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辐式轮体减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7024发布日期:2021-01-23 11:02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辐式轮体减震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辐式轮体减震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已成为现代人出行代步工具,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通过车轮转动达到前进的目的。现有车轮的减震系统大多是通过弹簧进行减震,也有通过阻尼器进行减震的,但是仅采用弹簧减震或者仅通过阻尼器减震效果不好,且减震效果不可调。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轮辐式轮体减震系统。
[0004]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辐式轮体减震系统,包括外轮圈、内轮圈和连杆系统,所述外轮圈上套设有橡胶轮胎,所述外轮圈的内壁上沿所述外轮圈的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安装座;所述连杆系统包括多个阻尼装置以及分别套设于各所述阻尼装置上的减震弹簧,所述阻尼装置的一端安装在其中一所述安装座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内轮圈的外壁上。
[0006]
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内轮圈的外壁上沿所述内轮圈的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连接件,各所述连接件分别与各所述安装座上下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连接件均包括连接座以及设于所述连接座内的球形铰接头,所述球形铰接头穿过所述连接件上端的槽孔并与对应的阻尼装置连接。
[0007]
进一步地改进,各所述槽孔的两端均设有限位橡胶。
[0008]
进一步地改进,各所述安装座均包括销轴、两安装板以及连接两所述安装板的底板,所述底板设于所述外轮圈与所述内轮圈相对的侧壁上,两所述安装板分别设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外轮圈的两侧壁连接,各所述安装板上均设有安装孔,所述销轴依次穿过其中一安装孔、所述阻尼装置和另一安装孔。
[0009]
进一步地改进,相邻两所述阻尼装置之间的夹角相同。
[0010]
进一步地改进,邻两所述阻尼装置之间夹角至少有一个不相同。
[0011]
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阻尼装置包括液压缸和液压杆,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安装座连接,另一端伸缩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片连接在所述球形铰接头上。
[0012]
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内缸、套设于所述内缸一端的外缸以及活塞杆,所述外缸为一端开口的桶状结构,所述内缸的一端穿过开口端并设于所述外缸内,且所述外缸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内缸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件,所述内缸的两端均设有缸盖,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球形铰接头,另一端依次穿过两所述缸盖并与设于所述外缸内的限位板连接,所述限位板上连接有两个第一压缩弹簧,各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限位板的左右两端,另一端分别连接在设于所述外缸内的内缸的两端,设于所述
内缸内的活塞杆上套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上连接有两第二压缩弹簧,两所述第二压缩弹簧分别设于所述活塞杆的左右两端,且各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一端均与所述活塞连接,另一端均与设于所述外缸内的缸盖连接。
[0013]
进一步地改进,两所述缸盖上均设有供活塞杆穿过的开口,两所述开口内均设有密封环,且所述活塞上设有阻尼孔;所述外缸与内缸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所述限位板的左右两端均设有限位销轴,所述外缸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销轴配合的限位槽。
[0014]
一种应用所述的轮辐式轮体减震系统的自行车,包括自行车架以及设于自行车架上的两均采用轮辐式轮体减震系统的车轮;
[0015]
优选的,两所述车轮上采用相同的连杆系统,两所述连杆系统中阻尼装置的数量相同,且相邻两所述阻尼装置之间的夹角相同或者相邻两所述阻尼装置之间夹角至少有一个不相同;
[0016]
