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坐式轻便三轮车及其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971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坐式轻便三轮车及其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轮车及其车架,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座椅、可以坐着驾驶的三轮车及其车架。
技术背景现有三轮车都是骑行的,骑乘者全身重量压在小小的三角形鞍座上,骑行时不适且容易疲劳,还可能导致身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同时,三轮车的骑行方式大大提高了全车重心,使三轮车在行驶中容易翻侧而发生事故。
ZL 88206280.8公开了一种座椅式三轮自行车,该发明虽然可坐着驾驶,但座椅向车架后端偏移太多,为此必须加长轴距,并将车把把手向后大幅延伸,这将导致车身过长并大大降低转向操纵的灵活性;专利CN 85107493A也公开了一种坐式三轮车,该发明不用延长车把把手,而将脚蹬部件装于前管,该方案虽可缩短车身,但必须提升座椅高度,这又将导致全车重心过高而降低行驶的安全性;外国专利FR 2807729公开了一种带座椅的三轮车,该发明将脚蹬部件装于前轮上侧,且脚蹬部件下端夹在前轮之间并采用前轮驱动,该发明车身短、座椅低,但前轮承担了转向及驱动双重功能,势必造成转向时蹬踏不便。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的坐式轻便三轮车车架;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以坐着驾驶、乘坐舒适、重心低且小巧轻便的坐式轻便三轮车。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坐式轻便三轮车车架,包括主车架,所述的主车架包括前管、下管、后立管及把立管套;前管、下管及后立管相互连接成U形,把立管套安装在前管的前侧,或者安装在前管的后侧或上侧;下管与后立管既可采用单管或管状物,也可以采用并列双管,或者直接将单管或并列双管弯曲成J形,以代替下管及后立管。
为加强车架的结构,本发明的主车架可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主车架还包括上管,上管的两端分别与前管及后立管连接,上管既可采用单管或管状物,也可以采用并列双管。
本发明车架包括安装在主车架后端的后轴连接装置,所述的后轴连接装置包括导向件、连接片总成及支承件;所述的连接片总成包括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连接片及装于连接片上的轴承;导向件前端与主车架后下端相接,其后端与连接片总成相接,支承件上端与主车架后上端相接,其下端与导向件后部或连接片总成相接。
为加强后轴连接装置的强度,连接片之间可以安装1条以上的连接管,但最好是安装2-4条连接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坐式轻便三轮车,包括车架、车把及前叉部件。所述的车架包括主车架,所述的主车架包括前管、下管、后立管及把立管套;前管、下管及后立管相互连接成U形,把立管套安装在前管的前侧,或者安装在前管的后侧或上侧;下管与后立管既可采用单管或管状物,也可以采用并列双管,或者直接将单管或并列双管弯曲成J形,用以代替下管及后立管。
为加强车架的结构,本发明的主车架可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主车架还包括上管,上管的两端分别与前管及后立管连接,上管既可采用单管或管状物,也可以采用并列双管。
本发明车架包括安装在主车架后端的后轴连接装置,所述的后轴连接装置包括导向件、连接片总成及支承件;所述的连接片总成包括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连接片及装于连接片上的轴承;导向件前端与主车架后下端相接,其后端与连接片总成相接,支承件上端与主车架后上端相接,其下端与导向件后部或连接片总成相接。
为加强后轴连接装置的强度,连接片之间可以安装1条以上的连接管,但最好是安装2-4条连接管。
所述车把中的把立管装于把立管套中,所述前叉部件中的前叉立管装于前管中,把立管与前叉立管通过转向传动件实现传动式连接。
