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机动车的催化剂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7718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轮机动车的催化剂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发动机的排气口与排气消音器之间的排气管中具备催 化剂收纳室的两轮^L动车的催化剂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公开有以下的技术,即、在搭载小排气量的单汽缸发动机的两轮^L动车 中,将排气管自发动机向曲轴箱下方延伸,在曲轴箱的下方将催化剂转换器 与排气管连接,将该催化剂转换器的出口经由另外的排气管与车辆后方的排 气消音器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
在该两轮机动车中,从发动机排出的高温废气在到达排气消音器之前, 被供给到催化剂转换器内的催化剂中,所以与在排气消音器的内部配置催化 剂的情况相比,使更高温度的废气被供给到该催化剂中,可以将催化剂的温 度迅速地提高到活性化温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26279号公报
搭载专利文献1记载的比较小排气量的单汽缸发动机的车辆,由于催化 剂量小,收纳该催化剂的催化剂转换器也小,即使将该催化剂转换器配置于 曲轴下方,也可以充分地确保从地面到催化剂转换器的地上高度。
但是,搭载中排气量的发动机的车辆,由于催化剂与排气量成比例而增 加,所以催化剂转换器也加大,在曲轴箱下方,没有确保地上高度、且可以 配置该催化剂转换器的空间。因此,在这种车辆上,无法将比较大容量的催 化剂转换器紧凑地配置。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轮机动车的催化剂配置结构,其 可解决上述的现有的技术具有的问题,可以确保最低地上高度、且可以紧凑 地配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两轮机动车的催化剂配置结构,在发动机的排气口与排气消音器之间的排气管中具备催化剂收纳室,其特征在于,所述 发动机具备曲轴箱和从该曲轴箱上部朝向前侧延伸出的汽缸,在该发动机前 面的下方且曲轴箱前面的前方,即、从曲轴箱底面大致水平延伸的水平面的 上方所形成的空间内,配置有所述催化剂收纳室并使其轴线朝向曲轴的轴向。
根据该发明,由于是在发动机的汽缸前面的下方且曲轴箱前面的前方, 即从曲轴箱底面大致水平延伸的水平面的上方所形成的空间内,配置有催化 剂收纳室并使其轴线朝向曲轴的轴向,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由发动机的汽缸 及曲轴箱包围的空间,同时可确保最低地上高度,且可以将催化剂转换器紧 凑地配置。
另外,所述发动机为并列多汽缸发动机,由车身上面看,优选将所述催 化剂收纳室配置于该发动机的汽缸的在车身宽度方向的宽度内。根据这种结 构,由于将催化剂收纳室配置于并列多汽缸发动机的汽缸的在车身宽度方向 的宽度内,所以将催化剂收纳室配置在汽缸正下方,即使是发动机启动后的 冷机状态,也可以使催化剂接受该汽缸的热量而迅速地活性化。
另外,优选将连接在所述发动机的汽缸上的多个排气管分别从汽缸向车 身下方延伸出,与所述催化剂收纳室连接并汇集。根据这种结构,使连接在 发动机汽缸上的多个排气管与催化剂收纳室连接并汇集,所以可以紧凑地构 成排气组件整体。
另外,车身功能部件配置在所述汽缸的前方,在由该车身功能部件的后 面和曲轴箱前面所包围的空间内,也可以配置所述催化剂收纳室。根据这种 结构,由于将催化剂收纳室配置在车身功能部件的后面侧,因此可有效利用 车身功能部件后方的空间,同时可以利用车身构成部件抑制由催化剂转换器 的行驶风引起的冷却。
另外,具备将所述催化剂收纳室内分隔成多个膨胀室的分隔壁和贯通该 分隔壁的多个连通管,也可以在所述连通管的任一个内设置催化剂体。根据 这种结构,因为具备将催化剂收纳室内分隔成多个膨胀室的分隔壁和贯通该 分隔壁的多个连通管,所以催化剂收纳室也可以作为消音器而发挥作用,可 以更紧凑地构成排气组件整体,也提高了排气消音器的设计自如度。
另外,在所述曲轴箱的前面侧具备拆装自如的滤油器,也可以在该滤油 器的上方配置所述催化剂收纳室。根据这种结构,因将催化剂收纳室配置在 滤油器的上方的位置,所以可以容易地进行滤油器的拆装操作。另外,由于将上述车身功能部件作为燃料箱,因此通过将催化剂收纳室配置在车身功能 部件中的作为大型部件的燃料箱的后方,可以抑制催化剂收纳室被行驶风吹 到。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发动机的汽缸前面的下方且曲轴箱前面的前方,即、 从曲轴箱底面大致水平延伸的水平面的上方所形成的空间内,配置有催化剂 收纳室并使其轴线朝向曲轴的轴向,所以可以确保最低地上高度,且可以将 催化剂收纳室紧凑地配置。
