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行李箱地毯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33627发布日期:2021-06-04 18:3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行李箱地毯总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具体涉及行李箱地毯总成。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汽车空间体验的极致追求,在汽车设计中,我们常设计座椅可放平方式与行李箱地毯平行衔接,增大行李箱的储存空间。
3.在现有技术中,一种为在行李箱地毯与座椅之间设计弹簧护板衔接,其固定在车身上,一端与行李箱地毯平齐对接,另一端设计有弹簧翻折活页,活页可随座椅运动而自动贴合,实现行李箱地毯与座椅的平顺衔接过渡。另一种为座椅上设计布帘,布帘的另一端通过魔术粘扣或推钉固定在行李箱地毯上。在座椅运动过程中, 保证与行李箱地毯间不漏缝。
4.这两种常见的方式都会增加标件及更多的设计结构,主机厂总装装配会增加人工投入,进而增加整车的设计及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行李箱地毯总成,只需要在行李箱地毯本体上做结构优化,可以同时满足座椅打开与放平不同状态下,行李箱地毯与座椅靠背匹配的外观问题,极大限度降低整车的设计及制造成本。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行李箱地毯总成,包括本体以及复合在本体上的面料层,所述本体下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行李箱工具储物盒配合,限制行李箱地毯总成的向前移动,保持与座椅的间隙;所述面料层前端边缘具有延伸段,形成与座椅背板的搭接结构。
8.进一步,所述搭接结构与座椅背板的搭接量为25mm,干涉量为5mm。
9.进一步,所述搭接结构是通过面料层延伸段反向通过模具热压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结构,面料终边与本体0贴合,不干涉。
10.进一步,所述限位块与本体通过铆钉铆接在一起。
11.进一步,在本体上侧还连接有拉绳。
12.进一步,所述面料层采用pet针刺面料,本体采用pp玻纤蜂窝板本体,两者通过模具热压热合在一起。
13.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汽车行李箱地毯总成零件环境基础:座椅后端与pp玻纤蜂窝板后端设计10mm安全间隙,座椅总成由螺栓固定在地板上,行李箱工具储物盒通过螺柱固定在地板上,行李箱地毯总成通过pp限位块及侧围内饰板进行限位固定。在此基础上,行李箱地毯表面针刺面料延伸至座椅背面。为了实现面料在座椅运动过程中时刻保持与座椅背板贴合不漏缝,面料需要与座椅设计25mm搭接量、5mm干涉量,与此同时pet针刺面料需要反向热压复合保证与座椅总成搭接结构的挺度。
14.使用本实用新型,当座椅运动时,行李箱地毯总成与座椅间设计的搭接结构自动随形,任意位置保证座椅与行李箱地毯搭接不漏缝。此方案无需再次总装装配零件,可大大节约人工制造成本及整车原材料成本,即可达到行李箱地毯总成与座椅完美过渡,提高顾客的空间及精致体验感。
附图说明
15.图1是行李箱地毯总成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的a

a剖面位置示图。
17.图3是图1的a

a剖面示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行李箱地毯与座椅搭接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行李箱地毯与座椅搭接结构b

b剖面位置示图。
20.图6是图5的b

b剖示图。
21.图7是图6 的i位置的局部剖示图。
22.图中,1

行李箱地毯总成、11

行李箱地毯pet面料、12

pp玻纤蜂窝板本体、13

pp限位块、14

尼龙拉绳、15

pet面料反热合搭接结构、2

行李箱工具储物盒、3

座椅总成、31

座椅泡沫、32

座椅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24.参见图1,该行李箱地毯总成由pet针刺面料(11)、pp玻纤蜂窝板本体(12)、pp限位块(13)和尼龙拉绳(14)组成。所述行李箱地毯本体由pp玻纤蜂窝板本体构成,起增强零件强度作用。行李箱地毯pet面料由带背胶的pet针刺面料构成,通过热压成型与本体复合在一起。
25.参见图3,pet针刺面料(11)与pp玻纤蜂窝板本体(12)通过模具热压热合在一起,pp限位块(13)与pp玻纤蜂窝板本体(12)通过铆钉铆接在一起,尼龙拉绳(14)与pp玻纤蜂窝板本体(12)通过注塑螺纹连接在一起,pet面料反向热合搭接结构(15)通过pet针刺面料(11)延伸段反向通过模具热压复合在一起,面料终边与pp玻纤蜂窝板本体(12)0贴,不能干涉。
26.参见图4,所述座椅总成(3)下方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身钣金上,行李箱工具储物盒总成(2)下方通过螺柱固定在车身钣金上,行李箱地毯总成(1)覆盖在行李箱工具储物盒总成(2)及座椅总成(3)上。
27.参见图5、图6和图7,行李箱地毯限位结构由两个pp限位块构成,对行李箱地毯进行限位,行李箱工具储物盒(2)通过pp限位块(13)保证pp玻纤蜂窝板本体(12)与座椅的间隙,pet面料反热合搭接结构(15)搭接在座椅背板(32)上。
28.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