本发明坐式轻便三轮车车架的优点是1、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本发明坐式轻便三轮车的车架包括主车架及后轴连接装置,其中主车架可直接采用现有自行车U形或梯形车架,只需在前管的前侧、后侧或上侧加设一个把立管套即可(如将把立管套装于前管上侧,需再加设车把调节架),把立管套用于安装车把;装于主车架后端的后轴连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部分实施例可用现有自行车车架改装。
2、方便包装运输。主车架与后轴连接装置可采用螺接,后者可从主车架拆卸,后轴连接装置中的部分部件也可以拆卸,因此可大大缩小车架包装容积,有利降低包装及运输成本。
本发明坐式轻便三轮车的优点是1、骑乘方式从“骑式”改变为“坐式”,乘坐更舒适。自行车或三轮车的设计以人体工程学为基础,其中中轴套管、车把及座椅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各边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由于现有自行车或三轮车的车把与前叉立管同装于前管中,且三者处于同一中心线,该中心线的后倾角,也即前管后倾角一般为67-69°(前管后倾角是指在整车落地的情况下,前管中心线延长线与地平面之夹角,图1中之A角),这就决定了上述三角形与地面的夹角也是一个常数——这就是现有自行车及三轮车为什么必须采取“骑行”的原因。由于本发明加设了把立管套,使该三角形可以以前轴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使鞍座高度可大大降低,这就有可能用座椅代替原有的鞍座,从而使三轮车的骑乘方式产生革命性的变革从传统的“骑式”改变为“坐式”,使乘坐更舒适,并适合长距离、长时间驾乘。
2、重心低、不容易侧翻,行驶稳定安全。本发明的座椅高度比现有三轮车鞍座高度降低200-400mm,鞍座高度降低不仅方便上下车,更重要的是全车重心随之降低,使三轮车在行驶中不容易侧翻,碰到紧急情况时两脚还可以同时着地;本发明的车把与前叉立管不在同一轴线上,这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把把手过长或前管后倾角过小导致转向不便等问题,以上改进大大提高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小巧轻便。本发明车架结构简单,如果加上采取加长中轴、中轴套管前移、将脚蹬部件前部夹在前轮之间等改进方案,本发明可以大大缩短车长;如果该车架再配合采用本发明的后轴连接装置,可进一步缩小全车空间体积,使整车小巧轻便。
4、用途广泛,本发明可进一步改进为三轮电动车、三轮助动车、三轮机动车,既可作为一般的交通代步工具,也可作为休闲、健身、游乐、运动、旅游等工具;由于骑乘方式的改变,本发明还适合老人、儿童或残疾人骑乘。

图1为本发明把立管套前置式实施例示意2为本发明把立管套后置式实施例示意3为本发明把立管套上置式实施例示意4为车把与前叉立管采用圆锥齿轮外啮合传动示意5为车把与前叉立管采用圆锥齿轮内啮合传动示意6为车把与前叉立管采用万向联轴器连接示意7为车把与前叉立管采用挠性环行带传动示意8为车把与前叉立管采用链传动示意9为车把与前叉立管采用双摇杆传动示意10为连接片总成透视11为大平叉+大立叉式后轴连接装置透视12为大平叉+减震器式后轴连接装置透视13为小平叉+小立叉式后轴连接装置透视14为平叉接片示意15为小平叉+减震器式后轴连接装置透视16为带套管导向板+减震器式后轴连接装置透视17为带套管导向板透视18为导向管+减震器式后轴连接装置透视19为前部带圆杆的导向块透视20为T形导向杆+减震器式后轴连接装置透视21为左右对称设置的刹车器(带抱闸圈的抱闸盒)透视22为连接片总成上安装刹车器(带抱闸圈的抱闸盒)透视23为本发明主车架中的上、下管采用金属板材加工透视24为本发明主车架中的上、下管采用并列双管透视25为前部带圆管的导向块透视26为本发明坐式轻便三轮自行车优选实施例效果中主车架1 上管2 下管3 前管4 后立管5后轴连接装置6 转向传动件7刹车器8驱动轴9中轴套管10 把立管11 把立管套12 车把调节架13前叉部件14 前叉立管15 座椅16 座椅安装管17
座椅架18 脚蹬部件19加强板20导向件61连接片总成62 支承件63 平叉611 平叉接片612带套管导向板613导向管615T形导向杆616 导向块617连接片621、621’ 连接管622 轴承623 立叉631减震器632 圆锥齿轮71A、71B 中介圆锥齿轮72圆锥齿轮73A内圆锥齿轮73B 万向联轴器74带轮或链轮75A、75B 导带轮76 挠性环行带77A链条77B摇杆78A、78B 连杆79左右抱闸盒81、81’ 左右抱闸圈82、82’左右曲拐83、83’曲拐连接杆84 刹车线中接头8具体实施方式
