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及铁道车辆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82310阅读:来源:国知局
br>[0027]筒状体51彼此的结合部即铆钉52的强度,以在铁道车辆10的碰撞时铆钉52破断的方式设定。因此,在碰撞时,铆钉52破断,筐体5如图4所示般呈伸缩(telescopic)式收缩。
[0028]像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能够仅以使铆钉52 (筒状体51彼此的结合部)破断而使能量吸收组件4发挥功能,因此容易设计如何吸收碰撞能量。换言之,铆钉52破断之后,能够主要仅以能量吸收组件4吸收碰撞能量。此外,一旦铆钉52破断则筐体5呈伸缩式收缩,因此无需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IA的周围确保空间。而且,在呈伸缩式收缩后的筐体5内,保持已压坏的能量吸收组件4,因此能够防止能量吸收组件4的碎片飞散。
[0029]图5,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IA的荷载-位移特性的图。另外,在图5中,以虚线表示能量吸收组件4单体的荷载-位移特性。
[0030]在本实施形态中,能量吸收组件4,是卷绕中空片材45而成的卷材,因此如图5中虚线所示以大致一定的荷载压坏。借助于此,能够抑制因碰撞时的减速度的变化而使作用于乘员(乘客及乘务员)的惯性力变动。
[0031]此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能量吸收组件4,预先仅以既定量被压坏。「既定量」只要是些微的即可,例如为能量吸收组件4的压坏前(制造时)的长度的1/10以下。在能量吸收组件4未预先压坏的情形下,在碰撞时能量吸收组件4开始被压坏时所需的初期荷载会非常大。相对于此,如本实施形态这样若预先压坏能量吸收组件4,则能够抑制此种初期荷载需较高才能起作用的情况。另外,预先压坏的效果,即使是能量吸收组件4不以金属构成的情形也能够同样地获得。
[0032]而且,预先压坏的能量吸收组件4,外观不佳、且也发生腐蚀,因此若以筐体5包围预先压坏的能量吸收组件4,则能够谋求提高美观及防止能量吸收组件4的腐蚀。
[003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形态中,嵌合于能量吸收组件4即卷材的贯通孔4a的导引件21,31设置于底板2及顶板3,因此能够以简易的构成保持卷材。
[0034]此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卷材的两端面藉由粘合剂而粘合于底板2及顶板3,因此能够容易地固定具有多个开口的卷材的端面。而且,能量吸收组件4容纳于筐体5,因此能够防止粘合剂的劣化。另外,即使粘合剂的粘合力降低,也能够藉由设于底板2及顶板3的导引件21、31,使能量吸收组件4继续夹持于底板2与顶板3之间。也就是说,能够实现一般行进时的耐久性佳的构造。
[0035](第2实施形态)
接着,参照图7,说明第2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1B。另外,在本实施形态及下述的第3实施形态中,对与第I实施形态为相同的构成组件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36]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底板2与顶板3之间,前后排列地配置有2个能量吸收组件4及2个筐体5。具体而言,在底板2与顶板3之间配置中间板7,2个能量吸收组件4以夹着中间板7的状态而夹持于底板2与顶板3之间。就是说,本实施形态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1B,具有以下的构成:前后排列第I实施形态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1A,且使用一片中间板7作为前方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IA的底板2与后方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IA的顶板3。
[0037]即使是在本实施形态,各能量吸收组件4也是在中央具有贯通孔4a的卷材。而且,在中间板7,以贯通中间板7的方式设置有嵌合于两者的能量吸收组件4的贯通孔4a的导引件71。此外,前方的能量吸收组件4的后端面与后方的能量吸收组件4的前端面,藉由粘合剂而粘合于中间板7。
[0038]即使是在如本实施形态的构成中,也能够得到与第I实施形态同样的效果。此外,根据本实施形态,能够以简易的构成呈串联地排列能量吸收组件4。藉此,能够吸收比以往更大的碰撞能量。
[0039](第3实施形态)
接着,参照图8A及SB,说明第3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1C。即使是在本实施形态中,能量吸收组件4也是在中央具有贯通孔4a的卷材。而且,藉由插通于贯通孔4a的线材(wire) 6而能量吸收组件4受顶板3及底板2的拘束。
