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胎面和轮胎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481538阅读:来源:国知局
位置处的截面厚度在其周向上都是固定的。也就是,当在任何给定的周向位置处对胎面I进行轴向切割时,接触面Ib的形状保持相同。
[0061]图5是示出胎面I的另一形状的截面图。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胎面I的截面厚度被形成为从边缘P5到边缘P6逐渐增加。然而,本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截面厚度从边缘P5到边缘P6是固定的。
[0062]如图5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胎面I形成有如下的轴向上的截面厚度。轴向中心Pl处的厚度Hl最厚,并且接着厚度被形成为从边缘P2到边缘P3到边缘P4逐渐变薄。并且在边缘P5处的厚度H5被形成为比在边缘P4处的厚度H4更薄,并且厚度H6被形成为从边缘P5到作为轴向最外侧边缘的边缘P6是固定的。也就是,以直线的方式形成从P5到P6的截面形状。
[0063]根据本实施方式,胎面I的从作为位于轴向最外侧位置处的主槽M2的胎面侧表面S侧边缘的边缘P5到边缘P6的厚度被形成为固定的。结果,当用于具有较低扁平比的基胎2时,可以沿着基胎2的胎肩区域(其曲率显著变化)的曲线从边缘P5到边缘P6以最优的曲线将胎面I结合至结合表面。换言之,当施加有内压时,与具有较高扁平比的基胎2相比,具有较低扁平比的基胎2在作为轴向最外侧位置的胎肩区域中的结合表面的曲率上显示出较小变化。所以,当通过将胎面I应用至具有较低扁平比的基胎2来制造成品轮胎时,使从边缘P5到边缘P6的厚度固定将产生从边缘P5到边缘P6的平滑曲线。这将防止当成品轮胎与路面接触时作为胎面I的轴向最外侧边缘的边缘P6的过度接触。因此,结合有该实施方式的胎面I的轮胎由于其接触面Ib以非常平衡的方式与路面接触而能够抑制胎面I的偏磨损。
[0064]各个前述实施方式中的胎面I均例如用加压型硫化机成型。
[0065]虽然未示出,但是硫化机配备有用于使胎面I的接触面Ib侧成型的接触面侧模具和用于使其非接触面Ia侧成型的非接触面侧模具。机器能够将事先形成为条(带)形状的胎面材料接收到由两个模具限定的成型空间内并在预定压力下将其加热。
[0066]接触面侧模具的表面形成有作为胎面I上的胎面花纹的反纹的凸凹部的花纹。因此,当胎面材料的表面抵着接触面侧模具的表面加压时,能够制造出具有期望胎面花纹的胎面I。另一方面,非接触面侧模具的表面被形成为平坦表面。于是,胎面材料的面对着平坦表面的表面将被形成为胎面I的非接触表面。
[0067]在下文中,将给出将具有如上所述截面厚度的胎面I结合至基胎2的成品轮胎的制造过程的概述。例如可以通过用未示出的打磨机将用过的轮胎的胎面部去除来获得图1所示的基胎2。虽然未示出,但是打磨机配备有能够对施加有内压的用过的轮胎进行保持的鼓和位于与鼓相对的位置处并具有切割部的研磨器,其中切割部能够对处于由鼓所转动的状态的用过的轮胎的胎面部进行切割。作为由以能够扩张和收缩的方式安装的多个鼓零件构成的圆筒体的鼓能够固定地保持不同大小的用过的轮胎。此外,鼓沿着外周具有在轴向上以给定距离隔开的凸缘。与车轮的轮辋凸缘对应的凸缘在内压被施加于用过的轮胎时将一对胎圈部紧密地固定于其上。
[0068]研磨器被以能够靠近或远离由鼓保持的用过的轮胎而移动并且能够沿着由鼓保持的用过的轮胎而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并且使研磨器靠近转动着的用过的轮胎的胎面部,并通过使研磨器的切割部接触胎面部并在轴向上移动来逐渐地去除胎面部。以该方式,能够生产出具有预定形状(打磨线)的结合表面的基胎2。
[0069]沿着通过上述过程而形成的基胎2的外周将结合层3置于结合表面。例如通过使用挤出成型机将胶材料挤成均匀厚度而将作为被称作缓冲胶的未硫化胶的结合层3形成在结合表面上。
[0070]现在围绕着其上置有结合层的基胎2的结合表面沿周向卷绕上述胎面I。
