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驱动轴的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36273发布日期:2021-04-09 20:47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驱动轴的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属于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驱动轴的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汽车驱动轴总成主要有两段式和三段式,由于驱动轴安装空间限制,以及为避免扭力转向、避免轴杆过长等原因,汽车驱动轴总成一般设计成三段式。

相关技术中,三段式汽车驱动轴包括左轴、中间轴和右轴,中间轴需要通过驱动轴支架安装在发动机上。驱动轴支架一般由支座、球轴承等构成。其中,中间轴装配在球轴承上,球轴承装配在支座内,而支座则是与发动机缸体固定连接。

然而,在通过以上驱动轴支架安装中间轴时,由于支座与球轴承、球轴承与中间轴之间均为直接接触,若润滑不足,则在中间轴高速运转时,轻则会导致汽车出现异响,重则会导致中间轴损坏,甚至发生事故危及乘车人员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驱动轴的固定支架,可以解决驱动轴支架处故障频发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驱动轴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支座、定子环组件和转子环组件;

所述定子环组件与所述支座相连,所述定子环组件的内周壁具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定子环组件同轴,所述环形槽包括第一内槽壁、第二内槽壁和内槽底,所述第一内槽壁和所述第二内槽壁相对,所述内槽底位于所述第一内槽壁和所述第二内槽壁之间,所述第一内槽壁、所述第二内槽壁和所述内槽底具有磁性;

所述转子环组件包括第一外侧壁、第二外侧壁和外周壁,所述第一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外侧壁相对,所述外周壁位于所述第一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外侧壁之间,所述第一外侧壁、所述第二外侧壁和所述外周壁具有磁性,且所述第一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内槽壁的磁性相同,所述第二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内槽壁的磁性相同,所述外周壁与所述内槽底的磁性相同,所述转子环组件用于与汽车驱动轴相套接,所述转子环组件可转动地同轴插设在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第一外侧壁与所述环形槽的第一内槽壁相对且间隔,所述第二外侧壁与所述环形槽的第二内侧壁相对且间隔,所述外周壁与所述内槽底相对且间隔。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定子环组件包括具有磁性的第一外环盖、第二外环盖和定子环;

所述第一外环盖与所述第二外环盖的外边缘连接在所述支座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一外环盖与所述第二外环盖之间相互同轴;

所述定子环同轴位于所述第一外环盖与所述第二外环盖之间,且所述定子环的相对两侧与分别与所述第一外环盖、第二外环盖相连,所述第一外环盖、所述第二外环盖和所述定子环围成所述环形槽,所述第一内槽壁位于所述第一外环盖朝向所述第二外环盖的侧面,所述第二内槽壁位于所述第二外环盖朝向所述第一外环盖的侧面,所述内槽底位于所述定子环的内周壁。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定子环组件还包括第一定子隔环和第二定子隔环;

所述第一定子隔环夹装在所述第一外环盖与所述定子环之间;

所述第二定子隔环夹装在所述第二外环盖与所述定子环之间。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座的内壁具有内凸缘,所述定子环组件还包括定子挡圈,所述定子挡圈连接在所述支座的内壁上,且所述定子挡圈与所述内凸缘间隔,所述定子环组件夹设在所述定子挡圈与所述内凸缘之间。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子环组件包括具有磁性的第一内端盖、第二内端盖和转子环;

所述第一内端盖、所述第二内端盖和所述转子环的内壁均用于同轴套在所述汽车驱动轴上;

所述转子环位于所述第一内端盖和所述第二内端盖之间,且所述转子环的相对两侧壁与所述第一内端盖和所述第二内端盖相连;

