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安全带扭力杆的装夹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615441阅读:来源:国知局
和设置在安装板21上的支撑架22,安装板21的底面为平面,该安装板21的底部具有至少两个固定凸台21a,固定凸台21a内开设有两端贯穿的固定孔21b,固定孔21b内设置有固定螺栓9。安装板21的底面为平面,因此当本装夹夹具设置在水平面上并通过螺栓固定,能够保持稳定不晃动,使扭力杆装夹稳定。同时,螺栓固定的方式使安装板21固定快捷、方便,增加扭力杆装夹过程的便利性。
[0032]如图6所示,移动轴3包括同轴心设置的第一移动轴31和第二移动轴32,安装板21上设有连接孔5,第一移动轴31滑动穿设在连接孔5内,第二移动轴32滑动穿设在支撑架22上,第一移动轴31的一端与第二移动轴32的一端相对且相互固连。装夹板I垂直固连在第一移动轴31的另一端,在装夹板I上背向移动轴3的板面上开设有能与扭力杆端部的花键相配合卡接的花键槽4,支撑架22和装夹板I分别位于安装板21两侧,第二移动轴32的另一端为操作端32a。安装架2和安装板21对移动轴3形成两点支撑,使移动轴3在轴向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因此装夹板I始终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且装夹板I本身始终保持竖直,在对扭力杆进行装夹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扭力杆错位、偏移等,使扭力杆装夹稳定和方便。
[0033]如图3、图5、图6所示,驱动结构包括手柄6和长条板状的连接板7,手柄6的一端为握持端61,手柄6的另一端具有两条铰接臂62,铰接臂62的自由端端部为弯折部62a,两弯折部62a分别设置在第二移动轴32操作端32a的两侧,两弯折部62a的端部通过销轴8铰接在移动轴3的操作端32a上,连接板7为两块,两块连接板7分别位于第一移动轴31两侧,连接板7的一端均铰接在支撑架22上,连接板7的另一端分别一一对应铰接在两弯折部62a的弯折处。
[0034]限位机构设置在第一移动轴31和安装板21之间。具体地,如图1和图5所不,限位结构包括开设在第一移动轴31外壁上的导向槽31a,导向槽31a的长度方向与连接孔5的长度方向平行,连接孔5的孔壁上具有凸条51,凸条51位于导向槽31a内。由于凸条51位于导向槽31a内,两者滑动配合,这样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对第一移动轴31的移动进行导向,使移动轴3移动稳定、精准,方便对扭力杆的装夹。另外一方面,还能避免第一移动轴31周向转动,使扭力杆性能试验的过程中扭力杆不会出现转动、打滑的现象,因此扭力杆装夹稳定、试验精度高。
[0035]安全带中的扭力杆有长短之分,为了能对不同长度的扭力杆均能方便装夹,如图3所示,支撑架22上具有两根相互平行的支撑臂22a,安装板21的两相对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滑槽21c,两根支撑臂22a分别滑动插设在滑槽21c内,支撑臂22a上沿移动轴3长度方向开开设有长条状的调节孔10,滑槽21c的槽底与调节孔10相对开设有螺纹孔,在调节孔10内还设有能螺接到螺纹孔内的限位螺钉11。通过调节限位螺钉11在调节孔10中的位置,来调节支撑架22在安装板21上的位置,进而调节装夹板I与安装板21之间的间隙,使板装夹装置对于不同长度的扭力杆均能方便装夹。
[0036]本装置可以配合一块同样开设有花键槽4的固定板12配合使用。如图7所示,在使用时,首先将安装板21通过固定螺栓9固定在水平面上,然后向下扳动手柄6的握持端61,带动第一移动轴31和第二移动轴32向安装板21后方移动,使装夹板I与安装板21之间间隙减小,此时安装板21与固定板12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来安装扭力杆13。安装好扭力杆13之后,再向上扳动手柄6的握持端61,带动第一移动轴31和第二移动轴32向安装板21前方移动并锁定,使装夹板I上的花键槽4与扭力杆上的花键配合插接,完成扭力杆的装夹。此时,扭力杆两端通过花键与花键槽4相插接配合的方式得到了固定,能确保固定后扭力杆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能最真实的反映扭力杆扭动过程,继而能达到最精确的试验数据,使安全带试验能够和实车上试验得出的数据保持一致性。
[0037]实施例二
[0038]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驱动结构包括固连在支撑架22上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二移动轴32的端部固连。当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时,装夹板I较靠近安装板21,此时安装板21与固定板12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来安装扭力杆。当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能带动第二移动轴32轴向向安装板21前方移动,进而使装夹板I上的花键槽4与扭力杆上的花键配合插接,完成扭力杆的装夹。
[0039]实施例三
[0040]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限位结构也可以是在连接孔5的孔壁上开设条形的凹槽,该凹槽的长度方向与连接孔5的长度方向平行,在移动轴3的外壁上开设与该凹槽配合滑动的凸棱。