另外,由于将催化剂收纳室配置于并列多汽缸发动才几的汽缸的在车身宽 度方向的宽度内,因此即使是发动机启动后的冷机状态,也可以使催化剂接 受该汽缸的热量而迅速地活性化。
另外,由于使连接在发动机汽缸上的多个排气管与催化剂收纳室连接并 汇集,所以可以紧凑地构成排气组件整体。
另外,由于将催化剂收纳室配置在车身功能部件的后面侧,所以可有效 地利用车身功能部件后方的空间,同时可以利用车身构成部件抑制由催化剂 转换器引起的行驶风的冷却。
另外,由于具备将催化剂收纳室分隔成多个膨胀室的分隔壁和贯通该分 隔壁的多个连通管,所以催化剂收纳室也可以作为消音器而发挥作用,可以 更紧凑地构成排气组件整体。
另外,由于将催化剂收纳室配置于滤油器的上方的位置,所以可以容易 地进行滤油器的拆装操作。
另外,由于将催化剂收纳室配置在车身功能部件中的作为大型部件的燃 料箱的后方,所以可以抑制催化剂收纳室被行驶风吹到。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两轮机动车的侧视图; 图2是从右侧斜后方看两轮机动车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车架的图4是表示将发动机支承在车架上的状态的图; 图5是将发动机和周边结构一起表示的正视图; 图6是表示催化剂转换器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7是催化剂转换器的剖面图;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两轮机动车的侧视图9是表示将发动机支承在车架上的状态的图IO是将发动机和周边结构一起表示的正视图11是表示催化剂转换器的内部结构的图12是表示变形例的催化剂转换器的内部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两轮机动车
110车架
211、 300 发动机
214 曲轴箱
215 汽缸 215A汽缸前面
216 汽缸体
217 汽缸盖 217a进气口 217b排气口
218 汽缸盖罩
219 滤油器
260、 320 排气组件
270、 370 排气管
271、 371 前部排气管
272、 273、 372 374 分支排气管 275后部排气管
280、 380催化剂转换器(催化剂收纳室) 284、 285 催化剂体 2卯、3卯排气消音器 CR 曲轴 P 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下面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及"上下,,方向的记载是按照从驾驶员的角度看的方向。另外,圓
中箭头"前,,(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右"(R)表示车辆右方,箭头"上" (UP)表示车身上方。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两轮机动车的侧视图,图2是从右侧斜后方 看的立体图。该两轮机动车10是具有低踏板式底板25 (参照图2)的小型车 辆。
如图l所示,该两轮机动车10具备车架110;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车架 110的头管111上的左右一对前叉201、 201;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前叉201、 201 上的前轮202;与前叉201、 201连结的转向用的手柄203;支承在车架110 的后部的发动机211;与发动机211独立并以发动机211的曲轴CR为中心上 下摆动自如的动力传递机构212;支承于动力传递才几构212的后部的后轮205; 设置在车架110与动力传递机构212之间的左右一对后减震组件206、 206; 安装在车架110的后部上部的收纳箱207;开闭自如地配置在收纳箱207的上 部的座椅208。
如图2所示,该两轮机动车10由车身罩20覆盖。该车身罩20具备覆 盖车架110的前部、且在其上部具备风窗玻璃31的前罩21;覆盖前罩21后 侧上部的上罩22;覆盖前罩21的后侧下部的内罩23;从内罩23的后端向后 方延伸出、覆盖车身110的宽度方向中央的中间罩24;从中间罩24的下端外 缘向外侧延伸出、放置驾驶员的脚的低踏板式底板25;从低踏板式底板25 的外缘向下方延伸的底板裙部26;从中间罩24向后方延伸、覆盖车架IIO 的后侧部的左右一对后侧罩27、 27;覆盖车架110的后部的后罩28。
座椅208为 一体地构成驾驶员乘坐的座椅前部208a和乘员乘坐的座椅后 部208b的一体型座椅。坐在该座椅后部208b上的乘员放置脚的后座脚踏板 210收纳、露出自如地设置在后侧护罩27的前部下方。另外,图中261为前 照灯;262为方向指示灯;263、 263为反射境;264为前挡泥板;265为座椅 固定用锁;266为后导风器;267为尾灯;268为后挡泥板;269为主支架; 209a为露出自如地开闭燃料箱230(参照图1 )的加油口 235的加油用盖;209b 为在检查时打开发动机211的点火火花塞(未图示)的4企查用盖。