所述第一外侧壁位于所述第一内端盖远离所述第二内端盖的侧面,所述第二外侧壁位于所述第二内端盖远离所述的第一内端盖的侧面,所述外周壁位于所述转子环的外周壁。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子环组件还包括第一转子隔环和第二转子隔环,所述第一转子隔环和所述第二转子隔环均用于套装在所述汽车驱动轴上,且所述第一转子隔环夹装在所述第一内端盖和所述转子环之间,所述第二转子隔环夹装在所述第二内端盖和所述转子环之间。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子环组件还包括转子挡圈,所述转子挡圈用于连接在所述汽车驱动轴上且与所述汽车驱动轴的轴肩相对,以将所述转子环组件连接在所述汽车驱动轴上。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第一轴承盖和第二轴承盖,所述第一轴承盖和所述第二轴承盖均用于套装在所述汽车驱动轴上,且所述第一轴承盖和所述第二轴承盖分别封盖在所述定子环组件的相对两侧。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座包括底板和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外周壁连接在所述底板的板面上,所述安装筒的轴线与所述底板的板面平行布置。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座还包括连接筋板,所述连接筋板连接在安装筒的外壁与所述底板的板面之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支架在安装汽车驱动轴时,由于该固定支架包括支座和定子环组件和转子环组件,所以能够通过支座对定子环组件和转子环组件提供安装基础,同时通过支座与实现该固定支架与汽车发动机相连。

又因为定子环组件的内周壁具有环形槽,所以能够通过环形槽为转子环组件提供安装空间。

并且因为转子环组件中的所述第一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内槽壁的磁性相同,所述第二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内槽壁的磁性相同,所述外周壁与所述内槽底的磁性相同,所以利用同极磁性相斥的原理,使得第一外侧壁受到第一内槽壁的斥力,同时第二外侧壁受到第二内槽壁的斥力,最终保证转子环组件在轴向上保持悬浮。同样的,利用同极磁性相斥的原理,使得外周壁受到内槽底的斥力,最终保证转子环组件在径向上保持悬浮。

也就是说,因为转子环组件与定子环组件沿其轴向上因为存在斥力,使得转子环组件在轴向上受到两个相反方向的磁力,使其在轴向上保持平衡和悬浮。而又因为转子环组件与定子环组件沿其径向上也存在斥力,使得转子环组件在径向上保持悬浮,最终实现汽车驱动轴在轴向和径向上的悬浮。

由此可见,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由于定子环组件和转子环组件之间具有磁力,进而使得汽车驱动轴在高速运行时,汽车驱动轴在径向与轴向均为悬浮状态,即汽车驱动轴和转子环组件与定子环组件之间无接触、无摩擦,能够解决普通汽车驱动轴支架故障频发的问题,而且可以在驱动轴高速运转的情况下保持自身的低振动、低噪声以及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驱动轴的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驱动轴的固定支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磁悬浮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支座;11、内凸缘;12、底板;121、衬套;122、减重孔;13、安装筒;14、连接筋板;

2、定子环组件;21、环形槽;211、第一内槽壁;212、第二内槽壁;213、内槽底;22、第一外环盖;23、第二外环盖;24、定子环;25、第一定子隔环;26、第二定子隔环;27、定子挡圈;

3、转子环组件;31、第一内端盖;32、第二内端盖;33、转子环;34、第一转子隔环;35、第二转子隔环;36、转子挡圈;301、第一外侧壁;302、第二外侧壁;303、外周壁;

4、第一轴承盖;41、第一环形凸圈;5、第二轴承盖;51、第二环形凸圈;

100、驱动轴;101、轴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驱动轴的固定支架,如图1所示,固定支架包括支座1、定子环组件2和转子环组件3。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驱动轴的固定支架的剖视图,结合图2,定子环组件2与支座1相连,定子环组件2的内周壁具有环形槽21,环形槽21与定子环组件2同轴,环形槽21包括第一内槽壁211、第二内槽壁212和内槽底213,第一内槽壁211和第二内槽壁212相对,内槽底213位于第一内槽壁211和第二内槽壁212之间,第一内槽壁211、第二内槽壁212和内槽底213具有磁性。