优选的,两所述车轮上采用不同的连杆系统,两所述连杆系统中阻尼装置的数量不同,且其中一连杆系统中相邻两所述阻尼装置之间的夹角相同,另一连杆系统中相邻两所述阻尼装置之间夹角至少有一个不相同。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轮辐式轮体减震系统,该轮辐式轮体减震系统通过阻尼装置和减震弹簧组成的连杆系统,使得车轮轮辐不仅具有支撑作用,还兼具吸震和缓冲的功能;还可以通过调节连杆系统来调节该减震系统的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轮辐式轮体减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阻尼装置转动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阻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阻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应用所述的轮辐式轮体减震系统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应用所述的轮辐式轮体减震系统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辐式轮体减震系统,如图1、图2所示,包括外轮圈1、内轮圈2和连杆系统3,所述外轮圈1上套设有橡胶轮胎4,所述外轮圈1的内壁上沿所述外轮圈1的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安装座5;所述连杆系统3包括多个阻尼装置31以及分别套设于各所述阻尼装置31上的减震弹簧32,所述阻尼装置31的一端安装在其中一所述安装座5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内轮圈2的外壁上。
[0028]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轮辐式轮体减震系统,该轮辐式轮体减震系统通过阻尼装置和减震弹簧组成的连杆系统,使得车轮轮辐不仅具有支撑作用,还兼具吸震和缓冲的
功能;还可以通过调节连杆系统来调节该减震系统的减震效果。
[0029]
本实施例中阻尼装置用于消减减震过程中的能量使得车身迅速稳定,减震弹簧具有减震作用,该轮辐式轮体减震系统通过在阻尼装置上套设减震弹簧可以实现双重减震,提高减震效果,同时,通过阻尼装置的伸缩与转动可以进一步强化该减震系统的减震效果;且,连杆系统包括多个阻尼装置和减震弹簧,外轮圈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座,阻尼装置安装在安装座与内轮圈之间,可以通过调节阻尼装置的数量和位置来进一步调节减震效果。
[0030]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轮圈2的外壁上沿所述内轮圈2的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连接件6,各所述连接件6分别与各所述安装座5上下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连接件6均包括连接座601以及设于所述连接座601内的球形铰接头602,所述球形铰接头602穿过所述连接件6上端的槽孔603并与对应的阻尼装置31连接。
[0031]
本实施例中设置连接件是为了安装阻尼装置同时实现阻尼装置的转动,通过在连接座内设置球形铰接头来实现阻尼装置的多角度转动,进而在遇到障碍物时通过阻尼装置的伸缩和转动来进一步实现吸震和缓冲,使得车身迅速稳定下来。
[0032]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各所述槽孔603的两端均设有限位橡胶604。设置限位橡胶主要是为了限制阻尼装置的转动角度,避免转动角度过大而影响车身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同时还具有减震作用。
[0033]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各所述安装座5均包括销轴501、两安装板502以及连接两所述安装板502的底板503,所述底板503设于所述外轮圈1与所述内轮圈2相对的侧壁上,两所述安装板502分别设于所述底板503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外轮圈1的两侧壁连接,各所述安装板502上均设有安装孔504,所述销轴501依次穿过其中一安装孔504、所述阻尼装置31和另一安装孔504。本实施例中设置销轴、安装板和底板不仅是为了安装阻尼装置,还是为了在阻尼装置的伸缩杆转动时缸体随之而动以实现阻尼装置的转动减震(或者在伸缩杆转动时缸体固定不动以保证车身的稳定性,此效果需要将销轴换成螺栓等,请确认一下是哪一种结构哪一种效果)
[0034]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所述阻尼装置31之间的夹角相同。
[0035]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所述阻尼装置31之间夹角至少有一个不相同。