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为把立管套后置式坐式轻便三轮自行车。如图2、图24、图26所示,该坐式三轮自行车的车架由上管2、下管3、前管4、后立管5焊接而成的主车架1及安装在主车架1后端的后轴连接装置6组成,其中上管2、下管3山并列的左、右叉管组成,上管2向后延伸形成货架。主车架1装有把立管套12及中轴套管10,把立管套12安装在前管4的后侧且与前管4的轴线平行,并固接于上、下管的左、右叉管之间,中轴套管10装于下管3的前部且位于前轮的后侧,中轴套管10上装有脚蹬部件19,脚蹬部件19的前部夹在前轮之间且当前轮转向时仍可自由蹬踏而不致产生运动干涉,为方便不同年龄的人群使用,后立管5前侧、与其并列且间隔80mm处还装有座椅安装管17,后立管5与座椅安装管17装于上、下管的左、右叉管之间。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采用T形导向杆+减震器式后轴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T形导向杆616、导向块617、左、右减震器632、632及连接片总成62;连接片总成62(图10)包括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连接片621、621’、连接管622、622及装于连接片621、621’中部的轴承623、623,左、右连接片621、621’的间距为300mm,连接管622、622管壁内侧之间的间距为80mm,使飞轮在其中运转不受干涉。连接管622、622两端与左、右连接片621、621’相接。如图25,导向块617前端纵向设有圆管,后端横向设有3个圆孔,其中前后两侧的圆孔用于安装连接管622、622,中间的圆孔孔径大于驱动轴9,以便驱动轴9能在其中自山运转;T形导向杆616的T形端与主车架1后下端铰接,导向块617与两条连接管622、622中部固接并通过其前端设置的圆管与T形导向杆616铰接,两条连接管622、622通过左、右减震632、632与上管2弹性铰接,为使两条连接管受力均匀,在减震器下端与连接管之间加装了减震器架。在安装时,左右减震器架与导向块617之间预留30mm的空隙,以便安装飞轮。
如图2、图26所示,在上述车架的前管4中装上前叉部件14,在把立管套12上装上车把,车把中的把立管11与前叉部件14上端的前叉立管15通过带轮75A、75B及挠性环行带77A的配合实现传动式连接。安装时将带轮75A、75B分别固装于车把11及前叉立管15,并通过挠性环行带77A使两带轮联动,本实施例的挠性环行带可采用V型带、平型带、圆型带、同步齿型带或用钢丝绳代替。本例由于车把11及前叉立管15的轴线相互平行,故可省装导带轮76。在其他实施例中,当车把11与前叉立管15的轴线不平行时,应加设导带轮76、76,如图7。挠性环行带传动简单方便,传动比可自由选择,既适合采用转向盘转向,也适合采用车把转向。
本实施例采用车把转向结构简单,行驶操纵部件可以直接安装在车把上,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转向盘转向,转向盘转向可以增加驾驶乐趣。
如图26所示,在上述前叉部件14的下端装上20″的前轮,在连接片总成62的轴承623、623中装上长为500mm的驱动轴9,驱动轴9穿过导向块617中间预设的圆孔,一端与一个后轮固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另一个后轮活接,以形成差速转动,两后轮的轮径均为20″;在中轴套管10中装上中轴,中轴上安装48齿的链盘和脚蹬部件19,在驱动轴9上与链盘相对应部位装上16齿的飞轮,在链盘和飞轮之间装上链条。由于链盘和飞轮之间的相对位置在行驶中经常发生变化,为防止飞轮脱链,在飞轮前端应加装导链轮。如图21-图22所示,本实施例的双后轮刹车器8采用普通自行车抱闸,抱闸为对称设置,安装时在左、右连接片621、621’外侧装上带抱闸圈82、82’的抱闸盒81、81’,在两抱闸圈82、82’上的曲拐83、83’之间装上曲拐连接杆84,在曲拐连接杆84中部装上刹车线中接头85,在两后轮的轴套内侧与抱闸盒81、81’对应部位装上抱闸盘(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涨闸或碟刹,其安装方法与本例同),在车把上装上手闸把,在手闸把与刹车线中接头85之间装上刹车操纵线,在前轮装上普通刹车部件,在后立管5上端装上座椅,在前、后轮外侧装上挡泥板,一辆坐式轻便三轮自行车即告组装完毕。
