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距调整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605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轨距调整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无砟轨道混凝土道床板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 及一种轨距调整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现有的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大多从国外引进,但通过现场施
工发现,釆用国外技术的钢轨调整器进行施工操作后,具有以下问题在 轨排组装后轨距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使用钢轨调整器架设后轨距普遍偏 小,大部分偏小-2mm。这样,虽然混凝土浇筑后能够达到国外对轨距士 2mm的要求,但是无法满足我国客运专线无碎轨道验收标准对轨距士lmm 的要求。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国外引进的钢轨调整器为分体式结构,即左 右两侧钢轨均采用独立的钢轨调整器支撑,这样在轨排架设后,双块式轨 枕中间的连接桁架钢筋有向内侧的挠度,导致轨底坡变大,轨距相应变小。 为了满足国内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对轨距士lmm的要求,我们尝试在混凝土
初凝前后通过拧松钢轨调整器,放散钢轨调整器向内侧的扭转应力,来实 现轨距变大的目的,但都收效甚微,且这种方法需要大量技术人员现场反 复观测和试验,在现场很难实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 供一种轨距调整定位装置,其结构简单、造价低且使用操作方便,轨距调 整精度高且能重复使用,能够满足轨排架设后其轨距偏小的调整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釆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轨距调整定 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简以及套装在套简内部左右两侧且二者间间距能够进行调整的两个支撑棒,所述两个支撑棒的外端部均设置有一个与 钢轨轨腰形状配合的梯形顶块,所述套简、两个支撑棒以及梯形顶块均位 于同一水平线上。
所述两个支撑棒与套简之间以螺紋方式进行连接,所述两个支撑棒与 套简的连接部设置有与套筒相配合的外螺紋。
所述套简为调整所述两个支撑棒间间距的调整件,并且所述两个支撑 棒上所设置外螺紋的螺紋方向相反。
所述套简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前后方向的销孔一和一个上下方向的销 孔二,所述销孔一和销孔二不在同一平面上且二者中对应安装有调整销钉 一和调整销钉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造价低且 拆装方便。2、使用操作简便,通过在同一旋转方向下旋转套装在左右两 个支撑棒外侧的套简,能够简易实现左右两个支撑棒相对套简进行同步伸 长或缩短的调整过程,并且左右两个支撑棒上所设置外螺紋的方向相反, 操作简便且调整精度高,能够满足轨排架设后其轨距偏小的调整需求,有 效地确保了轨距调整的精度,提高了工程质量,大大加快无砟轨道道床施 工中轨排调整的速度。3、能重复使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调整轨距后, 再进行混凝土浇注施工工序;待所浇注的混凝土终凝后,将本实用新型卸 下并运至下一工作点继续使用。4、适用范围广,主要适用于双块式无砟 轨道道床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轨距调整定位作业且在轨道轨距进行粗 调后进行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l一支撑棒一; 2 —支撑棒二; 3—梯形顶块;4一套简; 5—调整销钉一; 6—调整销钉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套简4以及套装在套简4内部左右两侧 且二者间间距能够进行调整的两个支撑棒,所述两个支撑棒的外端部均设 置有一个与钢轨轨腰形状配合的梯形顶块3,所述套简4、两个支撑棒以 及梯形顶块3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支撑棒为套装 在套简4左侧的支撑棒一 1和套装在套简4右侧的支撑棒二 2。
并且所述两个支撑棒与套简4之间以螺紋方式进行连接,所述两个支 撑棒与套简4的连接部设置有与套简4相配合的外螺紋。本实施例中,支 撑棒一1右端部设置的外螺紋为正螺紋,而支撑棒二 2左端部设置的外螺 紋为反螺紋。
所述套简4为调整所述两个支撑棒间间距的调整件,并且所述两个支 撑棒上所设置外螺紋的螺紋方向相反。所述套简4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前后 方向的销孔一和一个上下方向的销孔二,所述销孔一和销孔二不在同一平 面上且二者中对应安装有调整销钉一 5和调整销钉二 6。也就是说,实际 调整过程中,调整销钉一 5和调整销钉二 6为旋转套简4进而调整所述两 个支撑棒间间距的执行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首先,在需调整轨距的轨道内侧组装并布 设本实用新型,通常每隔2~3根轨枕的轨道内侧安装一套本实用新型, 具体是将支撑棒一 1的右端部和支撑棒二 2的左端部分别套装在套简4 的左右两侧,并使得所述两个支撑棒外端部设置的两个梯形顶块3分别抵 在轨道两侧的钢轨轨腰上,再对应将调整销钉一 5和调整销钉二 6分别贯 通插装在套简4上所开设的销孔一和销孔二中。
实际调整过程中,先对轨道轨距进行检测,如果轨距在验标允许偏差 范围内,则通过旋转调整销钉5和调整销钉二 6带动套简4在所述两个支 撑棒上旋转,使得支撑棒一1和支撑棒二2相对套简4均向外移动,直至左右两个梯形顶铁3受力均匀;之后,再次检测轨距,以保证轨距不变。 如果初次检测轨道轨距偏小,同样通过旋转调整销钉5和调整销钉二 6带动套简4在所述两个支撑棒上旋转,使得支撑棒一 1和支撑棒二 2相 对套筒4均向外移动并推动轨道左右两侧钢轨的轨腰恢复至设计位置,其
间需多次检测轨距,直到轨距满足验标要求为止,则调整轨距工序完成, 进入混凝土浇注施工工序。最后,在所浇注的混凝土终凝后,反向旋转调 整销钉5和调整销钉二 6,使得支撑棒一 1和支撑棒二 2相对套简4均向 内移动,直至两个梯形顶铁3脱离轨腰,将本实用新型运至下一工作点继 续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 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 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轨距调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4)以及套装在套筒(4)内部左右两侧且二者间间距能够进行调整的两个支撑棒,所述两个支撑棒的外端部均设置有一个与钢轨轨腰形状配合的梯形顶块(3),所述套筒(4)、两个支撑棒以及梯形顶块(3)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轨距调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 支撑棒与套简(4)之间以螺紋方式进行连接,所述两个支撑棒与套简(4) 的连接部设置有与套简(4)相配合的外螺紋。
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距调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简 (4)为调整所述两个支撑棒间间距的调整件,并且所述两个支撑棒上所设置外螺紋的螺紋方向相反。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距调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简 (4)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前后方向的销孔一和一个上下方向的销孔二,所述销孔一和销孔二不在同一平面上且二者中对应安装有调整销钉一 (5) 和调整销钉二 (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距调整定位装置,包括套筒以及套装在套筒内部左右两侧且二者间间距能够进行调整的两个支撑棒,所述两个支撑棒的外端部均设置有一个与钢轨轨腰形状配合的梯形顶块,所述套筒、两个支撑棒以及梯形顶块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且使用操作方便,轨距调整精度高且能重复使用,能够满足轨排架设后其轨距偏小的调整需求。
文档编号E01B35/02GK201321591SQ20082022837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2日
发明者曹德志, 杨宏伟, 潘玉军, 赵忠安, 郑连发, 辉 黄 申请人: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