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座椅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908550阅读:来源:国知局
器47向上方施力的下降,连结在旋转连杆40上端的旋转轴42a上的座椅衬垫2,以及连结在座椅衬垫2上的装拆脚30,由于自重的重量以旋转轴42a为中心向座椅下方旋转。
[0134]伴随着座椅衬垫2以及装拆脚30向下方旋转,固定在装拆脚30上的传递连杆46c,同样以旋转轴42a为中心向座椅下方旋转。
[0135]结果,在传递主体部46a以传递旋转轴46b为中心向座椅下方旋转的同时,连结传递主体部46a和传递连杆46c的传递连杆旋转轴46d,相对于座椅衬垫2向前方侧相对移动。然后,形成装拆脚30与传递连杆46c —同向座椅后方侧旋转的构成。
[0136]衬垫锁定装置50,如图2或图9所示,是使啮合钩51在左右方向移动,并使之与撞针54相啮合的装置。
[0137]还有,衬垫锁定装置50,通过线缆部件55与未图示的操作杆相连结,可以通过拉伸操作杆来使啮合钩51从撞针54上脱离。详细来说,从啮合钩51可啮合于撞针54上的可啮合位置,可以通过拉伸操作杆来切换至不可啮合位置。
[0138]衬垫锁定装置50,如图9(a)所示,主要由啮合钩51、对啮合钩51向可啮合位置施力的施力弹簧52,以及动作板53构成。
[0139]啮合钩51具备,设置于上方部分,通过未图示的连结托架被衬垫框架20的后方连结管23在前后方向上轴支的钩旋转轴51a,以及设置于下方部分,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连结于动作板53上的连结销51b,以及被撞针54钩住的突出部51c。
[0140]通过啮合钩51以钩旋转轴51a为中心旋转,形成突出部51c在左右方向上移动,与撞针54时而啮合、时而卡止脱落的构成。还有,连结销51b穿过形成于动作板53上的未图示的贯通孔。
[0141]施力弹簧52,被缠绕在钩旋转轴51a上,一端是被啮合钩51钩住的自由端,另一端作为被衬垫框架20 —侧钩住的固定端而构成。
[0142]动作板53,一端通过连结销51b与啮合钩51相连结,另一端与线缆部件55相连结。
[0143]衬垫锁定装置50,当位于图9(a)所示的位置时,啮合钩51配置于可啮合位置。
[0144]此时,将啮合钩51从上方向收纳地板上的撞针54按压抵住时,啮合钩51会以钩旋转轴51a为中心,从座椅背面一侧看呈顺时针旋转,使突出部51c夹住撞针54,并再次通过施力弹簧52的施力回到可啮合位置。
[0145]详细来说,由于啮合钩51中的连结销51b可在动作板53上的3个贯通孔之间沿左右方向自由移动,形成突出部51c抵接在撞针54上,受到撞针54的压动而可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构成。
[0146]作为上述的结果,啮合钩51与撞针54啮合并被锁定。
[0147]当线缆部件55被从图9(a)所示的位置,向图9(b)所示的箭头方向拉伸时,动作板53通过连结销51b,使啮合钩51以啮合旋转轴51a为中心呈顺时针转动。最终,啮合钩51移动至不可啮合位置,使撞针54脱离并解除锁定。
[0148]此外,只要线缆部件55受到拉伸,啮合钩51总是受到向不可啮合位置的施力。若解除对线缆部件55的拉伸,啮合钩51便会回到可啮合位置。
[0149]连杆锁定装置60,如图2所示,是安装在旋转连杆40上的啮合钩61在上下方向移动,与撞针62时而啮合,时而卡止脱落的装置。
[0150]啮合钩61,配置于旋转连杆40中具有闭合截面构造的第I旋转连杆41的前侧壁部,安装于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上。
[0151]撞针62,安装于车体地板,特别是车体地板和收纳地板之间的阶梯状高低不平面上。撞针62之中,与啮合钩61啮合的未图示的脚连结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0152]连杆锁定装置60的解除锁定与脚锁定装置31的解除锁定同步。
[0153]通过这样构成,在可就座状态下,座椅主体可以稳定地被车体地板支持。
[0154]关于座椅收纳动作。
[0155]接下来,以图10及图11为基础,说明使车用座椅S从可就座状态移动至收纳状态的动作。
[0156]当车用座椅S处于图10(a)所示的可就座状态时,构成为座椅靠背I通过倾斜装置12被锁定为立起状态,座椅衬垫2被装拆脚30以及旋转连杆40从下方支持。
[0157]此时,在脚锁定装置31上,形成啮合钩32与撞针37相啮合的图4所示的锁定状
??τ O
[0158]下一步,在使车用座椅S从可就座状态移动至收纳状态时,例如,操作设置在座椅靠背I上面的未图示的操作带。
[0159]通过乘客拉伸操作带,如图10(b)所示,倾斜装置12的锁定被解除,座椅靠背I通过未图示的螺旋弹簧的施力,开始以旋转轴13为中心向座椅衬垫2侧折叠旋转。
