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091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力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动控制系统及其部件。
在车轮防抱抗侧滑的装置中,有一调节、控制制动气室压力的压力调节器。对压力调节器的要求是动作要灵活,气密性要好。在现有的压力调节器中,一般都是在阀杆与阀座上加套O型密封圈,以保持气密,但这种结构形式,导致在阀杆运动时阻力较大,因而动作迟钝,对防抱系统工作极为不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研制一种气密性好,响应频率高的压力调节器,使用于制动过程中,车轮不抱死,滑移率保持在15%-25%,以获得良好的制动性能和操纵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要点是,密封圈不是用O型密封圈套在阀杆和阀座之间,而是在阀杆下端中央钻有一定深度的孔,内有螺纹,再制一阀杆螺钉,将橡皮膜置于阀杆下端,阀杆螺钉旋入阀杆孔中,从而将橡皮膜固定在一定位置上。
压力调节器安装在制动气室前的制动管路中,受电子控制器操纵。
结合附图
详细说明之压力调节器是个组合阀,左为进气控制阀,右为排气控制阀,两阀结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1为先导式电磁阀、2为阀座、3为主膜片、4为阀杆、5为主弹簧、6为阀杆螺钉、7为上阀体、8为付膜片、9为下阀体、10为阀芯、11为付弹簧、12为阀芯座、13为连接板、14为阀杆、15为阀体、16为阀芯座、17为定位环、18为气管、19为气道、20、25为阀体气孔、21为阀芯座气道,22、23、、24为阀座气孔、26为气室、27为气孔。
气管18与制动阀用管路连接,气道19与制动气室相通,下阀体的气孔27用管路与两阀座气孔22相接。22与24相通,而24与23之间则由先导式电磁阀控制。
阀杆4的头部由于主弹簧5的作用,紧靠在主膜片3上,阀杆4下端中央有内螺纹孔,并用阀杆螺钉6穿过付膜片,旋入内螺纹孔中,或用销钉与阀杆孔紧配合的方式,将付膜片紧固在此位置上,付弹簧11将阀芯上推,使气管18之上端常开。而右侧之排气控制阀,其阀芯则使阀芯座16上之气道21常闭,阀杆14没有阀杆螺钉结构。
阀杆与付膜片的连接有多种方式,除上述方式外,将阀杆与付膜片浇铸成一整体,还可像阀杆上端顶压在主膜片上那样,阀杆下端顶在付膜片上。
两控制阀互相连接成一整体。
制动时,司机踩下制动踏板,制动阀打开,压缩空气则经气管18,气道19而进入制动气室,车轮开始制动,同时,压缩空气经气孔27至两阀座2之气孔22和24。
当制动气室压力达到一定值,再增加就出现抱死状态时,电子控制器发出指令,使进气控制阀的先导式电磁阀工作,接通气孔24与23,压缩空气进至气室26,空气压力则推动主膜片、阀杆及阀芯下移,阀芯10将气管18之上端堵死,切断气源,从而使制动气室的压力保持不变,使制动处于良好状态。
若制动气室压力过大,而需减压时,电子控制器发出指气,使进气控制阀继续保持关闭,排气控制阀的先导式电磁阀也接到指令,经与进气控制阀同样的动作过程,最后使阀芯下移,打开阀芯座16上的气道21,制动气室的压缩空气经气道21、气孔20排出而减压。
停止制动时,松开制动踏板,制动阀关闭,切断气源,压力调节器又恢复至正常状态。
阀体上所开气孔,是为了当阀杆运动时,空气由此排出,以减少运动之阻力。
采用此种阀杆和膜片结构形式的压力调节器,实验证明,气密性好,阀杆运动灵活,工作可靠,结构合理,保证了压力调节器有高的响应频率,在防抱装置中使用,会获得良好效果。
先导式电磁阀采用浙江象山气动元件厂之产品,市场上可买到,与压力调节器配套使用的电子控制器及传感器等防抱系统的部件,均已开发成功,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有成品提供。
实施例压力调节器 重3.5Kg高200mm宽150mm侧宽100mm。
权利要求1.压力调节器,由进气控制阀和排气控制阀组成,两控制阀都是由先导式电磁阀1,有气孔的阀座2、气室26、主膜片3、阀杆4、主弹簧5、有气孔的上阀体7、阀芯10、付弹簧11及阀芯座组成,进气控制阀还有下阀体9,排气控制阀的阀芯座有气孔,两控制阀互相连接成一整体,其特征在于进气控制阀有付膜片8,阀杆4下端中央钻孔,利用一销钉穿过付膜片8,插入阀杆4下端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压力调节器,其特征在于阀杆与付膜片可浇铸成一整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压力调节器,其特征在于阀杆下端紧顶在付膜片上。
专利摘要压力调节器,属于车辆制动控制系统及其部件,由进气控制阀与排气控制阀组成,进气控制阀的阀杆下端中央钻孔,副膜片置于阀杆下端,用一销钉通过副膜片插入阀杆下端孔中。此种结构形式合理,气密性好,阀杆运动灵活,保证压力调节器有高的响应频率,压力调节器安装在制动器室前的制动管路中,与电子控制器及传感器等配合,用在车辆的防抱装置中,制动过程中,使车轮不抱死,滑移率保持在15%-25%,因而获得良好的制动性能和操纵稳定性。
文档编号B60T17/00GK2115945SQ9122907
公开日1992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1991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1991年11月21日
发明者曾云声, 张耀锦, 柯愈治, 尤小兵 申请人: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