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及其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166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及其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及其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轨道道路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及其检测装置,便于控制轨道交通车辆的停靠。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自火车实用新型以来得到广泛的发展,迄今轨道交通已经涵盖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磁悬浮列车、铁轨机车等。轨道交通车在不行驶的情况下停靠在轨道上,为了便于车辆的固定和避免车辆沿轨道溜车,挡车装置成为轨道交通车停靠的制动/ 止挡装置。现有技术的用于铁路等轨道交通的挡车装置也称之为铁鞋,该挡车装置由钢铁等金属材料制成,包括与轨道配合安装的底板和与底板一体形成的挡车臂,底板为配合与轨道安装,底板为长矩形板的尖板,横截面呈形的底板和向上与底板呈弧形斜坡的踏板。 当轨道车辆需要停靠时,将挡车装置的底板与轨道扣合,轨道车的车轮压在尖板上,车轮的前端面压靠于踏板形成的斜坡面,由此使得轨道车止动而避免前行或溜车;当轨道车需要行使是,将挡车装置从轨道上移动即可。上述现有技术的挡车装置在使用时,需人工检测其使用状态,若出现操作失误或者检测出错,则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亟需发展一种智能轨道交通挡车装置及监测系统,便于即时通讯监测挡车装置的状态并预警,成为当前轨道交通的挡车装置智能化发展的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及其检测装置,可减少对挡车装置的误判断操作并提高挡车装置的安全性能,便于检测轨道车辆的止动状态并提高轨道车止动的安全性。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的检测装置,其包括通信控制器和连接通信控制器的状态检测装置,所述状态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红外开关和第二红外开关。相对于水平面,所述第一红外开关呈竖直状态,所述第二红外开关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锐角。所述第一红外开关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红外发射器和第一红外接收器。所述第二红外开关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二红外发射器和第二红外接收器,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相对于第二红外接收器更靠近水平面。该检测装置还包括机械触动装置。所述机械触动装置位于所述的第一红外开关与所述的第二红开关之间。所述的机械触动装置包括滚动轮和位于滚动轮上方的磁控开关。所述的磁控开关包括套筒、联动轴、弹簧、磁铁以及干簧管,所述的滚动轮装于联动轴的下端,弹簧套于联动轴上,联动轴的上端连接磁铁,干簧管与磁铁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包括上述检测装置的挡车装置,其还包括制动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安装在该制动装置上,该制动装置包括一体形成的尖板、底板和踏板;所述尖板一端连接底板,踏板从底板的上端面向上竖直突起。所述踏板与底板连接处沿尖板方向的一面形成弧形的斜坡面。所述踏板从底板的上端面呈三角形向上竖直突起。该挡车装置还包括防护装置,所述的检测装置安装于该防护装置内。所述踏板的内部左右贯通中空形成空腔,所述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的检测装置安装于第一壳体内,第一壳体与检测装置安装于踏板的空腔内,第二壳体与踏板固定并将安装有检测装置的第一壳体同时与踏板封闭安装固定。该挡车装置安装于轨道上,尖板与轨道平行并覆盖于轨道上,所述踏板设有两侧翼并且扣合于轨道的两侧边。所述状态检测装置的第一红外开关竖直安装于第一壳体的底部并与轨道竖直安装,所述第二红外开关安装于第一壳体内并与踏板的斜坡面相交成一定角度。所述第二红外开关与踏板的斜坡面之间形成直角。该挡车装置还包括与检测装置连接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封闭安装于第一壳体所形成的竖直向上的天线空腔内,安装了天线装置的第一壳体的部分从踏板的一端露出来并连同天线装置一并封闭安装于第二壳体内。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挡车装置及其检测装置具有如下优点第一、脱离了现有技术的完全机械结构的制动装置,增加能够实现智能检测的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通过第一红外开关感测挡车装置是否与轨道接触安装的状态,通过第二红外开关感测轨道交通车辆的车轮是否压制于本实用新型挡车装置上,实现了全面的车辆状态检测;第三、通过智能化的检测装置,轨道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检测得知轨道交通车辆是否停靠并止动,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显示通讯装置的部分剖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显示天线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显示天线装置的部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0037]如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包括制动装置、通信装置和防护装置,通信装置装设于防护装置内,装设了通信装置后的防护装置与制动装置组装并通过固定结构固定一体。本实用新型的制动装置为现有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 例如现有技术的铁路轨道交通所应用的铁鞋,并依据现有技术的挡车装置的规格和结构制造,该制动装置采用金属材质制造。制动装置包括一体形成的尖板11、底板12和踏板13,尖板11延伸呈长方体矩形板,尖板11的一端形成梯形的薄板,尖板11另一端一体连接底板12,底板12的两侧边竖直向下弯折形成前、后两侧翼121、122以便于与轨道扣合安装,底板12的尾端上翘形成弧形的固定端14。踏板13从底板12的上端面呈三角形向上竖直突起,踏板13的内部左右贯通中空形成空腔131,踏板13与底板12连接处沿尖板11方向的一面形成弧形的斜坡面132。 