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辆电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914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铁路车辆电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器,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铁路车辆的电加热装置。
技术背景随着城市铁路交通的迅速发展,车内设施结构设计更为人性化,为保证旅客身 体健康和旅途舒适,所以在铁路车辆的车厢内配置了电加热装置。现在铁路车辆普遍采用的电加热装置主要是靠空气对流辐射来传导热量,在电 加热装置的壳体内设置一组或多组发热元件,冷空气经过发热元件加热后,靠空气 自然对流使车厢内的空气变暖,由于热空气的比重轻于冷空气,所以经过加热的空 气会集中在电加热装置的上部,这样使电加热装置的正面上下出风温度不均匀,上 部温度会较高,下部温度就较低,对于在其附近的旅客会感觉不舒适,另外对电加 热装置壳体材料的耐热性能要求也会提高。受到铁路车辆车厢内的条件限制,配上 多台电加热装置必然会占用乘客活动的空间,给乘客造成很多不便,如果放置较少 的电加热装置,又起不到较好的加热作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将经过发热元件 加热后的热空气多层分流,空气对流速度快,出风温度均匀的铁路车辆电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嵌入放置在现有铁路车辆车厢内的 洁具柜等橱柜中的电加热装置,不另外占用车厢内的有限空间,安装维修简单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的铁路车辆电加热装置具有一个罩壳,其正面连接固定一个散热隔栅组,其底部设置有进风隔栅,在 所述罩壳和所述散热隔栅组形成的空间的内部,设置有发热元件,在发热元件的上 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板,发热元件的电控线路与接线盒连接,所述导流板固定在 所述罩壳的内壁上。所述导流板由下至上,宽度逐层增加。所述的发热元件可以为一组,设置在由 所述軍壳和所述,隔栅組形成的空间的下部。所述的发热元件也可以为多组,分 别设置在由所述导靝板分賜开的由所述翠壳和所述散热隔栅组形成的空间的各个层内。
所述进风隔栅的各栅条均向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底部沿所述散热隔栅组的方向倾 斜,各栅条之间的位置相互错开,且其在垂直方向上有部分重叠,所述散热隔栅组 的底部与所述罩壳的底部有一定间隙。所述罩壳的外沿周边设置为台阶状,其边缘 设置为供定位用的向外的翻边,所述散热隔栅组的边缘就固定在所述罩壳的台阶状 外沿周边上,在罩壳的外沿周边上固定有装饰型材。所述罩壳的内表面与所述导流 板的表面均设置有隔热层。
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铁路车辆电加热装置,通过多层导流板的设计, 将经过发热元件加热后的热空气分多层从正面的散热隔栅排出,使电加热装置的正 面的出风温度上下均勾,避免热空气集中在电加热装置的顶部,对于靠近电加热装 置的旅客,感觉会很舒适,并且可以加快空气对流的速度,使车厢内的空气快速升 温。另外,该电加热装置可以嵌入放置在现有铁路车辆车厢内的洁具柜等橱柜内, 底部进风隔栅的结构可以有效避免在清洁车厢时用的水进入电加热装置内,对于进 入其内部的少量的水也可以有效排除,避免造成发热元件的损坏,安装维修也简单 方便。

图l电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2图1的A-A剖视图3图2中I局部放大图
图4图2中II局部放大图
图5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5所示,罩壳l,散热隔栅组2,进风隔栅3,发热元件4,接线盒5, 导流板6,间隙7,翻边8,隔热层9,装饰型材IO,连接板ll。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l,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的铁路车辆电加热装置 具有一个罩壳l,其正面连接固定一个散热隔栅组2,其底部设置有进风隔栅3, 在罩壳1和散热,组2形成的空间的内部,设置有发热元件4,发热元件4的电控 线路与接线盒5连接,发热元件4为一组,设置在由罩壳1和散热隔栅组2形成的
空间的下部,因为经过加热后的空气比重会减小,所以热空气会上升,将发热元件4 设置在下部,可以在电加热装置的上部留有足够的用于空气对流的空间,加快空气对流的速度,使车厢内的空气快速升温。
在罩壳1和散热隔栅组2形成的空间的内部,设置至少一个导流板6,导流板6 设置的数量可根据内部空间的大小而定,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两个导流板6,将该电 加热装置的内部空间分为三层。导流板6固定在翠壳1的内壁上,如可以通过连接 板11等结构将导流板6连接固定在罩壳1的后壁上,也可以将导流板6的两边连接 固定在罩壳1两边的侧壁上。导流板6由下至上,宽度逐层增加,这样可以有效地 将经过发热元件4加热后的空气分流,在本实施例中被分为三部分,从散热隔栅组2 的上中下三层分别排出,这样加热后的热空气不会只集中在该电加热装置的顶部, 而是从散热隔栅组2上下均匀地排出,出风温度均匀,对于靠近电加热装置的旅客, 感觉会很舒适。散热隔栅组2上的栅条,均向下倾斜一定角度,这样有利于将加热 后的空气向下吹出,避免靠近车厢地面的空气不能被加热,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防水, 避免外界的水通过散热隔栅组2上栅条之间的缝隙进入电加热装置内部。