图3为表示车架110的图。车架IIO是利用焊接将前架112和左右一对 后架(也称为座椅导轨)115、 115结合的双托架型一体车架,该前架112连接在头管111上且向后下延伸,该左右一对后架115、 115从前架112的后部 向后上延伸。头管111具备支承车身罩20(前罩21等)的前罩支架固定用的 托架llla。
前架112具备从头管111向后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上架113、 113和在这 一对上架113、 113的下方、从头管111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下管114、 114, 使该一对下管114、 114与在中途弯曲、向后方大致水平延伸的一对上架113、 113的后端结合后,再与向后上升延伸并与一对后架115、 115结合。
由于是这种结构的前架112,因此由上架113、 113及下管114、 114围成 的空间Spl侧面看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的桁架结构。另外,在构成前架112 的各构架间,沿宽度方向架设横梁151、 121、 122,并且架设加强部件152、 152、 153、 153,由此,确保足够的构架刚性。
如图3所示,在该空间Spl中配置燃料箱230。由于是有效地利用空间 Spl而配置该燃料箱230,因此从车身侧方看时,沿上架113、 113及下管114、 114形成为前面向上呈尖细状的大致三角形状的容器。另外,该燃料箱230 的下部在下管114、 114的下方位置鼓出,利用位于下管114、 114的下方的 可拆装的下架143覆盖该燃料箱230的下部,由此保护燃料箱230。因而,燃 料箱230的容量增加,并且燃料箱230变为低重心化的形状,可以降低两轮 机动车的重心。
另外,通过螺栓将发动机冷却用散热器221以位于燃料箱230前方的方 式固定在下管114、 114上,并且,通过螺栓将支承低踏板式底板25 (参照图 1 )的左右底板支承支架141、 141固定在该下管114、 114的后方大致水平延 伸的部分。在该底板支承支架141、 141的前端下部,经由支架142固定有发 动机点火用线圈226。
另外,图3中符号145、 146为用于将底板支承支架141、 141螺栓固定 在下管114、 114上的托架,其中托架146兼用作螺栓固定下架143的托架, 下架143螺栓连接在该托架146和托架147上。
如图1所示,在燃料箱230后方,发动机211被支承在该车架IIO上, 在该发动机211的上方,跨越前后延伸的收纳箱20 7支承在沿前后延伸的左 右一对后车架115、 115之间。由于收纳箱207在车身前后方向具有长的箱形 状,所以确保可收纳两个安全帽Hf、 Hr的大容量的收纳空间。
如图3所示,左右一对后架115、 115为其一端与左右一对上架113、 113
8的纵向中途结合、且另一端向后方延长的纵长截面形状的构件,更具体地说,
后架115、 115由纵长矩形截面的角管构成。在此,所谓纵长截面形状是指与 横向尺寸相比纵向尺寸大的截面形状。
在左右后架115、 115的前端之间架设第一横梁121,在其后方,从前部 开始依次架设前部后横梁131、中部后横梁132及后部后横梁133,这三个横 梁131~133重叠在后架115、115的上面并用螺栓固定。另外,在左右后架115、 115的后部连结缓冲用托架134、 134,在后架115、 115后部之间架设后下部 后横梁135,通过这些多个横梁121、 131 133、 135,确保足够的车架刚性。 另外,在后下部后横梁135上,连接有左右拍5:运用钩136、 136。
如图3所示,车架110具备架设在左右上架113、 113下端之间的第二横 梁122和架设在下管114、 114的水平部分后部的第三横梁124,在这些横梁 122、 134及下管114、 114的后端,分别设置有发动机用托架123 126,经由 这些发动机用托架123、 125及126支承发动机211。
图4是表示将发动机211支承在车架110上的状态的图。
发动机211为以下结构的水冷式并列两汽缸发动机(并列多汽缸发动机), 即,该发动机12具有曲轴箱214和从曲轴箱214上部朝向前侧延伸出的前倾 汽缸215,该汽缸215具备与曲轴箱214连结的汽缸体216、与汽缸体216的 前部连结的汽缸盖217、与汽缸盖217的前部连结的汽缸盖罩218,在汽缸体 216内沿大致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收纳有左右两个活塞P (图)。
