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蹬及铁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12509发布日期:2023-01-13 04:46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脚蹬及铁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铁道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脚蹬及铁道车辆。


背景技术:

2.脚蹬是铁路货车必要的附属部件,主要用于操作人员上下车辆时使用。脚蹬最下一阶距离轨道面的高度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不能超500mm。
3.在现有技术中,铁路货车用的脚蹬主要采用铆接或焊接的方式直接固定在车体的侧面或端部,但是,根据用户的需求,部分车辆在设计时需要车体在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非常靠近铁路机车车辆限界,导致脚蹬会干涉下部限界,出现安全事故,而若将脚蹬设置得过高,不便于操作人员上下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脚蹬及铁道车辆,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脚蹬设置过低,会干涉下部限界,脚蹬设置得过高,不便于操作人员上下车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脚蹬包括:支撑件,设于车体上;脚蹬件,包括脚蹬部、挂载部和支撑部,所述脚蹬部与所述挂载部连接,并穿设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脚蹬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吊装组件,设于所述车体上;其中,在所述脚蹬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吊装组件设于所述挂载部内,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支撑件分离,在所述脚蹬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吊装组件与所述挂载部分离,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支撑件相抵触。
6.进一步地,所述吊装组件包括:两个支撑套,相对设于所述车体上;吊杆,两端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支撑套内;其中,在所述脚蹬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吊杆的中部设于所述挂载部内,在所述脚蹬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吊杆的中部与所述挂载部分离。
7.进一步地,所述吊杆包括:吊装部;两个连接部,分别设于所述吊装部的两端;两个转动部,分别穿设于相对应的所述支撑套,并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吊装部的端部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挂载部的截面形状为勾状,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转动部和所述吊装部均成角度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吊装部平行。
10.进一步地,所述脚蹬件的两侧设有防跳台,所述吊装组件上可转动式地设有止动件;在所述脚蹬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止动件与所述防跳台相抵触,在所述脚蹬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止动件与所述防跳台相分离。
11.进一步地,所述防跳台朝向所述车体的端面上设有第一限位件。
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具有开口的通槽,所述脚蹬部穿设于所述通槽。
13.进一步地,所述脚蹬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开口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设于所述支撑件上。
14.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铁道车辆,包括车体和所述的脚蹬。
15.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6.在现有技术中,铁路货车运行时,各部件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侵入铁路机车车辆限界,因此脚蹬的尺寸会随着车辆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一旦确定位置,将通过铆接和焊接直接固定到车辆上。根据用户的需求,部分车辆在设计时需要车体在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非常靠近铁路机车车辆限界,这就造成脚蹬最下一阶距离轨道面可能小于500mm,从而出现侵入铁路机车车辆限界的情况,这样严重影响了行车的安全性。但若将脚蹬设置得过高,可以保证行车的安全性,但不便于上下车。
17.本技术由于支撑件设于车体上,所以,可以通过车体支撑支撑件,脚蹬件包括脚蹬部、挂载部和支撑部,脚蹬部与挂载部连接,并穿设于支撑件与支撑部连接,脚蹬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吊装组件设于车体上,所以,通过车体支撑吊装组件,当行车时,使脚蹬部位于第一位置,吊装组件设于挂载部内,支撑部与支撑件分离,吊装组件通过挂载部吊起脚蹬部,以提高脚蹬部的高度,即提高脚蹬部与轨道面的距离,使脚蹬部的底部不干涉下部限界,保证行车安全,当需要上下车时,使脚蹬部位于第二位置,吊装组件与挂载部分离,支撑部与支撑件相抵触,通过支撑件支撑支撑部,以降低脚蹬部的高度,即减小脚蹬部与轨道面的距离,便于上下车。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脚蹬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脚蹬的安装示意图;
