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合金钢辙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5800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胶粘合金钢辙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胶粘合金钢辙叉,属于铁路道岔上的辙叉。
背景技术
目前铁路道岔上的辙叉常用的是高锰钢整体铸造辙叉,虽然能够满足无缝线路传递温度力的要求,但其寿命较短,仅为8000万吨公里/公里左右,且不能与无缝线路焊接;其后出现的长寿命合金钢组合辙叉,心轨与叉跟轨连接或采用栓接或采用焊接,间隔铁采用嵌入式结构,与钢轨轨腹间有缝隙,其寿命可达到2亿吨公里/公里,并可与线路钢轨焊接,但其纵向抗剪力达不到无缝线路传递温度力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延长辙叉的使用寿命,解决高锰钢整铸辙叉不能与线路焊接的问题,满足铺设无缝线路传递温度力的要求的胶粘合金钢辙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胶粘合金钢辙叉,包括心轨、叉跟轨、间隔铁、翼轨,其特征在于心轨、叉跟轨组装面由胶接层胶接,间隔铁为全断面,且与钢轨上、下颚及轨腹由胶接层胶接。
心轨、叉跟轨胶接并用螺栓紧固连接。间隔铁组装面与轨腹完全贴合胶接并用螺栓紧固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胶粘合金钢辙叉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无缝线路中历年最高、最低轨温计算,胶粘合金钢辙叉抗剪力(温度力)要求达到1800KN,抗列车冲击力要求达到1000KN,两项之和为2800KN,考虑安全系数1.3,要求辙叉最大抗剪力目标值为3640KN。心轨和叉跟轨采用胶接加栓接技术,比单纯栓接整体性好,与焊接工艺比质量相对稳定,且工艺简单,易操作。全断面间隔铁与轨腹由胶接层胶接,委托铁道部质检中心进行检验,最大剪力达到3900KN,试件未产生错动,因而可以确定胶粘合金钢组合辙叉设计抗剪力的目标值3640KN完全能达到。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胶粘合金钢辙叉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胶粘合金钢辙叉的最佳实施例,其中1翼轨2心轨3全断面间隔铁4叉跟轨5螺栓6胶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胶粘合金钢辙叉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图中画圈的位置为心轨2与叉跟轨4胶接部位。该胶粘合金钢辙叉,心轨2采用奥贝体合金钢,辙叉设计寿命为2.5亿吨公里/公里,叉跟轨4和翼轨1采用U75淬火高速轨,且可与线路钢轨焊接,心轨2与叉跟轨4之间采用胶接加栓接技术,使不同材质钢材形成完美的结合,翼轨1与心轨2、叉跟轨4之间采用全断面间隔铁3,并应用胶接技术。
如图2所示,全断面间隔铁3与钢轨的组装结构为全断面胶结结构,间隔铁3组装面与轨腹(指翼轨、叉跟轨或心轨的腹部)完全贴合,并用胶和玻璃丝布粘接。也可采用其他材料胶接,使辙叉的纵向抗剪力大幅度增加,能够满足传递无缝线路温度力的要求。
胶接接头采用全断面夹板钢轨粘接,粘接面积约为0.142平方米,经试验抗剪切强度达到3600KN。间隔铁组装试件采用的也是全断面胶接结构,粘接面积与胶粘合金钢辙叉翼轨与叉心粘接面积一致,经试验抗剪切强度达到3900KN。
权利要求1.胶粘合金钢辙叉,包括心轨、叉跟轨、间隔铁、翼轨,其特征在于心轨(2)、叉跟轨(4)组装面由胶接层胶接,间隔铁(3)为全断面,且与钢轨上、下颚及轨腹由胶接层(6)胶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粘合金钢辙叉,其特征在于心轨(2)、叉跟轨(4)胶接并用螺栓紧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粘合金钢辙叉,其特征在于间隔铁(3)组装面与轨腹完全贴合胶接并用螺栓紧固连接。
专利摘要胶粘合金钢辙叉,属于铁路道岔上的辙叉。包括心轨、叉跟轨、间隔铁、翼轨,其特征在于心轨、叉跟轨组装面由胶接层胶接,间隔铁为全断面,且与钢轨上、下颚及轨腹由胶接层胶接。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延长辙叉的使用寿命,抗剪力可达3640KN,满足铺设无缝线路传递温度力的要求等优点。
文档编号E01B7/12GK2765934SQ20052008135
公开日2006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8日
发明者冯增志, 武军, 刘本泉, 徐长渝, 卢耀荣, 吕关仁 申请人:济南铁路局工务器材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