使用时,尖板11压于轨道的表面,底板12的前后侧翼121、122扣于轨道的两侧边,轨道交通车辆的车轮的下端压制于尖板11的上表面,车轮的前端面压靠于踏板13形成的弧形斜坡面132,使得轨道交通车辆在压制制动装置的同时所形成的压力成为阻挡轨道交通车辆前行的反作用力,因此,轨道交通车辆挤压制动装置后不能滑行并实现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停靠的目的。再结合参阅图3,通信装置包括检测装置和与检测装置连接的天线装置30,检测装置包括通信控制器、与通信控制器连接的状态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集中安装于电路板上并封闭安装于防护装置内。状态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红外开关51、第二红外开关52和机械触动装置53,第一红外开关51包括第一红外发射器511和第一红外接收器512,第二红外开关52包括第二红外发射器521、第二红外接收器522。相对于水平面,所述的第一红外开关51呈竖直状态,且第一红外发射器511与第一红外接收器512之间呈平行设置;所述的第二红外开关52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锐角,且所述的第二红外发射器521与所述的第二红外接收器522之间呈平行设置;所述的机械触动装置53在较佳实施例中位于第一红外开关51和第二红外开关52之间,这样使得机械触动装置能够更加灵敏,当然不限于其他位置处。机械触动装置53包括滚动轮531和磁控开关,磁控开关包括联动轴532、弹簧 533、磁铁534、干簧管535以及用于封闭安装并容纳前述元件的套筒536,滚动轮531安装于联动轴532的下端,弹簧533套于联动轴532上,联动轴532的上端设置磁铁534,磁铁 534与干簧管535连接,滚动轮531受外力压迫通过磁铁534感应并传给干簧管535,干簧管535感测到滚轮531的受力状态并传输信号给通信控制器处理。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40,在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一个防护壳体。第一壳体20下端开口,内部中空形成容纳空腔21,第一壳体20的外形与踏板13的空腔131的形状一致并可以组装于踏板13的空腔131内,通信装置组装于电路板后可以从第一壳体20的下端开口装入容纳空腔21内,并将第一壳体20的下端开口封闭即可将通信装置封闭安装于第一壳体20内。第二壳体40大致呈倒置的U型弧状凸起,第二壳体40内部中空形成收容的空间, 第二壳体40与制动装置组装固定的一侧端开口形成开口端41,开口端41的两侧边形成两侧叶片42、43,第二壳体40的开口端41可以与踏板13的斜坡面132相对的一端组装,两侧叶片42、43夹持于踏板13的两侧面,并通过设置的螺纹孔451、452、453、妨4等固定结构与踏板13固定,进而实现与制动装置以及第一壳体20均固定一体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通信装置安装于第一壳体20内之后,再将第一壳体20安装于踏板 13的空腔131内,通过第二壳体40与踏板13固定并将安装通信装置的第一壳体13同时与踏板13封闭安装固定。将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完成的挡车装置安装于轨道上,尖板11与轨道平行并覆盖于轨道上,底板12的两侧翼121、122扣合于轨道的两侧边,状态检测装置的第一红外开关51竖直安装于第一壳体20的底部并与轨道竖直安装,第一红外发射器511和第一红外接收器512平行安装并分别与尖板11和底板12所在的水平面垂直,也分别与轨道竖直,第二红外开关52安装于第一壳体内20内并与踏板13的斜坡面相交成一定角度, 以减少太阳光照射影响红外光的灵敏度。在具体实施例中,为了增加第二红外开关52的收发信号的灵敏度,第二红外发射器521与第二红外接收器522平行设置,第二红外发射器 521和第二红外接收器522分别与尖板11或轨道所在水平面成一锐角角度A、B,并使得第二红外接收器522相对于第二红外发射器521更靠近第一壳体20的底部。机械触动装置 53竖直安装于第一壳体20内并使得滚动轮531从底板12的底端面的透孔中突露出来,使得滚动轮531位于底板12的两侧翼121、122所形成的凹形腔123内(图4所示),机械触动装置53位于第一红外开关51与第二红外开关52之间,与第一壳体20的底部竖直安装并与轨道竖直安装,使得滚动轮531接触并压于轨道的上面。状态检测装置封闭安装于第一壳体20内部,再将第一壳体组装于踏板13的空腔131内,天线装置30封闭安装于第一壳体20所形成的竖直向上的天线空腔22内,安装天线装置30的第一壳体20的部分从踏板13的一端露出来并连同天线装置30 —并封闭安装于第二壳体40内。如图5及图6,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30包括天线和用于保护并封闭容纳天线的防护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通信装置与外部实现无线通信的信号收发装置,由于天线装置安装于防护装置内部后并与挡车装置一并安装位于野外自然界中,为了避免天线装置受到风吹雨淋,或者安装过程中的跌落摔坏,将天线装置30内置于防护装置内,增加了天线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无线通信的信号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或者金属的屏蔽干扰作用,防护装置采用对无线信号不起屏蔽作用的非屏蔽信号的材质制造,可以采用塑料材质制造。如图5中,安装天线装置30的第一壳体20在具体实施例中采用塑料制造,与踏板13固定并保护第一壳体20的第二壳体40也采用塑料材质制造。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与轨道安装使用时,第一红外开关51用于感测挡车装置是否与轨道接触安装的状态,第一红外发射器511发射红外光至轨道,若挡车装置已经安装于轨道上,则轨道发射红外光使得第一红外接收器512接收到轨道发射的红外光,由此而感测得知挡车装置已经安装于轨道上的第一状态。由于轨道常年暴露于外部的自然环境中或者其他人为原因等因素可能导致的轨道生锈或者沾染污渍而可能影响第一红外开关51的感测信号的灵敏度,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机械触动装置53成为用于检测与轨道接触安装状态的第一联动检测装置,若挡车装置安装于轨道上时,滚动轮531与轨道接触时压迫弹簧533带动磁铁534产生磁场变化,干簧管535检测到磁铁534发生的磁场变化状态并传输该信号至通信控制器处理得知滚动轮531与轨道是否接触的第三状态,由此通过滚动轮531与轨道的机械压力传感的方式来判断本实用新型的挡车装置是否与轨道接触安装,保证了即使第一红外开关51受到轨道或外部的信号干扰时,仍能通过机械触动装置53的机械传感方式判断挡车装置是否与轨道安装接触。第二红外开关52感测轨道交通车辆的车轮是否压制于本实用新型挡车装置的踏板13的斜坡面132上,用于判断轨道交通车辆是否安全停靠并止动于本实用新型的挡车装置上的停靠的第二状态。第二红外开关52可以设置成与踏板13的斜坡面132大致垂直的方式,可以减少第二红外开关52 受自然光中的红外光谱的影响而误传输信号。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车辆的多个挡车装置可以构成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的通信系统。