的降阻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下行钢轨1,第一电缆2,上行钢轨3,第一引上线4,下行架空回流线5,第二电缆6,第二引上线7,回流电缆8,第三电缆9,绝缘底座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发明一种直流牵引供电制式山区齿轨轨道交通的降阻构造,其正线包括下行钢轨1和上行钢轨3共四根钢轨,规定线路下行行车方向为爬坡路段。所述下行钢轨1每隔450m通过第一电缆2与上行钢轨3进行一次连接,且每隔450m通过第一引上线4与下行架空回流线5连接。在每座牵引变电所的回流点处,下行钢轨1通过第二电缆6与上行钢轨3连接,下行钢轨1通过第二引上线7与下行架空回流线5连接,下行架空回流线5通过回流电缆8与牵引变电所内负极柜母排连接,下行钢轨1通过第三电缆9与牵引变电所内轨电位限制器连接。即在爬坡方向接触网支柱上设置架空回流线,分担部分钢轨回流以降低爬坡方向的钢轨电位,从而增加牵引变电所间距分布,最终减少全线牵引变电所数量,大幅减少工程建设投资。

参照图2,所述下行架空回流线5通过绝缘底座10固定安装在下行接触网支柱上,下行钢轨1通过第一引上线4、第二引上线7与下行架空回流线5连接。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发明的直流牵引供电制式下一种山区齿轨轨道交通的降阻构造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发明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发明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直流牵引供电制式山区齿轨轨道交通的降阻构造,其正线包括下行钢轨(1)和上行钢轨(3)共四根钢轨,规定线路下行行车方向为爬坡路段,其特征是:所述下行钢轨(1)每隔450m通过第一电缆(2)与上行钢轨(3)进行一次连接,且每隔450m通过第一引上线(4)与下行架空回流线(5)连接;在每座牵引变电所的回流点处,下行钢轨(1)通过第二电缆(6)与上行钢轨(3)连接,下行钢轨(1)通过第二引上线(7)与下行架空回流线(5)连接,下行架空回流线(5)通过回流电缆(8)与牵引变电所内负极柜母排连接,下行钢轨(1)通过第三电缆(9)与牵引变电所内轨电位限制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直流牵引供电制式山区齿轨轨道交通的降阻构造,其特征是:所述下行架空回流线(5)通过绝缘底座(10)固定安装在下行接触网支柱上,下行钢轨(1)通过第一引上线(4)、第二引上线(7)与下行架空回流线(5)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直流牵引供电制式山区齿轨轨道交通的降阻构造,以有效降低爬坡路段钢轨电位,从而提高山区齿轨轨道交通的牵引供电能力,减少牵引变电所数量。下行钢轨每隔450m通过第一电缆与上行钢轨进行一次连接,且每隔450m通过第一引上线与下行架空回流线连接。在每座牵引变电所的回流点处,下行钢轨通过第二电缆与上行钢轨连接,下行钢轨通过第二引上线与下行架空回流线连接,下行架空回流线通过回流电缆与牵引变电所内负极柜母排连接,下行钢轨通过第三电缆与牵引变电所内轨电位限制器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杨雪凇;李剑;邓云川;杨佳;陈纪纲;何宏国;王典斌;袁勇;陈刚;许晓蓉;尹磊;姚夕平;游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2
技术公布日:2020.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