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伤仪及探伤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349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探伤仪及探伤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探伤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探伤仪及探伤车。



背景技术:

轨道是铁路轨道的主要组成部件,其作用在于引导列车车轮前进,承受来自车轮的巨大压力,并将压力转移到轨枕上。列车在加速和制动过程中以及通过轨道接缝、弯道和岔道时,会对轨道造成摩擦、挤压、弯曲和冲击作用,在这些作用下,轨道不可避免的产生疲劳损伤和缺陷。为了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铁路系统需要经常对轨道进行探伤检测,以探测轨道的轨头和轨腰范围内(包括接头附近)的疲劳缺陷和焊接缺陷,以及轨底锈蚀和月牙掉块、轨头压溃等损伤情况,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随着我国列车运行里程的增加和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轨道损伤速度逐渐加快,对轨道检测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安装有超声波检测机构的探伤车得到了推广和应用。超声波探伤车根据轨道损伤反射的超声回波来检测轨道的损伤,在进行轨道探伤时,必须使超声波探头对准轨道截面的几何中心线,如果轨道没有损伤,超声波探头就可以接收到比较强的轨底回波信号,如果轨道有损伤,超声波探头就会收到损伤回波信号,从而检测出轨道的损伤。现有的探伤车上一般采用轮式探头,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保证探伤轮始终与轨道接触,以保证轮式探头能够对轨道进行检测。

但是由于探伤车运行的不平稳,会发生探伤轮与轨道顶面分离的现象,不能使探伤轮始终与轨道顶面接触,而导致检测不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探伤仪及探伤车,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探伤车进行轨道探伤时,由于运行不平稳使探伤轮不能始终与轨道顶面接触,导致检测不准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探伤仪,包括设置有探伤轮的探伤轮架以及与探伤车连接的固定架,所述探伤轮架和所述固定架之间设置有活动架;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活动架之间设置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压迫所述活动架,使与所述活动架连接的探伤轮压在轨道的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架包括第一活动架和第二活动架;所述第一活动架的一侧与所述固定架连接,且能相对所述固定架活动;所述第二活动架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架上,另一端与所述探伤轮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弹性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带有充气口的气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气囊的充气口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气囊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一活动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紧杆,所述压紧杆上设置有螺纹部,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部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压紧杆的第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第一活动架上,第二端穿过所述固定架上的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握持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活动架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在竖直方向上抬起或降下所述活动架。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架与所述探伤轮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靠轮;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活动架之间设置有横推机构,所述横推机构用于对所述活动架施加向所述轨道的力,使所述靠轮抵靠在所述轨道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探伤车,所述探伤车上安装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探伤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探伤仪及探伤车,该探伤仪安装在探伤车的两侧,在探伤车的带动下,沿着轨道行走。该探伤仪包括设置有探伤轮的探伤轮架以及与探伤车连接的固定架,探伤轮架和固定架之间设置有活动架;固定架和活动架之间设置压紧机构,压紧机构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压迫活动架,使与活动架连接的探伤轮压在轨道的顶面。在探伤过程中,由于探伤车运行不平稳,使得探伤轮与轨道顶面分离而导致检测不准,设置压紧机构能有效将探伤轮压在轨道的顶面,提高了探伤工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探伤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探伤仪的固定架和活动架的总装图;

图3为图1所示探伤仪的第一活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探伤仪的第二活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探伤仪的压紧机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探伤仪的压紧机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探伤仪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探伤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探伤轮;20-探伤轮架;30-固定架;31-第一支撑板;32-横杆;33-第二支撑板;34-第一安装槽;40-活动架;41-第一活动架;411-连接板;412-轴架;413-固定轴;414-直线轴承;415-直线轴承座;416-第二安装槽;42-第二活动架;421-横臂;422-矩形管;423-靠轮支撑梁;424-支撑轮外横板;50-靠轮;60-支撑轮;71-气囊;711-充气口;72-压紧杆;721-握持部;81-升降杆;82-卡紧块;83-球头拉杆;90-气动弹簧;100-探伤仪;201-车轮;202-探伤车控制盒;203-藕合液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探伤仪100,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有探伤轮10的探伤轮架20以及与探伤车连接的固定架30,探伤轮架20和固定架30之间设置有活动架40;固定架30和活动架40之间设置压紧机构,压紧机构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压迫活动架40,使与活动架40连接的探伤轮10压在轨道的顶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探伤仪100安装在探伤车的两侧,在探伤车的带动下,沿着轨道行走。在探伤车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颠簸,使得探伤轮10与轨道顶面分离而导致检测不准,设置压紧机构对活动架40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带动与活动架40连接探伤轮架20向下运动,进而将探伤轮架20上的探伤轮10压在轨道的顶面,提高了探伤工作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活动架40包括第一活动架41和第二活动架42;第一活动架41的一侧与固定架30连接,且能相对固定架30活动;第二活动架42的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一活动架41上,另一端与探伤轮架20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如图2所示,固定架30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板31,两个第一支撑板31之间通过平行设置的横杆3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横杆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横杆32之间平行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板33,两个第二支撑板33之间设置有第一安装槽34。