[0160]当座椅靠背I被折叠至规定的旋转位置时,脚锁定装置31解除装拆脚30的啮合钩32与撞针37的锁定,旋转连杆40通过连杆施力弹簧的施力,为使座椅衬垫2移动至收纳位置而开始旋转。这时,由于活塞减震器47对座椅衬垫2向上方施力,伴随着锁定解除,座椅衬垫2向上弹起地移动。
[0161]此外,构成为,未图示的切换装置和脚锁定装置31被线缆部件39连结起来,当座椅靠背I被折叠至规定的旋转位置时,通过切换装置,线缆部件39的一端被拉伸,解除连结于线缆部件39另一端的脚锁定装置31的锁定。
[0162]关于脚锁定装置31,具体来说,当线缆部件39按图5所示的箭头发现被拉伸时,首先第I旋转板33会以第I旋转轴33a为中心,从座椅背面侧看呈逆时针旋转。然后,第I旋转板33抵接在第2旋转板34上,反抗施力弹簧36的施力,使第2旋转板34以第2旋转轴34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
[0163]第2旋转板34,通过连结销34c,以将动作板35向第2旋转板34侧拉近的方式旋转。详细来说,动作板35以动作旋转轴35a为中心逆时针旋转,从与第2动作轴34a抵接的位置向远离的位置移动。
[0164]与动作板35的旋转相连动,通过连结轴35b与动作板35连结起来的啮合钩32,以钩旋转轴32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伴随着啮合钩32的旋转,慢慢地啮合钩32从撞针37上脱离。
[0165]结果,当脚锁定装置31处于图5所示的位置时,变为啮合钩32从撞针37上解除锁定的状态。还有,通过线缆部件39总是向箭头方向被拉伸,脚锁定装置31维持不可锁定状态。
[0166]然后,当旋转连杆40为使座椅衬垫2移动至收纳位置而开始旋转时,装拆脚30与旋转连杆40的旋转相连动,开始向座椅衬垫2侧被折叠地旋转。
[0167]详细来说,装拆脚30的上端和旋转连杆40的上端通过传递部件46相连结,旋转连杆40的旋转通过传递部件46被传递给装拆脚30。结果,当旋转连杆40开始向座椅后方旋转时,装拆脚30便会向座椅衬垫2侧开始折叠旋转。
[0168]然后,当座椅衬垫2,如图11(a)所示,朝向收纳位置到达规定位置时,换言之,即旋转连杆40以及装拆脚30到达规定的旋转位置时,通过未图示的切换装置,线缆部件39的一端从被拉伸状态中解放,连结于线缆部件39的另一端的脚锁定装置31,从不可锁定状态切换至图6所示的可锁定状态。
[0169]关于脚锁定装置31,具体来说,当线缆部件39如图6所示,从被牵引状态中解放时,第I旋转板33便会以第I旋转轴33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第2旋转板34从第I旋转板33上解放,受到施力弹簧36的施力,以第2旋转轴34a为中心逆时针旋转,抵接于啮合钩32。
[0170]然后,第2旋转板34使啮合钩32以钩旋转轴32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啮合钩32受到通过连结轴35b连结的动作板35的限制,旋转至图6所示位置后静止。
[0171]最终,脚锁定装置31切换至可锁定状态。
[0172]通过上述一系列动作,如图11(b)所示,构成座椅主体的座椅衬垫2以及座椅靠背I被收纳于收纳位置,车用座椅S移动至收纳状态。移动至座椅收纳状态时,衬垫锁定装置50的啮合钩51与收纳地板上的撞针54相啮合。
[0173]关于座椅恢复动作。
[0174]接下来,以图12及图13为基础,说明使车用座椅S从收纳状态恢复至可就座状态的动作。
[0175]使车用座椅S从收纳状态恢复至可就座状态时,需如图12(b)所示,例如,乘客手动将座椅主体向上方拉起。此时,例如通过拉伸设置于座椅靠背I背面的未图示的操作杆,衬垫锁定装置50的锁定被解除。
[0176]旋转连杆40,由于拉起座椅主体的动作,为使座椅衬垫2移动至就座位置而以连杆旋转轴44为中心,向座椅前方侧旋转。
[0177]此时,装拆脚30与旋转连杆40的旋转相连动,从被折叠于座椅衬垫2侧的状态,以脚旋转轴30a为中心,向座椅前方侧旋转。
[0178]在座椅主体,如图13(a)所示,被完全向上方拉起的时刻,装拆脚30的啮合钩32与撞针37通过脚锁定装置31被锁定起来。
[0179]关于脚锁定装置31,具体来说,通过装拆脚30的啮合钩32按压抵住撞针37,如图7所示,啮合钩32以钩旋转轴32a为中心逆时针旋转从而夹持撞针37。
[0180]最终,脚锁定装置31恢复至啮合钩32啮合于撞针37的锁定状态。
[0181]然后,在拉起座椅主体后,将座椅靠背I从被折叠于座椅衬垫2侧的状态拉起至立起状态。
[0182]在座椅靠背1,如图13(b)所示,被拉起至规定的旋转位置时,恢复至可就座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