就该发动机211而言,其汽缸215下部安装在发动机用第一托架123上; 曲轴箱214前部安装在发动机用第二托架125上;曲轴箱214后部安装在发 动机用第三托架126、 126上。由此,使汽缸215进入到用一对上架113、下 管114及后架115围成的、侧面看呈大致三角形的空间Sp2内,而且以将曲 轴箱214的下部挂在下管114、 114的下方的布局,使发动机211支承在车架 110上。经由连杆与上述活塞连结的曲轴CR在发动机宽度方向(车身宽度方 向)延伸并被轴支承在曲轴箱214上,,该曲轴CR的旋转由动力传递机构212
心式离合器皮带转换无级;速器。° 口 " 、' 》
在该发动'机211的汽缸盖217上面,开^L有各汽缸用的多个(本例中2 个)进气口217a,在汽缸盖217下面,开设有各汽缸用的多个(本例中2个) 排气口 217b。如图1所示,在该发动机211及动力传递机构212的上方配设有构成发动机211的进气系统的节流阀体283和空气滤清器281,节流阀体 283经由进气管283a与进气口 271a连接,空气滤清器281经由连接管283b 与该节流阀体283的后方连接。另外,空气滤清器281配置在收纳箱207的 右侧,在收纳箱207的左侧配置有蓄电池287。另外,构成发动机211的排气 系统的排气组件260与排气口 217b连接。
图5是将发动机211和周边结构一起表示的正视图。
排气组件260具备排气管270、催化剂转换器(催化剂收纳室)280、排 气消音器290 (参照图2 )。排气管270构成连接发动机211的排气口 217和 排气消音器290的排气通路,排气消音器290配置在后轮205的右侧即车身 后方右侧。
如该图所示,排气管270具备前部排气管271和后部排气管275。其中, 前部排气管271在发动机211的汽缸215的前面(下面称汽缸前面215A)的 下方且曲轴箱214前方,从发动机211的各排气口 217b延伸并与催化剂转换 器280连接;后部排气管275从催化剂转换器280向车身后方延伸并与排气 消音器290连接。前部排气管271的上游侧(排气入口侧)具备按排气口 217b 的数量分支的分支排气管272、 273、并使该分支排气管272、 273的下游侧(排 气出口侧)汇集为一根的金属管,分支排气管272、 273分别与汽缸盖217的 各排气口 217b、 217b连接,并在其之间夹持有未图示的密封垫。
各分支排气管272、 273从各排气口 217b、 217b向下方延伸,同时向车 身右侧弯曲后,成为一根排气管;该一根排气管274向车身宽度中央弯曲与 催化剂转换器280右侧连接。如图5所示,在这些分支排气管272、 273中, 与远离催化剂转换器280的连接部(右侧)的排气口 (左侧的排气口 ) 217b 连接的分支排气管272,形成为^/v该排气口 217b朝向该连接部以大约最短3各 径与该连接部连接的配管形状,与离该连接部近的排气口 (右侧连接口 )217b 连接的分支排气管273不沿上述分支排气管272,而是向比该分支排气管272 更靠近车身前侧或更靠近车身后侧弯曲,形成从右侧连接口 217b直到连接部 多少迂回的配管形状,即,从各排气口 217b、 217b到催化剂转换器280的连 接部的排气路径长度相等。
后部排气管275在催化剂转换器280的右侧,从与前部排气管271的连 接部位不同的部位向车身右方延伸后,向车身后方弯曲且在曲轴箱214的右 侧方向车身后方延伸,其后端与作为消声器而发挥作用的排气消音器290连接。
该催化剂转换器280构成排气管270的一部分,在形成于发动机211的 汽缸前面215A的下方且曲轴箱214前面的前方的空间Sp3内,以使其轴线L 向曲轴的轴向且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在汽缸前面215A正下面, 以大致收纳在汽缸215的宽度内(发动机211的宽度内)的方式而配置。更 具体地说,由车身侧面看,催化剂转换器280配置在由汽缸215下面的下方、 燃料箱230后面、曲轴箱214前面及从曲轴箱214底面大致水平延伸的水平 面(相当于发动机211的大致最下面)Lw围成的空间内。
在该催化剂布局中,在由上述汽缸215、燃料箱230及曲轴箱214围成的 空间Sp3内配置催化剂转换器280,因此可有效地利用该空间Sp3紧凑地配 置催化剂转换器280,且提高布局效率。而且,将催化剂转换器280配置在自 曲轴箱214底面开始延伸的水平面Lw的上方位置,因此可有效利用上述空 隙空间Sp3,同时确保最低地上高度,且可以紧凑地配置催化剂转换器280。
另外,由于是以与连接发动机211和排气消音器290的、沿车身前后方 向延伸的排气管270的管线成呈大约正交的方式配置催化剂转换器280的轴 线L,因此与使催化剂转换器280和排气管270的管线在同一方向一致而配 置的情况相比较,在从发动机211直到排气消音器290的短距离内,可以将 容量大、而且纵向尺寸大的催化剂转换器280紧凑地配置。
一般情况下,将与多汽缸发动机连接的多个排气管(分支排气管272、 273 ) 汇集到排气消音器290前时,在排气管汇集部需要充足的空间容积。在本结 构中,使自多汽缸发动机延伸出的多个分支排气管272、 273与催化剂转换器 280连接而汇集,所以充分地确保了排气管汇集部的空间容积。
