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前大灯氩弧焊s灯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9200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前大灯氩弧焊s灯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照明装置的零部件,特别是由外壳、内套、胶木、电极片组成的摩托车前大灯氩弧焊S灯头。
背景技术
目前公用的摩托车前大灯S灯头,即S1、S2灯头,采用不锈钢或黄铜制成外壳和内套,外壳上部开有若干个窗口,窗口内留有碰焊用的、向外壳内腔凹进一点使其富有弹性的焊接片,外壳底部粘结有嵌有铜电极片的胶木,外壳底部和电极片中间分别设有穿丝孔。使用时,将灯泡粘结在内套上再套入外壳内,同时灯泡导丝分别从三个穿丝孔穿出,外壳上部的焊接片将内套夹住,对焦聚光调准后一次性碰焊,使内套与外壳固定连接,从电极片穿丝孔穿出的二根灯泡导丝与电极片进行焊锡作与灯座接触点的接触导电之用,灯泡的另一根导丝从外壳底部穿丝孔穿出后也采用焊锡连接。其不足之处一是焊锡产生的铅污染使工作环境恶劣并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而且焊锡成本高,焊接牢度差;二是由于两个电极片的焊锡接触点高低很难一致,当灯座二个接触点下面只有一个弹簧通过绝缘板抵住二个接触点时,会导致灯头、灯座的接触点接触不良,影响照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使用时不产生环境污染、成本低,接触点接触性能良好的摩托车前大灯氩弧焊S灯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前大灯氩弧焊S灯头包括外壳、内套,内套与外壳上部相配合,外壳底部与嵌有电极片的胶木相粘结,外壳底部、电极片上分别设有穿丝孔;所述电极片的中间设计成凸出形接触点作接触导电之用、其上的穿丝孔位于电极片的一端,所述外壳底部、电极片上的穿丝孔外侧均设计成凸出型的氩弧焊焊点。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将穿丝孔外侧设计成凸出型氩弧焊焊点,使用时采用氩弧焊取代焊锡,避免了铅污染,使工作环境得到改善,而且成本低,焊接牢度好;将电极片的中间设计成椭圆形凸出接触点,使其在使用时与灯座接触点接触更好,使照明更加稳定,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前大灯氩弧焊S灯头,即S1、S2灯头,包括外壳1、内套2、胶木3、窗口4、焊接片5、不锈钢电极片6、穿丝孔7、7′。不锈钢电极片6嵌在胶木3上,胶木3与外壳1底部粘结连接。本实施例不锈钢电极片6的中间设计成椭圆形凸出接触点8,电极片6上的穿丝孔7′位于电极片的一端,外壳1底部的穿丝孔7及电极片6上的穿丝孔7′的外侧均设计成凸出型的氩弧焊焊点。使用时,将灯泡粘结在内套2上套入外壳1内,同时将灯泡上的三根导丝分别套入三个穿丝孔7、7′中,外壳1上部的焊接片5将内套2夹住,对焦聚光调准后一次性碰焊,使内套2与外壳1固定连接,最后在穿丝孔7、7′处进行氩弧焊接。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前大灯氩弧焊S灯头,包括外壳(1)、内套(2),内套(2)与外壳(1)上部相配合,外壳(1)底部与嵌有电极片的胶木(3)相粘结,外壳(1)底部、电极片上分别设有穿丝孔(7、7′),其特征是所述电极片(6)的中间设计成凸出形接触点(8),其上的穿丝孔(7′)位于电极片(6)的一端,所述外壳(1)底部、电极片(6)上的穿丝孔(7、7′)外侧均设计成凸出型的氩弧焊焊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大灯氩弧焊S灯头,其特征是所述电极片(6)的中间凸出形接触点(8)为椭圆形凸出接触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前大灯氩弧焊S灯头。它包括外壳、内套、内套与外壳上部相配合,外壳底部与嵌有电极片的胶木相粘结,外壳底部、电极片上分别设有穿丝孔,特点是所述电极片的中间设有椭圆形凸出接触点、其上的穿丝孔位于电极片的一端,穿丝孔的外侧设计成凸出型的氩弧焊焊点。优点一是采用氩弧焊取代焊锡避免了铅污染,不但使工作环境得到改善,而且成本低,焊接牢度好;二是与灯座接触点接触更好,使照明更加稳定,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文档编号B62J6/00GK2616456SQ0325737
公开日2004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6日
发明者沈胜华 申请人:沈胜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