[0040]在本实施形态中,在顶板3中与能量吸收组件4的上侧顶点与下侧顶点对应的位置,设置有2个线材插通孔32。同样地,在底板2中与能量吸收组件4的上侧顶点与下侧顶点对应的位置,设置有2个线材插通孔23。进一步地,在底板2的后侧的主面,设置有从插通于导引件21的孔向各线材插通孔23延伸的2个沟槽22。线材6,通过线材插通孔23、沟槽22、导引件21的内部、贯通孔4a、导引件31的内部、线材插通孔32而配置,且在能量吸收组件4的外周面上将端部彼此紧固。
[0041]但是,线材6的配置方法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不在底板2设置线材插通孔23及沟槽22,而将线材6的一端接合于导引件21,另一端在能量吸收组件4的外侧与底板2接合。或者,也可在底板2上设置卷绕线材6的卷绕机构。
[0042]即使是在如本实施形态的构成中,也能够得到与第I实施形态同样的效果。此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藉由线材6固定能量吸收组件4,因此能够比使用粘合剂的情形提高一般行进时的耐久性。
[0043](其它实施形态)
容纳于筐体5的能量吸收组件4的数量,并不一定必须为一个,也可为多个。
[0044]此外,筐体5,并不一定要以3个筒状体51构成,也可以2个筒状体51构成。但是,筐体5若以3个以上的筒状体51构成,则能够使能量吸收组件4在全长的大约2/3以上顺利地压坏。
[0045]进一步地,底板2,也可省略。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将筐体5的一端直接固定于铁道车辆10的主构造物11。
[0046]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对于各种的车辆是有贡献效果的。
[0047]符号说明:
1A-1C 碰撞能量吸收装置
10铁道车辆
11主构造物
2底板 21 导引件
3顶板
31导引件
4能量吸收组件 4a 贯通孔40中心轴
41平板
42波板
45中空片材
5筐体
51筒状体
52铆钉(结合部)
6线材。
【主权项】
1.一种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具备: 能量吸收组件,该能量吸收组件在碰撞时被压坏;以及 筐体,以在内部容纳该能量吸收组件的方式在车辆长度方向延伸,一端被支持于铁道车辆的主构造物,且由相互重叠的部分彼此结合的多个筒状体构成,在碰撞时所述筒状体彼此的结合部破断并呈伸缩式收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筐体由3个以上的筒状体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吸收组件,是将平板与波板层叠而成的中空片材卷绕于在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周围而成的卷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还具备: 安装于铁道车辆的主构造物且固定有所述筐体的一端的底板、及与所述底板一起夹持所述能量吸收组件的顶板; 所述卷材的两端面,通过粘合剂粘合于所述底板及所述顶板。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还具备: 安装于铁道车辆的主构造物且固定有所述筐体的一端的底板、及与所述底板一起夹持所述能量吸收组件的顶板; 所述卷材的中央具有贯通孔; 在所述底板及所述顶板,设置有嵌合于所述贯通孔的导引件。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还具备: 安装于铁道车辆的主构造物且固定有所述筐体的一端的底板、及与所述底板一起夹持所述能量吸收组件的顶板; 所述卷材在中央具有贯通孔且借助于插通该贯通孔的线材而受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的拘束。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吸收组件预先仅以既定量被压坏。8.—种铁道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
【专利摘要】铁道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装置(1A),具备在碰撞时被压坏的能量吸收组件(4)、以及以在内部容纳能量吸收组件(4)的方式在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筐体(5)。筐体(5)的一端支持于铁道车辆的主构造物。筐体(5)由相互重叠的部分彼此结合的多个筒状体(51)构成,且在碰撞时筒状体(51)彼此的结合部破断并呈伸缩式收缩。
【IPC分类】B61G11/16, F16F7/12, B61D15/06
【公开号】CN105102295
【申请号】CN201480021740
【发明人】佐野淳, 川上直朗, 吉田直弘, 畑晋一郎, 矢木诚一郎, 富泽雅幸
【申请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4年7月17日
【公告号】WO2015015747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