另外,在本结构的发动机211的曲轴箱214前面侧,拆装自如地配置被 安装在水冷式油冷却器220上的滤油器219,该滤油器219比曲轴箱214前面 更向车身前方突出。如图4所示,催化剂转换器280配置于滤油器219的上 方位置,因此,能够在保持安装催化剂转换器280的状态下,容易地进行滤 油器219的拆装操作。
图6是表示催化剂转换器280内部结构的图。如图6所示,催化剂转换 器280具备两端闭塞的大致筒状的转换器主体282、形成于转换器主体282 内的催化剂体284。在筒状的转换器主体282的一端282a侧(车身右侧)统 一配置废气导入管即、前部排气管271的连接口 285和通过催化剂体284的废气排出管即、后部排气管275的连接口 286。
该催化剂体284具备经由连通管288与前部排气管的连接口 285连通的 第一催化剂室284a (用虚线剖面线表示)、与后部排气管275的连接口 286 连通的第二催化剂室284b,如图7所示,该第一、第二催化剂室284a、 284b 也可以设定为各截面积大致相等,或也可以根据噪音降低的效率任意地改变 其比率,另外,也可以仅设置第一催化剂室284a而省略第二催化剂室284b。
第一催化剂室284a位于该催化剂体284的内侧,如图6所示,其入口 A 经由连通管288与前部排气管271连通,其出口 B与转换器主体282的另一 端282b侧的返回室282x连通。
该返回室282x与配置于催化剂体284的外侧的第二催化剂室284b的入 口 C连通,其出口 D与转换器主体282的一端282a侧的汇集室282y连通, 后部排气管275与该汇集室282y连通。
该催化剂体284由表面涂敷有铂、4巴、铑等的多孔性蜂窝状结构体构成。 它们构成蜂窝型三元催化剂,通过上述的前部排气管271及连通管288进入 第一催化剂室284a的入口 A的废气,在经过氧化、还原反应去除其废气中的 碳化氢、 一氧化碳、氧化氮后,从出口 B到达返回室282x,从这里进入第二 催化剂室284b的入口 C,在此再一次经过氧化、还原反应去除废气中的碳化 氢、 一氧化^ 友和氧化氮,从出口 D到达汇集室282y,从后部排气管275向排 气消音器290排出。
在上述结构中,蜂窝状的所有多孔从催化剂体284的一端贯通到另一端, 因此使连通管288与催化剂体284的一端的一部分(中央侧)连结时,其一 部分保持不变作为多孔的连通管(第一催化剂室284a)使废气向一方向流动, 另外在催化剂体284的另 一端的返回室282x返回的废气这次向相反方向流过 蜂窝状的多孔的另一部分(第二催化剂室284b),即一个蜂窝状的催化剂体兼 带两方向的连通管而发挥作用。
另外,由于催化剂体284是由原来隔开的通路的汇集体构成的蜂窝型三 元催化剂,因此在第一、第二催化剂室284a、 284b之间不需要分隔壁,成为 简易的结构,并且使用单一的催化剂体284通路内使废气往复,因此能够高 效率地净化,且易活性化。
该三元催化剂一般地在达到活性化温度(300° C)之前,对碳化氢进行 反应净化的能力弱,当达到其活性化温度时其反应净化的能力提高。在本结构中,由于催化剂转换器280配置于发动机211的汽缸215的在 车身宽度方向的宽度内,因此被配置于发动机211中作为比较高温的汽缸前 面215A正下方,更有效地接受该汽缸215的热量,三元催化剂的温度易达到 活性化温度。另外,在本结构中,由于连接汽缸215和催化剂转换器280的 前部排气管271缩短,所以三元催化剂利用高温的废气而升温,例如即使是 发动机起动的冷机状态,三元催化剂也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升温,迅速地 活性化。
在本结构中,在上述排气管270的中途具备催化剂转换器280,因此在排 气消音器290内没有必要设置大容量的催化剂。因此,与搭载有在排气消音 器290内设置有容量大的催化剂的大排气量的发动机的车辆比较,可以实现 排气消音器2卯的小型化。另外,催化剂转化器280相对于排气管270延长 的方向大致正交配置,因此不增加两4仑机动车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就可以充 分地确保催化剂转换器280的催化剂284的容量,且能够在发动机211的附 近的狭窄的空间内紧凑、简单地配置。
如图3所示,在本结构中,在发动机300的前倾汽缸215的前面215A正 下方、且相对于称为曲轴箱214的前面之间的所谓死空间,配置催化剂转换 器280,因此实现了空间的有效利用,并且不必扩大车辆整体宽度,就能够实 现其配置。而且,因为将催化剂转换器280配置于上述空间内的发动机最下 水平面Lw上方,所以充分地确保最低地上高度且降低了重心位置,能够适 当地实现车辆的重量均衡。另外,由于催化剂转换器280为在外观上不易显 露的配置,因此可以确保车身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通过将该催化剂转换器280配置于称为发动机前方的车身构成部 件(燃料箱230等)的后面侧的容易形成现有死空间的空间内,不仅可以实 现空间的有效利用,而且利用催化剂转换器280前方的车身构成部件,可以 抑制催化剂转换器280行驶风导致的冷却,可以使催化剂转换器280内的催 化剂284迅速且稳定地活性化。
