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两轮车的车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2360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两轮车的车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两轮车的车把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机动两轮车的车把结构,有例如特许第2552839号公报“机动两轮车等的车把安装结构”中所示的结构。该机动两轮车等的车把安装结构如该公报的图3所示,通过紧固件8将托架6安装在转向轴7上。而且,如该公报的图2所示,通过橡胶部件9、9、9将车把4的安装托架12、12、12安装在托架6上。
这样,在该公报的车把安装结构中,由于利用3点支撑车把4,所以,即使不进行多余的紧固也能够消除前后的摇晃,不削减橡胶部件9、9、9的防振效果。因此,能够缓和传递到车把4上的振动。
但是,在上述公报的车把安装结构中,当在车把4上作用前后方向的力时,由于橡胶部件9在剪切方向上容易产生弹性变形,所以,相对于这种前后摇晃的力,防振性能可能下降。
此外,公报的车把安装结构尽管对上下摇晃的振动适合,但是橡胶部件9相对于前后摇晃的振动太软,防振性能有可能下降。
而且,托架6及安装托架12、12是相对于转向轴7的轴线向前突出很多的构成。这样,如果紧固部的突出量大,则需要增大车把罩。特别是,在车把周围有灯及仪表类等各种装置,为了不与这些装置产生干涉地将其进行收纳必须将车把罩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两轮车的车把结构,该车把结构降低手柄杆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力的倾斜,并防止安装车把的连结部的干涉,吸收传递给车把的前后方向的振动。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两轮车的车把结构,其在转向轴上固定主视图为Y字形的车把支柱,并通过弹性部件分别将手柄杆的左右侧部及下部支撑在该车把支柱上,其特征是,支撑手柄杆的左右侧部的左右上部支撑部比上述转向轴的轴线靠前地配置,并且使弹性部件紧固在前后,支撑手柄杆的下部的下部支撑部比上述转向轴的轴线靠后地配置,并且从后侧紧固弹性部件。
这样,由于本发明将左右弹性部件配置成相对于转向轴的轴线靠前地紧固在前后,并将弹性部件配置成相对于轴线靠后地从后侧紧固,所以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力,3点弹性部件均向压缩方向产生弹性变形的同时支撑手柄杆。结果,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所导致的手柄杆的移动量小,手柄杆在前后方向上的倾角变小。
而且,由于手柄杆的上部支撑部是将弹性部件紧固在前后的结构,所以从手柄杆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量小,与左前转向灯及右前转向灯等电子部件不产生干涉。
此外,在上部支撑部上以前后紧固的方式安装弹性部件,在下部支撑部上以从后侧紧固的方式安装弹性部件,所以,弹性部件相对于前后方向的振动向压缩方向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吸收振动。因此,提高防振性能。
本发明中,在机动两轮车的主框架下部悬架有使气缸朝前的大致水平发动机。这样,通过使气缸朝前并悬架大致水平发动机,使发动机所产生的上下方向的振动减小,并使从主框架传递到手柄杆的上下振动减小。此外,再加上在前后方向上紧固的弹性部件,能够有效地吸收发动机在前后方向上的振动并防止该振动传递给车把。
而且,在本发明中,在手柄杆的下部支撑部上设有车把罩的安装部。这样,将车把罩的安装部设置在下部支撑部上,从而与下部支撑部一体地制作安装部,减少部件数量。而且,由于能够将车把罩的紧固的3点全部设置在手柄杆上,所以不用将安装部安装在另外的弹性部件上。
还有,在本发明中,车把支柱在安装于转向轴上的底座上安装将管折弯而成的两腕部。这样,通过安装将管折弯而成的两腕部,来确保两腕部的强度。结果,两腕部的形状变得简单,能够实现车把支柱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车把结构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2-2箭头方向视图;图3是图1的3-3箭头方向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车把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车把支柱及手柄杆的立体图;具体实施形式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车把结构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机动两轮车10是下述的车辆,其具有车体框架13,该框架由主框架11和安装在该主框架11的后部的后框架12构成,在主框架11的前部设有头管15,在该头管15上可操纵方向地安装有前叉16,在该前叉16的下端安装前轮17,在该前叉16的上端安装车把18,在主框架11的下部悬架发动机21,并且可摇动地安装有摇臂22,在该摇臂22的后端安装后轮23,并且安装有一对后减震装置24、24(内侧的标记24没有图示)的下端,将这些后减震装置24、24的上端安装在后框架12上,在后框架12上安装燃料箱25和车座26。
