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座椅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08550阅读:来源:国知局
前后方向上的小型化。
[0037]根据本发明,由于具备安装在座椅衬垫上,在收纳状态下可装拆地连结于设置在车体地板上的第3地板啮合部的第3被啮合部,可以提高座椅收纳时的稳定性。
[0038]还有,通过座椅衬垫在收纳位置一侧的端部与第3地板啮合部相啮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座椅收纳时的稳定性。
[0039]还有,由于第2被啮合部配置于,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第I被啮合部和第3被啮合部之间的位置,形成在可就座状态下,第1、2被啮合部分别与第1、2地板啮合部相啮合,在收纳状态下,位于收纳位置一侧的第3被啮合部与第3地板啮合部相啮合的简单结构。
[0040]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固定部件中,与前脚部和后脚部各自连结的部分,较固定部件更向上方伸出而形成,撞针可以固定在固定部件中,支持刚性得到提高的部分上。
[0041]还有,由于固定部件的座椅前后方向的两端之中,位于座椅衬垫前后方向外侧的一端,朝向前后方向的外侧呈窄幅延伸,更容易确保乘客脚下的空间、以及放置行李物品的空间。
[0042]根据本发明,由于撞针稳定地固定在车体地板一侧,第I被啮合部同撞针的啮合得以稳定,最终车用座椅在可就座状态下得以稳定。
【附图说明】
[0043]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车用座椅的概略立体图。
[0044]图2是成为车用座椅骨架的座椅框架的概略侧面图。
[0045]图3是座椅框架的概略立体图。
[0046]图4是表示脚锁定装置已锁定状态的说明图。
[0047]图5是表示脚锁定装置锁定解除,变为不可锁定状态的说明图。
[0048]图6是表示脚锁定装置变为可锁定状态的说明图。
[0049]图7是表示脚锁定装置变为再锁定状态的说明图。
[0050]图8是撞针的概略平面图。
[0051]图9(a)是表示衬垫锁定装置可锁定的可啮合位置的说明图,(b)是表示衬垫锁定装置不可锁定的不可啮合位置的说明图。
[0052]图10是车用座椅的概略侧面图,是说明从可就座状态移动至收纳状态的动作的图(其I)。
[0053]图11是说明从可就座状态移动至收纳状态的动作的图(其2)。
[0054]图12是说明从收纳状态恢复至可就座状态的动作的图(其I)。
[0055]图13是说明从收纳状态恢复至可就座状态的动作的图(其2)。
【具体实施方式】
[0056]本实施例是涉及车用座椅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是使座椅衬垫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而可收纳于车体地板一侧的车用座椅,在座椅衬垫和车体地板之间具备装拆脚和旋转连杆,安装在装拆脚下端的啮合钩相对于车体地板上的撞针在左右方向上突出而与之啮合的同时,安装在旋转连杆上的啮合钩,相对于车体地板上的撞针在上下方向上突出而与之啮合,在座椅收纳时,设置于座椅衬垫后端部的啮合钩与收纳地板上的撞针相啮合。
[0057]此外,相对于车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乘客就座的一侧成为座椅前方侧。
[0058]本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S,例如,是相当于车辆后部座位的后座。此外,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具备3排座椅的车辆上,也可以作为第2排的中间座位而使用。
[0059]车用座椅S主要由以下构成,如图1所示,具备座椅靠背1、座椅衬垫2和头枕3的座椅主体;以及如图2所示,上端安装于座椅衬垫2的前端部、下端可装拆地连结于车体地板一侧的装拆脚30 ;上端安装于座椅衬垫2的后端部、下端可旋转地连结于车体地板一侧的旋转连杆40和活塞减震器47 ;和连结旋转连杆40以及装拆脚30的传递部件46。
[0060]此外,活塞减震器47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施力部件。
[0061]在车用座椅S的后方侧,如图2所示,设置有作为形成于车体地板的凹型收纳空间的收纳位置。
[0062]还有,在车用座椅S上安装有,连结座椅靠背1,使其可相对于座椅衬垫2旋转的倾斜装置12,将设置于装拆脚30上的啮合钩32锁定在固定于车体地板上的撞针37上的脚锁定装置31,将安装于座椅衬垫2后端部的啮合钩51锁定在固定于收纳位置上的撞针54上的衬垫锁定装置50,以及将设置于旋转连杆40上的啮合钩61锁定在固定于车体地板上的撞针62上的连杆锁定装置60。
[0063]脚锁定装置31同衬垫锁定装置50、以及连杆锁定装置60配置于在左右方向上重合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隔有距离。
