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共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011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公共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程、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地下轨道交通系统、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带道交通系统(自动人行道)、车站、桥塔等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对低速公共交通工具的开发不重视。如,由于没有低速公共交通工具,在小于2000米的短途路程和没有自行车时,乘客也必须去坐汽车、地铁。由于等车、上下地铁站的时间长,乘客完成小于2000米的短途路程需要耗费20-30分钟时间,并且票价同短途路程一样,运营的性价比很低。同时占用了大量的高速、长路途公共交通资源(因为汽车、地铁在高速、长路途的运营时,运营的性价比很高)。如果把城市划分为许多 个4公里长度的低速街区,在低速街区内的出行可以采用低速公共交通工具,如带道交通系统。带道交通系统,即自动人行道,最快2. 3米/秒,即8公里/小时,再叠加上人力步行在内的最高输送速度达到3.3米/秒,即12公里/小时。乘客采用带道交通系统完成小于2000米的短途路程(可到达低速街区内,距离目的地150米远的任何地点)仅需要耗费10分钟时间,而且节能、节油、票价低(0.5元/次)。带道交通系统可以完全代替低速街区内的其他公共交通,如汽车、地铁、自行车。如果乘客出行是长途路程,先采用带道交通系统到达汽车、地铁的车站,再换乘汽车、地铁。在城市公共快捷交通中,对高速、低速交通工具的系统性研究不重视,没有把高速交通工具和低速交通工具有机衔接成一个联合交通系统。如,由于地铁车站的间距小(1000米左右),地铁的运行时间太短(站台停车时间太长),平均运行速度上不去(30公里/小时)。使地铁的最高速度(135公里/小时)、高输送量受到限制。如果把地铁车站的间距拉长到3公里以上,达到3-3. 5公里,那么地铁的运行速度提高到75公里/小时,输送量将提高2-3倍。地铁车站之间的I. 5公里路程(一半车站间距)的输送任务,可以转换到带道交通系统方法解决(即自动人行道,8公里/小时左右,加上人力步行在内的输送时间大约11分钟)。这种高低速联合交通系统的全路程出行时间比单一地铁方式的全路程出行时间要缩短50%。在城市公共快捷交通中,对道路路口节点的换乘枢纽系统性研究不重视,没有对路口节点换乘枢纽系统的地下、地上建筑物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现有的地铁方式又存在以下缺点1、地铁投资大,大约6亿元/公里左右。2、地铁运行维护费用高,需要政府财政支出补贴。3、建设工期长,需要5年以上时间。4、地铁的观赏性差。5、不易改造,不可恢复原状。6、在特大暴雨、海嘯、地震、战争时,有被水淹没风险。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缺点,提供一种公共交通系统及其建造方法。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来达到。
发明内容[0007]内容 I。公共交通系统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系统,带道交通系统(2)、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带道交通系统(2)是指乘客采用循环输送带出行的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带道交通系统(2)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中包括有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设置在道路(21)路口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位置,路口中、路口角、路口边内、路口边夕卜、路口上方、路口下方;路口就是道路(21)之间的交汇节点处;其道路(21)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机动车道 路(21. I)、非机动车道路(21. 2)、地面步行道路(21. 3)、绿化带(21.4)、过街天桥(22)、过街地道(23);其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是交通流(人流、物流、车流)的综合换乘交流空间,即交通流的汇流、换流、整流、分流的节点空间;此外,公共交通系统还包括有下述构造结构在带道交通系统(2)中,带道交通系统(2)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种位置,地下、地面、空中;带道交通系统(2)还包括有自动扶梯装置(2. I)、自动人行道装置(2. 2)、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与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连接;自动人行道装置(2. 2)设置在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 3)和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⑷内;自动扶梯装置(2. I)设置在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内;自动人行道装置(2. 2)包括有输送段和上下进出段;其输送段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速度类型,快速主带道(2. 5)、慢速主带道(2. 6),其中快速主带道(2.5)的行走速度大于I米/秒;其中输送段设置在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 3)和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内;上下进出段设置在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内;在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中,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还包括有桥梁(5)、路口桥塔
(6)、轨道交通装置(7);在路口桥塔¢)内设置有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路口桥塔(6)设置在道路(21)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位置,路口中、路口角、路口边内、路口边外、路口上方、路口下方;在路口桥塔(6)上悬吊着或支承着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桥梁
(5)、轨道交通装置(7)。内容2。如内容I所述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建造方法,它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系统,带道交通系统(2)、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带道交通系统(2)是指乘客采用循环输送带出行的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带道交通系统(2)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中包括有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设置在道路(21)路口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位置,路口中、路口角、路口边内、路口边夕卜、路口上方、路口下方;路口就是道路(21)之间的交汇节点处;其道路(21)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机动车道路(21. I)、非机动车道路(21. 2)、地面步行道路(21. 3)、绿化带(21.4)、过街天桥(22)、过街地道(23);其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是交通流(人流、物流、车流)的综合换乘交流空间,即交通流的汇流、换流、整流、分流的节点空间;此外,公共交通系统的建造方法还包括有下述构造结构在带道交通系统(2)中,带道交通系统(2)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种位置,地下、地面、空中;带道交通系统(2)还包括有自动扶梯装置(2. I)、自动人行道装置(2. 2)、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与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连接;自动人行道装置(2. 2)设置在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 3)和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⑷内;自动扶梯装置(2. I)设置在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内;自动人行道装置(2. 2)包括有输送段和上下进出段;其输送段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速度类型,快速主带道(2. 5)、慢速主带道(2. 6),其中快速主带道(2. 5)的行走速度大于I米/秒;其中输送段设置在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和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内;上下进出段设置在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内;在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中,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还包括有桥梁(5)、路口桥塔