[0036]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节连杆系统来调节减震效果,例如,各阻尼装置之间的夹角相同,即各阻尼装置之间对称分布且阻尼效果一致的情况下,安装有该系统的自行车可当作正常自行车使用,其减震效果更好;当相邻两所述阻尼装置之间夹角至少有一个不相同,即各阻尼装置不对称布置,或者在阻尼装置对称布置情况下让某个或某几个阻尼装置的阻尼效果不一致时,使用者在骑行过程中会有上下颠簸的柔性冲击感受,作为生活娱乐的同时还能适当提高身体平衡性,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骨骼和肌肉都能得到锻炼。
[0037]
如图1、图4所示,作为一实施例所述阻尼装置31包括液压缸310和液压杆311,所述液压缸310的一端与安装座5连接,另一端伸缩连接有液压杆311,所述液压杆31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片313连接在所述球形铰接头602上。本实施例为阻尼装置的其中一种结构,可以是由液压缸、液压杆和连接片组成,由此结构实现伸缩和旋转。
[0038]
如图1、图5所示,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阻尼装置31包括内缸320、套设于所述内缸320一端的外缸321以及活塞杆322,所述外缸321为一端开口的桶状结构,所述内缸320的一端穿过开口端并设于所述外缸321内,且所述外缸321与所述安装座5连接;所述内缸320为两
端开口的中空管件,所述内缸320的两端均设有缸盖323,所述活塞杆322的一端连接所述球形铰接头602,另一端依次穿过两所述缸盖323并与设于所述外缸321内的限位板324连接,所述限位板324上连接有两个第一压缩弹簧325,各所述第一压缩弹簧325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限位板324的左右两端,另一端分别连接在设于所述外缸321内的内缸320的两端,设于所述内缸320内的活塞杆322上套设有活塞326,所述活塞326上连接有两第二压缩弹簧327,两所述第二压缩弹簧327分别设于所述活塞杆322的左右两端,且各所述第二压缩弹簧327的一端均与所述活塞326连接,另一端均与设于所述外缸321内的缸盖323连接。
[0039]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两所述缸盖323上均设有供活塞杆322穿过的开口328,两所述开口328内均设有密封环329,且所述活塞326上设有阻尼孔330;所述外缸321与内缸320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331;所述限位板324的左右两端均设有限位销轴332,所述外缸321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销轴332配合的限位槽333。
[0040]
本实施例为阻尼装置的另一种结构,该结构可以通过调节压缩弹簧的预制长度和弹力和调节该阻尼装置的阻尼效果;在该活塞杆伸长时,第一压缩弹簧压缩,第二压缩弹簧伸长,缩短时,第一压缩弹簧伸长,第二压缩弹簧压缩,在外力消失时,在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二压缩弹簧的带动下活塞杆可以回到原位置;通过两个压缩弹簧可以有效保证活塞杆回到原位置,避免了一个压缩弹簧时,由于力平衡的关系导致活塞杆无法回到原位置;两个压缩弹簧的预制长度和弹力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限位板、限位销轴、限位槽的设置是为了限制活塞杆的伸缩程度,避免活塞杆伸缩过度和影响该阻尼装置的使用;阻尼孔用来实现油的流通,其设置是为了起到节流、调压、缓冲和防振等作用;密封环和密封槽的设置是为了使得内缸和外缸内的环境全密闭,进一步保证该阻尼装置减震效果的实现、提高。
[0041]
一种应用所述的轮辐式轮体减震系统的自行车,包括自行车架70以及设于自行车架70上的两均采用轮辐式轮体减震系统的车轮80;
[0042]
如图6所示,作为一实施例两所述车轮80上采用相同的连杆系统3,两所述连杆系统3中阻尼装置31的数量相同,且相邻两所述阻尼装置31之间的夹角相同或者相邻两所述阻尼装置31之间夹角至少有一个不相同;
[0043]
如图7所示,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轮80上采用不同的连杆系统3,两所述连杆系统3中阻尼装置31的数量不同,且其中一连杆系统3中相邻两所述阻尼装置31之间的夹角相同,另一连杆系统3中相邻两所述阻尼装置31之间夹角至少有一个不相同。
[0044]
所述轮辐式轮体减震系统用于自行车的车轮上,安装时,可以如图6所示,两个车轮上的连杆系统完成一样,包括阻尼装置的数量和位置,此时,该自行车可当作正常自行车使用,其减震效果更好;也可以如图7所示,两个车轮上的连杆系统不一样,左侧车轮以4个阻尼装置为例,这4个阻尼装置对称分布,而右侧车轮以3个阻尼装置位置,这3个阻尼装置不对称分布,还可以右侧车轮也安装4个阻尼装置,但4个阻尼装置也是不对称分布,该设置在骑行过程中会有类似骑马的的运动效果,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人体的注意力,使得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通过采用不同的连杆系统混合使用可使得自行车有着更多的减震方式,从而获取使用者所需要的减震效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阻尼装置的数量和位置。
[004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
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