转子环组件3包括第一外侧壁301、第二外侧壁302和外周壁303,第一外侧壁301和第二外侧壁302相对,外周壁303位于第一外侧壁301和第二外侧壁302之间,第一外侧壁301、第二外侧壁302和外周壁303具有磁性,且第一外侧壁301与第一内槽壁211的磁性相同,第二外侧壁302与第二内槽壁212的磁性相同,外周壁303与内槽底213的磁性相同,转子环组件3用于与汽车驱动轴100相套接,转子环组件3可转动地同轴插设在环形槽21内,第一外侧壁301与环形槽21的第一内槽壁211相对且间隔,第二外侧壁302与环形槽21的第二内槽壁212相对且间隔,外周壁303与内槽底213相对且间隔。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支架在安装汽车驱动轴时,由于该固定支架包括支座1和定子环组件2和转子环组件3,所以能够通过支座1对定子环组件2和转子环组件3提供安装基础,同时通过支座1与实现该固定支架与汽车发动机相连。

又因为定子环组件2的内周壁具有环形槽21,所以能够通过环形槽21为转子环组件3提供安装空间。

并且因为转子环组件3中的第一外侧壁301与第一内槽壁211的磁性相同,第二外侧壁302与第二内槽壁212的磁性相同,外周壁303与内槽底213的磁性相同,所以利用同极磁性相斥的原理,使得第一外侧壁301受到第一内槽壁211的斥力,同时第二外侧壁302受到第二内槽壁212的斥力,最终保证转子环组件3在轴向上保持悬浮。同样的,利用同极磁性相斥的原理,使得外周壁303受到内槽底213的斥力,最终保证转子环组件3在径向上保持悬浮。

也就是说,因为转子环组件3与定子环组件2沿其轴向上因为存在斥力,使得转子环组件3在轴向上受到两个相反方向的磁力,使其在轴向上保持平衡和悬浮。而又因为转子环组件3与定子环组件2沿其径向上也存在斥力,使得转子环组件3在径向上保持悬浮,最终实现汽车驱动轴100在轴向和径向上的悬浮。由此可见,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由于定子环组件2和转子环组件3之间具有磁力,进而使得汽车驱动轴100在高速运行时,汽车驱动轴100在径向与轴向均为悬浮状态,即汽车驱动轴100和转子环组件3与定子环组件2之间无接触、无摩擦,能够解决普通汽车驱动轴支架故障频发的问题,而且可以在驱动轴高速运转的情况下保持自身的低振动、低噪声以及高可靠性。

下面继续结合附图3进一步说明定子环组件2和转子环组件3的具体结构。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磁悬浮轴承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示例性地,定子环组件2包括具有磁性的第一外环盖22、第二外环盖23和定子环24,第一外环盖22与第二外环盖23的外边缘连接在支座1的内壁上,且第一外环盖22与第二外环盖23之间相互同轴。

定子环24同轴位于第一外环盖22与第二外环盖23之间,且定子环24的相对两侧与分别与第一外环盖22、第二外环盖23相连,第一外环盖22、第二外环盖23和定子环24围成环形槽21,第一内槽壁211位于第一外环盖22朝向第二外环盖23的侧面,第二内槽壁212位于第二外环盖23朝向第一外环盖22的侧面,内槽底213位于定子环24的内周壁。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布置第一外环盖22、第二外环盖23和定子环24,一方面可以使得定子环组件2内部形成环形槽21,以为了安装转子环组件3提供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第一外环盖22、第二外环盖23和定子环24形成第一内槽壁211、第二内槽壁212和内槽底213,使得转子环组件3与定子环组件2之间能够形成3组相邻的侧面,以为了保证转子环组件3能够实现悬浮提供依据。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一外环盖22、第二外环盖23与定子环24之间的磁性不会相互干扰,定子环组件2还包括第一定子隔环25和第二定子隔环26。第一定子隔环25夹装在第一外环盖22与定子环24之间。第二定子隔环26夹装在第二外环盖23与定子环24之间。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定子隔环25的布置能够有效的将定子环24与第一外环盖22之间的磁性相互隔离,使得二者在使用时,定子环24的磁性与第一外环盖22的磁性不会出现相互干扰的现象。