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挡车装置在现有技术的完全机械结构的制动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通信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挡车装置的检测装置实现了智能化检测判断挡车装置是否与轨道安全安装的同时,也便于及时准确检测得知轨道交通车辆是否停靠并止动于本实用新型的挡车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挡车装置构成的通信系统中,通信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挡车装置、收发器和中心控制装置,由于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受制于轨道之间的距离远的限制,使得挡车装置距离中心控制装置较远,影响信号的传输,或者挡车装置暴露于自然环境中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也易影响信号传输,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系统所设置的收发器提供了各挡车装置与中心控制装置之间通信的中继站的通信功能。收发器设置与距离中心控制装置远的挡车装置与中心控制装置之间,或者设置于需要增强通信信号强度的挡车装置与中心控制装置之间。
权利要求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检测装置包括通信控制器和连接通信控制器的状态检测装置,所述状态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红外开关和第二红外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水平面,所述第一红外开关呈竖直状态,所述第二红外开关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外开关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红外发射器和第一红外接收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红外开关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二红外发射器和第二红外接收器,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相对于第二红外接收器更靠近水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检测装置还包括机械触动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触动装置位于所述的第一红外开关与所述的第二红开关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触动装置包括滚动轮和位于滚动轮上方的磁控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控开关包括套筒、联动轴、 弹簧、磁铁以及干簧管,所述的滚动轮装于联动轴的下端,弹簧套于联动轴上,联动轴的上端连接磁铁,干簧管与磁铁连接。
9.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的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挡车装置还包括制动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安装在该制动装置上,该制动装置包括一体形成的尖板、底板和踏板;所述尖板一端连接底板,踏板从底板的上端面向上竖直突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与底板连接处沿尖板方向的一面形成弧形的斜坡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从底板的上端面呈三角形向上竖直突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挡车装置还包括防护装置,所述的检测装置安装于该防护装置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的内部左右贯通中空形成空腔,所述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的检测装置安装于第一壳体内,第一壳体与检测装置安装于踏板的空腔内,第二壳体与踏板固定并将安装有检测装置的第一壳体同时与踏板封闭安装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挡车装置安装于轨道上,尖板与轨道平行并覆盖于轨道上,所述踏板设有两侧翼并且扣合于轨道的两侧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检测装置的第一红外开关竖直安装于第一壳体的底部并与轨道竖直安装,所述第二红外开关安装于第一壳体内并与踏板的斜坡面形成一定角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红外开关与踏板的斜坡面之间形成直角。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挡车装置还包括与检测装置连接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封闭安装于第一壳体所形成的竖直向上的天线空腔内,安装了天线装置的第一壳体的部分从踏板的一端露出来并连同天线装置一并封闭安装于第二壳体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的挡车装置及其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通信控制器和连接通信控制器的状态检测装置,所述状态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红外开关和第二红外开关。所述检测装置的第一红外开关用于感测挡车装置是否与轨道接触安装完好,所述第二红外开关用于感测轨道交通车辆的车轮是否压制于本实用新型挡车装置上;第一红外开关及第二红外开关将感测到的信息发送给通信控制器,由通信控制器执行相应的指令。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智能检测车辆的停靠状态,而且可以检测感测装置与轨道之间的安装情况,实现了全面的车辆状态检测,可以及时向通信控制器发送检测信号,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文档编号B61K7/00GK201951488SQ20102068274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6日
发明者林威廉 申请人:北京爱国者精密仪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林威廉, 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