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前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0202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空调前冷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空调系统中的一个部件。
目前,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循环是压缩→冷凝→蒸发→压缩。这种空调消耗的功率太大,很不经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既要提高现有汽车空调的制冷量,又要减少其功率消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的在现有汽车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增加一个前冷器,将蒸发器制冷时生成的冷凝水导入其中作为冷却剂,再将经压缩机压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工质从前冷器中的水中导过,让制冷工质与水在其间进行热交换,使制冷工质的温度和压力迅速降低,进而降低压缩机的工作压力,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在附图中,[1]是限流孔,[2]是出口管,[3]是出口端盖,[4]是壳体,[5]是换热管,[6]是进口端盖,[7]是进口管。壳体[4]是一个向上开口的能盛水的容器,其间的水就是冷却剂。开始时应将壳体[4]中盛满水,以后就靠蒸发器的生成的冷凝水补源。为了防止壳体[4]中的水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被荡出,壳体[4]向上的开口最好小于壳体[4]主体部分的横截面,即开口应该有所收缩。换热管[5]的根数可以根据制冷量的大小在1-120根之内进行选择,若与现有的508型压缩机配套,用81根换热管可获得最佳效果。若与现有的507型或505型压缩机配套,换热管的根数应小于81根。所有的换热管[5]被均匀有序地固定在壳体[4]的两平行相对的壁面之间。其中,紧靠进口端盖[6]一侧的壁面应被换热管[5]所贯穿,而紧靠出口端盖[3]一侧的壁面上仅在每根换热管[5]的中心位置开一个限流孔[1]。每根换热管[5]所对应的限流孔[1]的孔径是不相等的,确定孔径大小的原则就是要达到在同等时间内通过每根换热管[5]的制冷工质基本相等。进口端盖[6]要将所有换热管[5]的进口端包容。出口端盖[3]要将所有的限流孔[1]包容。进口端盖[6]上有进口管[7],进口管[7]与压缩机的出口端联通。出口端盖[3]上有出口管[2],出口管[2]与冷凝器的进口端联通。本实用新型被固定在汽车的底盘上,其位置高度要低于蒸发器,以便将蒸发器生成的冷凝水导入壳体[4]之中。当汽车空调工作时,经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制冷工质只能经进口管[7]、换热管[5]、限流孔[1]、出口管[2]进入冷凝器中。当高温高压制冷工质流过换热管[5]时,便与壳体[4]中的冷却水发生热交换,使制冷工质的温度和压力得以迅速降低,而冷却水吸热后则会沸腾、蒸发排向空中。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用上本实用型后,可使空调压缩机出口端的压力降低5-6Kg,蒸发器风口温度降低7-10℃,不但可大大增加空调的制冷量,而且可使压缩机的功率消耗减少30%左右。若将本实新型与本人在先申请的96235271.3号专利配套使用,效果则会更好。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空调前冷器,由壳体[4]、进口管[7]、出口管[2]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4]是一个向上开口的能盛水的容器,换热管[5]被均匀有序地固定在壳体[4]的两平行相对的壁面之间,其中,紧靠进口端盖[6]一侧的壁面被换热管[5]所贯穿,紧靠出口端盖[3]一侧的壁面上仅在每根换热管[5]的中心位置开一个限流孔[1],进口端盖[6]要将所有换热管[5]的进口端包容,出口端盖[3]要将所有的限流孔[1]包容,进口管[7]与压缩机出口端联通,出口管[2]与冷凝器的进口端联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前冷器,其特征在于壳体[4]向上的开口小于壳体[4]主体部分的横截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前冷器,其特征在于换热管[5]的根数可以根据制冷量的大小在1-120根之内选择,若与现有的508型压缩机配套,用81根换热管可获得最佳效果。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空调前冷器,由壳体、进口管、出口管、进口端盖、出口端盖、换热管等所组成,其进口管与压缩机的出口联通,出口管与冷凝器的进口联通,壳体中盛有冷却水,当经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制冷工质从换热管中流过时,便与壳体中的冷却水发生热交换,从而迅速降低制冷工质的温度和压力。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使压缩机出口端的压力降低5—6kg,蒸发器风口的温度下降7—10℃,不但可以提高空调的制冷量,而且可以减少功率消耗。
文档编号B60H1/02GK2302158SQ9720829
公开日1998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4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16日
发明者王光建 申请人:王光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