图中,31是前灯,32是车把罩,33是车把支柱,34是手柄杆,35是前罩,36是护腿板,37是前挡泥板,38是侧罩。
发动机21将作为气缸的气缸体39朝前方大致水平地倾斜,并且其本身是朝向前方的大致水平的发动机。21a是空气滤清器,21b是排气装置。
图2是图1的2-2箭头方向视图,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车把结构。
车把结构包括固定在头管15内的转向轴41上的主视图为Y字形的车把支柱33和将左侧部42、右侧部43和下部44支撑在该车把支柱33上的手柄杆34。45表示设于前灯31的旁边的左前转向灯,46表示右前转向灯,47、47表示把手,48、48表示控制杆,49表示后视镜。
图3是图1的3-3箭头方向视图,表示将手柄杆34的左侧部42、右侧部43安装在车把支柱33上、以及将左右前转向灯45、46配置在左侧部42和右侧部43的前侧。51、51是转向灯用电灯泡,52是速度仪表等仪表类。
如图所示,通过使仪表类52、前灯31和左右前转向灯45、46等电子部件接近地组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
图4是本发明的车把结构的侧视图,表示用固定机构5 5将车把支柱33固定在转向轴41上、以及通过弹性部件56、56(未图示)、57使手柄杆34的左侧部42、右侧部43(参照图3)和下部44分别支撑在该车把支柱33上。58是转向轴41的轴线。
车把支柱33的结构如下,在安装于转向轴41上的底座61上安装将管62折弯而成的两腕部63、63(未图示),在该两腕部63、63上以比转向轴41的轴线58靠前(箭头a方向)的方式安装嵌合部件64、64(未图示),在中央处以比转向轴41的轴线58靠后(箭头b方向)的方式安装连结部件65。66表示支撑电缆类的夹子。
手柄杆34的结构如下,在上部以比转向轴41的轴线5 8靠前的方式安装上部支撑部71、71(未图示),并利用螺栓72将弹性部件56紧固在前后,在下部以比转向轴41的轴线58靠后的方式安装下部支撑部73,并从后侧用螺栓74将弹性部件57紧固。75是设于下部支撑部73上的车把罩32的安装部,76是支撑设于上部的车把罩32等部件的角片,77是镜子安装部,78是控制杆支撑部。
车把罩32由前罩32a和后罩32b构成。后罩32b包括形成于下侧的第1座部32c和形成于中央的第2·第3座部32d、32e(未图示)以及形成于上侧的罩接合部32f。91表示小螺钉,92、93表示自攻螺钉。另外,第3座部32e与第2座部32d形式一样。
图5是本发明的车把支柱及手柄杆的立体图,示出了车把支柱33的两腕部63、63,嵌合部件64、64,手柄杆34的上部支撑部71、71,角片76、76,以及弹性部件56、56。
弹性部件56在外周的中央具有槽81。弹性部件57也同样在外周具有槽82。
在车把支柱33的嵌合部件64上形成有弹性部件56的槽81所嵌合的孔83。84、84是嵌入到弹性部件56中的卡环。
在手柄杆34的下部支撑部73上形成有弹性部件57的槽82所嵌合的孔85。86是嵌入到弹性部件57中的卡环。
车把罩32的安装部75是与下部支撑部73的下侧连续地形成为一体的板片,在中央设有孔87和螺母88。
这里,对组装顺序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将车把支柱33和手柄杆34通过弹性部件56、56、57如箭头所示进行组装后,利用固定机构55(垫圈55a、55b,螺栓55c,止转件55d)将其安装在转向轴上,之后,组装电子部件等各部件。最后,安装车把罩32。
安装车把罩32时,如图4所示,首先,用小螺钉91将后罩32b的第1座部32c安装在车把罩32的安装部75上,并将第2·第3座部32d、32e用自攻螺钉92、92安装在角片76、76上,将第1~第3座部32c、32d、32e的紧固3点全部安装到手柄杆34。然后,用自攻螺钉93将前罩32a安装到后罩32b的罩接合部32f上。
下面对上述的机动两轮车的车把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如果力F象箭头①那样作用在手柄杆34上,则通过比转向轴41的轴线58靠前配置的上部支撑部71、71(参考图5)的2点和比轴线58靠后配置的下部支撑部73的1点合计3点来支撑力F,并利用紧固在前后上的弹性部件56、56、57在压缩方向上的弹性变形来支撑力F,所以能够降低手柄杆34在前方向(箭头②的方向)以及后方向上(箭头③方向)的倾角θf及θr。
此外,由于手柄杆34的上部支撑部71、71(参照图3)是将弹性部件56、56紧固在前后的结构,所以能够减小从手柄杆34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量Lf。结果,能够在手柄杆34的前方设置大的空间,能够防止上部支撑部71、71与车把罩32内的仪表类52、前灯31、左前转向灯45及右前转向灯46(参照图3)的电灯泡51、51等电子部件的干涉。
而且,由于手柄杆34的上部支撑部71、71使弹性部件56、56紧固在前后,而且,下部支撑部73从后侧紧固弹性部件57,所以,如果前后如箭头④那样的摇晃的振动从主框架11传递到车把支柱33,则弹性部件56、56、57能够利用压缩方向上的弹性变形吸收前后摇晃的振动,能够有效地吸收前后方向上摇晃的振动。
如图1所示,由于在机动两轮车10的主框架11的下部悬架有使气缸体39朝前的大致水平发动机,所以,能够降低发动机21所产生的上下振动。即,能够减少上下振动源从而减轻上下振动,并且能够利用本发明的车把结构吸收前后振动。