20.图3为图1中脚蹬的后视图;
21.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铁道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参见图1-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脚蹬包括:支撑件1、脚蹬件2和吊装组件3。
23.支撑件1设于车体4上。
24.脚蹬件2包括脚蹬部2-1、挂载部2-2和支撑部2-3,脚蹬部2-1与挂载部2-2 连接,并穿设于支撑件1与支撑部2-3连接,脚蹬部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25.吊装组件3设于车体4上。
26.其中,在脚蹬部2-1位于第一位置时,吊装组件3设于挂载部2-2内,支撑部 2-3与支撑件1分离,在脚蹬部2-1位于第二位置时,吊装组件3与挂载部2-2分离,支撑部2-3与支撑件1相抵触。
27.支撑件1可以为车体4的侧梁。
28.挂载部2-2的数目可以为两个,可以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29.挂载部2-2设于脚蹬部2-1朝向支撑件1的端面。
30.挂载部2-2可以设于脚蹬部2-1的底部,支撑部2-3可以设于脚蹬部2-1的顶部,以增加脚蹬部2-1的行程,以保证在脚蹬部2-1位于第一位置时,脚蹬部2-1 尽可能的远离轨道面,同时,也保证在脚蹬部2-1位于第一位置时,脚蹬部2-1尽可能的靠近轨道面。
31.在现有技术中,铁路货车运行时,各部件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侵入铁路机车车辆限界,因此脚蹬的尺寸会随着车辆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一旦确定位置,将通过铆接和
焊接直接固定到车辆上。根据用户的需求,部分车辆在设计时需要车体在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非常靠近铁路机车车辆限界,这就造成脚蹬最下一阶距离轨道面可能小于500mm,从而出现侵入铁路机车车辆限界的情况,这样严重影响了行车的安全性。但若将脚蹬设置得过高,可以保证行车的安全性,但不便于上下车。
32.本技术由于支撑件1设于车体4上,所以,可以通过车体4支撑支撑件1,脚蹬件2包括脚蹬部2-1、挂载部2-2和支撑部2-3,脚蹬部2-1与挂载部2-2连接,并穿设于支撑件1与支撑部2-3连接,脚蹬部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吊装组件3设于车体4上,所以,通过车体4支撑吊装组件3,当行车时,使脚蹬部2-1位于第一位置,吊装组件3设于挂载部2-2内,支撑部2-3与支撑件1分离,吊装组件3通过挂载部2-2吊起脚蹬部2-1,以提高脚蹬部2-1的高度,即提高脚蹬部2-1与轨道面的距离,使脚蹬部2-1的底部不干涉下部限界,保证行车安全,当需要上下车时,使脚蹬部2-1位于第二位置,吊装组件3与挂载部2-2分离,支撑部2-3与支撑件1相抵触,通过支撑件1支撑支撑部2-3,以降低脚蹬部2-1的高度,即减小脚蹬部2-1与轨道面的距离,便于上下车。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吊装组件3包括:吊杆3-1和两个支撑套3-2。
34.两个支撑套3-2相对设于车体4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套3-2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车体4上,以保证连接牢靠。
35.吊杆3-1两端分别设于两个支撑套3-2内,以通过两个支撑套3-2支撑吊杆3-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吊杆3-1在支撑套3-2内动作,同时,也为了便于安装,吊杆3-1的直径小于等于支撑套3-2的直径。
36.其中,在脚蹬部2-1位于第一位置时,吊杆3-1的中部设于挂载部2-2内,在脚蹬部2-1位于第二位置时,吊杆3-1的中部与挂载部2-2分离。
37.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行车时,使脚蹬部2-1位于第一位置,在支撑套3-2内操作吊杆3-1,使吊杆3-1的中部设于挂载部2-2内,吊杆3-1的中部通过挂载部2-2 吊起脚蹬部2-1,以提高脚蹬部2-1的高度,即提高脚蹬部2-1与轨道面的距离,使脚蹬部2-1的底部不干涉下部限界,保证行车安全。当需要上下车时,使脚蹬部 2-1位于第二位置,在支撑套3-2内操作吊杆3-1,使吊杆3-1的中部与挂载部2-2 分离,以便操作脚蹬部2-1,降低脚蹬部2-1的高度,即减小脚蹬部2-1与轨道面的距离,便于上下车。
38.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吊杆3-1包括:吊装部3-11、两个连接部3-12和两个转动部3-13。
39.两个连接部3-12分别设于吊装部3-11的两端。
40.两个转动部3-13分别穿设于相对应的支撑套3-2,并与连接部3-12背离吊装部3-11的端部连接。
4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脚蹬部2-1位于第一位置时,吊装部3-11设于挂载部2-2 内,吊装部3-11通过挂载部2-2吊起脚蹬部2-1,以提高脚蹬部2-1的高度,即提高脚蹬部2-1与轨道面的距离,使脚蹬部2-1的底部不干涉下部限界,保证行车安全。在脚蹬部2-1位于第二位置时,操作转动部3-13,转动部3-13通过连接部3-12 带动吊装部动作,以使吊装部3-11与挂载部2-2分离,以便操作脚蹬部2-1,降低脚蹬部2-1的高度,即减小脚蹬部2-1与轨道面的距离,便于上下车。
4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吊装部3-11进入挂载部2-2或脱离挂载部2-2,挂载部2-2
的截面形状为勾状,连接部3-12与转动部3-13和吊装部3-11均成角度设置。
4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脚蹬部2-1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时,操作转动部 3-13,使转动部3-13在支撑套3-2内转动,转动部3-13通过连接部3-12带动吊装部3-11转动,改变吊装部3-11的位置,以使吊装部3-11脱离挂载部2-2,同时,吊装部3-11也与挂载部2-2错开,继而,可以使脚蹬部2-1下降,降低脚蹬部2-1的高度,即减小脚蹬部2-1与轨道面的距离,便于上下车。在脚蹬部2-1由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时,操作转动部3-13,使转动部3-13在支撑套3-2内反向转动,转动部3-13通过连接部3-12带动吊装部3-11转动,改变吊装部3-11的位置,以使吊装部3-11设于挂载部2-2内,吊装部3-11通过挂载部2-2吊起脚蹬部2-1,以提高脚蹬部2-1的高度,即提高脚蹬部2-1与轨道面的距离,使脚蹬部2-1 的底部不干涉下部限界,保证行车安全。