如图3所示,第一活动架41包括平行设置的连接板411和轴架412。连接板4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板31的底端活动连接,如采用螺钉连接,使连接板411能够相对第一支撑板31活动。轴架412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轴架412与连接板411固定连接,比如可以是焊接或一体成型。两个轴架412之间平行设置有两个固定轴413,每个固定轴413上套设有直线轴承414,每个直线轴承414的外部还安装有直线轴承座415,在轴架412和固定轴413围成的平面内设置有与第一安装槽34平行的第二安装槽416。

如图4所示,第二活动架42包括两个水平设置的横臂421,两个横臂421之间依次平行设置有矩形管422、靠轮支撑梁423和支撑轮外横板424。矩形管422与直线轴承座415固定连接,靠轮支撑梁423上设置有靠轮50,靠轮支撑梁423和支撑轮外横板424之间设置有支撑轮60。

进一步地,压紧机构包括弹性元件,可以是螺旋弹簧或气动弹簧等等。

优选地,如图5所示,压紧机构为带有充气口711的气囊71,通过充气装置如打气筒对气囊71充气,通过调节充气量,能灵活控制对活动架40的压迫程度,使与活动架40连接的探伤轮10能始终紧压在轨道的顶面,并且在探伤的过程中由于探伤车的运行速度较快,气囊71还能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使探伤车及探伤仪100的运行更平稳。

气囊71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是:固定架3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气囊71的充气口711穿过第一通孔,并固定在固定架30上;气囊71的底部固定在第一活动架41上。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一安装槽34上,气囊71的充气口711穿过第二通孔并通过螺栓固定。气囊711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安装槽416上。这种连接方式更方便对气囊71进行充气。当然,也可以将气囊7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安装槽34与第二安装槽416上,充气口711设置在第一安装槽34与第二安装槽416之间的气囊本体上。

如图6所示,压紧机构还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压紧机构包括压紧杆72,压紧杆72上设置有螺纹部,固定架30上设置有与螺纹部相配合的螺纹孔;压紧杆72的第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一活动架41上,第二端穿过固定架30上的螺纹孔。通过旋转压紧杆72对第一活动架41施加向上或者是向下的力,将探伤轮10压在轨道的顶面,使用这种结构,在完成探伤作业后,还以将探伤轮10抬起与轨道分离,对探伤轮10起到保护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螺纹孔设置在第一安装槽34上,压紧杆72的第一端可转动的固定第二安装槽416上。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压紧杆72的第二端设置有握持部721,便于旋转压紧杆72。握持部721可以是手轮、摇把等等。

进一步地,固定架30和活动架40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用于在竖直方向上抬起或降下活动架40。在结束探伤工作后,可用升降机构将活动架40抬起,进而带动与活动架40连接的探伤轮架20,最终使探伤轮架20上的探伤轮10与轨道分开,可以有效改善探伤工作结束后探伤轮10还与轨道接触造成探伤轮10磨损的技术问题,延长了探伤轮10的使用寿命。

如图2和图7所示,进一步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杆81和固定件;升降杆81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活动架41上,第二端穿过固定架30上的第二通孔,且第二端能带动第一活动架41上下移动;固定件用于将升降杆81的第二端固定在固定架30上。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第二通孔设置在第一安装槽34上,升降杆81的第一端通过球头拉杆83固定位于第二安装槽416上。