[0064]此外,脚锁定装置31的啮合钩32和撞针37,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第I被啮合部和第I地板啮合部。还有,连杆锁定装置60的啮合钩61和撞针62,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第2被啮合部和第2地板啮合部。还有,衬垫锁定装置50的啮合钩51和撞针54,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第3被啮合部和第3地板啮合部。
[0065]车用座椅S,是可以实现乘客可就座的可就座状态,以及将座椅主体收纳于收纳位置的收纳状态的,2种形态的座椅设置的座椅。
[0066]具体来说,车用座椅S在处于可就座状态时,当乘客拉伸未图示的操作带时,座椅靠背I会向座椅衬垫2 —侧前倾而被折叠。之后,被折叠的座椅主体向座椅后方弹起旋转,并向沉入方向移动。然后,座椅主体便会被收纳于收纳位置中。
[0067]座椅靠背1,如图1所示,是从后方支持乘客背部的靠背部分,在成为其骨架的图2所示的靠背框架10上,载置缓冲垫la,并被表皮Ib覆盖而构成。
[0068]座椅衬垫2,是从下方支持乘客的就座部,在成为其骨架的图2所示的衬垫框架20上,载置缓冲垫2a,并从缓冲垫2a上方被表皮2b覆盖而构成。
[0069]头枕3,是从后方支持乘客头部的头部,在成为其芯材的未图示的支柱上,载置缓冲垫3a,并被表皮3b覆盖而构成。
[0070]靠背框架10,由成为座椅靠背I的骨架的大致矩形框体构成,如图2所示,在靠背框架10的左右外侧面的下端部上,安装有为连结衬垫框架20而设置的左右连结托架11。
[0071]连结托架11,由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板金部件构成,从座椅侧面看形成为大致弓形形状,连结托架11的上端部与靠背框架10相连结,其下端部与衬垫框架20相连结。
[0072]在连结托架11上端部的左右外侧面上,安装有相对于衬垫框架20可旋转地连结靠背框架10的倾斜装置12。
[0073]倾斜装置12,由被公知的装置构成,如图2所示,由成为倾斜装置12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13,以及对靠背框架10向衬垫框架20 —侧施力的未图示的螺旋弹簧为主而构成。螺旋弹簧的一端部卡止于靠背框架10 —侧,另一端部卡止于衬垫框架20 —侧,详细来说是卡止于连结托架11上。
[0074]倾斜装置12,可锁定靠背框架10的旋转动作,可以将靠背框架10锁定在立起状态,通过拉伸未图示的操作带解除锁定,凭借螺旋弹簧的施力使靠背框架10向前方侧旋转,并折叠于衬垫框架20 —侧。
[0075]衬垫框架20,由成为座椅衬垫2的骨架的大致矩形框体构成,如图3所示,具备,以配置在左右侧方由板金部件构成的侧部框架21,连结各侧部框架21前方部分的前方连结管22,连结各侧部框架后方部分的后方连结管23,架设在前方连结管22上面的作为板状框架的盘式框架24,连结盘式框架24以及后方连结管23的多个弹簧部件26为主的构成件。
[0076]此外,弹簧部件26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乘客臀部支持部件。
[0077]在侧部框架21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上,通过将未图示的旋转螺栓紧固在座椅左右方向上,弹簧减震器47的上端部以可旋转状态与之相连结。
[0078]在前方连结管22上,安装有可旋转地连结装拆脚30的连结托架22a。连结托架22a通过将未图示的旋转螺栓紧固在座椅左右方向上,可旋转地支持装拆脚30的上端部。
[0079]在后方连结管23上,其下端部安装有可旋转地连结旋转连杆40的左右2个连结托架23a,其后端部安装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而配置的表皮钩挂部25。还有,在左右连结托架23a之间,安装有衬垫锁定装置50。
[0080]连结托架23a构成为,通过将未图示的旋转螺栓紧固在座椅左右方向上,可旋转地支持旋转连杆40的上端部,处于座椅收纳状态时位于比衬垫锁定装置50更靠前方的位置的构成。
[0081]表皮钩挂部25,是用于钩住构成座椅衬垫2的表皮2b的线型部件,如图3所示,由左右方向上长尺的钩挂主体部25a,弯曲钩挂主体部25a的左右两端、并使其沿后方连结管23的外缘而安装的安装部25b,以及使钩挂主体部25a的大致中央部分弯曲而形成的弯曲部25c构成。
[0082]钩挂主体部25a,比连结托架23a更向后方侧伸出而配置,处于与连结托架23a以及旋转连杆40互不干涉的位置关系。
[0083]弯曲部25c,由从钩挂主体部25a开始连续,上方向左右内侧方向倾斜的左右一对倾斜部分,以及连结各个左右倾斜部分的上端的水平部分构成。
[0084]弯曲部25c形成于,钩挂主体部25a中与衬垫锁定装置50相向的部分,处于与表皮钩挂部25和衬垫锁定装置50互不干涉的位置关系。
[0085]弹簧部件26,是支持相当于就座乘客臀部的位置的部件,由S型弹簧,或者被称作锯齿弹簧的波形线状部件构成。
[0086]多个弹簧部件26,如图3所示,在左右方向上隔开固定的间隔而配设,在前后方向上以大致平行的状态弯曲向前地延伸。
[0087]在3个弹簧部件26之中,如图3所示,形成为在左侧的弹簧部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