(6)、轨道交通装置(7);在路口桥塔¢)内设置有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路口桥塔(6)设置在道路(21)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位置,路口中、路口角、路口边内、路口边外、路口上方、路口下方;在路口桥塔(6)上悬吊着或支承着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桥梁
(5)、轨道交通装置(7);此外,公共交通系统的建造方法还包括有下述至少之一种建设制造工序,带道交通系统(2)建造工序、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建造工序;其中在带道父通系统(2)建造工序中,包括有下述建设制造工序工序2A.在路口交汇节点处建造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工序2B.建造带道交通系统(2)的自动扶梯装置(2. I)、自动人行道装置(2. 2)、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 3);工序2C.建造新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或者改造旧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工序2D.把带道交通系统(2)的进出口与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连接;把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的进出口与带道交通系统(2)的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连接;形成带道交通系统(2);其中在空中轨道父通系统(3)建造工序中,包括有下述建设制造工序工序3A.建造新的路口桥塔(6)或者改造旧楼成路口桥塔(6),路口桥塔(6)设置在道路(21)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位置,路口中、路口角、路口边内、路口边外、路口上方、路口下方;工序3B.在路口桥塔(6)内设置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⑷;工序3C.在路口桥塔(6)或者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上悬吊或支承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索吊桥梁(5. I)、索吊轨道梁(5. 2)、轨道交通装置(7);工序3D.在索吊桥梁(5. I)或者索吊轨道梁(5. 2)上悬吊或支承轨道交通装置
(7);形成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带道交通系统(2)有下述主要意义。由于在轨道交通之后增加了带道交通系统(30),可以使轨道交通(如地铁)的车站间距拉长到3-4公里,乘客的全路程出行时间缩短一半以上。轨道交通结束后,再采用带道交通系统(30)自动输送乘客I. 5公里水平路程,就可以到达公共交通的最远地点。假设乘客的路程有21. 5公里远,80公里/小时的轨道交通耗时15分钟,8公里/小时的带道交通系统(2)耗时11分钟,最终耗时26分钟完成20公里路程。这要比现在的地铁出行时间减少20分钟,S卩,高峰时的30公里/小时的轨道交通耗时43分钟,人力步行500米耗时10分钟,最终耗时53分钟完成21. 5公里路程,减少一半出行时间。因此只要乘客的路程超过20公里,这种高低速联合交通系统的全路程出行时间就比单一地铁方式的全路程出行时间要缩短50%。乘客的路程越长,全路程出行时间缩短的越多。带道交通系统(2)由于在轨道交通之后增加了带道交通系统(2),车站间距拉长到3-4公里,轨道交通(如地铁)还能够获得增加2-3倍客运输送量一这个巨大的交通效益。这样轨道交通(如地铁)的输送量将提高3倍。对于建造新的地铁工程,由于减少了 2/3车站数量,总投资还可以减少60%以上;对于改建的旧地铁工程,仅仅增加带道交通系统(30)的O. 3千万元/公里投资,就能够获得增加2-3倍客运输送量,相当于减少了 1-2条相同运力的建造新的地铁工程投资,大约5-16亿元/公里投资。这个交通效益是巨大的。此外,由于减少了停车次数,减少了 2/3车站的运行维护费用和能耗,又可以节约大量能源和费用。同理,在快速公交系统(BRT)之后,增加了带道交通系统(30),可以使快速公交系 统(BRT)的车站间距拉长到3-4公里,乘客的全路程出行时间缩短一半以上。路口桥塔(6)或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有下述主要意义。由于索吊桥梁(5. I)一一斜拉结构桥(5. 3)或悬索结构桥(5. 4)是最经济和性价比最高的桥梁,由于架空结构体⑴采用的路口桥塔(6)具有超过70米以上的结构高度,使路口桥塔(6)悬吊的斜拉结构桥(5. 3)、悬索结构桥(5.4)的经济跨度可超过500米。路口桥塔(6)、斜拉结构桥(5. 3)或悬索结构桥(5. 4)、轨道交通装置(7)三者相结合,创新构成了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空中轨道交通系统长达300-500米的跨距相当于城市中两条平行的主要道路之间的间距,也相当于两个公交汽车站之间的间距。因此,路口桥塔(6)解决了大跨度的、破坏景观小的、廉价的轨道交通装置(7)需要超高桥塔的难题;同时路口桥塔(6)能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的载体,也解决了道路立交、线路立交、车站站台、停车场地等等的交通空间需求难题;同时路口桥塔(6)能够作为城市小区商业枢纽中心的载体,也解决了写字楼层(4. 17)、商场层(4. 12)、旅店公寓层(4. 13)、文化娱乐层(4. 14)、仓库层(4. 15)等等的商业空间需求难题;同时路口桥塔(6)能够作为城市小区的物流枢纽中心的载体,利用轨道交通装置(7)的富裕运输能力进行快速物流运输,也减少了地面道路运输的流量。交通设备设施层(4.9)可以使城市风流加快通过路口桥塔¢),减少道路通风损失。路口桥塔(6)悬吊的斜拉结构桥(5. 3)、悬索结构桥(5. 4)可以作为公用基础设施
(30)的架空载体,也解决了的城市电力线路、电力接触网、照明系统、通信线路、给水管路、热力管路、燃气管路等等的公用基础设施(30)空间需求难题,不必在地下铺设各种公用管线。空轨交通还不破坏、不影响道路树木的生长,不破坏、不影响城市绿化。由于空轨交通的车厢(7. 2)高于地面15米以上,具有优良的城市观赏性,它还是一种城市旅游资源的架空运动载体。同时,路口桥塔(6)或者斜拉结构桥(5. 3)、悬索结构桥(5.4)可作为电动车辆的电力接触网线的架空载体。因为城市电动车辆,如无轨电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等,都需要电力接触网线供给电力。有了空中轨道交通,可以利用路口桥塔(6)或者斜拉结构桥(5. 3)、悬索结构桥(5.4)作为电力接触网装置(30. I)的架空载体,既简洁又美观、还节约投资。在路口桥塔(6)或者斜拉结构桥(5. 3)、悬索结构桥(5. 4)可以架设多条电力接触网线,可以达到每个车道都架设有电力接触网线状况。这将有力地推进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照明系统装置(26.2)是指城市、道路的照明系统,用以代替路边的路灯照明系统。由于路口桥塔(6)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投资回收期3年左右),由于空中桥梁
(5)可以作为城市电力线路、电力接触网、照明系统、通信线路、给水管路、热力管路、燃气管路等等公用基础设施(30),所以路口桥塔¢)、桥梁(5)的投资可以由商业投资方承担。因此,空中轨道交通的投资范围减少到仅仅只包括有轨道系统、车辆系统、电力系统、控制系统的设备投资。这种空中轨道交通的轨道系统、车辆系统、电力系统、控制系统的设备系统要比地铁交通的相同设备系统简单许多,因此,空中轨道交通的设备投资只有地铁交通的相同设备系统投资的一半。所以,空中轨道交通的单位投资额减少到O. 3亿元/公里以下,是地铁交通的单位投资额的1/20左右(地铁交通的单位投资额在6亿元/公里左右)。另外,空中轨道交通的运行维护费用也比地铁交通的运行维护费用低很多;空中轨道交通没有高昂的征地拆迁费用。最终,这种空轨交通甚至可以不需要政府财政投资建设和财政 支出补贴来运行维护。综合利用路口桥塔(6)作为索轨交通的桥塔、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的载体、物流枢纽中心载体和城市商业枢纽中心载体,可以完善地解决了城市公共交通这个棘手问题;综合利用路口桥塔(6)悬吊的斜拉结构桥(5. 3)、悬索结构桥(5. 4)作为公用基础设施(30)的架空载体,可以完善地解决了城市公用管线建设混乱这个棘手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来达到。内容3。根据内容I所述的公共交通系统或者内容2所述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⑷包括有下述楼层,商业层(4.21)、交通层(4. 11)中的空中车站层(4.6)或带道交通站层(4.7);其交通层(4. 11)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楼层,地下道路层(4. I)、地面道路层(4. 2)、空中道路层(4. 3)、地下车站层(4. 4)、地面车站层(4. 5)、换乘站层(4. 8)、交通设备设施层(4. 9)、停车库层(4. 10);其商业层(4. 21)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楼层,商场层(4. 12)、旅店公寓层(4. 13)、文化娱乐层(4. 14)、医疗健身层(4. 15)、仓库层(4. 16)、写字楼层(4. 17);在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中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2种交通设备设施,电梯、自动扶梯装置(2. I)、自动人行道装置(2. 2)。内容 4。根据内容I所述的公共交通系统或者内容2所述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公共交通系统中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交通系统,地下轨道交通系统
