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车安全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0277发布日期:2020-05-22 22:16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交车安全扶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交车扶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交车安全扶手。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公交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公交车不单单是一种代步工具,更是城市对外形象的窗口,随着市区人群数量不断增加,每逢过节、双休以及上班高峰期公交车上常常挤满了乘客,但是由于公交车内座位数量有限,在公交车上站立的乘客占大多数,但是现有的公交车内扶手数量以及结构设计难以满足需求,当公交车内乘车人数较多时,则存在相当数量的乘客难以问问抓住扶手,而且由于现有竖直扶手大多固定在车体地板的中部区域,严重影响公交车内的通畅性,不便于乘客上下车,另外对于相当数量上学的儿童,由于身高限制,难以稳定握紧连接两组竖直扶手的横杆,造成乘车不便,尤其当出现紧急刹车或者汽车刚开动时,部分乘客极有可能因难以稳定抓住扶手而失去重心摔倒,极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严重影响乘车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公交车安全扶手,该扶手结构能够在公交车内极大增加扶手数量,降低扶手对于公交车内通道的阻碍作用,便于乘客上下车,而且能够满足不同身高乘客的乘车需求。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公交车安全扶手,包括竖向扶手组件以及连接前后两组竖向扶手组件上部的折线扶手组件,竖向扶手组件贴近座椅后侧,竖向扶手组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外侧连杆、连接件以及下部连杆,外侧连杆以及下部连杆的端部通过连接件连接,外侧连杆的上端与车体顶部固定连接,外侧连杆从上向下不断向车体内侧延伸,并且连接件位于座椅边缘内侧,连接件的另一端与车体侧壁固定连接,并且连接件与车体侧壁固定连接处与车体地板具有15-25cm的距离。

竖向扶手组件贴近座椅后侧,因此当每一个座椅后侧均安装竖向扶手组件时,则在不干扰有座乘客使用的情况下,有效增加了乘客手扶的扶手数量;连接件与车体侧壁固定连接处与车体地板具有15-25cm的距离,使得乘客的脚部放置在连接件下部空间,进一步降低对后排乘客的影响;竖向扶手组件位于座椅后侧,外侧连杆从上向下不断向车体内侧延伸,并且连接件位于座椅边缘内侧,能够降低扶手对于公交车内通道的阻碍作用,便于乘客上下车。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折线扶手组件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撑杆与外侧连杆的上部固定连接,折线扶手组件包括多组折线单元以及连接相连折线单元的水平连接杆,折线单元包括两组向车体同侧侧壁方向倾斜的倾斜部以及连接倾斜部的水平部,倾斜部以及水平组组成倾斜的u型结构,对于身高不同的乘客,乘客可以根据自身高度抓取水平连接杆或者水平部,从而尽可能满足不同身高乘客的乘车需求。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倾斜部内侧设有弹性硅胶垫,当车辆紧急刹车或者汽车刚开动时,弹性硅胶垫能够保护人手强烈挤压扶手,对乘客手部起到保护作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竖向扶手组件还包括水平连杆,水平连杆的两端分别与车体侧壁以及连接件固定连接,水平连杆用于增强竖向扶手组件的整体稳定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水平连杆向前侧预弯曲,水平连杆与座椅后背之间紧密贴合,防止后座乘客将手指插入水平连杆和座椅后背之间,造成意外伤害。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下部连杆为向下弯曲的弧形结构,进一步降低对公交车内通道的阻碍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竖向扶手组件贴近座椅后侧,因此当每一个座椅后侧均安装竖向扶手组件时,则在不干扰有座乘客使用的情况下,有效增加了乘客手扶的扶手数量;连接件与车体侧壁固定连接处与车体地板具有15-25cm的距离,使得乘客的脚部放置在连接件下部空间,进一步降低对后排乘客的影响;竖向扶手组件位于座椅后侧,外侧连杆从上向下不断向车体内侧延伸,并且连接件位于座椅边缘内侧,能够降低扶手对于公交车内通道的阻碍作用,便于乘客上下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折线扶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竖向扶手组件;101、外侧连杆;102、连接件;103、下部连杆;104、水平连杆;2、折线扶手组件;201、折线单元;2011、倾斜部;2012、水平部;202、水平连接杆;203、弹性硅胶垫;204、支撑杆;3、座椅;4、车体顶部;5、车体侧壁;6、车体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交车安全扶手,包括竖向扶手组件1以及连接前后两组竖向扶手组件1上部的折线扶手组件2,竖向扶手组件1贴近座椅3后侧,竖向扶手组件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外侧连杆101、连接件102以及下部连杆103,外侧连杆101以及下部连杆103的端部通过连接件102连接,外侧连杆101的上端与车体顶部4固定连接,外侧连杆101从上向下不断向车体内侧延伸,并且连接件102位于座椅3边缘内侧,连接件102的另一端与车体侧壁5下部固定连接,连接件102与车体侧壁5固定连接处与车体地板6具有15-25cm的距离,折线扶手组件2的两端通过支撑杆204分别与外侧连杆101的上部固定连接,折线扶手组件2包括多组折线单元201以及连接相连折线单元201的水平连接杆202,折线单元201包括两组向车体同侧侧壁方向倾斜的倾斜部2011以及连接倾斜部2011的水平部2012,倾斜部2011以及水平组组成倾斜的u型结构,对于身高不同的乘客,乘客可以根据自身高度抓取水平连接杆202或者水平部2012,从而尽可能满足不同身高乘客的乘车需求,当然位于最下端的水平部的高度不会妨碍绝大多乘客的通行。

竖向扶手组件1贴近座椅3后侧,因此当每一个座椅3后侧均安装竖向扶手组件1时,实现了在不干扰有座乘客使用的情况下,有效增加了乘客手扶的扶手数量;连接件102与车体侧壁5固定连接处与车体地板6具有15-25cm的距离,使得乘客的脚部放置在连接件102下部空间,进一步降低对后排乘客的影响;竖向扶手组件1位于座椅3后侧,外侧连杆101从上向下不断向车体内侧延伸,并且连接件102位于座椅3边缘内侧,能够降低扶手对于公交车内通道的阻碍作用,便于乘客上下车。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倾斜部2011内侧设有弹性硅胶垫203,当车辆紧急刹车或者汽车刚开动时,弹性硅胶垫203能够防止乘客握杆处发生挤压,从而对乘客手部起到保护作用,提高乘车舒适度。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竖向扶手组件1还包括水平连杆104,水平连杆104的两端分别与车体侧壁5以及连接件102固定连接,水平连杆104用于增强竖向扶手组件1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水平连杆104向前侧预弯曲,水平连杆104与座椅3后背之间紧密贴合,防止后座乘客将手指插入水平连杆104和座椅3后背之间,进而防止造成意外伤害。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下部连杆103为向下弯曲的弧形结构,进一步降低对公交车内通道的阻碍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竖向扶手组件1贴近座椅3后侧,因此当每一个座椅3后侧均安装竖向扶手组件1时,则在不干扰有座乘客使用的情况下,有效增加了乘客手扶的扶手数量;连接件102与车体侧壁5固定连接处与车体地板6具有15-25cm的距离,使得乘客的脚部安放在连接件102的下部空间,进一步降低对后排乘客的影响;竖向扶手组件1位于座椅3后侧,外侧连杆101从上向下不断向车体内侧延伸,并且连接件102位于座椅3边缘内侧,能够降低扶手对于公交车内通道的阻碍作用,便于乘客上下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