44.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12与转动部3-13之间的夹角可以为锐角、钝角或直角,连接部3-12与吊装部3-11之间的夹角可以为锐角、钝角或直角。而为了便于操作转动部3-13以带动连接部3-12转动,同时,也为了便于制作,优选地,连接部3-12与转动部3-13之间的夹角为直角,连接部3-12与吊装部3-11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45.为了便于操作转动部3-13以带动连接部3-12转动,同时,也为了便于制作,转动部3-13与吊装部3-11平行。
46.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挂载部2-2的截面形状为环状,连接部3-12与转动部3-13和吊装部3-11水平设置。在脚蹬部2-1由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时,两个转动部3-13中一个转动部依次穿过两个支撑套3-2中一个支撑套和挂载部2-2 进入两个支撑套3-2中另一个支撑套内,直至两个转动部3-13中另一个转动部进入两个支撑套3-2中一个支撑套内,也就是说,将吊杆3-1依次插入两个支撑套3-2 中一个支撑套、挂载部2-2和两个支撑套3-2中另一个支撑套,此时,连接部3-12 带动吊装部3-11进入挂载部2-2内,吊装部3-11通过挂载部2-2吊起脚蹬部 2-1,以提高脚蹬部2-1的高度,即提高脚蹬部2-1与轨道面的距离,使脚蹬部2-1 的底部不干涉下部限界,保证行车安全。在脚蹬部2-1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时,拉动一个转动部3-13,转动部3-13通过一个连接部3-12拉动吊装部3-11,将吊装部3-11由挂载部2-2拉出,同时,吊装部3-11通过另一个连接部3-12拉动另一个转动部3-13,使两个转动部3-13均与两个支撑套3-2分离,以使吊装部3-11脱离挂载部2-2,也就是说,将吊杆3-1依次由两个支撑套3-2中一个支撑套、挂载部2-2和两个支撑套3-2中另一个支撑套抽出,继而,可以使脚蹬部2-1下降,降低脚蹬部2-1的高度,即减小脚蹬部2-1与轨道面的距离,便于上下车。但是,在吊杆3-1与车体4和挂载部2-2均处于分离状态时,易导致吊杆3-1丢失,同时,在拉动吊杆3-1时,由于脚蹬部2-1的重力作用,导致拉动需要较大的力,不便于操作,因此,优选地,挂载部2-2的截面形状为勾状,连接部3-12与转动部3-13 和吊装部3-11均成角度设置。
47.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操作吊杆3-1,以使吊杆3-1进入挂载部2-2或脱离挂载部2-2,吊杆3-1的一端设有把手,通过手握把手3-2操作吊杆3-1。
48.在现有技术中,在车辆运行时,车体4会上下震动,会导致脚蹬件2跳起,造成吊装组件3旋转,而与挂载部2-2分离,导致脚蹬件2下落,导致行车出现安全事故。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脚蹬件2在第一位置的稳定性,保证行车安全,脚蹬件2的两侧设有防跳台5,吊装组件3上可转动式地设有止动件6。在脚蹬部2-1 位于第一位置时,止动件6与防跳台5相
抵触,在脚蹬部2-1位于第二位置时,止动件6与防跳台5相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安装,两个防跳台5分别设于脚蹬部2-1的底部的两侧。
49.在本实施例中,在脚蹬部2-1位于第一位置时,止动件6与防跳台5相抵触,通过止动件6锁止防跳台5,以通过防跳台5防止脚蹬件2跳起,保证脚蹬件2在第一位置的稳定性,保证行车安全。当要使脚蹬部2-1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时,在吊装组件3的吊杆3-1上旋转止动件6,使止动件6与防跳台5相分离,以使脚蹬部2-1可以下降。
50.在本实施例中,在脚蹬部2-1位于第一位置时,为了防止止动件6与防跳台5 分离,防跳台5朝向车体4的端面上设有第一限位件7,通过第一限位件7阻挡止动件6,避免止动件6与防跳台5分离。
5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脚蹬件2,支撑件1上开设有具有开口的通槽,脚蹬部2-1穿设于通槽,可以将脚蹬部2-1通过开口放入通槽内,脚蹬部2-1可以在通槽内上下动作。
5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脚蹬件2由通槽内掉落,脚蹬还包括用于封闭开口的第二限位件8,第二限位件8设于支撑件1上,通过第二限位件8阻挡脚蹬件2,保证脚蹬件2只能沿上下方向动作。
5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第二限位件8可以完全阻挡脚蹬件2,第二限位件8 的长度大于等于通槽的长度。
54.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第二限位件8安装的稳定性,第二限位件8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车体4连接。具体地,第二限位件8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匚”字形,以便于第二限位件8与车体4连接。
5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支撑件1可以支撑支撑部2-3,支撑部2-3的长度大于通槽的长度,在脚蹬部2-1位于第二位置时,使支撑部2-3可以与支撑架1相抵触,避免脚蹬部2-1由通槽掉落。
56.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铁道车辆,该铁道车辆采用了所述脚蹬,该脚蹬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7.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铁道车辆包括车体4,支撑件1设于车体4上,以通过车体4支撑脚蹬。
58.在一些实施例中,铁道车辆可以为平车、敞车、棚车、罐车中的一种或多种。
59.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