(I)、汽电车交通系统(24);在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带道交通系统(2)、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过街天桥
(22)、过街地道(23)、汽电车交通系统(24)相互之间的进出口的路口交汇节点处设置有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其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带道交通系统(2)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通过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相互之间连接成“联合公共交通系统”,使公共交通系统在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带道交通系统(2)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之间相互贯通延长;在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带道交通系统(2)、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过街天桥
(22)、过街地道(23)、汽电车交通系统(24)相互之间还包括有步行道路连接联通。内容5。根据内容I所述的公共交通系统或者内容2所述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建造方法,其 特征在于 在带道交通系统(2)的进出口与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的进出口的路口交汇节点处设置有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其带道交通系统(2)与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通过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连接成“联合公共交通系统”,使公共交通系统从带道交通系统(2)延长到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
(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还使机动车道路(21.I)两边的带道交通系统(2)联通;当带道交通系统(2)设置在空中位置时,带道交通系统(2)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种道路(21)的上方,机动车道路(21. I)、非机动车道路(21. 2)、地面步行道路(21. 3)、绿化带(21. 4)、过街天桥(22)、过街地道(23);这样可以为行人遮挡雨雪、烈日阳光;带道交通系统(2)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结构件桥梁(5)、支柱(5. 6);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
(2.3)设置在桥梁(5)中;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悬吊着或支承着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桥梁(5)、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支柱(5.6)支承着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桥梁(5)、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当带道交通系统(2)设置在地下或空中位置时,带道交通系统(2)的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 3)还包括有公用基础设施(30),公用基础设施(30)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电力线路、电力接触网装置(30. I)、照明系统装置(26. 2)、通信线路、给水管路、热力管路、燃气管路、空中道路层(4. 3)、广告装置(20);自动人行道装置(2.2)包括有水平向的或斜向的自动人行道装置(2. 2);其水平向的或斜向的自动人行道装置(2.2)的每一踏板连续段长度在150-4000米之间;在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 3)内包括有一层或多层结构层;在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 3)内设置有一层或多层交通层(4. 11) (2. 3. I);在同一交通层(4. 11) (2. 3. I)内设置有一条或多条水平向的或斜向的自动人行道装置(2.2);可提高几倍客运量。输送段和上下进出段内容6。根据内容I所述的公共交通系统或者内容2所述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自动人行道装置(2.2)的上下进出段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快速过渡带道(2. 7)、慢速过渡带道(2. 8)、变速过渡带道(2.9);快速主带道(2. 5)、快速过渡带道(2. 7)的行走速度在1-4米/秒之间,慢速主带道(2. 6)、慢速过渡带道(2. 8)的行走速度在O. 5-3. 25米/秒之间;变速过渡带道(2. 9)的行走速度在O. 5-4米/秒之间内变化;输送段与上下进出段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排列设置方式,并列、直列;输送段与上下进出段并列设置时,上下进出段并列设置在输送段的两边外;其中离开走出输送段的上下进出段或快速过渡带道(2. 7)在先,走入进入输送段的上下进出段或快速过渡带道(2. 7)在后;使进出、上下输送段的乘客不交叉接触;慢速过渡带道(2. 8)与输送段或快速过渡带道(2. 7)直列设置时,慢速过渡带道(2. 8)包括有一段,或者包括有多个不同速度的分段;变速过渡带道(2. 9)与输送段或快速过渡带道(2. 7)直列设置;慢速过渡带道(2. 8)或变速过渡带道(2. 9)设置在输送段或快速过渡带道(2. 7)的一端外或两端外;自动人行道装置(2.2)的两侧护壁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竖向的横向运动机构,竖向辊轮(2. 10)、竖向循环带(2. 11),其中竖向循环带(2.11)的行走速度与自动人行道装置(2.2)的踏板、扶手(2. 12)行走速度相同;这样可以避免乘客被固定的两侧护壁拉倒;自动人行道装置(2.2)的上方包括有循环运动的拉手(2.13),循环运动的拉手(2. 13)的行走速度与自动人行道装置(2. 2)的踏板、扶手(2. 12)行走速度相同;在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进出自动人行道装置(2. 2)等位置没有扶手(2. 12),这时乘客就可以使用循环运动的拉手(2. 13)保持稳定,不易拉倒;在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内还包括有一层或多层商业层(2.3.2);在同一交通层(4. 11) (2. 3. I)内还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路区,步行道路区、商业区;在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内设置有空调设备或采暖设备,以改善乘客的行走环境气候。内容7。根据内容I所述的公共交通系统或者内容2所述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中,在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的进出口与与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带道交通系统(2)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的进出口的路口交汇节点处设置有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其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与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带道交通系统(2)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通过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连接成“联合公共交通系统”,使公共交通系统从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延长到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带道交通系统