另外,在该结构中,催化剂转换器280还作为将从发动机300延伸的多 个排气管(分支排气管272、 273 )进行汇集的汇集部而发挥功能,因此没有 必要另外设置排气管汇集部,可以紧凑地构成排气组件260整体。另外,仅 用催化剂转换器280形成的排气通路的一部分,就可以确保废气的排气长度 足够长,因此,例如由于后部排气管275的配管长度缩短化也可以提高排气消音器290的设计自由度。 (第二实施方式)
图8为第二实施方式两轮机动车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发动机支承在车 架上的状态的图,图IO是将发动机和周边结构一起的正视图。在该实施方式 中,对在搭载有并列三汽缸发动机300的两轮机动车IO上配置有具有消音结 构的催化剂转换器380的方式进行说明。下面,与上述两轮机动车IO大致相 同结构附加同一符号表示,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8及图9所示,该两轮机动车IO为如下结构的车辆,在车架110的 左右具有从车身前部向后下垂延伸后、向后方水平延伸的低踏板式底板25, 用车身罩20覆盖车架110,且在左右低踏板式底板25之间搭载有发动机300。
该两轮机动车10的车架110具备与头管111连结且向车身后方延伸的 左右一对主架171、 171;从该主架171、 171的后部向后上延伸出的后架(座 椅导轨)172、 172;在后架172、 172的下方,从主架171、 171的后部向后 上延伸出、且从下方支承该后架172、 172的辅助架173、 173。
主架171、 171用铝金属材料等左右一对上梁175、 17和左右一对下梁176、 176—体成形,左右一对上梁175、 175与头管111连结且向后下延伸,左右 一对下梁176、 176从上梁175、 175的前部进行分支且向下方延伸,在由上 梁175、 175和下梁176、 176围成的空间内支承发动才几300。
另外,后摆动臂178经由枢轴177在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在上部构件175、 175的后端,后轮205轴支在该后摆动臂178的后端,并且,由车架110支承 的后緩冲组件206经由连杆机构179连结在该后摆动臂178上。
另外,如图10所示,支承低踏板式底板25、 25的底板托架1卯、190具 备从上部构件175、 175向左右且向斜下方延伸的前部辅助管191、 191、从前 部辅助管191、 191向斜下方且向后方延伸的主管192、 192、连结主管192、 192的后端部和上部构件175、 175的后部之间的后部辅助管193、 193,将低 踏板式底板25、 25支承在主管192、 192上。
另夕卜,该两轮机动车10具备从发动机300经由驱动轴180向后轮205 传递驱动的动力传递机构181;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头管111上且支承前轮202 的左右一对前叉201、 201;转向用手柄203;支承在后架172、 172上的座椅 208;安装在后架172、 172的后部收纳箱207。
如图9所示,发动机300是具备曲轴箱214、从曲轴箱214上部朝向前侧
14延伸出的前倾汽缸215,该汽缸2b具备汽缸体216、汽缸盖217、汽缸盖罩 218,在汽缸体216内、在车身宽度方向上沿大致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收纳有 三个活塞P的水冷式并列三汽缸发动机(并列多汽缸)。该发动机300中也以 在曲轴箱214内沿发动机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轴支承有曲轴CR,该曲轴CR 的旋转经由曲轴箱214内的变速机构(未图示)向驱动轴180传递,使后轮 205驱动旋转。
另外,在发动机300后方与座椅208之间,配置有燃料箱295,在发动机 300的汽缸215上方,配设有构成发动机300的进气系统的节气门本体283(未 图示)和空气滤清器281,空气滤清器281经由节气门本体283 (未图示)与 发动机211的汽缸盖217上面的进气口 217a (未图示)连接。
空气滤清器281具备设置在头管111前方的空气吸入管道281a、设置在 该空气吸入管道281a的下方的第一空气室281b、经由连结管道281c设置在 该第一空气室281b的后方的第二空气室281d。而且,开始将由空气吸入管道 281a吸入的空气通过第一空气室281b中具有的未图示的元件进行净化,接 着,通过连结管道281c进入第二空气室281d,最后,将自第二空气室281d 净化后的空气供给到发动机300。另外,散热器221配置在汽缸215与前轮 202之间。另外,图中符号291为燃料泵。
下面对该发动机300的排气组件320进行说明。