如图4所示,由于在手柄杆34的下部支撑部73上设有车把罩32的安装部75,所以,不用单独地制作用来支撑车把罩32的下部的部件,减少部件数量的同时节省工时,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由于在手柄杆34的车把罩32的安装部75和角片76、76(参照图5)上安装车把罩32(前罩32a、后罩32b),所以能够利用弹性部件56、56、57进行防振,而没有必要将车把罩32安装在其它的弹性部件等防振机构上,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图4的车把支柱33是在安装于转向轴41上的底座61上安装将管62折弯而成的两腕部63、63的结构,所以能够以简单的形状确保强度,能够实现轻量化及小型化的同时,能够防止与其它部件的干涉。
另外,本发明实施形式所示的弹性部件56、56、57的形状并不限于这种形状,是任意形状。例如,也可以将板粘接在弹性部件上或利用弹性部件的形状调整硬度。
虽然将车把支柱33形成为Y字形,但车把支柱的形状并不限于Y字形。
手柄杆34的上部支撑部71、71及下部支撑部73的形状是任意形状。
工业上的应用可能性本发明中,由于支撑手柄杆的左右侧部的左右上部支撑部比转向轴的轴线靠前地配置,并且将弹性部件紧固在前后,支撑手柄杆下部的下部支撑部比转向轴的轴线靠后地配置并从后侧紧固弹性部件,所以如果前后方向的力沿水平方向作用在手柄杆上,则利用比转向轴的轴线靠前配置的上部支撑部的2点及比轴线靠后配置的下部支撑部的1点合计3点来支撑力,并利用紧固在前后的弹性部件在压缩方向上的弹性来支撑力,所以,能够减小手柄杆在前方向及后方向上的倾角。
此外,由于手柄杆的上部支撑部是将弹性部件紧固在前后的结构,所以能够减小从手柄杆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量。结果,能够在手柄杆的前侧设置大的空间,能够防止上部支撑部与手柄杆内的仪表类、前灯、左前转向灯及右前转向灯等电子部件的干涉。
而且,手柄杆的上部支撑部将弹性部件紧固在前后,下部支撑部从后侧紧固弹性部件,所以,如果前后摇晃的振动从主框架传递到车把支柱上,则弹性部件能够利用压缩方向上的弹性变形吸收前后摇晃的振动,能够有效地吸收在前后方向上摇动的振动。
此外,本发明中,由于在机动两轮车的主框架的下部悬架有使气缸朝前的大致水平发动机,所以,能够减轻发动机所产生的上下振动,能够减小传递给手柄杆的上下振动。而且,再加上在前后方向上紧固的弹性部件,能够有效地吸收发动机在前后方向上的振动,并减小传递到车把上的振动。
而且,本发明中,由于在手柄杆的下部支撑部上设有车把罩的安装部,所以不用单独地制作用来支撑车把罩的下部的部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此外,通过将车把罩的下部支撑在车把罩的安装部上并将车把罩的上部支撑在手柄杆上,能够抑制车把罩的振动,且不用将用来安装车把罩的安装部另外安装在弹性部件上,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本发明中,由于车把支柱是在安装于转向轴上的底座上安装将管折弯而成的两腕部的结构,所以能够以简单的形状确保强度,能够实现轻量化及小型化的同时,能够防止与其它部件的干涉。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减小手柄杆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前后方向上的力的倾角,并防止车把安装的连结部的干涉,且吸收传递到车把上的前后方向的振动,所以作为机动两轮车的车把结构使用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两轮车的车把结构,在转向轴上固定主视图为Y字形的车把支柱,并通过弹性部件分别将手柄杆的左右侧部及下部支撑在该车把支柱上,其特征在于,支撑手柄杆的左右侧部的左右上部支撑部比上述转向轴的轴线靠前地配置,并且使弹性部件紧固在前后,支撑手柄杆的下部的下部支撑部比上述转向轴的轴线靠后地配置,并且从后侧紧固弹性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车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机动两轮车的主框架下部悬架有使气缸朝前的大致水平发动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车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手柄杆的下部支撑部上设有车把罩的安装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车把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车把支柱是在安装于转向轴上的底座上安装将管折弯而成的两腕部的结构。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机动两轮车的车把结构,其在转向轴(41)上固定主视图为Y字形的车把支柱(33),并通过弹性部件(56、57)分别将手柄杆(34)的左右侧部(42)及下部(44)支撑在车把支柱上。支撑手柄杆的左右侧部的左右上部支撑部(71)比转向轴的轴线(58)靠前地配置,并且使弹性部件紧固在前后,支撑手柄杆的下部的下部支撑部(73)比上述转向轴的轴线靠后地配置,并且从后侧紧固弹性部件。因此,能够减小手柄杆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前后方向上的力的倾角。并能够防止车把安装的连结部的干涉。能够吸收传递到车把上的前后方向的振动。
文档编号B62K21/12GK1520368SQ01823388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20日
发明者山口正昭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