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座式单轨列车及其转向架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243954阅读:来源:国知局
行走,并最终确保车辆的稳定运行。
[0103]基于上述各实施例,如图7所示,稳定轮支架110可以沿构架I的横向中心线X设置,且稳定轮支架I1横向宽度,自下向上渐增。
[0104]可以理解,稳定轮支架110设置于构架I横向中心线X处进一步确保整个构架I受力相对均匀,此时,稳定轮支架110上部设有空气弹簧座,且稳定轮支架110设为中空结构,其内部空腔可作为空气弹簧16的附加气室,可以省去为空气弹簧16设置单独的气缸,有效利用了构架I的空间,并且中空的结构可以实现构架I轻量化。同时,如图4所示,稳定轮支架110上部宽度较宽,可以与构架I宽度相匹配,并保证稳定轮支架110的强度,下部宽度逐渐收窄,可以适应于轨道环境,避免与障碍物碰撞。
[0105]进一步地,构架I两端中心向外可对称设置位于构架I平面的辅助轮安装座112,同时,该转向架还可包括辅助轮10,辅助轮10安装于辅助轮安装座112。
[0106]如图2所示,辅助轮10作为走行轮3的辅助轮,处于不常使用的状态。当走行轮3突然爆胎时,辅助轮10起到支撑整个车体的作用,从而保证走行轮3爆胎时整个车体的运行安全;而且,辅助轮10能够满足车辆爆胎时仍能够稳定运行至安全位置,以待维修。
[010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包括车体和位于车体底部的转向架;其中,转向架为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转向架。由于上述转向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转向架的跨座式单轨列车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0108]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及其转向架结构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的转向架,包括构架(I),所述构架(I)两侧设有空气弹簧(16),所述空气弹簧(16)的主气室与高度调整阀(17)连接;还包括高度调整装置(18),其一端连接所述高度调整阀(17)以控制其开闭;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度调整装置(18)包括倾斜时能够打开所述高度调整阀(17)的杠杆(185)、纵轴(181),以及竖轴(182)和摆臂(183),所述纵轴(181)相对所述杠杆(185)沿第一竖直轴线铰接,所述竖轴(182)的一端与所述纵轴(181)球接,另一端与所述摆臂(183)的一端周向固定;所述摆臂(183)的另一端与所述构架(I)的上端面沿第二竖向轴线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整装置(18)还包括固定架(184),所述固定架(184)固定于所述构架(I)的上端面,所述摆臂(183)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固定架(184)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轴(181)为的U型板,所述杠杆(185)铰接于所述U型板的开口处。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架(I)的中部设有牵弓丨装置(15),所述牵引装置(15)沿纵向弹性连接于所述构架(I)。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15)包括纵向设置的牵引橡胶堆(151),通过所述牵引橡胶堆(151)与构架⑴弹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架(I)的中部设有间隔孔(11),所述牵引装置(15)位于所述间隔孔(11)处,所述牵引装置(15)还设有沿纵向分布的两端板(14),两所述端板(14)均竖向设置并与所述构架⑴固定,所述牵引橡胶堆(151)纵向延伸的两端分别抵触并弹性连接于两所述端板(14),所述牵引装置(15)的与中心销(2)连接,所述中心销(2)设于所述转向架并用于连接车体。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架(I)还包括相对于所述构架(I)平面倾斜设置的减振器(19),所述减振器(19) 一端安装于所述牵引装置(15),另一端安装于所述构架(I)。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架(I)为钢板焊接的箱型结构,所述间隔孔(11)沿纵向分隔所述构架(I)空间为用于安装走行轮(3)的第一安装孔(12)和第二安装孔(13),所述第一安装孔(12)的左侧壁设有第一齿轮箱安装座(121),所述第二安装孔(13)的右侧壁设有第二齿轮箱安装座(131); 且所述第一安装孔(12)的左侧壁宽度大于其右侧壁宽度、所述第二安装孔(13)的右侧壁宽度大于其左侧壁宽度。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2)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3)分设于所述构架(I)横向中心线(X)的两侧;所述构架(I)还设有第一电机吊座(122)和第二电机吊座(132),前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2)的右侧壁,后者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13)的左侧壁,且二者均靠近所述构架(I)的横向中线(X)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架(I)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横向跨度、纵向跨度一致,且距离纵向中心线(Y)、横向中心线(X)距离均相等;所述第一安装孔(12)、所述第一齿轮箱安装座(121)、所述第一电机吊座(122)均设于所述第一架体;所述第二安装孔(13)、所述第二齿轮箱安装座(131)、所述第二电机吊座(132)均设于所述第二架体。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纵向设置于所述构架(I)两侧用于驱动所述走行轮⑶的牵引电机⑷和齿轮箱(5),所述两齿轮箱(5)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齿轮箱安装座(121)和所述第二齿轮箱安装座(131),所述两牵引电机(4)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机吊座(122)和所述第二电机吊座(132); 所述齿轮箱(5)的输入轴纵向连接于所述牵引电机(4),且所述齿轮箱(5)设有锥齿轮,以使其输出轴能够横向连接并纵向驱动所述走行轮(3)。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5)任一传动轴穿过所述齿轮箱(5)箱体延伸至所述齿轮箱(5)箱体外部形成延长部,且所述齿轮箱(5)箱体外壁设置制动夹钳法兰; 所述转向架还包括相配合的制动盘(6)和制动夹钳(7),所述制动盘(6)安装于所述延长部,所述制动夹钳(7)安装于所述制动夹钳法兰。13.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架(I)两端的两侧均对称设置导向轮支架(111),所述导向轮支架(111)对应于轨道上部(A); 所述转向架还包括导向轮(8),所述导向轮(8)安装于所述导向轮支架(111),使所述导向轮(8)沿所述轨道上部(A)运行。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架(I)中部的两侧对称设置稳定轮支架(110),所述稳定轮支架(110)对应于轨道下部⑶; 所述转向架还包括稳定轮(9),所述稳定轮(9)安装于所述稳定轮支架(110),使所述稳定轮(9)沿所述轨道下部(B)运行。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轮支架(110)沿所述构架(I)的横向中心线⑴设置,且所述稳定轮支架(110)横向宽度,自下向上渐增。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架(I)两端中心向外对称设置位于所述构架(I)平面的辅助轮安装座(112); 所述转向架还包括辅助轮(10),所述辅助轮(10)安装于所述辅助轮安装座(112)。17.—种跨座式单轨列车,包括车体和位于车体底部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为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架。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及其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包括构架,所述构架两侧设有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的主气室与高度调整阀连接;还包括高度调整装置,其一端连接所述高度调整阀以控制其开闭;所述高度调整装置包括倾斜时能够打开所述高度调整阀的杠杆、纵轴,以及竖轴和摆臂,所述纵轴相对所述杠杆沿第一竖直轴线铰接,所述竖轴的一端与所述纵轴球接,另一端与所述摆臂的一端周向固定;所述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构架的上端面沿第二竖向轴线铰接。所述高度调整装置安装于所述构架上端面,解决了传统的高度调整装置安装方式和跨座式单轨列车构架侧面空间有限的矛盾,并且提高了所述高度调整装置的强度。
【IPC分类】B61B13/04, B61F5/00
【公开号】CN104960537
【申请号】CN201510420131
【发明人】赵伟, 张月军, 马利军, 于春广, 梁建英, 吕晓俊, 刘玉文, 周小江, 张会杰, 赵海芹, 宋树亮, 刘伟
【申请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6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