如图IO所示,排气组件320具备排气管370、催化剂转换器(催化剂收 纳室)380和排气消音器390。排气管370具备在发动机300的汽缸前面215A 下方且曲轴箱214前方,从汽缸215的各排气口 217b延伸并与催化剂转换器 340连接的前部排气管371、和从催化剂转换器380向车身后方延伸与排气消 音器390连接的后部排气管375。前部排气管371的上游侧具备(排气入口侧) 按排气口 271b的数量分支的分支排气管372、 373、 374,并将该分支排气管 372、 373、 374的下游侧(排气出口侧)汇集为一根的金属管,分支排气管 372、 373、 374分别与汽缸盖217的各排气口 217b、 217b、 217b连接,并在 其之间夹持有未图示的密封垫。
各分支排气管372、 373、 374在从各排气口 217b、 217b、 217b向下方延 伸并且向车身右侧弯曲后,变为一根排气管,该排气管376向车身宽度中央 弯曲与设置在催化剂转换器380的右侧端282a的连接口 285连接。如图10 所示,这些分支排气管372、 373、 374中,与距离催化剂转换器380最远的排气口 (左侧排气口 ) 217b连结的分支排气管372形成为从该排气口 217b 向该连接部以大约最短^4圣连接该连接部的配管形状,与中央排气口 217b连 结的分支排气管373形成为不沿上述分支排气管372布局,而是向比该分支 排气管217b更靠车身后侧弯曲、多少迂回的配管形状,与最近的排气口 "7b 连接的分支排气管374比上述分支排气管373迂回更远,即从各排气口 217b、 217b、 217b到催化剂转换器380的连接部的排气路径的长度全部相等。
后部排气管375在催化剂转换器380的右侧,从与前部排气管371的连 接部位不同的部位,具体地说是/人右侧端282a的连接口 286向车身右方延伸 后,向车身后方弯曲,在曲轴箱214的右侧方向车身后方延伸,其后端与作 为消音器发挥功能的排气消音器390连接。
该催化剂转换器380构成排气管370的一部分,在形成于发动机211的 汽缸前面215A的下方且曲轴箱214前面的前方的空间Sp3内,以使其轴线L 朝向曲轴的轴向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而配置,在汽缸215正下方以大 致收纳在汽缸215的宽度内(发动机211的宽度内)的方式而配置。更具体 地说,由车身侧面看,催化剂转换器380配置在由汽缸215下面的下方、散 热器211后面、曲轴箱214前面及从曲轴箱214底面大致水平地延伸的水平 面(相当于发动^L最下面)Lw围成的空间内。
图11是表示催化剂转换器380的内部结构的图。如该图所示,催化剂转 换器380具备两端闭塞的大致筒状的转换器主体382,将转换器主体382内分 隔成多个室(本例中为2个膨胀室)RM1、 RM2的分隔壁384,前部排气管 371从转换器主体383的右侧方进入转换器主体383内后扩径,催化剂体385 配设在该扩径管(第一连通管)371a上。
该扩径管371a沿转换器主体383的轴线方向延伸出且贯通分隔壁384, 构成可以配置与排气量相称的足够大小的催化剂体385的筒状体,并与构成 转换器主体383的第一膨胀室的左侧室RM1连通。
另夕卜,在形成该左侧室RM1的分隔壁384上,连通管(第二连通管)387 贯通避开上述扩径管371a的区域,该连通管387连通左侧室RM1和构成第 二膨B^室的右侧室RM2,在该右侧室RM2内开通有后郜排气管375入口 。
该催化剂体385构成蜂窝型三元催化剂,从上述三汽缸发动机排出的各 废气在通过前部排气管371及扩径管371a被汇集,该汇集后的废气通过催化 剂体385,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去除废气中的碳化氢、 一氧化碳、氧化氮。而且,通过催化剂体385的废气到达左侧室RMl,在此,沿左侧室(第一膨月长 室)RM1的室壁反转,通过连通管(第二连通管)387流入右侧室(第二膨 胀室)RM2,从后部排气管376向排气消音器390排出。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催化剂体385后的废气进入空间容积大的左侧室 RM1时,在此膨胀,接着通过连通管(第二连通管)387进入空间容积大的 右侧室(第二膨胀室)RM2时再膨胀,通过这样多级膨胀被低压化后向排气 消音器390排出。
因此,催化剂转换器380也作为消音器而发挥功能,与车身后方的排气 消音器一起可以确保消音器容量足够大,可以充分地降低排气音。由此,可 以将催化剂转换器380的容量部分、车身后方的排气消音器紧凑化,可以更 紧凑地构成排气组件320整体,也可以提高排气消音器的设计自由度。
在本结构中,由于在排气管370中具备具有消音结构的催化剂转换器 380,因此没有必要在排气消音器390内设置大容量的催化剂,可以实现排气 消音器390的小型化。另外,在这种结构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由于将 催化剂转换器380配置在前倾汽缸215上所构成的发动机300的汽缸前面 215A正下方且在发动机前方的车身构成部件(散热器221等)与曲轴箱214 之间的前后空间内的发动机最下水平面Lw的上方,因此可以将催化剂转换 器380紧凑、简单地配置在发动机300附近的狭窄的空间内,可确保最低地 上高度,且降低重心位置,可以适当地实现车辆的重量均衡。