本发明最大改进之处在于在主车架1加设把立管套12,采用此方案配合中轴套管10前置可以大大缩短三轮车的长度。本实施例的外形尺寸为长1600mm×宽500mm×高800mm,与现有自行车相当,因此,只要自行车可以上路,本发明就有理由可以上路。加设把立管套12使车把11可以向后偏移,车把后移又可以大幅降低鞍座高度及全车重心,并将鞍座改为座椅,使三轮车的骑乘方式从“骑式”改变为“坐式”,骑乘方式的改变使三轮车行驶更稳定安全、不容易翻侧,乘坐更舒适。本实施例的后轴连接装置6带有减震器,当后轮一侧碰到不平路面时,可以大大降低车身的左右摇摆和上下颠簸,当车辆转向时,骑乘者可以象骑自行车一样,通过身体和车身倾斜一定的角度获得向心力而使车辆不致翻侧。本实施例在后轮安装了双刹车装置,与前轮刹车部件一起组成了可靠的刹车系统,刹车时两后轮受力均匀,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车辆跑偏和翻侧,从而大大提高了行驶的安全性。本发明除后轴连接装置6以外,其它部件均可采用现有自行车标准零部件,本实施例中链盘、飞轮及后轮的配合,使其在正常的蹬踏频率下仍可获得15公里左右的时速。因此,本发明结构简单、小巧轻便、重心低、不容易侧翻,行驶稳定安全、乘坐舒适,所以完全可以作为一般的交通代步工具在城乡推广。
除了本实施例所述采用人力驱动以外,在本发明的车架上装上电池、电机或内燃机,可以进一步将其改进为坐式三轮电动车、坐式三轮助动车或坐式三轮机动车。这些坐式三轮车不仅可以用于代步,还可以广泛用于休闲、健身、游乐、运动、旅游、送货或供儿童、老人、残疾人使用。
本发明除了优选实施例所述采取梯形主车架以外,也可以采取U形主车架。如图1,U形主车架包括前管4、下管3及后立管5;前管4、下管3及后立管5相互连接成U形,把立管套12安装在前管4的前侧。其中下管3及后立管5可直接用单管或并列双管弯曲而成。为增加车架强度,在前管4与下管3、下管3与后立管5之间可加装加强板20。U形车架结构简单,方便上、下车,但强度不及梯形车架,一般适合休闲、健身、游乐等目的及提供给儿童、老人、残疾人使用。
优选实施例的把立管套12装于前管4的后侧,此外也可以将其装于前管4的前侧或上侧(如图1、图3所示)。把立管11与前叉立管15的传动要求同步、同向、灵敏,除了优选实施例所述采用挠性环行带传动以外,还有以下多种方案可供选择1、圆锥齿轮外啮合传动。如图4所示,本方案的转向传动件7包括圆锥齿轮71A、71B及中介圆锥齿轮72,圆锥齿轮71A固装于把立管11,圆锥齿轮71B固装于前叉立管15,为保持转动方向一致,两者通过中介圆锥齿轮72相互外啮合。本方案的加工稍复杂,但转向传动比可自由选择,把立管套12既可以安装在前管4的前侧,也可以安装在前管4的后侧,既适合采用转向盘转向,也适合采用车把转向。当把立管套12轴线与前叉立管15轴线平行时,上述圆锥齿轮71A、71B及中介圆锥齿轮72改用圆柱齿轮。
2、圆锥齿轮内啮合传动。如图5所示,本方案的转向传动件7包括圆锥齿轮73A及内圆锥齿轮73B,圆锥齿轮73A固装于把立管11,内圆锥齿轮73B固装于前叉立管15并与圆锥齿轮73A内啮合。本方案的加工稍复杂,但可获得合适的转向传动比,适合采用转向盘转向,把立管套12既可以安装在前管4的前侧,也可以安装在前管4的后侧。当把立管套12轴线与前叉立管15轴线平行时,上述圆锥齿轮73A及内圆锥齿轮73B可改用圆柱齿轮及内圆柱齿轮。
3、万向联轴器传动。如图3、图6所示,本方案的转向传动件7包括万向联轴器74,把立管11与前叉立管15通过万向联轴器74传动连接。本方案结构简单、转向可靠,转向传动比为1∶1,适合采用车把转向,万向联轴器74可采用标准件。采用本方案必须加设车把调节架13,车把的角度可以调节,配合座椅的前后调节,适合不同年龄的人群使用。
4、链传动。如图8所示,本方案的转向传动件7包括链轮75A、75B及链条77B,链轮75A装于把立管11,链轮75B装于前叉立管15,两者通过链条77B链接。本方案结构简单、转向可靠,转向传动比可自由选择,把立管套12既可以安装在前管4的前侧,也可以安装在前管4的后侧,既适合采用转向盘转向,也适合采用车把转向,但其安装的前提是把立管套12与前管4的轴线必须平行。
5、双摇杆传动。如图9所示,本方案的转向传动件7包括摇杆78A、78B及连杆79,摇杆78A装于把立管11,摇杆78B装于前叉立管15,连杆79两端装有端杆关节轴承,摇杆78A、78B通过连杆79相互铰接。本方案的结构简单、传动可靠,转向传动比为1∶1,把立管套12既可以安装在前管4的前侧,也可以安装在前管4的后侧,适合采用车把转向,其安装的前提是把立管套12与前管4的轴线需大致平行。
除了优选实施例所述以外,后轴连接装置6还有其它实施方式1、大平叉+大立叉式。如图11所示,该方案包括大平叉611、大立叉631(平叉611后端与立叉631下端两叉管的张口有大小之分,其张口与普通自行车大小相似者叫小平叉或小立叉,张口大于普通自行车者叫大平叉或大立叉,下同)及连接片总成62,连接片总成62包括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连接片621、621’及装于连接片621、621’上的轴承623、623;为增加强度,连接片621、621’之间可以安装1条以上的连接管622,但最好是安装2-3条连接管622。平叉611的前端与下管3后端相接,立叉631上端与后立管5上端相接,平叉611后端和立叉631下端两侧相互连接或分别与左、右连接片621、621’相接。在本实施例中,平叉611与下管3、立叉631与后立管5及左、右连接片621、621’之间均可采用螺接,以方便包装和运输。
