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座式单轨列车及其转向架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243954阅读:来源:国知局
即可。当然,减振器19与构架I平面成45°设置时,可承担的横向和竖向冲击载荷相等,更能均衡得减小横向和竖向的冲击,减振效果更好。
[0082]此外,针对上述各实施例,还可以作进一步改进,请继续参考图7,图7为图2中的构架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指的左、右侧壁以列车长度方向为基准,基于图7的视角,其纸面的下方为左侧,上方为右侧,除左、右侧壁外,本文中其它的“左”、“右”方向均是以附图纸面为基准确定的。
[0083]具体地,如图7所示,构架I可为钢板焊接的箱型结构,间隔孔11沿纵向分隔构架I空间为用于安装走行轮3的第一安装孔12和第二安装孔13,其中,第一安装孔12的左侧壁可设有第一齿轮箱安装座121,第二安装孔13的右侧壁可设有第二齿轮箱安装座131 ?’另夕卜,第一安装孔12和第二安装孔13均靠近所述构架I的横向中心线X设置;且第一安装孔12的左侧壁宽度可大于其右侧壁宽度、第二安装孔13的右侧壁宽度可大于其左侧壁宽度。该构架I能够装设两组行走轮3,形成双轴转向架,相较于单轴转向架,可以显著提高承载能力和运行的稳定性,并提高安全性。
[0084]另外,本实施例中,两个齿轮箱安装座分设于构架I纵向中心线Y的两侧,这主要基于齿轮箱结构会占据一定的空间且具有一定的重量,分设两侧显然可以均衡最终形成的转向架的重量分布,使得两侧受力均衡,有利于车辆运行的平稳性。可知,第一齿轮箱安装座121和第二齿轮箱安装座131优选地与纵向中心线Y距离相等。
[0085]第一安装孔12的左侧壁宽度大于其右侧壁宽度、第二安装孔13的右侧壁宽度大于其左侧壁宽度,可以满足齿轮箱安装的强度需求。左右侧壁的宽度增加,主要向安装孔内增加,如此设计,构架I的两个安装孔实际上呈斜对称的结构,以图7为视角,第一安装孔12偏上,第二安装孔13偏下。如上设计在保证安装齿轮箱的壁体强度前提下,尽量降低整体构架I宽度,以满足行驶的宽度需求,并最大限度地利用限定跨度内的空间。
[0086]而且,通过上述斜对称设计,在保持构架I两侧大致平齐而满足跨度需求以及最大限度利用跨度内空间的前提下,使得设置齿轮箱安装座的侧壁具有较宽的宽度,从而满足安装齿轮箱结构所应有的强度,未设置齿轮箱安装座的侧壁具有较窄的宽度,可以节省材料,达到减重的目的。
[0087]该构架I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沿行车方向排布且为一体式结构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由于设置两组走行轮3,相应的配套结构均设为两组,则每一架体上均设有一组相应配套结构,如图7所示,两个架体均具有安装孔、齿轮箱安装座、电机吊座等,结构基本相同,二者横向跨度、纵向跨度相等。
[0088]其中,第一安装孔12设于第一架体,第二安装孔13设于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分设于构架I横向中心线X的两侧,且距离横向中心线X距离相等,即二者相对横向中心线X、纵向中心线Y基本对称(如图7所示,只是两个安装孔在横向上错开一定距离)。如此,整个构架I为斜对称的结构,虽然第一安装孔12和第二安装孔13未完全对称,但左右两侧受力均等,整个构架I乃至最终形成的转向架受力均衡,平衡性能优越。
[0089]另外,如图7所示,构架I还设有第一电机吊座122和第二电机吊座132,用于装设驱动走行轮3的牵引电机4,其中,第一电机吊座122设于第一安装孔12的右侧壁,第二电机吊座132则设于第二安装孔13的左侧壁,且二者均靠近构架I的横向中心线X设置。与齿轮箱安装座设置原理相同,电机吊座按照该方式设计,也是为了实现整个转向架两侧的受力均衡。
[0090]此外,针对上述各实施例,还可以作进一步改进,请继续参考图8,图8为图2的俯视图。
[0091]如图7和图8所示,构架I还可包括纵向设置于构架两侧用于驱动走行轮3的牵引电机4和齿轮箱5,其中,两齿轮箱5分别安装于第一齿轮箱安装座121和第二齿轮箱安装座131,两牵引电机4安装于第一电机吊座122和第二电机吊座132 ;齿轮箱5的输入轴纵向连接于牵引电机4,且齿轮箱5可设有锥齿轮,锥齿轮的设置使得齿轮箱5的输入轴和输出轴能够相对垂直,以改变动力输出方向,从而使其输出轴能够横向连接并纵向驱动走行轮3。