(2)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还使机动车道路(21. I)两边的带道交通系统(2)联通;在路口桥塔(6)上设置有一层或者多层桥梁(5);在同一桥梁(5)层内设置有一条或者多条轨道交通装置(7);在路口桥塔(6)的同一地面车站层(4.5)或空中车站层(4.6)内,设置有一条或者多条轨道交通装置(7);可提高儿倍客运量。内容8。根据内容I所述的公共交通系统或者内容2所述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中还包括有支柱(5. 6),支柱(5. 6)支承着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桥梁(5)、轨道交通装置(7);其路口桥塔(6)还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外来热源装置(15)、电波发射接收装置(16)、避雷装置(17)、交通设施装置(18)、商务仓储装置(19)、广告装置
(20)、电力接触网装置(30. I)、照明系统装置(26. 2);其桥梁(5)的结构形式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索吊桥梁(5. I)、索吊轨道梁
(5.2);路口桥塔(6)的结构体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塔楼(6. I)、塔架(6.2);路口桥塔出)的高度在15-1000米之间;几十米高的路口桥塔¢)为几百米长度的大跨度索吊桥梁(5. I)或索吊轨道梁(5. 2)提供了有效的结构高度;如采用钢结构的塔楼(6. I)或塔 架(6.2)的桥塔路口桥塔(6)可以容易拆除移走,方便道路改造;其轨道交通装置(7)包括有下述装置,轨道(7. I)或者轨道梁(7. 6)、车厢(7. 2)、驱动系统(7. 3)、控制系统(7. 4)、通信系统(7. 5)、广告装置(20);索吊桥梁(5. I)悬吊着轨道(7. I)或轨道梁(7. 6);轨道(7. I)或轨道梁(7. 6)悬吊着车厢(7. 2);车厢(7. 2)的内部包括有一层或多层乘客空间;多层乘客空间可以增加客运量,减少站台长度;车厢(7. 2)包括有绞车机构,在紧急情况时,绞车机构可以使车厢(7.2)自动安全降落到地面,让乘客逃生;车厢(7. 2)的底部包括有导向轮机构(7. 7),导向轮机构(7. 7)可以使车厢(7. 2)在站台内的位置固定、不会左右摇摆。内容9。根据内容8所述的公共交通系统或公共交通系统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索吊桥梁(5. I)或索吊轨道梁(5. 2)的结构形式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斜拉桥结构桥(5. 3)、悬索桥结构桥(5. 4);在索吊桥梁(5. I)或索吊轨道梁(5. 2)上还包括有带道交通系统(2)或公用基础设施(30),公用基础设施(30)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电力线路、电力接触网装置(30. I)、照明系统装置(26. 2)、通信线路、给水管路、热力管路、燃气管路、空中道路层(4. 3)、广告装置(20);索吊桥梁(5. I)或索吊轨道梁(5. 2)或轨道交通装置(7)设置在地面道路(21)的下述其中之一种位置上方,路中、路边、路外;带道交通系统⑵设置在索吊桥梁(5. I)的上方;包括有绞车机构的车厢(7. 2)设置在轨道交通装置(7)列车的前端或后端,包括有绞车机构的车厢(7. 2)是作为乘客的逃生设备,可以不载客,不占用站台长度。内容10。根据内容2所述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公共交通系统的建造方法还包括有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建造工序,它包括有下述建设制造工序工序1A.建造新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时或者改造旧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时,在路口交汇节点处建造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工序1B.建造新的带道交通系统(2)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或者改造旧的带道交通系统(2)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0087]工序1C.把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的进出口与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连接;把带道交通系统(2)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的进出口与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连接,形成创新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工序1D.其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与带道交通系统(2)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通过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连接成“联合公共交通系统”,使公共交通系统从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延长到带道交通系统(2)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工序1E.关闭旧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中的一部分车站,增大车站的间距,提高 车辆的运营速度,以提高客流量;在公共交通系统的建造方法中,带道交通系统(2)建造工序还包括有下述建设制造工序工序2E.其带道交通系统(2)与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通过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连接成“联合公共交通系统”,使公共交通系统从带道交通系统(2)延长到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在公共交通系统的建造方法中,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还包括有下述建设制造工序工序3E.其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与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带道交通系统(2)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通过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连接成“联合公共交通系统”,使公共交通系统从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延长到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带道交通系统(2)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 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具有如下突出优点I、廉价。政府投资小,或者不需要政府投资。2、节省。运行维护费用低,不需要政府财政支出补贴。3、见效快。建设工期短。如新楼房作为桥塔需要I年左右时间,利用已有楼房作为桥塔仅需几个月。4、环保。不破坏、不影响道路树木的生长,不破坏、不影响城市绿化。5、美观。具有优良的城市旅游观赏性。6、安全。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如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的绞车机构可以使车厢(7.2)自动安全降落到地面。7、没有被水淹没风险灵活。8、能够拆除,具有可恢复性。9、完善地解决了城市公共交通这个棘手问题。10、完善地解决了城市公用管线建设混乱这个棘手问题。11、完善地解决了城市旅游资源大面积开发问题。