由于铁路车辆车厢内的空间有限,该电加热装置可以利用现有的车厢洁具柜等 橱柜,将其嵌入放置在橱柜内,由于现有的橱柜一般都是放置在车厢的地板上,所 以工作人员在清洗车厢的地板时,水会容易进入电加热装置内,造成发热元件的损 坏,为了避免水进入电加热装置内,同时为了使少量进入电加热装置内的水容易排 出,该电加热装置将位于其底部的进风隔栅3的各栅条设置为均向电加热装置的底 部并沿散热隔栅组2的方向倾斜,各栅条之间的位置相互错开,且其在垂直方向上 有部分重叠,散热隔栅组2的底部与罩壳1的底部设有一定间隙7,这样少量进入电 加热装置的水,会沿着倾斜的栅条汇集到罩壳1的底部,并通过间隙7流出该电加 热装置,不会集存在该电加热装置的内部,更不会损坏发热元件4。
罩壳l的外沿周边设置为台阶状,其边缘设置为供定位用的向外的翻边8,散热 隔栅组2的边缘就用螺钉固定在罩壳1的台阶状外沿周边上,并将翻边8通过螺钉 固定在橱柜的边框上,同时将装饰型材10通过螺钉固定在罩壳1的台阶状外沿周边 上。
在罩壳1的内表面设置有隔热层9,避免其内部的热量散失,在导流板6的表面 也设置有隔热层9,以减少各层间热量的影响。
实施例2,如图5所示,发热元件4可以设置为多组,分别设置在由导流板6分 隔开的由罩壳1和散热隔栅组2形成的空间的各个层内,本实施例设置两个导流板6, 将内部空间分为三层,相应的也就设置了三组发热元件4,导流板6将由进风隔栅3 进入的冷空气分流,每层冷空气经过相应的发热元件4加热后,热空气通过散热隔 栅组2排出,这样不但可以使出风温度上下均匀,而且提高了电加热装置内部空间 的利用率。
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中所述。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 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 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铁路车辆电加热装置,具有一个罩壳(1),其正面连接固定一个散热隔栅组(2),其底部设置有进风隔栅(3),在所述罩壳(1)和所述散热隔栅组(2) 形成的空间的内部,设置有发热元件(4),发热元件(4)的电控线路与接线盒(5) 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壳(1)和所述散热隔栅组(2)形成的空间的内部,所述发热元件(4) 的上方设置至少一个导流板(6),所述导流板(6)固定在所述罩壳(1)的内壁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车辆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6) 由下至上,宽度逐层增加。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车辆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元件 (4)可以为一组,设置在由所述軍壳(1)和所述散热隔栅组(2)形成的空间的下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车辆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元件 (4)可以为多组,分别设置在由所述导流板(6)分隔开的由所述罩壳(1)和所述散热隔栅组(2)形成的空间的各个层内。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项所述的铁路车辆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进风隔栅(3)的各栅条均向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底部沿所述散热隔栅组(2)的方向 倾斜,各栅条之间的位置相互错开,且其在垂直方向上有部分重叠;所述散热隔栅组(2)的底部与所述罩壳(1)的底部有一定间隙(7)。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路车辆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1) 的外沿周边设置为台阶状,其边缘设置为供定位用的向外的翻边(8),所述散热隔 栅组(2)的边缘就固定在所述罩壳(1)的台阶状外沿周边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铁路车辆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1) 的外沿周边上固定有装饰型材(10)。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铁路车辆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1)的内表面与所述导流板(6)的表面均设置有隔热层(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车辆电加热装置,具有一个罩壳,其正面连接固定一个散热隔栅组,其底部设置有进风隔栅,在罩壳和散热隔栅组形成的空间的内部,设置有发热元件,在发热元件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板,发热元件的电控线路与接线盒连接,导流板固定在罩壳的内壁上,导流板由下至上,宽度逐层增加,将热空气分多层从散热隔栅排出,使出风温度上下均匀。进风隔栅的各栅条之间的位置相互错开,在垂直方向上有部分重叠并向底部倾斜,散热隔栅组的底部与罩壳的底部有一定间隙,可以有效避免水进入该装置内,对于进入其内部的水也可以有效排除,避免造成发热元件的损坏,该电加热装置可以嵌入放置在现有铁路车辆车厢内的橱柜内,安装维修方便。
文档编号B61D27/00GK201021291SQ20072000579
公开日2008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25日
发明者刘振环, 周家林, 波 杨 申请人: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