[0092]具体地,锥齿轮通过直角传动改变牵引电机4和齿轮箱5所传递扭矩的方向。牵引电机5提供横向的扭矩,该横向扭矩通过牵引电机4的输出轴传递至齿轮箱5纵向设置的输入轴,齿轮箱5中设置一对相互啮合的锥齿轮,实现锥齿轮直角传动,从而使牵引电机4所传递的扭矩由横向转换为纵向,实现扭矩的纵向传递,满足跨座式单轨列车的行驶要求。其中,相互啮合的锥齿轮的主动轮可选为大齿轮,从动轮可选为小齿轮,在实现扭矩传递的同时还能增大扭矩的大小,从而增大跨座式单轨列车的行驶速度。
[0093]另外,齿轮箱5还可以包括中间轴和一对相互啮合的圆柱齿轮,即该齿轮箱5可以包括两级齿轮传动,分别为用于改变扭矩方向和大小的第一级锥齿轮直角传动和用于改变扭矩大小的第二级圆柱齿轮传动。其中,齿轮箱5的输入轴安装锥齿轮的主动轮,中间轴安装锥齿轮的从动轮和圆柱齿轮的主动轮,圆柱齿轮的从动轮安装于齿轮箱5的输出轴。相互啮合的圆柱齿轮中,可以设置为:主动轮为大齿轮,从动轮为小齿轮,则该圆柱齿轮传动可以提高牵引电机4和齿轮箱5所传递扭矩的大小,从而提高了跨座式单轨列车的行驶速度,进一步满足跨座式单轨列车的行驶要求。
[0094]更进一步地,齿轮箱5任一传动轴可穿过齿轮箱5箱体延伸至齿轮箱5箱体外部形成延长部,且齿轮箱5箱体外壁可设置制动夹钳法兰,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转向架还可包括相配合的制动盘6和制动夹钳7,其中,制动盘6安装于延长部,制动夹钳7安装于制动夹钳法兰。
[0095]可以理解,齿轮箱5任一传动轴(包括输出轴、中间轴以及输入轴)延长后均可用于安装制动盘5,达到合理布置基础制动装置的目的。当然,齿轮箱5的中间轴相较于输入轴、输出轴,其转速和扭矩均适中,更适于安装制动盘5以实现良好的制动功能。
[0096]同时,制动夹钳7安装于齿轮箱5箱体外壁的制动夹钳法兰,即制动夹钳7吊挂于齿轮箱5箱体的外壁,且制动盘6连接于齿轮箱5的传动轴的延长部,即制动盘6与制动夹钳7连接于齿轮箱5箱体。列车制动时,制动夹钳7的两个闸片紧压制动盘6侧面,通过摩擦产生制动力,该制动力使齿轮箱5传动轴的转速减小直到为零,将跨座式单轨列车的动能转变成热能消散于大气,实现列车的制动。
[0097]如上所述,制动盘6与制动夹钳7连接于齿轮箱5箱体,减小了制动盘6和制动夹钳7在构架I上的空间需求。可以理解,制动盘6及制动夹钳7的安装位置并不仅限于此,由于制动盘6与制动夹钳7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列车的制动功能,则制动盘6也可以安装于走行轮3的车轴,制动夹钳7也可吊挂于构架1,此时,制动盘6和制动夹钳7安装于构架1,需要占用构架I较大的安装空间,而本实施例中的走行轮3横向布置于转向架的中部,已占用构架I一定的横向空间,显然,本实施例中将制动盘6安装于齿轮箱5任一传动轴外侧的延长部,解决了传统的车轴制动盘安装方式和跨座式单轨列车横向空间有限的矛盾。
[0098]此外,针对上述各实施例,还可以作进一步改进。
[0099]如图7所示,构架I两端的两侧均可对称设置导向轮支架111,且导向轮支架111对应于轨道上部A(示于附图5),另外,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转向架还可包括导向轮8,且导向轮8安装于导向轮支架111,使导向轮8可沿轨道上部A运行。
[0100]如图7所示的左端两侧各设有一导向轮支架111,右端两侧各设有一导向轮支架111,即可装设四组导向轮8 (示于附图8),各组导向轮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轮体,分别安装于对应的各导向轮支架111。该导向轮8系统采用两侧导向的方式,通过合理优化导向轮8轮间距,保证列车弯道行驶的稳定性并减小轮胎磨耗。
[0101]如图5与图7所示,构架I中部的两侧可对称设置稳定轮支架110,稳定轮支架110对应于轨道下部B,同时,本实施例中的转向架还可包括稳定轮9 (示于附图5),稳定轮9安装于稳定轮支架110,使稳定轮9沿轨道下部B运行。本实施例中,各组稳定轮9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轮体,且分别安装于对应的稳定轮支架110。通过合理优化设计稳定轮9系统,并配合导向轮8,可进一步保证列车弯道行驶的稳定性。
[0102]可以理解,导向轮支架111对应于轨道上部A,稳定轮支架110对应于轨道下部B,即导向轮支架111的高度高于稳定轮支架110的高度,这里的高度是指安装对应轮体的位置高度。可参照图5理解,如此设计,导向轮8高度较高,可以起到较好的导向功能;稳定轮9位于其下方,当车体具有侧偏趋势时,稳定轮9高度低,具有较好的防倾效果,从而发挥其稳定功能。可见,本实施例从功能方面对导向轮9和稳定轮9的设置位置作了区分,以使二者各施其能,相互配合以更好地满足行走轮的稳定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