第二定子隔环26的布置能够有效的将定子环24与第二外环盖23之间的磁性相互隔离,使得二者在使用时,定子环24的磁性与第二外环盖23的磁性不会出现相互干扰的现象。

再次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定子环组件2在轴向上的精准定位,支座1的内壁具有内凸缘11,定子环组件2还包括定子挡圈27,定子挡圈27连接在支座1的内壁上,且定子挡圈27与内凸缘11间隔,定子环组件2夹设在定子挡圈27与内凸缘11之间。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定子挡圈27与内凸缘11相互配合,能够将定子环组件2夹装限位在支座1上。

因为第一外环盖22会受到第一内端盖31的斥力,第二外环盖23会受到第二内端盖32的斥力,即第一外环盖22与第二外环盖23之间为相互远离状态。为了限制第一外环盖22与第二外环盖23在轴向上的位移,所以只需要在第一外环盖22与第二外环盖23的相背离的两侧面进行限位即可。即第二外环盖23的一侧被定子挡圈27限位,第一外环盖22的一侧被内凸缘11限位,这样便可保证第一外环盖22、第二外环盖23及定子环24三者不会发生轴向偏移。

再次参见图3,示例性地,转子环组件3包括具有磁性的第一内端盖31、第二内端盖32和转子环33。

第一内端盖31、第二内端盖32和转子环33的内壁均用于同轴套在汽车驱动轴100上。

转子环33位于第一内端盖31和第二内端盖32之间,且转子环33的相对两侧壁与第一内端盖31和第二内端盖32相连。

第一外侧壁301位于第一内端盖31远离第二内端盖32的侧面,第二外侧壁302位于第二内端盖32远离的第一内端盖31的侧面,外周壁303位于转子环33的外周壁。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布置第一内端盖31、第二内端盖32和转子环33,能够使得转子环组件3简单方便的与汽车驱动轴100组装在一起。

同时,通过第一内端盖31、第二内端盖32和转子环33使得转子环组件3形成第一外侧壁301、第二外侧壁302和外周壁303,以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使得转子环33与定子环24之间为相互原理的状态,即转子环33在径向上受定子环24的磁力,这样便可保证转子环33在径向上保持悬浮状态。并且,第一内端盖31和第二内端盖32在轴向上二者始终相互远离,最终实现汽车驱动轴100在轴向上保持悬浮和平衡,即汽车驱动轴100不与其他部件相接触。

本实施例中,转子环组件3还包括第一转子隔环34和第二转子隔环35,第一转子隔环34和第二转子隔环35均用于套装在汽车驱动轴100上,且第一转子隔环34夹装在第一内端盖31和转子环33之间,第二转子隔环35夹装在第二内端盖32和转子环33之间。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子隔环34的布置能够有效的将转子环33与第一内端盖31之间的磁性相互隔离,使得转子环33的磁性与第一内端盖31的磁性不会出现相互干扰的现象。

第二转子隔环35的布置能够有效的将转子环33与第二内端盖32之间的磁性相互隔离,使得转子环33的磁性与第二内端盖32的磁性不会出现相互干扰的现象。

再次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转子环组件3还包括转子挡圈36,转子挡圈36用于连接在汽车驱动轴100上且与汽车驱动轴100的轴肩相对,以将转子环组件3连接在汽车驱动轴100上。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汽车驱动轴100的外壁上具有轴肩101,转子环组件3卡装在轴肩101上。

通过轴肩101与转子挡圈36之间的配合,能够使得汽车驱动轴100与转子环组件3固定在一起,保证转子环组件3不会相对汽车驱动轴100发生偏移,进而能够通过定子环组件2直接对转子环组件3施加磁力,便可保证汽车驱动轴100在轴向及径向上为悬浮状态。