下述附图中:数字标记中的“\”表示“或”意思,例如(1)\(2),表示(I)或⑵。数字标记中的“一”表示“至”意思,例如(1)-(4),表示⑴至(4),即表示⑴和⑵和(3)和⑷。[0097]图I是带道交通系统(2)的俯视图图2是在带道交通系统(2)的侧剖简图;其中左半图是A-A线的侧剖简图,有支柱(5. 6)支承着桥梁(5)、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 3),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设置在路口角;其中右半图是B-B线的侧剖简图,有索吊桥梁(5. I)悬吊着桥梁(5)、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 3),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设置在路口中。图3. I是自动人行道装置(2. 2)按快速过渡带道(2. 7)、变速过渡带道(2. 9)与快速主带道(2. 5)并列设置时的带道交通系统(2)及其建造方法的俯视图简图图3. 2是是自动人行道装置(2. 2)按快速过渡带道(2. 7)慢速过渡带道(2. 8)与快速主带道(2. 5)并列设置时的带道交通系统(2)及其建造方法的俯视图简图 图3. 3是两侧护壁有竖向辊轮(2. 10)或竖向循环带(2. 11)的自动人行道装置(2. 2)的侧视剖面简图图4. I是在路中的路口桥塔(6)上设置有斜拉结构桥(5. 3)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的侧剖简图图4. 2是在路中的路口桥塔(6)上设置有悬索结构桥(5. 4)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的侧剖简图图4. 3是在路中的路口桥塔(6)上设置有斜拉结构桥(5. 3)或悬索结构桥(5. 4)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的俯视剖面简图图5. I、图5. 2是在路口桥塔(6)上,在同一地面车站层(4.5)或空中车站层(4.6)层内,设置有4条轨道交通装置(7)的两种仰视剖面简图图6. I、图6. 2是在索桥(5)上方或者在支柱(5. 6)上方,设置有带道交通系统(2)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的侧视剖面简图图7. I、图7. 2是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的有单层、3层乘客空间的车厢(7. 2)的2种正剖简图图8是在路角的路口桥塔(6)上设置有斜拉结构桥(5. 3)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的侧视剖面简图图9是在路角的路口桥塔(6)上设置有斜拉结构桥(5. 3)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3)的俯视剖面简图图10是在路角的路口桥塔(6)上设置有斜拉结构桥(5. 3)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3)的侧视剖面简图图11是在路角的路口桥塔(6)上设置有斜拉结构桥(5.3)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3)的俯视剖面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从图I、图2、图3. 1—3. 3可知,是一种带道交通系统⑵及其建造方法。带道交通系统(2)及其建造方法包括有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汽电车交通系统(24);路口就是道路(21)之间的交汇节点处;其道路
(21)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机动车道路(21. I)、非机动车道路(21. 2)、地面步行道路(21. 3)、绿化带(21. 4)、过街天桥(22)、过街地道(23);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设置在道路(21)路口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位置,路口中、路口角的路口边外、路口上方;带道交通系统(2)设置在空中,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支撑着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带道交通系统(2)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种道路(21)的上方,机动车道路(21. I)、非机动车道路(21. 2)、地面步行道路(21. 3)、绿化带(21. 4)、过街天桥(22)、过街地道(23);带道交通系统(2)还包括有自动扶梯装置(2. I)、自动人行道装置(2. 2)、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与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连接;自动人行道装置(2. 2)设置在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 3)和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⑷内;自动扶梯装置(2. I)设置在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内;自动人行道装置(2. 2)包括有输送段和上下进出段;其输送段包括有快速主带道(2. 5);其中输送段设置在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和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内;上下进出段设置在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内;在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 3)内包括有2层结 构层;在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 3)内的上层设置有一层交通层(4. 11) (2. 3. I);在同一交通层(4. 11) (2.3. I)内设置有一条或多条水平向的或斜向的自动人行道装置(2.2)。在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 3)内的下层设置有一层商业层(2. 3. 2);在交通层(4. 11) (2. 3. I)内还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路区,步行道路区、商业区;在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内设置有空调设备或采暖设备。带道交通系统(2)还包括有自动扶梯装置(2. I)、自动人行道装置(2. 2)、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与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连接;自动人行道装置(2. 2)设置在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 3)和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⑷内;自动扶梯装置(2. I)设置在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内;自动人行道装置(2. 2)包括有输送段和上下进出段;其输送段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速度类型,快速主带道(2. 5)、慢速主带道(2. 6),其中快速主带道(2. 5)的行走速度大于I米/秒;其中输送段设置在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和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内;上下进出段设置在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内;此外,还包括有下述构造结构在带道交通系统(2)中,在带道交通系统(2)的进出口与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的进出口的路口交汇节点处设置有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其带道交通系统(2)与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通过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连接成“联合公共交通系统”,使公共交通系统从带道交通系统(2)延长到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
(4)还使机动车道路(21. I)两边的带道交通系统(2)联通;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包括有交通层(4. 11)、商业层(4.21);其交通层(4. 11)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3种,地下道路层(4. I)、地面道路层(4. 2)、空中道路层(4. 3)、地下车站层(4. 4)、地面车站层(4. 5)、空中车站层(4. 6)、带道交通站层(4. 7)、换乘站层(4. 8)、交通设备设施层(4. 9)、停车库层(4. 10);在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中还包括有商业层(4.21);其商业层(4.21)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商场层(4. 12)、旅店公寓层(4. 13)、文化娱乐层(4. 14)、医疗健身层(4. 15)、仓库层(4. 16)、写字楼层(4. 17);在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中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2种交通设备设施,电梯、自动扶梯装置(2. I)、自动人行道装置(2. 2)。自动人行道装置(2.2)的每一踏板连续段长度在300-500米之间;自动人行道装置(2.2)的上下进出段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快速过渡带道(2. 7)、慢速过渡带道(2. 8)、变速过渡带道(2. 9);快速主带道(2. 5)、快速过渡带道(2. 7)的行走速度在I. 0-3米/秒之间,慢速主带道(2. 6)、慢速过渡带道(2. 8)的行走速度在O. 5-0. 9米/秒之间;变速过渡带道(2. 9)的行走速度在O. 5-3米/秒之间内变化;输送段与上下进出段包括有并列、直列排列设置方式;输送段与上下进出段并列设置时,上下进出段并列设置在输送段的两边外;其中离开走出输送段的上下进出段或快速过渡带道(2. 7)在先,走入进入输送段的上下进出段或快速过渡带道(2. 7)在后;慢速过渡带道(2.8)与输送段或快速过渡带 道(2. 7)直列设置时,慢速过渡带道(2. 8)包括有一段,或者包括有多个不同速度的分段; 变速过渡带道(2. 9)与输送段或快速过渡带道(2. 7)直列设置;慢速过渡带道(2. 8)或变速过渡带道(2.9)设置在输送段或快速过渡带道(2.7)的一端外或两端外;自动人行道装置(2.2)的两侧护壁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竖向的横向运动机构,竖向辊轮(2. 10)、竖向循环带(2. 11),其中竖向循环带(2. 11)的行走速度与自动人行道装置(2.2)的踏板、扶手(2. 12)行走速度相同;这样可以避免乘客被固定的两侧护壁拉倒。自动人行道装置(2. 2)的上方包括有循环运动的拉手(2. 13),循环运动的拉手(2. 13)的行走速度与自动人行道装置(2. 2)的踏板、扶手(2. 12)行走速度相同;此外,在带道交通系统(2)建造工序中包括有下述建设制造工序工序2A.在路口交汇节点处建造新的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工序2B.建造新的带道交通系统(2)的其它部分;工序2C.建造新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
