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式手推车拉杆与底座杆关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8202阅读:7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折叠式手推车拉杆与底座杆关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包拉杆,特别涉及一种可用于软包的折叠式手推车拉杆与底座杆关节装置。
中国专利92240756公开了一种“行李车型拉杆旅行箱”,“由箱体、拉杆、滚动轮组成,拉杆采入插入式或折叠式固定于箱底部或侧面,在箱底部另一端固定一滚动轮。”中国专利93212212公开了一种“具有伸缩式拉杆的手提箱”,“包括箱体,箱上装设有把手和滚轮,在箱体的两个相对的端角上还固定设有上固定座、下固定座和拉管,在拉管内套设有U形伸缩式拉杆,只要将该伸缩式拉杆拉出,即可配合其下部的滚轮拖拉着手提箱行走,十分省力方便,当手提箱静置时,则可将伸缩式拉杆收入拉管内,占用空间很小。”另外,拉杆式行李箱包中,有一种使用拉杆装置的软包使用非常普遍,如


图1所示,为一种市场常见的拉杆包。
中国专利97229289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拉杆包”,“它含有带拉杆的滚轮架和内带硬底板的软包,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软包的底面上贴合了一条同硬底板固接一体的带凹槽的压条,凹槽内活套连接了插杆,滚轮架上带有与该插杆相匹配的插孔。”这种可折叠的拉杆包“解决了现有拉杆包因不可折叠而带来的诸多不便,如存放空包时所需的空间大、携带空包较麻烦、销运包装不方便等。”这种拉杆包的在装载重物时,折叠处是通过插杆和插孔单点受力,受力不可过重,容易损坏。
图2所示的为市场常见的一种用于箱包的可折叠式拉杆装置,其折叠处即图中所标注的A处也是点受力,受力不可过重,容易损坏。
由上述先前技术可知拉杆式或现存折叠式之拉杆包非为固定方式,即折叠处为单点受力,当撑开使用时,车体于行进中,单点受力极易损坏。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折叠式手推车拉杆与底座杆关节装置,包括底端装有滚轮轴与滚轮的伸缩式拉杆、与拉杆底部活动连接的底部杆和连接拉杆和底座杆的连接装置;所述的连接装置为一个“L”形的连接关节,连接关节一端与底座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拉杆活动连接,且连接关节上与拉杆对应的一段设为与拉杆契合的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的连接关节与底座杆连接的一段为一圆筒,固定套接在底座杆的一端;连接关节与拉杆连接的一段为倒“U”形杆,倒“U”杆与与拉杆相互套合,倒“U”形杆的两端沿与圆筒垂直的方向延伸出两个小耳,两个小耳通过螺栓与拉杆枢接。
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拉杆与底座杆活动连接,可折叠,占用空间小,方便携带。当承重时,折叠处是通过连接杆与拉杆之间的接触弧面受力,受力面积大,稳定可靠,不易损坏。
连接关节3另一端与拉杆1活动连接连接关节3与拉杆1连接的一段为倒“U”形杆5,倒“U”杆5与拉杆1可相互套合,也就是说,连接关节3上与拉杆1对应的一段设为与拉杆1契合的弧面6;倒“U”形杆5的两端沿与圆筒4垂直的方向延伸出两个小耳7,两个小耳7通过螺栓8与拉杆1连接。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权利要求1.一种可折叠式手推车拉杆与底座杆关节装置,包括底端装有滚轮轴与滚轮的伸缩式拉杆、与拉杆底部活动连接的底部杆和连接拉杆和底座杆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装置为一个“L”形的连接关节,连接关节一端与底座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拉杆活动连接,且连接关节上与拉杆对应的一段设为与拉杆契合的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手推车拉杆与底座杆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关节与底座杆连接的一段为一圆筒,固定套接在底座杆的一端并以螺栓锁固;连接关节与拉杆连接的一段为倒“U”形杆,倒“U”杆与拉杆相互套合,倒“U”形杆的两端沿与圆筒垂直的方向延伸出两个小耳,两个小耳通过螺栓与拉杆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可折叠式手推车拉杆与底座杆关节装置,包括底端装有滚轮轴与滚轮的伸缩式拉杆、与拉杆底部活动连接的底部杆和连接拉杆和底座杆的连接装置;所述的连接装置为一个“L”形的连接关节,连接关节一端与底座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拉杆活动连接,且连接关节上与拉杆对应的一段设为与拉杆契合的弧面。拉杆与底座杆活动连接,可折叠,占用空间小,方便携带。当承重时,折叠处是通过连接杆与拉杆之间的接触弧面受力,受力面积大,稳定可靠,不易损坏。
文档编号B62B1/12GK2534075SQ02203089
公开日2003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9日
发明者郑淑燕 申请人:郑淑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