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座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68466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巴士座椅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巴士座椅系统
[0001]背景
[0002]本文所述的各实施例总体涉及车辆的乘客座椅,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不同约束组件的可互换乘客座椅。
[0003]在巴士和其它重型车辆中,通常使用被动约束组件。被动约束组件是不主动地约束乘客但将乘客的运动阻碍于车厢或空间内的约束件。
[0004]近来,三点式安全带组件已经更通常用在巴士和其它重型车辆中。三点式座椅安全带组件将腰部安全带和上身安全带组合。在这些组件中,舌片跨越人体摆动并与固定到座椅的带扣配合,以将安全带的一部分跨越大腿而安全带的另一部分跨越上身定位。
[0005]除了被动约束件和三点式组件之外,称为“集成式儿童约束件”的第三类组件也用在巴士上。集成式儿童约束组件通常包括车辆座椅,车辆座椅的一部分可枢转以露出包含在该座椅内的儿童座椅。
[0006]由于巴士和其它车辆在其整个使用寿命期间可能运送具有不同人口结构的乘客,所以乘客座椅的类型可能变化以适应变化的乘客。例如,如果巴士运送年幼儿童,则巴士可包括具有集成式儿童约束件的座椅,而该巴士在其使用寿命中可能以后运送成年人,且可用三点式安全带组件代替集成式儿童约束件。此外,在引入三点式和集成式儿童约束组件之前推出的很多巴士目前具有被动约束组件。这些巴士可能具有待更改为三点式安全带组件或集成式儿童约束件的座椅。

【发明内容】

[0007]—种用于具有座椅安装表面的车辆的可互换乘客座椅,包括底座框架,该底座框架具有可附连至车辆的座椅安装表面的至少一个端构件和从该端构件大致垂直延伸的至少一个横向构件。至少一个靠背框架可移除地可附件至该底座框架。适配支架围绕该横向构件布置。该适配支架具有沿其长度的多个定位结构,以选择性地定位和附连乘客约束系统的各部件。
[0008]一种用于车辆的可互换乘客座椅的适配支架,其中该互换座椅具有底座框架,该底座框架具有至少一个端构件和至少一个横向构件,该适配支架包括大致细长的底支架部分,该底支架部分具有构造成接纳横向构件的第一中心通道。多个钩件从第一中心通道延伸。大致细长的顶支架部分具有构造成成接纳所述横向构件的第二中心通道。多个钩接纳孔布置在第二中心通道的侧表面上,并沿顶支架部分的长度间隔开,其中钩接纳孔接纳位于底支架部分上的多个钩件。多个定位结构沿适配支架的长度方向布置,以选择性地定位和附连乘客约束系统的各部件。
[0009]一种对具有横向构件的底座框架上的乘客座椅的座椅靠背进行互换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从所述底座框架移除第一座椅靠背的靠背框架;将新的第二座椅靠背的靠背框架放置在所述底座框架上;将所述新靠背框架紧固至所述底座框架;以及将适配支架插入到所述底座框架的横向构件周围。该适配支架具有沿该支架长度的多个定位结构。该方法还包括将乘客约束系统的各部件选择性定位和附连至适配支架的步骤。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具有多个乘客座椅的车辆的示意性俯视图。
[0011]图2是具有被动约束组件的乘客座椅的正视立体图。
[0012]图3是具有三点式安全带组件的乘客座椅的正视立体图。
[0013]图4是具有集成式儿童约束件的乘客座椅的正视立体图。
[0014]图5是可互换乘客座椅的分解图。
[0015]图6是可拆卸地附连到底座的底座框架的可互换靠背的靠背框架的详图。
[0016]图7是正接纳到底座框架上的靠背框架的正视图。
[0017]图8是正插到底座框架上的适配支架的详图。
[0018]图9是具有增加的支架的底座框架的详图。
[0019]图10是适配支架的底支架部分的后视立体图。
[0020]图11是适配支架的底支架部分的正视立体图。
[0021]图12是适配支架的顶支架部分的正视立体图。
[0022]图13是适配支架的顶支架部分的后视立体图。