2、大平叉+减震器式。如图12所示,该方案包括大平叉611,一对左、右并列的减震器632、632及连接片总成62,连接片总成62的组成及其连接方法同优选实施例。平叉611前端与下管3后端铰接,平叉611后端两侧与左、右连接片621、621’相接或直接与两条连接管622、622相接;平叉611后端或连接片总成62与后立管5上端通过左、右减震器632、632实现弹性铰接。
3、小平叉+小立叉式。如图13所示,该方案包括小平叉611、固装于小平叉611后端的平叉接片612、612、小立叉631及连接片总成62,连接片总成62的组成及其连接方法同优选实施例;平叉接片612、612固装于平叉611后端,其上开设有3条与两条连接管622、622及与驱动轴9配合且向下开口的装配槽(见图14),其中中间的装配槽孔径大于驱动轴9,使驱动轴9能在其中自由运转,其两侧的装配槽则用于安装两条连接管622、622。平叉611前端与下管3后端固接,立叉631上端与后立管5上端固接,其下端与平叉611后端或平叉接片612、612固接,平叉接片612、612与两条连接管622、62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在本例中,平叉611与下管3、立叉631与后立管5及与平叉接片612、612之间也可采用螺接,以方便包装运输。
4、小平叉+减震器式。如图15所示,该方案包括小平叉611、固装于平叉611后端的平叉接片612、612、一对左、右并列的减震器632、632及连接片总成62,连接片总成62的组成及其连接方法同优选实施例。平叉611前端与下管3后端铰接,平叉接片612、612与横向连接管622、62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平叉接片612、612或连接片总成62与后立管5之间通过左、右减震器632、632实现弹性铰接。
5、带套管导向板+减震器式。如图16、图17所示,该方案包括前端带套管的导向板613、一对左、右并列的减震器632、632及连接片总成62,连接片总成62的组成及其连接方法同优选实施例。带套管导向板613前端与下管3后端铰接,其后端与两条横向连接管622、622相接,且通过左、右减震器632、632与后立管5弹性铰接。本例在安装时应注意,左、右连接片621、621’上的轴承623、623的轴中心连线应在连接管622、622的轴线下侧,以便使驱动轴9的运转不受干涉。
7、导向管+减震器式。如图18所示,该方案包括导向管615、导向块617,一对左、右并列的减震器632、632及连接片总成62,连接片总成62的组成及其连接方法同优选实施例。导向块617前端纵向伸出一圆杆,其后端横向设有3个圆孔,其中前后两侧的圆孔用于安装两条连接管622、622,中间的圆孔与驱动轴9间隙配合(图19),导向管615纵向固装于主车架1后下端,导向块617前端的圆杆与导向管615铰接,其后端与两条连接管622、622横向连接,连接管622、622通过左、右减震器632、632与后立管5上端弹性铰接。
后轴连接装置6还有其他技术方案,但由于这不是本发明的重点,故从略。
权利要求
1.一种坐式轻便三轮车车架,包括主车架(1),其特征是所述的主车架(1)包括前管(4)、下管(3)、后立管(5)及把立管套(12);前管(4)、下管(3)及后立管(5)相互连接成U形,把立管套(12)安装在前管(4)的前侧,或者安装在前管(4)的后侧或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式轻便三轮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的主车架(1)包括上管(2),上管(2)的两端分别与前管(4)及后立管(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坐式轻便三轮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的车架包括安装在主车架(1)后端的后轴连接装置(6),所述的后轴连接装置(6)包括导向件(61)、连接片总成(62)及支承件(63);所述的连接片总成(62)包括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连接片(621)、(621’)及装于连接片(621)、(621’)上的轴承(623)、(623);导向件(61)前端与主车架(1)后下端相接,其后端与连接片总成(62)相接,支承件(63)上端与主车架(1)后上端相接,其下端与导向件(61)后部或连接片总成(62)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坐式轻便三轮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片(621)、(621’)之间装有1条以上的连接管(622)。
