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空气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678821阅读:来源:国知局
所需的温度水平充分高,但同时因有效的马达20工作而导致用于车厢的加热所需的加热功率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发生如上所述的情况。在如上所述的模式中,向车厢的内部流入的空气被预热为贯流冷剂-空气-热交换器10时所需的最小温度。然后,被预热的上述空气在贯流加热热交换器11时,加热为所需的温度。
[0098]在高温-冷却剂循环系统7内,在加热热交换器11及冷却剂-空气-热交换器15中还可以连接用于相同车辆组件的温度调节或加热的其他热交换器。
[0099]当空气调节系统1以冷却设备模式工作时,制冷剂的冷凝热及过热降低热向低温-冷却剂循环系统8传递。此时,冷却剂通过栗23并通过三通阀21、22的位置来经过热交换器4及冷却剂-空气-热交换器25移送,并在冷却剂-空气-热交换器25内向周围空气送出。
[0100]相对于热交换器4,高温-冷却剂循环系统7被三通阀21、22阻断。
[0101]不仅高温-冷却剂循环系统7,而且低温-冷却剂循环系统8也可以通过三通阀21、22来与热交换器4相连接。通过上述三通阀21、22的单独位置,热交换器4不仅在高温-冷却剂循环系统7的内部合并,而且可在低温-冷却剂循环系统8的内部合并。
[0102]还可以借助在低温-冷却剂循环系统8的内部合并的冷却剂-空气-热交换器25来将周边空气利用为热源,在冷却剂-空气-热交换器25内,通过周边空气吸收的热量可在热交换器6内向制冷剂循环系统2传递。冷却剂借助栗23并通过冷却剂-空气热交换器25来移送。
[0103]并且,冷却剂循环系统8具有作为电池冷却剂来形成的热交换器27及与上述热交换器并列接触的热交换器26,例如,用于冷却汽车的电子组件的热交换器26。
[0104]此时,根据需要,且根据空气调节系统1的工作模式,可以以并列方式贯流的冷却剂-空气-热交换器25、热交换器26及电池冷却剂27可同时或单独地工作。通过三通阀29、30及栗23、24来控制功能。
[0105]因此,制冷剂的过热降低热及冷凝热通过热交换器4来向低温-冷却剂循环系统8的内部供给,在空气调节系统1以在冷却剂-空气-热交换器25内向周边空气送出的冷却设备模式工作时,同时借助如电池冷却器27使电池活性化,并借助热交换器26来冷却功率电子装置。当电池或功率电子装置冷却时,所吸收的热通过热交换器6向制冷剂循环系统2传递。
[0106]当空气调节系统1以热栗模式工作时,废热可通过热交换器6从低温-冷却剂循环系统8向制冷剂循环系统2的内部供给。
[0107]当热交换器6内需要向制冷剂传递的热量时,并且热量并不充分时,为了从周边空气或电子组件或电池供给追加的热量,并补偿最小量的热量,低温-冷却剂循环系统8也与电追加加热器28,例如,与电阻式加热装置一同形成。
【主权项】
1.一种汽车用空气调节系统(1),包括两个以上的冷却剂循环系统(7、8)及一个制冷剂循环系统(2),上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 压缩机(3),用于压缩制冷剂; 热交换器(4),用于使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却、液化; 膨胀机构(5);以及 热交换器¢),用于使二相制冷剂蒸发, 上述热交换器(4、6)作为冷却剂-制冷剂-热交换器,分别以在制冷剂循环系统(2)和一个以上的冷却剂循环系统(7、8)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方式形成,上述汽车用空气调节系统的特征在于, 上述制冷剂循环系统(2)包括: 热交换器(10),用于在向汽车的车厢供给的空气的质量流量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 元件(9),从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来看,上述元件(9)配置于上述热交换器(10)的前方,用于改变贯流横截面, 上述元件(9)及上述热交换器(10)配置于上述热交换器(4)和膨胀机构(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需要,并根据空气调节系统(1)的工作模式,热交换器(10)能够作为蒸发器或冷凝器来工作。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用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空气调节系统(1)的工作模式,元件(9)能够作为膨胀机构,尤其作为膨胀阀来工作,或者在通道完全被开放的情况下,尤其作为直通阀来工作。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制冷剂循环系统(2)包括内部热交换器(12),上述内部热交换器(12)用于在高压状态的制冷剂和低压状态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用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制冷剂循环系统(3)包括三通阀(13)及在内部热交换器(12)进行迂回的旁通路径(14),上述旁通路径(14)能够通过上述三通阀(13)来开放和关闭,并且能够以无级方式调整经过上述旁通路径(14)的流量的开放横截面。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制冷剂循环系统⑵的热交换器⑷以能够使第一冷却剂循环系统(7)的冷却剂贯流的方式形成,上述制冷剂循环系统(2)的热交换器(6)以能够使第二冷却剂循环系统(8)的冷却剂贯流的方式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制冷剂循环系统(2)的热交换器(4)以能够使第一冷却剂循环系统(7)的冷却剂及第二冷却剂循环系统(8)的冷却剂贯流的方式形成。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却剂循环系统(7)具有加热热交换器(11),通过制冷剂循环系统⑵向冷却剂循环系统(7)传递的热量能够通过上述加热热交换器(11)来传递为向汽车车厢供给的空气的质量流量。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用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制冷剂循环系统(2)的热交换器(10)及冷却剂循环系统(7)的加热热交换器(11)配置于一个通风道的内部,使得向汽车车厢供给的空气的质量流量依次经过热交换器(10)的热交换面,并经过加热热交换器(11)的热交换面来流动。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用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制冷剂循环系统(2)的热交换器(10)及冷却剂循环系统(7)的加热热交换器(11)配置于以相互分离的形态形成的两个通风道的内部,使得向汽车车厢供给的空气的质量流量一同相互独立地贯流热交换器(10)的热交换面及加热热交换器(11)的热交换面。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汽车用空气调节系统,包括两个以上的冷却剂循环系统及一个制冷剂循环系统。上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热交换器,用于使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却、液化;膨胀机构;以及热交换器,用于使二相制冷剂蒸发。上述热交换器作为冷却剂-制冷剂-热交换器,分别以在制冷剂循环系统和一个以上的冷却剂循环系统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方式形成。上述制冷剂循环系统还包括:热交换器,用于在向汽车的车厢供给的空气的质量流量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元件,从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来看,上述元件配置于上述热交换器的前方,用于改变贯流横截面。上述元件及上述热交换器配置于上述热交换器和膨胀机构之间。
【IPC分类】B60H1/32, B60H1/00
【公开号】CN105437909
【申请号】CN201510599413
【发明人】马克·格拉夫, 纳维德·杜拉尼, 罗伯托·代拉·罗韦雷
【申请人】汉拿伟世通空调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8日
【公告号】DE102014113526A1, US20160082805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