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体式安全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3615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附体式安全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装置的改进。
目前汽车上常在方向盘上设置一个折叠的压缩的气囊,该气囊有导气管与充气器连通,充气器受感应系统控制其启开,当汽车遭受撞击时,该冲击力超过设定的安全值时,感应系统就启开充气器向气囊充气,气囊膨胀扩大向人体方向弹出,籍此避免人体直接撞上方向盘等设备而受伤,但由于该气囊是朝着人体方向膨胀,常致使人员脸部,眼睛等部位因气囊瞬时弹射而擦伤,尤其未系安全带时,汽车突遭撞击,往往会造成人员位移,此时设于方向盘上的气囊,虽充气膨胀也不能起保护作用。再者,由于气囊是折叠在方向盘内,用过之后必须进厂重新换装气囊,相当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附体式安全气囊装置,它能在汽车突遭撞击时有效地防止人体受伤且不被膨胀的气囊擦伤脸部、眼睛等部位。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一条中空的气囊容置带中折叠缩装一个气囊,在该气囊容置带的正面开有数条缝道,在缝道上每隔一段设有一个接点,连接缝道的两侧,使每条缝道成间断状,在气囊上设有一气咀,该气咀穿过气囊容置带的侧面某处,以便与导气管相连,然后再与充气器连接,在气囊容置带的两头封闭端固定于安全带上面,使气囊容置带置于肩部至胸前的适当处,且将有缝道一侧朝向方向盘。当汽车突遭撞击时,该冲击力超过设定之安全值时,感应系统就启开充气器向气囊充气,气囊膨胀,将缝道上的一个或几个接点撑断,气囊由缝道中弹出,位于人体与方向盘之间,使人体免受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气囊膨胀扩大不是对向人体方向的,所以不会造成人体脸部、眼睛等部位受伤,且用过后,只要再买一个新的气囊容置带,即可自行组装在安全带上,其位置可根据人员的身材高矮而定,可完全准确地保护人体部位。


图1为附体式安全气囊装置的气囊容置带的侧视图图2为附体式安全气囊装置的气囊容置带的横部面图(气囊折叠时)图3为附体式安全气囊装置的气囊容置带的横剖面图(气囊充气膨胀时)图4为附体式安全气囊装置的气囊容置带组装于安全带上后,实施人体保护作用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如图1,2所如,气囊容置带1有一个中空带体12,在其正面上设有数条平行缝道,在各缝道上,每隔一定距离设有一个接点141连接缝道的两侧,形成间断缝道14,在中空带体12中折叠缩压安放一个气囊11,气囊11上设有一个气咀15,该气咀15穿透中空带体12,露于中空带体12之侧面,在气囊容置带的两头封闭端13与13’处分别设有粘扣片131与131’。如图4所示,气囊容置带1借助设于两端的粘扣片131与131’,粘固于安全带41上,使气囊容置带1的有间断缝道14的一面朝向汽车方向盘,用导气管151将气咀15与充气器2连接,当汽车突遭撞击时,若撞击很厉害,致使冲击力超过设于汽车上的感应系统所设定的,安全界限值时,感应系统就启开充气器2向气囊11充气,气囊迅速膨胀,将缝道上的一个或几个接点141撑断,气囊由缝道中弹出,介于人体与方向盘之间,使人体免遭撞伤,由于这种附体式气囊的弹出方向不是像以往的气囊装置一样弹向人体,而是弹向方向盘的,所以不会擦伤人员的脸部和眼睛等部位。且换装气囊容置带也十分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附体式安全气囊装置,它有一个气囊(11),在气囊(11)上设有一个气咀(15),其特征在于,折叠压缩的气囊(11)容置于一条中空带体(12)内,其两头为封闭端(13)与(13’)组成气囊容置带(1),在中空带体(12)的正面上设有数条缝道,在各缝道上,每隔一定距离设有一个接点(141),连接缝道的两侧,使缝道成间断缝道(14),气咀(15)穿透中空带体(12),露出于中空带体(12)的侧面某处,两个封闭端(13)与(13’)固定在汽车安全带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体式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是囊气容置带1的两个封闭端(13)与(13’)上各设有粘扣带(131)与(131’)将气囊容置带1粘固于汽车安全带上。
专利摘要一种附体式安全气囊装置,是安全气囊装置的改进,气囊被折叠压缩收容在一个气囊容置带内,气囊容置带固定在汽车安全带上,当汽车发生撞击之际,气囊迅速充气膨胀介于人体与汽车方向盘之间,可使人员免遭撞伤,且因为气囊膨胀不是正对人体的,所以不会擦伤人员的脸部及眼睛等部位,更换气囊容置带也十分方便。
文档编号B60R21/16GK2188515SQ9322648
公开日1995年2月1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26日
发明者吴光雄, 仲容耕 申请人:吴光雄, 仲容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