[0071]也就是,使胎面I经由结合层3为中介暂时与基胎2形成为一体。接着,将彼此暂时为一体的胎面I和基胎2置于被称作包封套(envelope)的密封袋内。
[0072]包封套具有阀,内部空气能够通过该阀被排出。在将胎面I和基胎2置于包封套内之后,通过阀将内部空气排出,以便使得包封套与胎面I和基胎2的表面接触。接着将被包封套压缩的胎面I和基胎2运送到被称作硫化罐的硫化单元内。在硫化单元内,随着在预定压力和温度下硫化进展给定时间,作为胎面I和基胎2之间的结合层的缓冲胶将胎面I与基胎2牢固地结合到一起。以该方式,完成成品轮胎的制造。
[0073]实施例1
[0074]图6的(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硫化成型胎面的截面形状。图6的(b)示出具有固定截面厚度的平板型的传统胎面10的截面形状。图6的(C)示出应用有根据该发明的胎面I的成品轮胎的接地形状。图6的(d)示出应用有传统胎面10的轮胎的接地形状。图6的(e)是示出图6的(c)和图6的⑷的接地形状的长度上的差异的表格。应该注意的是,在表格中,在边缘P4至P6处的接地长度L4至L6分别由以在胎面中心Pl处的沿着轮胎周向的接地长度LI作为基准(100)的百分比来表示。
[0075]在实施例1中,通过对275/80R22.5的用过的轮胎进行打磨来制备基胎2,并且通过将本发明的胎面I施加在一个基胎2上、并将硫化成型的胎面10施加在另一个基胎2上作为比较例来制造试验成品轮胎,以此进行了比较性试验。
[0076]如图6的(a)所示,实施例1中的胎面I α (I)被形成为使得其在非接触面Ia侧的宽度为250mm。其在轴向中心Pl处的厚度Hl为18.8mm,在边缘P4处的厚度H4为18.3mm,在边缘P5处的厚度H5为17.8mm,在边缘P6处的厚度H6为18.3mm。从轴向中心Pl至边缘P4的截面厚度以曲线逐渐减小。在边缘P5处的截面厚度被设定为比在边缘P4处的截面厚度薄。在边缘P6处的截面厚度被设定为等于在边缘P4处的截面厚度。并且从边缘P5到边缘P6的截面厚度以直线方式逐渐增加。
[0077]如图6的(b)所示,作为比较例的胎面1a (10)被形成为其厚度从轴向中心Pl到边缘P6被固定在18.8mm的平板状。
[0078]在下文中,给出以结合有胎面I a的轮胎作为成品轮胎A并且以结合有胎面10 a的轮胎作为成品轮胎B的说明。
[0079]如图6的(C)、图6的⑷和图6的(e)所示,显然成品轮胎A满足轮胎设计时所假设的目标形状(接地长度)。也就是,通过使胎面Ia成型为使得胎面Ia的截面厚度从轴向中心Pl到位于轴向最外侧位置处的主槽M2的轴向中心Pl侧边缘P4逐渐减小、并且从主槽M2的外侧边缘P5到胎面的轴向侧端部逐渐增加,能够制造出具有期望接地形状的成品轮胎A。并且,因为尤其是在当施加有内压时直径变化最大的主槽M2的轴向外侧区域内,接触面Ib以期望形状形成,所以在成品轮胎A上没有观察到偏磨损。因此,应用有本发明的胎面Iα的成品轮胎A是以轮胎设计时所计划的性能和没有偏磨损的低滚动阻力为特征的轮胎。
[0080]另一方面,成品轮胎B趋向于具有通常比轮胎设计时所假设的目标长度长的接地长度。特别地,在边缘P5处的接地长度L5比在轴向中心Pl处的接地长度LI长。也就是,因为边缘P5在局部上使劲推抵着路面,所以结合有胎面10 α的成品轮胎B结果在边缘Ρ5部分处具有偏磨损,从而在整个轮胎胎面上不具有均衡的磨损。该类型的偏磨损可能是增加滚动阻力的因素,这将导致车辆操纵时的不稳定。
[0081]实施例2
[0082]图7的(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硫化成型的胎面I的截面形状。图7的(b)示出具有固定截面厚度的平板型的传统胎面10的截面形状。图7的(C)示出应用有根据该发明的胎面I的成品轮胎的接地形状。图7的(d)示出其上应用有传统胎面10的轮胎的接地形状。图7的(e)是示出图7的(c)和图7的⑷的接地形状的长度上的差异的表格。应该注意的是,在表格中,在边缘P4至P6处的接地长度L4至L6分别由以在胎面中心P处的沿着轮胎外周的接地长度LI作为基准(100)的百分比来表示。
[0083]在实施例2中,通过对不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