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制动器操纵机构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568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制动器操纵机构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配件,具体涉及摩托车制动器操纵机构调节装置。
技术背景由于机械钳盘式制动器,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所以,在摩托车上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机械钳盘式制动器由壳体、装在壳体上端的间隙补偿机构、装在壳体下部钳口上的制动部件、装在壳体内腔并处于间隙补偿机构与制动部件的杠杆机构、装在壳一侧并与杠杆机构配合的操纵机构组成;操纵机构由装在回位弹簧套筒的拉片、与拉片连接的回位弹簧座、回位弹簧、一端穿过回位弹簧与回位弹簧座连接的拉索、套在拉索外面的导管组成,为了调节回位弹簧的弹力和操纵手感,在回位弹簧套筒和导管之间安装有调节装置。实践证明,回位弹簧的弹力必须控制在严格的范围。弹力过大,制动时需用较大的力量,如用力不够,制动效果差;弹力过小,不能保证杠杆机构的杠杆块回位,容易出现抱死现象。另一方面,套在拉索外面的套管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变形缩短,使导管与制动把手之间的间隙增大,制动时需用较大的力量,才能实现制动,如用力不够,会造成制动失误。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就需调整调节装置,以补偿导管与制动把手之间的间隙,但同时减少了回位弹簧的弹力,使杠杆机构的杠杆块不能回位,已到抱死现象发生。
发明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简单,既能及时补偿导管与制动把手之间的间隙,又能严格控制回位弹簧的弹力,防止抱死现象发生的摩托车制动器操纵机构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摩托车制动器操纵机构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套(1),其特征在于中心为通孔、左端设有台阶、右为螺杆并与固定套(1)中心的螺孔配合的芯棒(2)、依次与芯棒(2)螺纹连接的弹力调节螺母(3)、固定螺母(4)、间隙调节螺母(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制造;设置弹力调节螺母用以调节回位弹簧的弹力,使之保持足够的弹力,推动制动器杠杆机构的杠杆块回位;设置间隙调节螺母用以补偿导管与操纵把手之间出现的间隙,而又不影响回位弹簧的弹力,克服了顾此失彼的缺陷。
所述的摩托车制动器操纵机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螺纹连接在芯棒(2)上的固定螺母(4)位于弹力调节螺母(3)与间隙调节螺母(5)之间,并用厌氧胶固定在芯棒(2)上,固定螺母(4)与弹力调节螺母(3)之间的距离S为3-7毫米。本实用新型通过严格控制了固定螺母与弹力调节螺母之间的距离,达到严格控制回位弹簧的弹力的目的,从而防止发生抱死现象。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将芯棒2插入固定套1并旋进其中心的螺孔穿出,直至芯棒2左部的台阶与固定套1中心的螺孔接触为止;将弹力调节螺母3、固定螺母4、间隙调节螺母5从右端依次装在芯棒2上,与其上的外螺纹配合;调节固定螺母4,使之与弹力调节螺母3之间的距离S为5毫米,然后用厌氧胶将固定螺母4固定在芯棒2上。
参见图2,摩托车制动器操纵机构调节装置使用时,然后,将固定套1与摩托车制动器操纵机构的回位弹簧套筒6的一端螺纹连接,并用厌氧胶将其固定,芯棒2的左端插入回位弹簧套筒6内并与回位弹簧7的一端接触;拉索8依次穿过导管9、芯棒2、回位弹簧7与回位弹簧座10螺纹连接,导管9的端部与间隙调节螺母5接触即可。当需要将回位弹簧的弹力调大时,先将弹力调节螺母3旋转向右移动适当距离,再旋转芯棒2向左移动相应的距离,旋紧弹力调节螺母3使之与固定套1紧贴,然后,旋转间隙调节螺母5使之与导管9的端部接触即可。当只需要补偿导管9与操纵把手之间的间隙时,可旋转间隙调节螺母5向右移动,使之与导管9的端部接触即可。
权利要求1.摩托车制动器操纵机构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套(1),其特征在于中心为通孔、左端设有台阶、右为螺杆并与固定套(1)中心的螺孔配合的芯棒(2)、依次与芯棒(2)螺纹连接的弹力调节螺母(3)、固定螺母(4)、间隙调节螺母(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制动器操纵机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螺纹连接在芯棒(2)上的固定螺母(4)位于弹力调节螺母(3)与间隙调节螺母(5)之间,并用厌氧胶固定在芯棒(2)上,固定螺母(4)与弹力调节螺母(3)之间的距离S为3-7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制动器操纵机构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套,其特征在于中心为通孔、左端设有台阶、右为螺杆并与固定套中心的螺孔配合的芯棒、依次与芯棒螺纹连接的弹力调节螺母、固定螺母、间隙调节螺母。固定螺母位于弹力调节螺母与间隙调节螺母之间,并用厌氧胶固定在芯棒上,固定螺母与弹力调节螺母之间的距离S为3-7毫米。通过严格控制了固定螺母与弹力调节螺母之间的距离,达到严格控制回位弹簧的弹力的目的,从而防止发生抱死现象;设置弹力调节螺母用以调节回位弹簧的弹力,以保证制动器杠杆机构的杠杆块回位;设置间隙调节螺母用以补偿导管与操纵把手之间出现的间隙,而又不影响回位弹簧的弹力,克服了顾此失彼的缺陷。
文档编号B62L3/00GK2570166SQ0224492
公开日2003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5日
发明者胡冠群, 夏玉勤 申请人:夏玉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