示例性地,转子环组件3过盈套装在汽车驱动轴100靠近其轴肩101的外壁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定子隔环25、第二定子隔环26、第一转子隔环34、第二转子隔环35均可以为硅钢片结构件。当然,本公开也不限于以上材料制作,只要能够保证他们能够高效的隔绝磁场即可。

示例性地,固定支架还包括第一轴承盖4和第二轴承盖5,第一轴承盖4和第二轴承盖5均用于套装在汽车驱动轴100上,且第一轴承盖4和第二轴承盖5分别封盖在定子环组件2的相对两侧。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轴承盖4和第二轴承盖5用于将定子环组件2和转子环组件3封装起来,避免灰尘进入到定子环组件2和转子环组件3内部,以影响该汽车驱动轴的固定支架的正常使用。

示例性地,第一轴承盖4为环形结构件,其中部具有第一环形凸圈41,第一轴承盖4通过第一环形凸圈41压装在汽车驱动轴100上。

第二轴承盖5为环形结构件,其中部具有第二环形凸圈51,第二轴承盖5通过第二环形凸圈51压装在汽车驱动轴100上。

继续参见图2,示例性地,支座1包括底板12和安装筒13,安装筒13的外周壁连接在底板12的板面上,安装筒13的轴线与底板12的板面平行。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底板12用于将该支座1连接在汽车发动机上,即将该固定支架连接在汽车发动机上。

安装筒13用于安装定子环组件2和转子环组件3等。

同时,安装筒13也用于为汽车驱动轴100提供安装空间,使得汽车驱动轴100能够可转动地位于安装筒13内部。

示例性地,为了提高支座1的结构稳定性,支座1还包括连接筋板14,连接筋板14的一侧连接在安装筒13的外壁,连接筋板14的另一侧连接在底板12的板面上。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连接筋板14用于增大底板12与安装筒13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整个支座1的结构稳定性,最终保证该固定支架在使用时,不会因为结构不稳定而引起故障。

示例性地,连接筋板14为三角状。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将连接筋板14设置为三角板状态,能够通过三角板的结构稳定性,来进一步增加底板12与安装筒13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支座1的结构稳定性。

再次参见图1,示例性地,为了使得底板12高精度的连接在汽车发动机上,底板12的角部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衬套121。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衬套121用于将底板12固定在汽车的发动机上,同时也能够通过衬套121将底板12快速定位在汽车发动机上,实现该固定支架的在发动机上的整装。

可选地,底板12的板面具有减重孔122,减重孔122贯通底板12的相对两板面。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减重孔122的布置能够使得底板12的重量大大降低,进而使得该支座1的重量降低,实现汽车整装的轻量化。

示例性地,减重孔122相互间隔的布置在底板12的中部。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支架的工作方式:

首先,将转子环组件3中的第一内端盖31和转子环33通过第一转子隔环34安装在一起,将第二内端盖32和转子环33通过第二转子隔环35安装在一起,然后再将转子环组件3过盈套装在汽车驱动轴100的轴肩101处,并通过转子挡圈36将转子环33和第一内端盖31、第二内端盖32限位在汽车驱动轴100上。

接着,将定子环组件2中的定子环24和第一外环盖22通过第一定子隔环25安装在一起,将定子环24和第二外环盖23通过第二定子隔环26安装在一起,并将定子环组件2套装在转子环组件3外,使得转子环组件3位于定子环组件2环形槽21中。

然后,将支座1套装在定子环组件2外,并使得定子环组件2的一侧卡接在内凸缘11处,定子环组件2的另一侧通过定子挡圈27连接在支座1上。

并且,在装配时,第一内端盖31与第一外环盖22邻的侧面的磁性相同,第二内端盖32与第二外环盖23相邻的侧面的磁性相同,转子环33的外壁与定子环24内壁的磁性相同(具体布置方式可按照图3中的磁极布置方式),这样便可通过磁铁同极相斥的原理,使得转子环组件3在径向上保持悬浮,同时在轴向上也保持悬浮。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