5.一种坐式轻便三轮车,包括车把及前叉部件(14),其特征是所述的坐式轻便三轮车采用了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车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坐式轻便三轮车,其特征是所述车把中的把立管(11)装于把立管套(12)中,所述前叉部件(14)中的前叉立管(15)装于前管(4)中,把立管(11)与前叉立管(15)通过转向传动件(7)实现传动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坐式轻便三轮车,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向传动件(7)包括圆锥齿轮(71A)、(71B)、中介圆锥齿轮(72);圆锥齿轮(71A)装于把立管(11),圆锥齿轮(71B)装于前叉立管(15),两者通过中介圆锥齿轮(72)相互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坐式轻便三轮车,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向传动件(7)包括圆锥齿轮(73A)及内圆锥齿轮(73B);圆锥齿轮(73A)装于把立管(11),内圆锥齿轮(73B)装于前叉立管(15)并与圆锥齿轮(73A)相互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坐式轻便三轮车,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向传动件(7)包括万向联轴器(74),把立管(11)与前叉立管(15)通过万向联轴器(74)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坐式轻便三轮车,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向传动件(7)包括带轮(75A)、(75B)、导带轮(76)及挠性环行带(77A);带轮(75A)装于把立管(11),带轮(75B)装于前叉立管(15),两者通过挠性环行带(77A)实现传动式连接,导带轮(76)装于带轮(75A)、(75B)之间并与挠性环行带(77A)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坐式轻便三轮车,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向传动件(7)包括链轮(75A)、(75B)及链条(77B);链轮(75A)装于把立管(11),链轮(75B)装于前叉立管(15),两者通过链条(77B)链接。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坐式轻便三轮车,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向传动件(7)包括摇杆(78A)、(78B)及连杆(79);摇杆(78A)装于把立管(11),摇杆(78B)装于前叉立管(15),两者通过连杆(79)相互铰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坐式轻便三轮车及其车架,其目的主要解决现有三轮车骑行时乘坐不适、重心高、行驶时容易翻侧且车架结构复杂等问题。本发明的车架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管、下管、前管、后立管所组成的主车架及把立管套,把立管套安装在前管的前侧、后侧或上侧,主车架上的中轴套管安装在下管的前部,且位于前轮的后侧。本发明车架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方便包装运输;采用该车架组装的坐式轻便三轮车装有座椅、可以坐着驾驶、乘坐舒适、重心低、不容易翻侧、行驶稳定安全且整车小巧轻便。本发明可作为一般的交通代步工具,也可改进为三轮电动车、三轮助动车,或作为休闲、健身、运动、旅游工具,还适合老人、学生、儿童或残疾人骑乘。
文档编号B62K5/04GK1749092SQ200510036649
公开日2006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3日
发明者张向阳 申请人:张向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