[0041]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42]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 1、装夹板;2、安装架;21、安装板;21a、固定凸台;21b、固定孔;21c、滑槽;22、支撑架;22a、支撑臂;3、移动轴;31、第一移动轴;31a、导向槽;32、第二移动轴;32a、操作端;4、花键槽;5、连接孔;51、凸条;6、手柄;61、握持端;62、铰接臂;62a、弯折部;7、连接板;8、销轴;9、固定螺栓;10、调节孔;11、限位螺钉;12、固定板;13、扭力杆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主权项】
1.一种汽车安全带扭力杆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夹装置包括装夹板(I)、安装架(2)和移动轴(3),所述移动轴(3)轴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2)上,在安装架(2)和移动轴(3)之间设有能防止移动轴(3)周向转动的限位结构,所述装夹板(I)垂直固连在移动轴(3)的一端且装夹板(I)位于安装架(2) —侧,在装夹板(I)上背向移动轴(3)的板面上开设有能与扭力杆端部的花键相配合卡接的花键槽(4),所述移动轴(3)和安装架(2)之间还设有能带动移动轴(3)轴向移动并在移动后进行锁定的驱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带扭力杆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包括安装板(21)和设置在安装板(21)上的支撑架(22),所述支撑架(22)和所述装夹板(I)分别位于安装板(21)两侧,所述移动轴(3)包括同轴心设置的第一移动轴(31)和第二移动轴(32),所述安装板(21)上设有连接孔(5),所述第一移动轴(31)滑动穿设在所述连接孔(5)内,所述第二移动轴(32)滑动穿设在所述支撑架(22)上,所述第一移动轴(31)的一端与第二移动轴(32)的一端相对且相互固连,上述装夹板(I)固连在第一移动轴(3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移动轴(32)的另一端为操作端(32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安全带扭力杆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手柄(6)和长条板状的连接板(7),所述手柄(6)的一端为握持端(61),手柄¢)的另一端具有两条铰接臂(62),所述铰接臂(62)的自由端端部为弯折部(62a),所述两弯折部(62a)分别设置在第二移动轴(32)操作端(32a)的两侧,所述两弯折部^2a)的端部通过销轴(8)铰接在移动轴(3)的操作端(32a)上,所述连接板(7)为两块,两块连接板(7)分别位于第一移动轴(31)两侧,两块连接板(7)的一端均铰接在所述支撑架(22)上,连接板(7)的另一端分别一一对应铰接在两弯折部(62a)的弯折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安全带扭力杆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开设在第一移动轴(31)外壁上的导向槽(31a),所述导向槽(31a)的长度方向与连接孔(5)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连接孔(5)的孔壁上具有凸条(51),所述凸条(51)位于所述导向槽(31a)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安全带扭力杆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1)的底面为平面,该安装板(21)的底部具有至少两个固定凸台(21a),所述固定凸台(21a)内开设有两端贯穿的固定孔(21b),所述固定孔(21b)内设置有固定螺栓(9)。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安全带扭力杆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2)上具有两根相互平行的支撑臂(22a),所述安装板(21)的两相对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滑槽(21c),两根支撑臂(22a)分别滑动插设在所述滑槽(21c)内,所述支撑臂(22a)上沿移动轴⑶长度方向开开设有长条状的调节孔(10),所述滑槽(21c)的槽底与调节孔(10)相对开设有螺纹孔,在调节孔(10)内还设有能螺接到所述螺纹孔内的限位螺钉(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安全带扭力杆的装夹装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汽车安全带扭力杆性能检测时,扭力杆装夹困难、稳定性差的问题。本汽车安全带扭力杆的装夹装置,包括安装架、移动轴和装夹板,移动轴轴向滑动设置在安装架上,在安装架和移动轴之间设有能防止移动轴周向转动的限位结构,装夹板垂直固连在移动轴的一端且装夹板位于安装架一侧,在装夹板上背向移动轴的板面上开设有能与扭力杆端部的花键相配合卡接的花键槽,移动轴和安装架之间还设有能带动移动轴轴向移动并在移动后进行锁定的驱动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扭力杆装夹稳定、方便,测试精确性高等优点。
【IPC分类】B60R22-46
【公开号】CN204323281
【申请号】CN201420796356
【发明人】金艳, 杨国斌, 马芳武, 吴成明, 冯擎峰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