(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或者改造旧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工序2D.把带道交通系统(2)的进出口与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连接;把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的进出口与带道交通系统(2)的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连接;形成带道交通系统(2)工序2E.其带道交通系统(2)与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通过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连接成“联合公共交通系统”,使公共交通系统从带道交通系统(2)延长到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 ο实施例2。从图4. I、图4. 3、图5. 1-5. 2、图7. 1-7. 2可知,是在路中的路口桥塔
(6)上设置有斜拉结构桥(5. 3)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及其建造方法。在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中,包括有桥梁(5)、路口桥塔¢)、轨道交通装置(7);在路口桥塔¢)内设置有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在路口桥塔(6)上悬吊着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桥梁(5)、轨道交通装置(7);路口桥塔(6)设置在道路(21)的路口中、路口上方。在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的进出口与与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带道交通系统
(2)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的进出口的路口交汇节点处设置有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其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与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带道交通系统(2)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通过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连接成“联合公共交通系统”,使公共交通系统从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延长到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带道交通系统(2)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还使机动车道路(21. I)两边的带道交通系统(2)联通;在路口桥塔(6)上设置有一层或者多层桥梁(5);在同一桥梁(5)层内设置有一条或者多条轨道交通装置(7);在路口桥塔(6)的同一地面车站层(4.5)或空中车站层 (4.6)内,设置有一条或者多条轨道交通装置(7);可提高几倍客运量。路中桥塔(2)的结构体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塔楼(6. I)、塔架(6. 2),图4. I中的左路口桥塔(6)表示采用塔楼(6. I),右路口桥塔(6)表示它的上部采用塔架(6. 2)和下部采用塔楼(6. I)。路口桥塔(6)之间的距离在250-450米之间;路口桥塔(6)的高度超过60米。路口桥塔(6))悬吊着斜拉结构桥(5. 3),斜拉结构桥(5. 3)悬吊着索吊桥梁(5. I)或索吊轨道梁(5. 2)或轨道交通装置(7)。斜拉结构桥(5. 3)或索吊桥梁(5. I)或索吊轨道梁(5. 2)或轨道交通装置(7)设置在城市道路的中部。在路口桥塔(6)上每一个方向设置有2条轨道交通装置
(7);在路口桥塔(6)上,在同一地面车站层(4.5)或空中车站层(4.6)层内,设置有4条轨道交通装置(7)。轨道交通装置(7)包括有轨道(7. I)、车厢(7. 2)、驱动系统(7. 3)、控制系统(7. 4)、通信系统(7.5);车厢(7.2)包括有绞车机构、导向轮机构(7.7);车厢(7.2)的内部包括有1-4层乘客空间。在地面道路(21)上行驶有汽电车交通系统(24)。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⑷包括有交通层(4. 11)、商业层(4. 21);其交通层(4. 11)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3种,地下道路层(4. I)、地面道路层(4. 2)、空中道路层(4. 3)、地下车站层(4. 4)、地面车站层(4. 5)、空中车站层(4. 6)、带道交通站层(4. 7)、换乘站层(4. 8)、交通设备设施层(4. 9)、停车库层(4. 10);其商业层(4.21)包括有商场层(4. 12)、旅店公寓层(4. 13)、文化娱乐层(4. 14)、医疗健身层(4. 15)、仓库层(4. 16)、写字楼层(4. 17)。在路口桥塔(6)中,还包括有和设置有下述装置,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冷风力发电装置(13)、电波发射接收装置(16)、避雷装置(17)、广告装置
(20)、电力接触网装置(30. I)、照明系统装置(26. 2);在斜拉结构桥(5. 3)上还包括有和设置有下述多种带道交通系统(2)或公用基础设施(30),公用基础设施(30)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电力线路、电力接触网装置(30. I)、照明系统装置(26. 2)、通信线路、给水管路、热力管路、燃气管路、空中道路层(4. 3);其中在空中轨道父通系统(3)建造工序中,包括有下述建设制造工序工序3A.建造新的成路口桥塔(6)或者建造新的成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
(4)或者改造旧楼成路口桥塔(6),路口桥塔(6)设置在道路(21)的路口中、路口上方;[0136]工序3B.在路口桥塔(6)内设置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工序3C.在路口桥塔(6)或者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上悬吊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索吊桥梁(5. I)、索吊轨道梁(5. 2)、轨道交通装置(7);工序3D.在索吊桥梁(5. I)或者索吊轨道梁(5. 2)上悬吊轨道交通装置(7);形成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实施例3。从图4. 2、图4. 3、图5. 1-5. 2、图7. 1-7. 2可知,是在路中的路口桥塔
(6)上设置有悬索结构桥(5.4)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及其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悬索结构桥(5. 4)代替斜拉结构桥(5. 3);其塔楼(6. I)或塔架(6. 2)或索吊桥梁(5. I)或索吊轨道梁(5. 2)包括至少有下述其中一种材料,钢材、无机非金属纤维材 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先进复合材料(ACM)、金属与非金属纤维复合材料(11);其中无机非金属纤维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或先进复合材料(ACM)包括至少有下述一种材料,金属纤维、火成岩纤维、变质岩纤维、沉积岩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陶瓷纤维。采用无机非金属纤维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先进复合材料(ACM)、金属与非金属纤维复合材料(11)可以大大降低塔楼(6. I)或塔架(6. 2)或索吊桥梁(5. I)或索吊轨道梁(5. 2)的造价。尤其是火成岩纤维之中的玄武岩纤维,它的性价比是钢材的10倍左右,可以用它代替其它抗拉材料,而且不锈蚀和耐久性长。其余特征、功能同实施例2。实施例4。从图8、图9、图5. 1-5. 2、图7. 1-7. 2可知,是一种在路角的路口桥塔