固定件可以是单独设置的卡环,当需要抬起活动架40时,将卡环卡在第一安装槽34和升降杆81的第二端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7所示,固定件为卡紧块82,卡紧块82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固定端固定在固定架30上,具体为第一安装槽34上,活动端能绕固定端转动,且活动端上的设置有卡槽,卡槽用于卡住升降杆81的第二端。这样的设置方式能避免固定件丢失,在使用时更为方便快捷。升降杆81的第二端上设置有垫片,且垫片的直径大于卡槽,防止升降杆81的第二端从卡槽中脱落。

还可以在升降杆81的第二端上设置连接孔;固定件可以为设置在固定架30上的挂钩。当需要抬起活动架40时,用挂钩挂住连接孔即可。当然,挂钩也可以用凸轴代替。

进一步地,活动架40与探伤轮架20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靠轮50;固定架30和活动架40之间设置有横推机构,横推机构用于对活动架40施加向轨道的力,使靠轮50抵靠在轨道上。

在探伤车运行不平稳产生颠簸或者是轨道轨距发生变化时,能通过横推机构对活动架40施加向轨道的力,使活动架40相对轨道移动,进而带动设置在活动架40上的靠轮50,使靠轮50能始终抵靠在轨道上,达到使探伤轮10横向保持在钢轨上的目的,有效缓解了现有技术中探伤车进行轨道探伤时,由于探伤车运行不平稳以及轨道轨距的变化使探伤轮10从轨道上跌落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探伤作业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靠轮50抵靠在轨道的内侧,能有效防止探伤轮10从轨道的内侧跌落。当然,也可以使靠轮50抵靠在轨道的外侧或者设置两个靠轮50分别抵靠在轨道的两侧,以适应不同的作业环境。

进一步地,横推机构包括弹性元件,可以是螺旋弹簧或橡胶杆等等。

优选地,如图1所示,弹性元件为气动弹簧90;气动弹簧90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架30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活动架42上。气动弹簧90与螺旋弹簧相比具有速度相对缓慢、动态力变化不大、容易控制等优点,而且本身轻便、安装方便,不需要对探伤仪100的结构做出较大的调整,即可实现安装,也不会过大的增加探伤仪100的重量。

气动弹簧90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是:气动弹簧90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架30的第一支撑板31上,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活动架42的横臂421上。当探伤车运行不平稳以及轨道轨距发生变化时,气动弹簧90推动横臂421向轨道外侧移动,与横臂421连接的靠轮支撑梁423向轨道外侧移动,使靠轮50紧贴在轨道的内侧,有效防止了探伤轮10从轨道上跌落。

横推机构还可以是可伸缩的推杆;推杆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架30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活动架42上。优选地,推杆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具有体积小、精度高等特点,能够对靠轮50进行更为精密的调节。

横推机构也可以是伸缩架;伸缩架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架30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活动架42上。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探伤仪100,包括设置有探伤轮10的探伤轮架20以及与探伤车连接的固定架30,探伤轮架20和固定架30之间设置有活动架40;固定架30和活动架40之间设置压紧机构,压紧机构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压迫活动架40,使与活动架40连接的探伤轮10压在所述轨道的顶面。本实施例提供的探伤仪100安装在探伤车的两侧,在探伤车的带动下,沿着轨道行走,在探伤车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颠簸,使得探伤轮10与轨道顶面分离而导致检测不准,设置压紧机构能有效将探伤轮10压在轨道的顶面,提高了探伤工作的准确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探伤车,如图8所示,探伤车上安装有实施例1所述的探伤仪100。

本实施例提供的探伤车具有能够在轨道上行走的车轮201,并且在探伤车的两侧均安装有探伤仪100,在车轮201的带动下,能够实现双轨探伤,有效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8所示,探伤车上还安装有探伤车控制盒202,探伤车控制盒202的作用是用来控制探伤仪100及相关设施供电以及控制探伤车的行走、停止,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探测情况随时停止探伤,对伤轨进行标记。

如图8所示,探伤车上设置有藕合液桶203,内装藕合液,在探伤作业的过程为探伤仪100随时添加藕合液。

藕合液桶203的下方还安装有探伤采集箱,用于采集探伤数据,可与外接处理器,如电脑连接,对数据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探伤车,该探伤车上安装有实施例1所述的探伤仪100,由于探伤仪100上设置有压紧机构,当探伤车运行产生颠簸时,压紧机构在竖直方向上压迫活动架40,使与活动架40连接的探伤轮10压在轨道的顶面,提高了探伤工作的准确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