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固定相接滑动式缓冲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9256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非固定相接滑动式缓冲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领域现在汽车悬架构造均是由弹性元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导向功能,弹性元件和减振器又各自独立设置,其中减振器因其减振原理所至的结构设计,易损坏是其极大的缺点,路况不良时,耗损快,使用周期短,需报废更新、造成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在悬架中缓冲、减振结构各需独立设置且减振器易损坏的现况而提供的一种非固定相接滑动式缓冲减振装置。它具有独特的减振原理,具备缓冲减振双重功效,去除悬架中减振器这一要素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同车架相连的滚轴与同车轿连接的滑臂非固定相接,通过具有弹性力的滑臂滑动和滚轴的转动,达到缓冲减振目的。其工作方式是当车轮向上运动时,与车轿相连一体的横支架带动左右滑臂也同时向上运动,滚轴也随之转动,滑臂在向上运动的同时受滚轴挤压也向其内侧方向运动,此时相连的弹性元件受力,产生弹性缓冲作用。当车轮向下运动时车轿带动横支架和滑臂向下运动,滑臂间受力的弹簧释放弹力,滑臂也随滚轴转动而向外侧张开。其减振原理是车身重量作用力与地面重直反力分别作用在同车体固定连接的滚轴轴心和滚轴轴面与滑臂相接的交线上,因正反作用力不在一条垂直线上,不直接相交,而是用滚轴这一媒体将两力相接,通过滚轴转动和与其非固定相接的带有弹性元件的滑臂的弹性滑动,将正反作用力缓冲及振动消除。
由于非固定相接滑动式缓冲减振装置是在缓冲的同时实现减振,固悬架中不再需单设减振器进行减振。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构造图;图2是
图1中滚轴镶于支座内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是图3中滑臂部分的构件侧视分解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6是图5中滚轴长方形支座的俯视图;图7是图6的侧视图(一侧);图8是图5中滑臂部分的构件侧视分解图;
图1、滚轴 2、横支架3、滑臂 4、竖支架5、弹簧 6、滚轴支座7、轴杆 8、轴承9、车架 10、销子11、护盖12、 弹簧支座 13、连接件在
图1所示实施例中,两个轴面带有凹槽且轴心两侧镶有轴承的空心滚轴(1)用两侧带有销口的轴杆(7图2示)固定在滚轴支座(6图2示)内,并平行固定于车架(9图2示)或车身上。轴杆(7图2示)用销子(10图2示)镶入销口固定于支座(6图2示)上并用护盖(11图2示)封盖。两个通过外侧园弧形滑道同滚轴(1)非固定凸凹相接的滑臂(3)内侧上端同横支架(2)用螺栓活动连接,下端用螺栓同套有螺旋弹簧(5)的弹簧支座(12)活动连接,横支架(2)同竖支架(4)活动连接,竖支架(4)同车轿活动连接。
在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两个轴面带有比滑臂(3即钢板弹簧)略宽的凹槽且轴心两侧镶有轴承(8)的空心滚轴(1)用两侧系正方形截面中间呈园柱体的轴杆(7)固定于长方形滚轴支座(6)内两侧,滚轴支座(6)同车架相连,在滚轴支座(6)两滚轴(1)之间,同滚轴(1)非固定镶入式相接的园弧形多片叠加的钢板弹簧(5)上端被横支架(2)挟持并用螺杆从横支架(2)两侧加以紧固,横支架(2)两侧有与滚轴(1)凹槽轴面弧度吻合的园弧面,居横支架(2)中部的竖支架(4)同横支架及钢板弹簧固定一体,下端与车轿相连。
在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中,两个轴面带有与滑臂(3)滑道相吻合的凹槽且轴心两侧内镶有轴承(8)的空心滚轴(1)用两侧系正方形截面,中间呈圆柱体的轴杆(7)固定于长方形支座(6)内两侧,支座同车架相连。在支座(6)内两滚轴(1)之间,有两个通过外侧园弧形滑道同滚轴(1)非固定凹凸相接的滑臂(3)内侧上下端分别同固定钢板弹簧(6)的横支架(2)和连接件(13)活动连接,钢板弹簧外侧一片下端同连接件活动连接,同横支架(2)及钢板弹簧固定一体的竖支架(4)下端与车轿相连。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悬架中的非固定相接滑动式缓冲减振装置,其特征是同车架相连的滚轴与同车轿连接的滑臂非固定凸凹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固定相接滑动式缓冲减振装置,其特征是两个滚轴用轴杆固定于支座内并固定于车架上,两个滑臂上端用横支架连接,横支架与竖支架、车轿相连,滑臂下端连接有弹性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固定相接滑动式缓冲减振装置,其特征是多片叠加的钢板弹簧直接做为滑臂同滚轴相接,上端用横支架固定。
专利摘要非固定相接滑动式缓冲减振装置涉及汽车悬架领域,针对现有悬架中缓冲,减振结构各需独立设置,且减振器易损坏的技术现状而设计。主要特征为:两个带有凹槽的滚轴装设在支座内与车架固定,在两滚轴之间有两个连接有弹性元件并同横支架活动连接的滑臂同滚轴非固定凸凹相接,横支架同车桥相连。通过具有弹性力滑臂的滑动和滚轴转动,将垂直反力缓冲和振动消除,实现缓冲减振双重功能,去除悬架中减振器这一要素装置。
文档编号B60G13/00GK2296288SQ96242009
公开日1998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24日
发明者李秋金 申请人:李秋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