(6)上设置有斜拉结构桥(5. 3)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及其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路口桥塔(6)设置在道路(21)的的路口的角部处,即交汇节点的角部处;每一个道路(21)的的交汇节点处设置1-2个路口桥塔(6)。其余特征、功能同实施例2。实施例5。从图10、图11、图5. 1-5. 2、图7. 1-7. 2可知,是一种在路角的路口桥塔
(6)上设置有斜拉结构桥(5. 3)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及其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路口桥塔(6)设置在道路(21)的的路口的角部处,即交汇节点的角部处;在每一个道路(21)的交汇节点处设置4个路口桥塔¢),其中的2个路口桥塔(6)悬吊一条斜拉结构桥(5.3)和轨道交通装置(7);其余特征、功能同实施例2。实施例6。从图6. I、图6. 2可知,是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及其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与带道交通系统(2)相结合;在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的索桥(5)上方或者在支柱(5.6)上方,设置有带道交通系统(2)的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
(2.3);其余特征、功能同实施例1-5。
权利要求1.公共交通系统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系统,带道交通系统(2)、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带道交通系统(2)是指乘客采用循环输送带出行的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带道交通系统(2)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中包括有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设置在道路(21)路口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位置,路口中、路口角、路口边内、路口边夕卜、路口上方、路口下方;路口就是道路(21)之间的交汇节点处;其道路(21)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机动车道路(21. I)、非机动车道路(21. 2)、地面步行道路(21. 3)、绿化带(21. 4)、过街天桥(22)、过街地道(23);此外,公共交通系统还包括有下述构造结构 在带道交通系统(2)中,带道交通系统(2)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种位置,地下、地面、空中;带道交通系统(2)还包括有自动扶梯装置(2. I)、自动人行道装置(2. 2)、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 3);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 3)与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连接;自动人行道装置(2. 2)设置在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 3)和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内;自动扶梯装置(2. I)设置在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内;自动人行道装置(2. 2)包括有输送段和上下进出段;其输送段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速度类型,快速主带道(2. 5)、慢速主带道(2. 6),其中快速主带道(2. 5)的行走速度大于I米/秒;其中输送段设置在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和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内;上下进出段设置在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内; 在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中,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还包括有桥梁(5)、路口桥塔(6)、轨道交通装置(7);在路口桥塔(6)内设置有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⑷;路口桥塔(6)设置在道路(21)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位置,路口中、路口角、路口边内、路口边外、路口上方、路口下方;在路口桥塔(6)上悬吊着或支承着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桥梁(5)、轨道交通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 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包括有下述楼层,商业层(4. 21)、交通层(4. 11)中的空中车站层(4.6)或带道交通站层(4.7); 其交通层(4. 11)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楼层,地下道路层(4. I)、地面道路层(4. 2)、空中道路层(4. 3)、地下车站层(4. 4)、地面车站层(4. 5)、换乘站层(4. 8)、交通设备设施层(4. 9)、停车库层(4. 10); 其商业层(4.21)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楼层,商场层(4. 12)、旅店公寓层(4. 13)、文化娱乐层(4. 14)、医疗健身层(4. 15)、仓库层(4. 16)、写字楼层(4. 17); 在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中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2种交通设备设施,电梯、自动扶梯装置(2. I)、自动人行道装置(2. 2)。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公共交通系统中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交通系统,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汽电车交通系统(24); 在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带道交通系统(2)、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过街天桥(22)、过街地道(23)、汽电车交通系统(24)相互之间的进出口的路口交汇节点处设置有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其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带道交通系统(2)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通过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相互之间连接成“联合公共交通系统”,使公共交通系统在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带道交通系统(2)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之间相互贯通延长; 在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带道交通系统(2)、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过街天桥(22)、过街地道(23)、汽电车交通系统(24)相互之间还包括有步行道路连接联通。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带道交通系统(2)的进出口与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的进出口的路口交汇节点处设置有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其带道交通系统(2)与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通过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连接成“联合公共交通系统”,使公共交通系统从带道交通系统(2)延长到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还使机动车道路(21. I)两边的带道交通系统(2)联通; 当带道交通系统(2)设置在空中位置时,带道交通系统(2)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种道路(21)的上方,机动车道路(21. I)、非机动车道路(21. 2)、地面步行道路(21. 3)、绿化带(21. 