以上,根据一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f旦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 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在波紋管 内承载铂、钯、铑等的热管,代替蜂窝状三元催化剂。具体地说,如图12所 示,在催化剂转换器280的转换器主体282内设置沿该主体的内周壁配置的 第一波紋管401、配置在该第一波紋管401的外周的第二波紋管402,在这些 波紋管401、 402内也可承载铂、钇、铑等。此时,第一波紋管401延伸的空 间构成第一催化剂室284a,第二波紋管402延伸的空间构成第二催化剂室 284b,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去除进入各催化剂室284a、 284b的废气中的碳化 氢、 一氧化碳、氧化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适用于搭载有多汽缸发动机的两轮 机动车的催化剂配置结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当然,本发明也 可以适用于搭载单汽缸发动机的两轮机动车的催化剂配置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两轮机动车的催化剂配置结构,在发动机的排气口与排气消音器之间的排气管中具备催化剂收纳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具备曲轴箱、和从该曲轴箱上部朝向前侧延伸出的汽缸,在该发动机的汽缸前面的下方且曲轴箱前面的前方,即、从曲轴箱底面大致水平延伸的水平面的上方所形成的空间内,配置有所述催化剂收纳室并使其轴线朝向曲轴的轴向。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催化剂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为并列多汽缸发动机,由车身上面看,将所述催化剂收纳室配置 于该发动机汽缸在车身宽度方向的宽度内。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催化剂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将连接在所述发动机的汽缸上的多个排气管分别从汽缸向车身下方延伸出, 与所述催化剂收纳室连接并汇集。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催化剂配置结构,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汽缸的前方配置车身功能部件,将所述催化剂收纳室配置 在由该车身功能部件的后面与曲轴箱前面所包围的空间。
5、 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催化剂配置结构,其 特征在于,具备将所述催化剂收纳室内分隔成多个膨胀室的分隔壁和贯通该 分隔壁的多个连通管,在所述连通管的任一个内设置有催化剂体。
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催化剂配置结构,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曲轴箱的前面侧具备拆装自如的滤油器,且在该滤油器的 上方配置有所述催化剂收纳室。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轮机动车催化剂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车身功能部件为燃料箱。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轮机动车的催化剂配置结构,其可以确保最低地上高度,且可以紧凑地配置。发动机(211)具备曲轴箱(214)和从曲轴箱(214)上部向前侧延伸出的汽缸(215),在汽缸(215)前面的下方且曲轴箱(214)前面的前方,即、从曲轴箱(214)底面大致水平延伸的水平面的上方所形成的空间内,配置有催化剂收纳室(280)并使其轴线(L)朝向曲轴(CR)的轴向。
文档编号F01N13/08GK101469628SQ200810186719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7日
发明者三川诚, 本田幸一郎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