[0023]图14是组装到可互换乘客座椅的底座框架上的适配支架的正视立体图。
[0024]图15是组装到可互换乘客座椅的底座框架上的适配支架的后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参见图1-2,可互换乘客座椅(这里称为“乘客座椅”)10包括底座12和可附连到底座的可互换靠背14(参见图5和14)。尽管参照在巴士中的使用来解释可互换座椅10,但应理解可互换乘客座椅可用在座椅靠背可互换的任何车辆或应用中。
[0026]现参照图1,巴士或其它机动车辆16包括乘客承载本体18。乘客承载本体18包括诸如安装底板20和安装壁22的安装表面,用来安装和放置乘客座椅16。车辆16可具有从车辆前部向车辆后部布置的、安装在车辆本体18的安装底板20上的一系列乘客座椅10。
[0027]底座12可具有底座框架24,该底座框架24可安装到巴士车辆本体18的安装底板20。底座12接纳可互换靠背14。可互换靠背14可以是被动约束件靠背14A(图2),可以是三点式约束件靠背14B(图3),可以是集成式儿童约束件靠背14C(图4),或者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靠背。所示乘客座椅10具有三种可互换靠背14,但乘客座椅并不限于具有任何数量和构造的可互换靠背。
[0028]可互换靠背14具有可附连到底座框架24的靠背框架26。可互换靠背14的靠背框架26可具有位于乘客座椅10的就座侧上的大致竖直的缓冲层28,并可具有位于靠背框架26后侧的冲击缓冲垫(未示出)。底座框架24也可在底座框架的顶上具有大致水平的缓冲层30。
[0029]可互换靠背14可以具有乘客约束系统32,其含有约束带34。至少一个约束卷收器36可以附连至可互换靠背14的靠背框架26,约束卷收器36用于对接纳在带扣38中的约束带34进行伸展和收回。如同本领域已知的,三点式安全带配置成包围乘客,并配置成将乘客的躯干抵靠于该可互换靠背14固定。
[0030]现参考图6-15,底座框架24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端构件40和大致垂直于该端构件延伸的至少一个横向构件42。第一端构件40A可附连至车辆本体18的安装底板,而第二端构件40B可附连到车辆本体18的安装底板或其安装壁22。第一端构件40A可以是大致矩形,其具有大致平行的上部和下部44、46以及两个大致平行的前部和后部48、50 (参见图2)。第二端构件40B可以基本上类似于第一端构件40A或可以是大致细长构件。在可互换座10中,有在第一端构件40A与第二端构件40B之间延伸的前横向构件52和后横向构件54。
[0031]第一端构件40A也可包括接纳结构56A,该接纳结构从第一端构件40A的顶表面58A向上延伸。类似地,第二端构件40B也可包括接纳结构56B,该接纳结构从第二端构件的顶表面58B向上延伸。接纳结构56A、56B可以是大致管状件,其具有用于接纳紧固件62的紧固件孔60。靠背框架26可以包括接纳支架64,该接纳支架与接纳结构56配合,而紧固件延伸穿过该接纳支架,以可移除地将靠背框架26附连至底座框架24。应理解,存在着使用紧固件62 (诸如螺栓)将靠背框架26可移除地附连至底座框架24的多种构造。
[0032]为了移除该可互换靠背14,用户将使靠背框架26附连至底座框架24的紧固件移除,并从底座12移除可互换靠背。然后,用户将新的可互换靠背14放置在底座12上,并通过紧固件62将靠背框架26附连至底座框架24。适配支架66插入并围绕后横向构件54放置,端构件加强支架68A、68B可以加至端构件40,以将乘客约束系统32分别锚固至安装底板20和安装壁22(还参见图15)。移除和更换该可更换靠背14的方法可以由用户通过最少的工具来完成。
[0033]现参考图10-15,适配支架66可适于将乘客约束系统32的约束带34定位在沿支架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处,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可互换靠背14。该适配支架66具有大致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