4)、过街天桥(22)、过街地道(23);带道交通系统(2)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结构件桥梁(5)、支柱(5.6);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设置在桥梁(5)中;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悬吊着或支承着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桥梁(5)、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支柱(5.6)支承着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桥梁(5)、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 当带道交通系统(2)设置在地下或空中位置时,带道交通系统(2)的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 3)还包括有公用基础设施(30),公用基础设施(30)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电力线路、电力接触网装置(30. I)、照明系统装置(26. 2)、通信线路、给水管路、热力管路、燃气管路、空中道路层(4. 3)、广告装置(20); 自动人行道装置(2.2)包括有水平向的或斜向的自动人行道装置(2.2);其水平向的或斜向的自动人行道装置(2.2)的每一踏板连续段长度在150-4000米之间; 在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内包括有一层或多层结构层;在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 3)内设置有一层或多层交通层(4. 11) (2. 3. I);在同一交通层(4. 11) (2. 3. I)内设置有一条或多条水平向的或斜向的自动人行道装置(2. 2)。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 自动人行道装置(2.2)的上下进出段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快速过渡带道(2. 7)、慢速过渡带道(2. 8)、变速过渡带道(2. 9);快速主带道(2. 5)、快速过渡带道(2. 7)的行走速度在1-4米/秒之间,慢速主带道(2. 6)、慢速过渡带道(2.8)的行走速度在O. 5-3. 25米/秒之间;变速过渡带道(2. 9)的行走速度在O. 5-4米/秒之间内变化;输送段与上下进出段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排列设置方式,并列、直列; 输送段与上下进出段并列设置时,上下进出段并列设置在输送段的两边外;其中离开走出输送段的上下进出段或快速过渡带道(2. 7)在先,走入进入输送段的上下进出段或快速过渡带道(2. 7)在后; 慢速过渡带道(2. 8)与输送段或快速过渡带道(2. 7)直列设置时,慢速过渡带道(2. 8)包括有一段,或者包括有多个不同速度的分段;变速过渡带道(2.9)与输送段或快速过渡带道(2. 7)直列设置;慢速过渡带道(2. 8)或变速过渡带道(2. 9)设置在输送段或快速过渡带道(2. 7)的一端外或两端外; 自动人行道装置(2.2)的两侧护壁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竖向的横向运动机构,竖向辊轮(2. 10)、竖向循环带(2. 11),其中竖向循环带(2. 11)的行走速度与自动人行道装置(2. 2)的踏板、扶手(2. 12)行走速度相同; 自动人行道装置(2. 2)的上方包括有循环运动的拉手(2. 13),循环运动的拉手(2. 13)的行走速度与自动人行道装置(2. 2)的踏板、扶手(2. 12)行走速度相同; 在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内还包括有一层或多层商业层(2.3.2);在同一交通层(4. 11) (2. 3. I)内还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路区,步行道路区、商业区;在条形建筑物或构筑物(2.3)内设置有空调设备或采暖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中,在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的进出口与与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带道交通系统(2)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的进出口的路口交汇节点处设置有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其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与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带道交通系统(2)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通过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连接成“联合公共交通系统”,使公共交通系统从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延长到地下轨道交通系统(I)或带道交通系统(2)或过街天桥(22)或过街地道(23)或汽电车交通系统(24);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还使机动车道路(21.I)两边的带道交通系统(2)联通; 在路口桥塔(6)上设置有一层或者多层桥梁(5); 在同一桥梁(5)层内设置有一条或者多条轨道交通装置(7);在路口桥塔¢)的同一地面车站层(4.5)或空中车站层(4.6)内,设置有一条或者多条轨道交通装置(7)。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中还包括有支柱(5. 6),支柱(5. 6)支承着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桥梁(5)、轨道交通装置(7); 其路口桥塔(6)还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外来热源装置(15)、电波发射接收装置(16)、避雷装置(17)、交通设施装置(18)、商务仓储装置(19)、广告装置(20)、电力接触网装置(30. I)、照明系统装置(26. 2); 其桥梁(5)的结构形式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索吊桥梁(5. I)、索吊轨道梁(5.2);路口桥塔(6)的结构体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塔楼(6. I)、塔架(6.2);路口桥塔(6)的高度在15-1000米之间; 其轨道交通装置(7)包括有下述装置,轨道(7. I)或者轨道梁(7. 6)、车厢(7. 2)、驱动系统(7. 3)、控制系统(7. 4)、通信系统(7. 5)、广告装置(20);索吊桥梁(5. I)悬吊着或支承着轨道(7. I)或轨道梁(7. 6);轨道(7. I)或轨道梁(7. 6)悬吊着或支承着车厢(7. 2);车厢(7. 2)的内部包括有一层或多层乘客空间;车厢(7. 2)包括有绞车机构;车厢(7. 2)的底部包括有导向轮机构(7. 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索吊桥梁(5. I)或索吊轨道梁(5.2)的结构形式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斜拉桥结构桥(5. 3)、悬索桥结构桥(5. 4);在索吊桥梁(5. I)或索吊轨道梁(5. 2)上还包括有带道交通系统(2)或公用基础设施(30),公用基础设施(30)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电力线路、电力接触网装置(30. I)、照明系统装置(26. 2)、通信线路、给水管路、热力管路、燃气管路、空中道路层(4. 3)、广告装置(20);索吊桥梁(5. I)或索吊轨道梁(5.2)或轨道交 通装置(7)设置在地面道路(21)的下述其中之一种位置上方,路中、路边、路外;带道交通系统⑵设置在索吊桥梁(5. I)的上方; 包括有绞车机构的车厢(7. 2)设置在轨道交通装置(7)列车的前端或后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程、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公共交通系统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系统,带道交通系统(2)、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其特征在于在带道交通系统(2)或空中轨道交通系统(3)中,包括有路口节点商业交通枢纽换乘楼(4);路口就是道路(21)之间的交汇节点处;其道路(21)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机动车道路(21.1)、非机动车道路(21.2)、地面步行道路(21.3)、过街天桥(22)、过街地道(23);路口节点枢纽换乘楼(4)设置在道路(21)路口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位置,路口中、路口角、路口边内、路口边外、路口上方、路口下方。公共交通系统投资小或不需要政府投资,运行维护费用低,建设工期短,还能够发挥出地铁的高速高客运量功能。完善解决了公共交通问题。
文档编号E01B1/00GK202577079SQ20112028567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日
发明者王铁, 王梦恕, 张雁, 尹凌青, 吕怀民, 吕屾 申请人:吕怀民, 吕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