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摆臂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9595发布日期:2020-05-20 03:3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下摆臂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下摆臂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悬架一般分为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其中,前轴荷不大的车辆通常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架。车轮前束角度与外倾角度是对于操纵稳定性很重要的参数。但是,通常情况下,麦弗逊悬架只能通过调整转向拉杆去调整车轮前束角度,车轮外倾角度却无法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下摆臂及车辆,旨在解决目前车轮外倾角度无法调整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下摆臂,该下摆臂包括:移动部、固定部和偏心件;其中,移动部通过偏心件与固定部距离可调地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下摆臂中,移动部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固定部具有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第一连接端插设于第三连接端。

进一步地,上述下摆臂中,偏心件包括:偏心螺栓和螺母;其中,第一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的对应位置开设有长圆孔,偏心螺栓穿设于长圆孔,螺母连接于偏心螺栓的穿设端。

进一步地,上述下摆臂中,偏心件还包括:偏心垫片,偏心螺栓依次穿设于偏心垫片和长圆孔并与螺母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下摆臂,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置于固定部,用于限制偏心件的位移。

进一步地,上述下摆臂中,限位件包括:两个凸台,两个凸台分别位于偏心件的两侧。

进一步地,上述下摆臂中,两个凸台均为长条状。

进一步地,上述下摆臂中,第四连接端连接有前衬套管,并且,固定部的侧面连接有球头安装孔。

进一步地,上述下摆臂中,第二连接端连接有后衬套管。

与现有的下摆臂相比,本实用新型中,下摆臂为分段式,包括移动部和固定部,移动部通过偏心件与固定部相连接,并且,通过调整偏心件,可以调节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下摆臂的整体长度,以达到调整车轮外倾角度的目的,保证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下摆臂。

该车辆具有下摆臂,区别于传统的下摆臂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下摆臂为分段式,包括移动部和固定部,移动部通过偏心件与固定部相连接,并且,通过调整偏心件,可以调节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下摆臂的整体长度,以达到调整车轮外倾角度的目的,保证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摆臂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摆臂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摆臂未装配时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摆臂中,偏心螺栓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摆臂中,偏心螺栓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摆臂中,螺母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摆臂中,螺母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摆臂中,偏心垫片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摆臂中,偏心垫片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下摆臂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下摆臂为分段式,包括:移动部1和固定部2,移动部1通过偏心件3与固定部2相连接,并且,通过调整偏心件3,可以调节移动部1与固定部2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下摆臂的整体长度,以达到调整车轮外倾角度的目的,保证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中,移动部1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固定部2具有第三和第四连接端,固定部2的第三连接端开设有凹槽,移动部1的第一连接端插设于凹槽内,再通过偏心件3相连接。

参见图4至图7,偏心件3包括:偏心螺栓31和螺母32。其中,第一连接端与第三连接端相插接的部分的对应位置开设有长圆孔33,偏心螺栓31穿设于长圆孔33内,螺母32则螺纹连接于偏心螺栓31的穿设端。通过偏心螺栓31在长圆孔33中的移动,可调节移动部1与固定部2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下摆臂长短的变化。

参见图8和图9,偏心件3还包括:偏心垫片34,偏心螺栓31依次穿设于偏心垫片34和长圆孔33,并与螺母32螺纹连接,偏心垫片34垫设于偏心螺栓31和固定部2之间,可增大偏心螺栓31与固定部2之间的接触面积,防止固定部2表面被偏心螺栓31擦伤。

再次参见图2和图3,下摆臂还包括:限位件4,限位件4设置于固定部2上,以限制偏心件3的位移,从而限制车轮外倾角度的范围。

限位件4包括:两个凸台41,两个凸台41分别位于偏心件3的两侧,具体地,两个凸台41分别位于偏心螺栓31的两侧,以限制偏心螺栓31在长圆孔33内的位移。具体实施时,两个凸台41均为长条状。

上述实施例中,固定部2的第四连接端连接有前衬套管5,固定部2的侧面连接有球头安装孔6,移动部1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有后衬套管7,以便下摆臂与其他连接件相连接。

综上,与现有的下摆臂相比,本实施例中,下摆臂为分段式,包括移动部1和固定部2,移动部1通过偏心件3与固定部2相连接,并且,通过调整偏心件3,可以调节移动部1与固定部2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下摆臂的整体长度,以达到调整车轮外倾角度的目的,保证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车辆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下摆臂,下摆臂的具体结构和实施方式参见下摆臂实施例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该车辆具有下摆臂,区别于传统的下摆臂结构,本实施例中的下摆臂为分段式,包括移动部1和固定部2,移动部1通过偏心件3与固定部2相连接,并且,通过调整偏心件3,可以调节移动部1与固定部2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下摆臂的整体长度,以达到调整车轮外倾角度的目的,保证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下摆臂,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部(1)、固定部(2)和偏心件(3);其中,

所述移动部(1)通过所述偏心件(3)与所述固定部(2)距离可调地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摆臂,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部(1)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固定部(2)具有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插设于所述第三连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件(3)包括:偏心螺栓(31)和螺母(32);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三连接端的对应位置开设有长圆孔(33),所述偏心螺栓(31)穿设于所述长圆孔(33),所述螺母(32)连接于所述偏心螺栓(31)的穿设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件(3)还包括:

偏心垫片(34),所述偏心螺栓(31)依次穿设于所述偏心垫片(34)和所述长圆孔(33)并与所述螺母(3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摆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件(4),所述限位件(4)设置于所述固定部(2),用于限制所述偏心件(3)的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包括:

两个凸台(41),两个所述凸台(41)分别位于所述偏心件(3)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摆臂,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凸台(41)均为长条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摆臂,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连接端连接有前衬套管(5),并且,所述固定部(2)的侧面连接有球头安装孔(6)。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摆臂,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有后衬套管(7)。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下摆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摆臂及车辆,其中,该下摆臂包括:移动部(1)、固定部(2)和偏心件(3);其中,移动部(1)通过偏心件(3)与固定部(2)距离可调地相连接。与现有的下摆臂相比,本实用新型中,下摆臂为分段式,包括移动部(1)和固定部(2),移动部(1)通过偏心件(3)与固定部(2)相连接,并且,通过调整偏心件(3),可以调节移动部(1)与固定部(2)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下摆臂的整体长度,以达到调整车轮外倾角度的目的,保证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晨;陈伟;张曦;张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4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